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_第1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_第2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_第3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_第4页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测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送东阳马生序中提到的“加冠”是古时男女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可以结婚了。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已婚年龄。B范进中举中提到的“乡试”是科举制度下,选拨官员的一种,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第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亚元”。C湖心亭看雪中“是日更定”中的“更定”是旧时每晚八时左右,打鼓报告初更开始。D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的“风骚”就是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骚。“稍逊风骚”就是批评“唐宗宋祖”很少阅读国风离骚等经典作品。2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电影大鱼海棠的预告片中“守望重生”、“义无反顾”、“爱苦别离”三个章节对抑扬顿挫的故事情节进行了更为细致的刻画。B王红同学唱歌妙手偶得,因此同学们选他担任文艺委员的职务。C这部小说的情节太离奇了,简直令人难以置信。D春晚的一首时间都去哪儿了,令电视观众触目伤怀、感动不已。3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他们也有的用西瓜做空壳,内点一盏小油灯,放进河里,随波逐流,俗称“西瓜灯”,中元放灯,于南宋已经成俗。B在即将到来的国庆七天长假中,你是想学习一点特长呢,还是想出门旅游?C听不到鸟鸣,鸟只栖落在高高的树枝上;见不到阳光,森林太茂密了。D这样一棵倒木,如果开成木板的话,可以打出多少个柜子,多少只箱子,多少张桌子,多少把椅子可都是绝对的实木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游说各国诸侯的事迹。战国时期,群雄割据,时局动荡。诸侯认识到人才是扩充实力的根本,于是 (变本加厉/费尽心思)地到处挖掘人才。在这样的背景下,谋臣策士走上了历史舞台。他们长于辞令,能言善辩,为了达到目的,言谈或夸饰铺陈,辞藻华丽;或针锋相对,语言犀利;或巧设寓言,善用比喻。阅读战国策,我们既可以感受到那个时代的 (风云变幻/变幻无穷), 还可以欣赏到纵横之士说辞的强大魅力。4 . 文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记载(zi)游说(shu)长于辞令(zhn)B记载(zi)游说(shu)长于辞令(chn)C记载(zi)游说(shu)长于辞令(chn)D记载(zi)游说(shu)长于辞令(zhn)5 . 对画线字“达”的间架结构和书写的说明,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B“达”字是左右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C“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D“达”字是半包围结构,书写时先写“”,再写“”。6 . 根据内容,在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本加厉风云变幻B费尽心思变幻无穷C变本加厉变幻无穷D费尽心思风云变幻7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包括正心修身和“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B啊,我的小桃树啊!我该怎么感激你,你到底还有一个花苞呢?明日一早,你会开吗?你开的是灼灼的吗?香香的吗?C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D古语说得好,“如释重负”;俗语亦说的是,“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8 . 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莫中一是目空一切谈笑风声鼠目寸光B苍海桑田不自量力精巧绝伦美味佳肴C海誓山盟不值一题不可思议高深莫侧D盛气凌人长吁短叹纹丝不动彻夜不寐二、现代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9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段话的大意。10 . 下面句子中的加点字能否改为括号中的字?为什么?肥胖的黄蜂伏(停)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飞)向云霄里去了。11 . 下面是对这段文字的几种赏析观点的概述,请细细体会并选择其中一种,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具体分析。(1)形、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热闹、丰富的繁杂中透露出生命的蓬勃。(2)从儿童的感受出发,通过“光滑、肥胖、长吟、弹琴”等词语,描绘孩童纯真自然的天性。(3)纷杂中却暗藏着富有变化的顺序,特殊的句式看似“不必说”实则意在强调“必说”,层次井然,条理分明。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最温暖的一片阳光母亲真的老了,有点像孩子般缠人。她每天都会打来电话。她耳朵有点背,电话里声音总是很大。其实她也没什么事,只是问我是否安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她就高兴地把电话挂掉。有时我忙,就会打断她的话,我能听得出那边轻轻的叹息。但母亲还是在每天上午九时左右打过来,正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这一天,母亲又来电话,除了问好外,还告诉我她去采了很多婆婆丁。母亲过去常用婆婆丁做蒸菜,婆婆丁一定要野生的,最好在打春时没有开花前去采,这时的最新鲜。小时候我很爱吃母亲做的这个菜。我有些担心地告诉母亲,您都八十多岁了,千万不要去野外采野菜了,我会不放心的。母亲答应得很痛快。第二天正午时分,有人叩门,打开门见是母亲。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我急忙把母亲扶进屋内,埋怨她为什么不打电话告诉我。可母亲不理我的不满,喜滋滋地取出她做的蒸菜,看不出一丝倦意。我见她的手青筋暴露,手上有结痂的血口子,一定是采野菜时留下的。她说,快吃吧,还温和着呢。我怎么也想不到,母亲为了让我吃到她做的菜,竟然沐着风雨去野外,顶着晨星点灶火,用一股爱焰把菜做熟,搭乘公共汽车,颠簸几个小时,给我送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母亲真的老了。眼前的事情她往往记不住,可过去的事情却记得很清晰。母亲也有青春,只是离今天很远。她曾把箱子里保存的一条长裙拿给我看,告诉我她就是穿了这条长裙和父亲在向日葵下相识的。那长裙还依旧如新,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腰弯了,头发白了,白得像天上的一片云。母亲生在青川江边,长在稻花乡里。母亲居住的老屋前有一条唱着歌的小溪,每当燕子呢喃着飞来 的时候,桃花就开了,开着开着,桃花就落了,花瓣落在溪水里打着旋流远了,就像流远的岁月。老家的院子里种着两棵杏树,每当圆润的青杏结满枝头的时候, 不等熟透,母亲就和小姐妹们采下来吃。那味道酸酸的,就像那时辛酸的日子。母亲在艰苦的岁月中学会了很多家务活,有一手好针线,成家后很是勤俭。在那艰苦的日子里,她用那根银针缝补着旧衣裳一样的破旧岁月。父母感情很深,生活得很和睦。父亲在知天命之年患了重病,离开了人世。母亲开始独自生活。我担心她孤寂,执意把她接到身边来,可她不肯,她说,她能自理,也不想给我们增加麻烦。我给她请了保姆,可没几天就被她打发回去了。忽然想起,有两天没有接到母亲的电话了。我急忙打电话过去,多次无人接听,我有了不祥之感,乘夜车就往家里赶。赶到家里时,见母亲躺在床上,额头敷着毛巾。邻居大婶告诉我,母亲发了两天烧,烧得重时不断念叨着我的名字。我守候在母亲的床边,两手紧攥着她那像树枝一样干瘪的手。母亲问我,你知道我最希望的事是什么吗?我摇摇头,她告诉我,最希望的事是让我永远不会老,永远不得病,如果有可能,让她代替我老,代替我生病,她也乐意;就是走了,也不想扰动我,一个人悄悄去找我的父亲。我听着,心被刺痛,泪如泉涌。我把脸紧紧贴在母亲的手上,整个人似乎已经融化了。往后的日子里,每天上午九时左右,也就是太阳升在头顶的时候,我都先把电话打给母亲,问候她是否安好。我还会幸福地眯着眼睛,虔诚地半张着嘴,侧着耳朵凝神听母亲讲着过去的故事。这个时候,我真的很温暖。母亲就是给我温暖的那一缕阳光12 . 文章以“最温暖的一片阳光”为题目有什么好处?13 .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她脸上汗津津的,花白的头发也有些凌乱。(2)结合语境,赏析第段中加点词语。那长裙依旧如斯,可裙子的主人却被时光洗老14 . 请结合第段内容,谈谈你对画线句“在世上,凡是有母亲的地方,就会有奇迹”的理解。15 .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方法方面富有特色,请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三、对比阅读(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醉翁亭记)(乙)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乎?”居士曰:“吾固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吾之乐尔。”(节选自诗人玉屑)(注释)三代:指夏、商、周三代。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志:记述。16 . 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杂然而前陈者(陈列) B醉翁之意不在酒(意趣) C树林阴翳(遮盖)D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快乐)17 .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醒能述以文者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B得之心而寓之酒也吾固知名之不可逃C是岂不为六一乎岂能为暴涨携之去D既老而衰且病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18 . 下面对(甲)(乙)两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第一段由近而远、从面到点,写出了醉翁亭的位置和环境。B“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表现出滁州百姓跟随太守出游感到快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说明他们不知道太守的快乐。C(乙)文写到欧阳修最初被贬谪到滁州时,自号“醉翁”;到颍水之滨,便又改变名号叫“六一居士”。D(乙)文中欧阳修认为名声不可以逃脱,也没有必要逃避,他取号“六一居士”是用来表现他的乐趣的。19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2)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20 . (甲)(乙)两文都写到欧阳修的“乐”,二者有区别,请分别说明。四、句子默写21 . 默写。(1)我寄愁心与明月,_。(2)_,江春入旧年。(3)夕阳西下,_。(4)峨眉山月半轮秋,_。(5)_,崔九堂前几度闻。(6)_,受降城外月如霜。(7)论语中阐述学与思的关系的一则是_,_。五、诗歌鉴赏阅读晚春,完成小题晚春韩愈草木之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注释)扬花:指柳絮。榆荚:指榆钱,榆树的果实。才思:才气、才华。解:懂得,知道。22 . 本诗一、二句写出了晚春景致怎样的特点?23 . 这首诗从花草树木的角度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六、综合性学习24 . “长忆孤洲二三月,春山偏爱富春多。”春天的韵致总把山水整合得美轮美奂,令这个季节的富春江更是别有一番魅力。于是带着好奇,李阳参加了“春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