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与“红花绿叶”中的“绿”的词性相同的一项:( )A春回大地群山绿B春风又绿江南岸C一汪绿水慰平生D红了樱桃绿了笆蕉2 . 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抖擞水藻造访花苞B萧瑟绝别分歧婉转C遮拦俄而蟋蟀淡雅D惭愧不惑畅快敧斜3 . 下列字形和加横线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阴霾(mi)璀璨海市蜃楼(shn)世外桃园B虫豸(ch)羁绊相形见绌(ch)名符其实C惬意(qi)妥贴日薄西山(bo)鳞次栉比D骊歌(l)瓦砾龙吟凤哕(hu)文采藻饰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老师! 老师!,完成后面小题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丧事。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从棉花地里回校的来日上午,老师质问我为什么带着同学逃课,我竟振振有词地说,是带着同学去棉花地捉了半天蚜虫;竟又反问老师道,地里蚜虫遍布,我该不该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说蚜虫三天内不除掉去净,棉花就会一季无收,时间这样急迫,我家人手不够,我请同学们去帮半天,到底又做错了什么? 事情的结果,似乎我带同学们逃课捉虫正合校规事理,反让老师在讲台上一时有些哑言。回忆少时的无理取闹,强辞夺理,也许正是自己今天在写作中敢于努力把不可能转化为可能的开始。可是,现在,面对耄耋(mo di,指年纪八九十岁)老人,给我一生养育呵护的父辈尊者,我心里三十几年不曾有的内疚,忽然如沙地泉水般汩汩地冒了出来。 我们就那样坐着喝水聊天,说闲忆旧,直至夕阳西下,老师执意要走,不无快意地说他的子女们都在外工作,孝顺无比。真是天应人愿,让一生坎坷、教书认真的老师,年老时,子女有成,学生有成,仿佛曲折的枯藤根须,终于也繁漫出了一片森林。 老师从我家离去时,是我扶他站起;离开院子时,是我扶他过的门槛;送至门口远去时,是我扶他过的一片不平不整的地面。我的父亲离开人世太早,扶着老师的时候,我就像扶着我年迈的父亲。望着村头远去的父亲般的老师,落日中他如在大地上移动的一棵年迈的树。直至他在村头缓缓消失,我还看见他在我心里走动的身影和慢慢起落的脚步,如同宁静里我在听我的心跳一样。 说不出老师哪儿伟大,可就是觉得他伟大。也许这个世界,凡人才是真正的伟大,而伟大本身,其实正是一种被遮蔽的大庸大俗吧。4 . 文章写与老师相见,说了很多旧事。请概括出“我”初中时做的那件事。5 . 请说说文章题目“老师!老师!”有什么特点?用这个标题有什么妙处6 . 结合文章,理解第段划线句子的含义。7 . 为什么说张梦庚老师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裹藏着刺骨的寒凉”?8 . 作者说,就是觉得老师伟大。结合全文,说说张老师的“伟大”表现在哪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埙追梦丁立梅我没想到会遇见那些埙,它们躺在一块丝绒布上,像一颗颗守望的头颅。丝绒布摊在一家乐器店里,乐器店在古城凤凰的街上。这是一种浑身长满故事长满语言的乐器,不过拳头大小,最初是石头的,后有了陶土制作的。人类有多久,它就有多久。刀耕火种时代的渴望,原不过想裹腹它是诱捕禽鸟的辅助工具。可是,什么时候它发生演变了?它变成一个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呼唤。我拼尽力气,才能压抑住自己想叫的冲动,我抚摸着那些埙,我的手底下,远古的风,猎猎而来。旷野里,刀耕火种的梦想与爱情哪!后来,我在沱江边,看到一个吹埙的青年。沱江的夜,璀璨而华丽,他坐在岸边一块石上,一袭白衫。巨大的树影,笼罩着他,看不真切他的人。然声音却一点一点,从他手握之处传出来,洇湿了那个夜晚。我心里一个激灵,是埙!是的,是埙在说话。他吹的是一首追梦。我远远站着听,乐曲如小蛇爬行,莲花灯载着尘世的梦想,一盏一盏顺江飘远。夜满满的沉下去,星星在天幕上闪亮。远古洪荒年代,也是这样的夜晚,也有这样的星星,是谁坐在石头上,吹响石头?世界因此有了另一种声音那些从灵魂深处发出的呐喊,与呜咽,与祈求。祈求风调雨顺,祈求幸福安康。然大自然里,鲜花与陷阱同在,危险与死亡,是突袭的风暴。人,有时真的很渺小,没有办法,没有办法的。惟一能做的,就是承接。阳光也好,电闪雷鸣也好,幸与不幸运,都是这样的。心中的梦想,却不肯低头。于是,简单的石头,发出了欢唱。它适时地安慰了那些不安的灵魂,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才有了尘世的生生不息。再遇埙,是在一个夏夜。雷雨欲来,天空堆满沉沉的黑云。埙在我的音箱里响起,如划过夜空的闪电。又是一首追梦!忧戚得让人柔肠百结。风沙漠漠处,有鸟飞过天空,夕阳远远地斜了,可是,还是要等,要等的。等什么呢?等待星星重新布满天空,等待又一个黎明来临。那些守望的头颅一样的埙,每个小孔,原都是眺望的眼睛。我想起一个如埙一样的男人。纷闹的菜场门口,我去买菜,突然瞥见他一个用脚指作画的人。他来自哪里我不知道,他双臂失去,两袖空空,却面含坚毅。他用脚画牡丹,花硕大,朵朵怒放。他用脚画丝竹,竹挺立,叶叶饱满。旁边围观的人散去又复来,人人脸上,满满的,都是敬畏的神情。这是生命对生命的敬畏。我伫足,凝望,再三回眸,我把他记在了心里面。而美丽的沱江畔,我偶遇的那个吹埙的青年,我亦不知道他的故事。但他坐在一方岩石上,吹埙的样子,我永远不会再忘掉。那样一个夜晚,到处灯火闪烁,树影飘摇,埙从远古的旷野吹过来,携着它满身满心难以言说的故事,千秋万代,就那样击中一个陌生人的灵魂。(注)埙(xn): 古代吹奏乐器,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像鸡蛋,有一至六个音孔。9 . 通读全文,说一说作者取题“埙追梦”的理由。10 . 文中第自然段划浪线句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11 . 请分析第段中画线的句子。它适时地安慰了那些不安的灵魂,一代一代,延续下来,才有了尘世的生生不息。为什么说“它适时地安慰了那些不安的灵魂”?12 . 作者称第自然段的男人为“埙一样的男人”。请你说一说那个男人和“埙”有哪些共同之处?13 . 本文语言优美,请品味、赏析第段划直线句子的妙处。三、句子默写14 . 名句默写。(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周敦颐爱莲说)(2)_,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准)(3)不畏浮云遮望眼,_。(王安石登飞来峰)(4)_,决眦入归鸟。(杜甫望岳)(5)可怜夜半虚前席,_。(李商隐贾生)(6)_,一山放出一山拦。(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四、对比阅读世说新语选读,阅读下列三则短文,完成下列小题。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批注结尾画线句交代谢道韫的身份,暗含作者对她“咏絮之才”的赞美。乙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日:“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丙张季鹰辟田齐王东曹掾,在洛,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遂命驾便归。俄而齐王败,时人皆谓为见机。(选自世说新语识鉴)批注注释辟:征召。东曹掾:东曹的属官。鲈鱼脍:鲈鱼切片或切碎做的菜,与菰菜羹同属吴中名菜。羁宦:在异乡做官。15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撒盐空中差可拟_王仲宣好驴鸣_顾语同游曰_俄而齐王败_16 . “遂”有两个义项,分别是“于是”和“最终”。请联系上下文,为丙文“遂命驾便归”中的“遂”选择正确的义项,并说明理由。17 . 成语“莼鲈之思”出自丙文。依据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内容,推断这个成语的意思。18 . 文章的结尾常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参考甲文批注,给丙文结尾句做批注。19 . 有老师将世说新语作为七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阅读书目。你赞同这种做法吗?请结合选文具体内容,简述理由。五、诗歌鉴赏送韦城李少府(作者)张九龄 (朝代)唐送客南昌尉,离亭西候春。野花看欲尽,林鸟听犹新。别酒青门路,归轩白马津。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注)青门,即长安东门,这里有灞桥,古人常送客至此,折柳赠别。白马津,古渡,在今河南滑县。史记 荆燕世家有:“渡白马津如此地”。20 . 下列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这首送别诗,充满离愁别绪,悲酸中含不舍,只好借劝酒来表达此时内心的悲伤。B首联两句点明了事件、人物、时间、地点,春天在西边驿亭送李少府赴任。C颈联“别就青门路”,点明了送别的地点,“归轩白马津”则交代了友人此行目的地。D尾联中“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一句,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异曲同工。E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其语言清新简练,结构严谨,寄托深远的生活感慨,意味深长。21 . 王国维说:“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感情”。本诗颔联中的“物”如何“着我之感情”?请简析。六、名著阅读22 . 名著阅读。(1)“在没受教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我心里无声地呼喊道:光明,光明”。语段中的“我”指_(填人名)。(2)范爱农这篇散文出自_。(填作品名)(3)走一步,再走一步的作者莫顿亨特是_人。(填国籍)七、作文23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习惯,是逐渐适应后的一种常态,是习以为常后的一种自然。习惯可以是一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