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被授予了莫言,评委会给出的理由是“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融合了民间故事、历史和当代。”B和谐、和睦、和顺、和煦“和”能构成一系列美好的词语。C我国历代作家常以“文约而事丰”作为写文章的准则,力求“句句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南宋姜夔白石诗说)D日前,扬州市著名心理教育专家李万华应邀为汶河小学200多名三四年级的学生家长作专题讲座。2 . 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宋代把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3 . 下列各项中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传统节目的文化变迁,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如春节凝聚了琴瑟和鸣的亲情、慎终追远的家风和孝悌忠信的追求,传统节日里蕴藏着中国人世世代代的文化基因,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要让文化品格与现实生活融合统一,更好地服务人们。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A第句中,“琴瑟和鸣”多比喻夫妻情笃和好用在此处不恰当。B第句中“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C第句有语病,可以修改为:在“更好地服务人们”后添加“的生活”。D“文化基因”是主谓短语,“只有自觉珍视传统节日,才能更好地增进民族认同和文化自信,守住中华民族的根与魂”是条件复句。二、基础知识综合4 .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好一个安塞腰鼓!百十个腰鼓发出沉重的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的山崖上,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它震hn着你,烧zhu着你,它使冰冷的空气立即变得zo 热了,使恬静的阳光立即变得飞溅了(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朗读是表达情感最直接的方式。请说说你是怎么读语段中画线的句子的,并阐述这样读的理由。好一个安塞腰鼓!我是这样设计朗读的:三、字词书写5 . 请将下面一段话,用正楷或行楷抄写在田字格内。古人有言“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玉不琢不成器”,原来人若要成器,应同琢玉一般,自省与磨炼不可或缺。四、现代文阅读阅读所给材料,参与崇明生态文明共建,完成下列小题。崇明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有七方面主要任务,第一方面是:“迈向更高层次的生态文明。坚持保护生态环境与加强治理相结合,重点围绕“水、土、林、气”四个领域,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创造“天蓝、气洁、水清、地绿”的生态环境。围绕“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四个领域,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依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契机,制定崇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总体方案,加大生态文明制度探索和创新力度。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推进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创建,凝聚生态文明价值共识,强化生态文明理念。”6 . 崇明2016年下列工作中不属于“迈向更高层次的文明”的一项是( )A建设用地减量900亩,推进三星镇市级土地整治项目。B继续推进崇明工业园区中小企业创业园建设。C在岛内主要公交线路试点投运新能源公交车。D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10000户。7 . 请向你的家人补充提出两条参与生态崇明建设的生活建议。(1)_(2)_(3)不随地吐痰。(4)将生活垃圾投放到指定地点,不随意丢弃。8 .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当你发现有陌生人在公共绿地采摘花朵时,你作为普通游客选用下面哪句话加以制止最为合适?( )A请不要采摘花朵。B你怎么敢釆摘花朵?C不准釆摘花朵!D可以不釆摘花朵吗?像红楼梦这样的经典名著,在世界文学史中是可以陈列满满一个艺廊的。我国的古典诗文,从诗三百、楚辞,到李、杜,到龚自珍,小说从“四大奇书”,到聊斋志异儒林外史;外国的名著,从荷马史诗到莎士比亚的戏剧,从塞万提斯的堂吉诃德,到托尔斯泰的复活,再到卡夫卡的变形记几乎都是一座座永难挖掘尽的精神矿藏,其历史的深度和文化反思的力度,特别是它们永恒的艺术魅力与文化底蕴,值得我们和我们的后人反复品味。名著需要重读。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经过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其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高,而需要获得新的情感体验与生命感悟。我这里所说的重读名著,乃是从文化历史发展阶段着眼的。仅就我们这些年龄稍长的人的亲身经历来说,在“文革”前的一段时间和“文革”期间,阅读心态是何等的不正常,阅读空间和环境是何等的狭小和残破。那种以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为经纬的阅读定势,使我们只懂得给书中人物划成分,或者千方百计地追寻作者的阶级归属和政治派别。那种刻板的经济决定论,使我们阅读名著时,到处搜罗数据,以理解时代背景。那种“通过什么反映什么”来概括作品的主题的阅读公式,死死地套住我们的阅读思维。那种所谓“受阶级局限,如何如何”的万能标签,夺去了多少传世之作鲜活的生命,使人们对名著产生了多少误解!新时期以来,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从未有过的生气。但如何重读名著呢?我想,所谓“重读”,并非“再看一遍”,也非多看几遍。如果仅仅停留于“看几遍”,那也许只是“无用的重复”。“重读”应是指把名著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名著进行主动的、参与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首先需要阅读者在面对名著时有一种开放的阅读心态,同时应该破除过去的在某种力量束缚下的阅读方式,在心态上积极开辟多向多元多层次的思维格局,培育自身的建设性的文化性格。否则,仍可能导致重读名著的失败。9 . 试概括本语段论述的话题。(回答限五字以内)10 . 从全文看,第自然段引述许多作家作品,其主要表述的意思是什么?11 . 综合来看,名著需要重读的原因有哪些?阅读文段,回答问题老师! 老师!阎连科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选自读者有删改)【注】耄耋(mo di),指老年,高龄。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耋,七八十岁的年纪。12 . 请分析开头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13 .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14 . 请从人物描写或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文章第段中画横线的句子。15 .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并回答问题。【链接材料】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一件小小的纠纷,是多么平常,可是回想起来,那时候我却觉得是给了我莫大的支持!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呵。 (魏巍我的老师)蔡芸芝老师和张梦庚老师多是极普通的老师,可两位作者都认为他们伟大。结合文章内容,说说这两位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蔡芸芝: _张梦庚: _16 . 这篇文章中的老师和“我”给了你哪些启示?请任选一个说一说。五、句子默写17 . 根据课文默写。鸡声茅店月,_。(商山早行温庭筠)_,雪拥蓝关马不前。(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汉文有道恩犹薄,_。(长沙过贾谊宅刘长卿)_,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闲来垂钓碧溪上,_。(行路难李白)_,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岳阳楼记中抒写作者远大政治抱负而被后人传诵的句子是:“_,_。”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列小题京师诸司库务,皆由三司举官监当。而权贵之家子弟亲戚,因缘请托,不可胜数,为三司使者常以为患。田元均为人宽厚长者,其在三司,深厌干请者,虽不能从,然不欲峻拒之,每温颜强笑以遣之。尝谓人曰:“作三司使数年,强笑多矣,直笑得面似靴皮。”士大夫闻者传以为笑,然皆服其德量也。(选自欧阳修归田录)18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因缘请托 (_)(2)不可胜数 (_)19 . 对画线句意思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被三司使者常常当作是忧心之事。B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忧心之事。C这成为三司使者常认为的疾病。D担任三司使的人常把这当作疾病。20 . 文中“三司”的工作职责是_。21 . 士大夫们认为田元均有“德量”是因为他(1)_(2)_。七、诗歌鉴赏古诗鉴赏早发宗泽伞幄垂垂马踏沙,水长山远路多花。眼中形势胸中策,缓步徐行静不哗。(宗泽)南宋抗金名将,义乌人 (伞幄)古代高级官员出行时的仪仗。幄,伞边布幔。(垂垂)飘挂状。(策)策略。22 . 这首诗写宗泽率领自己的军队于清晨出发,去进行一次军事活动的情景。全诗突出了一个“_”字(用诗中的一个字回答)23 . 结合诗句,说说宗泽是一位怎样的大将。八、名著阅读24 . “万卷经书曾读过,平生机巧心灵,六韬三略究来精。胸中藏战将,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