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是( )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B他觉得终于可以造屋了,便破土动工,选定一个日子。C每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将来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D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2 .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童年的朋友节选自童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第2版)。B现在回想起来,她那时有十八、九岁。C建筑大师贝聿铭与法籍华人画家赵无极、美籍华人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的“艺术三宝”。D你怎么也不会想到,这些举世闻名的丝织品,是在万户杂住的小巷里诞生的。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箱箧(qi)恪守(g)分外(fn)矫揉造作(jio)B冠冕(min)箴言(zhn)摇曳(y)自惭形秽(hu)C矗立(zh)濡养(r)亵渎(xi)彬彬有礼(bn)D佝偻(lu)轻觑(q)坍塌(tn)强聒不舍(gu)4 . 选出填在下列语段中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大凡读书人在博览的同时,都会根据个人的实际需要,选出一部分书籍阅读,理解,此为学有成效者的必经之路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云:“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可谓对熟读的经验之谈有书不读而,书无异于一堆废纸;读书一览而过,“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读得再多又有何益?A反复深入束之高阁囫囵吞枣B深刻反复置之不理狼吞虎咽C深刻不断束之高阁浮光掠影D反复深刻不理不睬走马观花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说“茶”李国文我们中国老百姓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饮茶虽然排在末尾,却是一门最有讲究、最有情趣、最有文化、最给人启迪的学问。饮茶的要义,就是通过有一定温度的白水,将茶叶中的精华析解出来。这个过程,今人曰冲,古人曰煎,做法不同,道理是相似的。宋代苏轼有一首题为“试院煎茶”的诗:“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这首诗写出了茶与水、火与水的关系。据传唐宰相李德裕,曾托去江南的朋友舀回长江之水,供他煎茶,此人疏忽了,船已渡江,方想起汲水事,只好临时于江边舀了两罐捎回长安。李德裕煎出茶来一品,便说,你取的非中段中流之水吧?不要瞒我。可见唐代文人饮茶,对水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什么呢?因为好水还要配以“活火”,才能真正煎出好茶。水加热时释放出气泡,温度愈高,气泡愈大,最初像蟹眼大小,慢慢地便像鱼眼大小。古人认为,沏茶的水若是滚过了头,也就是水中的氧气因不断沸腾而逸出,水便“老”了,用这样的水,煎出来的茶,在口味上就要差一点了。所以需特别讲究“火候”。东坡诗“贵从活火发新泉”中的“活火”,就是要不停地用扇子扇,使炭火得到充分燃烧,使水沸腾出“鱼目”则止,这样煎出的茶,才让人饮后神清气爽。茶不仅有清心明目的功效,还给世人增添了许多情趣。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据梦粱录里记载,北宋的开封,南宋的杭州,茶肆、茶楼、茶坊、茶担,遍布全市,饮之外,有吃,吃之外,有乐,是广大民众的消闲去处。而苏东坡题为“惠山烹小龙团”诗中的“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小团月”,则是专供宫廷饮用的龙团茶饼,属于极品的贵族饮料了。欧阳修归田录有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团,凡二十余饼重一斤,直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可得。”龙团茶分大小,小者贵重于大者,所以,有此口福的苏东坡,情不自禁咏诗记事,记叙他的这次高级消费了。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虽是烦琐,但也显得精致些,高雅些。我国至今还保留着饮茶风俗的,有闽粤一带的潮汕功夫茶,还有北京地区的盖碗茶等。有些少数民族也沿用着古老的茶道,如白族的三道茶、傣族的竹筒茶等。各地时常举办的茶艺表演,成为当地老百姓文化生活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茶是有品格的,它的味道不十分浓烈,也不过于绵软。喜清新、倡自然、求本色、好自如的茶道,恐怕,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精神呢!(摘自今晚报,有删改)5 . 通读全文,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文说明了关于“茶”哪几个方面的内容。6 .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段画线句子的作用。今人泡茶,谁都会的,用烧开的水往杯子里或茶壶里一冲,就行了。古人煎茶,就比较麻烦,一是在炉子上将茶煮来饮用,一是在炉子上现烧水现沏。7 . 阅读第段,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据说宋代上自宫廷,下到民间,饮茶成为时尚。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与小人书约会的童年张林我的童年时代,是小人书流行的时代。且不说城里的书店,单是乡里的供销社,都有小人书小巧靓丽的身影。小人书作为那个时代孩子的主要读物,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课余时间,时光都在小人书的世界里幸福地跳荡,温暖地铺开。我最早接触小人书,是在我读小学二年级的时候。那年刚入秋,我患了重感冒,在乡里医院久治不愈,爸爸放下手头的工作,骑自行车把我驮到离家40余里地远的镇医院救治。为了让我在住院期间心情愉悦,爸爸几乎走遍了镇里的各大商店,给我买了许多小人书。小人书里生动有趣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我,把我领进了一个神奇的故事世界。小人书帮助我打发了住院日期间孤寂的时光,也扩大了我的识字量。出院后,我竟然带回家半纸箱子小人书!在和小伙伴们玩耍时,我会津津有味地给他们讲我读过的书中的故事,小伙伴们满含钦佩的目光更激发了我对小人书的热爱。假日里,我常常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静静地与我心爱的小人书约会。即使离开家门,巴掌大的小人书也常常是和我如影随形。从兜里掏出,掌中摊开,通俗易懂的文字,栩栩如生的画面,引人入胜的情节,令我如醉,如痴。每当翻开一本崭新的小人书,我都会无比兴奋。小人书为我营造了一介神奇的幻想世界,翻开小人书,就如同打开了一扇扇认识世界的窗,我从中看到了描绘在一页页小小纸张上的世界,形象生动,鲜活逼真。我和书中讲述的故事里的人物呼吸着同样的空气,和他们经历着同样的生活。我被书中人物的命运深深地感动了,那种强烈的感觉是难以用语言形容的。乡里供销社的文具柜台里,摆着许多小人书。一放假,我就会以买铅笔、橡皮、本子等借口,跟爸爸要钱,偷偷去买小人书。因怕爸爸责骂,新买回来的;小人书,我总会偷偷地藏进书包里或是压在炕席底下,深夜借着手电筒的光,躲在被窝里读,有时也拿到学校里去读。没有钱买小人书,我有时也会腻在柜台前,对营业员说:“阿姨,把那本小人书拿来给我瞧瞧。”营业员把小人书拿到柜台上,我快速地翻动书页,看里面的画面。因为口袋里没钱,即便我心里十分喜欢,也只能装着不喜欢的样子,对营业员说:“这本不好,拿另外一本来看看。”营业员又把我指着的另一本小人书放到柜台上让我翻看,我便又快速地翻看着这本小人书。连翻了两本都不买,再要营业员拿另一本看,那就不行了,营业员会板着脸说:“你这小孩到底买不买?买不起就不要来动心眼儿。”见别的小伙伴买了小人书,我也总要想办法去读。有时一个小伙伴翻看小人书,便有几个小伙伴围成一圈,几个小脑袋凑到一起,几双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书页上的画面,我们会小声地念着画面下方的文字,傻傻地盯着生动的画面,默默地在心里记下书中的故事,好在别人面前炫耀。夕阳下,捧读心爱的小人书,内心无比激动又无限神往。小人书的世界既遥远又近在咫尺。夜里做梦,我会梦见小人书里的人物和画面,甚至梦见自己就成了小人书里的人物,和小人书里的人物一起快乐一起悲伤。一本小人书读完,仿佛就是一生了。小人书,陪伴我度过了金色的童年,童年的我也在一个个故事里,在一页页画面中不知不觉长大、成熟。童年与小人书约会的记忆永远不会消散,它会被时光的刻刀镌刻于岁月的碑石上,成为永恒。8 . 本文详略结合地叙述了“我”与小人书的故事,其中详写的是哪两件事?9 . “一本小人书读完,仿佛就是一生了。”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 . “静静地与我心爱的小人书约会”,“童年与小人书约会的记忆永远不会消散”,文中两次写到“我”与小人书的“约会”,有什么作用?11 . 从全文看,小人书对“我”的成长产生了哪些影响?三、句子默写12 . 古诗文填空。(1)正是江南好风景,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2)何当共剪西窗烛,_。(李商隐夜雨寄北(3) _,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4)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中寄托诗人对饱经战争忧患人民同情以及对和平渴望的诗句:_,_。(5)论语中论述学习兴趣重要性的句子:_,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列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陈元方候袁公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13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孤往者尝为邺令 _孔子亦不师周公 _14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15 . 这篇文章与课文中元方的人物形象有什么相似之处呢?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五、语言表达16 . 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在确定是否认识一个人时,。首先,我们会确认那个人的面部特征;然后,大脑根据这些特征进行人脸识别,判定我们是否认得这张脸;最后,回忆那个人的名字。简单地说,我们在看到一张脸后,大脑只需简单地识别是否见过;而人的名字藏在记忆的某个角落,我们需要通过检索、回忆等过程,才能最终确定答案,这比识别更加复杂。所以,。_六、作文17 . 请以“我生命中的一位良师”为题,写一篇文章。(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