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在我们头脑中已不知不觉地根深蒂固。事实是_。_,_。_,_。正因为如此,如果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由于情况的变化,原来行之有效的方法,到了现在往往不灵了麻烦的是生活中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非只有一个,而是多种多样若是某种数学问题的话,说正确答案只有一个是对的生活中的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那样ABCD2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随着“打老虎”进程的深入,一些腐败高官纷纷落马,他们卑鄙的人格真可谓一文不名。B主持人说:“刚才班长的发言抛砖引玉,希望大家也能畅所欲言,参与到讨论中来。”C台湾回归、祖国统一,大势所趋。国共两党定会萍水相逢,一笑泯恩仇。D石头寨的石屋沿着嶙峋的山坡自下而上修建,层层叠叠,鳞次栉比,井然有序。3 .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顷刻(qng)黯然风雪载途(zi)棉里藏针B着落(zhu)飘渺徇私舞弊(xn)金榜题名C绯闻(fi)眷写锲而不舍(qi)一代天骄D剽悍(pio)通缉亘古不变(gng)鬼计多端4 . 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ning)憔悴(cu)倜傥(tng)威风凛凛(ln)B抖擞(su)棱镜(lng)淋漓(l)花团锦簇(c)C宽敞(chng)絮叨(x)一霎(sh)截然不同(ji)D澄清(chng)粗犷(kung)感慨(ki)咄咄逼人(du)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描花的日子(1)这里一年四季都有让人高兴的事儿。春天花多鸟多蝴蝶多,特别是满海滩的洋槐花,密得像小山。(2)夏天去海里游泳,进河逮鱼。秋天各种果子都熟了,园艺场里看果子的人和我们结了仇,是最有意思的日子。冬天冷死了,滴水成冰,大雪一下三天三夜,所有的路都封了。出不了门,一家人要围在一起。(3)母亲和外祖母要描花了。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她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平时这些事他是不做的,比如喂鸡等。他招呼我带上镐头和铁锹去屋后,费力地刨开冻土,挖出一些黑乎乎的木炭这是春夏准备好的,只为了这个冬天。(4)父亲点好炭盆,又将一张白木桌搬到暖烘烘的炕上。猫在角落里睡了香甜的一觉,开始了没完没了的思考。外面天寒地冻,屋里这么暖和。这本身就是让人高兴、幸福的事。(5)母亲和外祖母准备做她们最愿做的事:描花。她们从柜子里找出几张雪白的宣纸,又将五颜六色的墨搬出来。我和父亲站在一边,插不上手。过了一会儿,母亲让我研墨。这墨散发出一种奇怪的香气。(6)外祖母把纸铺在木桌上,纸下还垫了一块旧毯子。她先在上面描出一截弯曲的、粗糙的树枝,然后就笑吟吟地看着母亲。母亲蘸了红颜色的墨,在枯枝上画出一朵朵梅花。父亲说:“好。”(7)母亲鼓励父亲画画看,父亲就画出了黑色的、长长的叶子,像韭菜或马兰草的叶片。外祖母过来端详了一会儿,说:“不像,不过起手这样也算不错了。”她接过父亲的笔,只几下就画出了一蓬叶子,又在中间用淡墨添上几簇花苞我也看出来了,是兰草。我真佩服外祖母。(8)我也想画,不过不画草和花,那太难了。我画猫。猫脸并不难画,圆脸,两只耳朵,两撇胡子。可是我和父亲一样笨,也画得不像。父亲说:“这可能是女人干的活儿。”(9)整整一天,母亲和外祖母都在画。她们除了画梅花和兰草,还画了竹子。父亲一边看一边评论,把他认为最好的挑出来。他说:“这是你外祖父在世时教她们的,他不喜欢她俩出门,就说在屋里画画吧。可惜如今太忙了我每年都备下最好的柳木炭。”(10)猫一直没有挪窝,它思考了一会儿,便站起来研究这些画了。它在每一张画前都看了看,打了个哈欠。可惜它趁我们不注意的时候踩到了红颜色的墨上,然后又踩到了纸上。父亲赶紧把它抱开,但已经晚了,纸上还是留下了一个个红色的爪印。父亲心疼那张纸,不停地叹气。(11)外祖母看了一会儿红色爪印,突然拿起笔,在一旁画起了树枝。母亲把爪印稍稍描了描,又添上几朵,一大幅梅花竟然成了!我高兴极了,我和父亲都没想到这一点:有着五瓣的红色猫爪印本来就像梅花嘛!(12)就这样,猫和母亲、外祖母一起,画了一幅最好的梅花。5 . 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外祖母形象。6 . 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她们每年都在这个季节里做这个,这肯定是她们最高兴的时候。(2)我发现父亲也很高兴,他让他们安心描花,余下的事情自己全包揽下来。7 . 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8 . 阅读以下两则材料,结合文章主要内容和两则材料,谈谈你对幸福的理解。材料一:生活是由一件件的琐碎之事连缀而成的,这根线上的点点滴滴都是幸福的纽扣。材料二:据调查,在表示自己生活不幸福的人群中,72%的人将自己的大部分时间花费在上网、玩手机上。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多动症杨红樱除了体育老师不说马小跳有多动症,几乎其他所有教过马小跳的老师。都说马小跳有多动症。秦老师说:“马小跳,我来治你的多动症。”秦老师就这么武断,还没去医院检查,她就断定马小跳有“多动症”。过了几天,秦老师问马小跳,想不想在六一儿童节上台表演节目。马小跳说当然想,自己做梦都想。班上要表演的节目是童话剧龟兔赛跑。路曼曼演兔子,唐飞演乌龟。两个主角都有人选了,那么,马小跳又演什么呢?秦老师说:“马小跳演那棵树,就是兔子靠着睡觉的那棵树。”说是演树,其实只不过是一个道具而已。马小跳两只手举着两根树枝,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连一句台词都没有。故事是从一只兔子在一棵大树下遇见一只乌龟开始,也是在这棵大树下结束的。所以,马小跳必须从头到尾、自始至终地站在那里。马小跳两只手高高地举着两根树枝,眼睁睁地看着兔子路曼曼在他身边跳来跳去,眼睁睁地看着乌龟唐飞在他身边爬来爬去。那个唐飞真是笨,连马小跳都把他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他自己还经常忘词儿。马小跳忍不住就要给他提词儿,唐飞不仅不感谢马小跳,反而去向秦老师告状。“秦老师,马小跳说话了。”秦老师就来警告马小跳:“马小跳,你要记住,你是一棵树,树是不能讲话的。你再故意捣乱,我就把你换下来。你知不知道,还有很多同学想演你这个角色呢!”马小跳知道,确实有很多同学想演他这个角色。马小跳很怕秦老师把他换下来,后来在排练的时候,马小跳就不停地对自己说:“马小跳,你是树,不是人。树是不能说话,不能动,不知道累的。”秦老师看马小跳有进步,就鼓励他:“马小跳,只要你把树演好了,我就让你说一句台词。”马小跳说:“你不是说树是不能说话也不能动的吗?”秦老师就笑起来:“我们演的龟兔赛跑是部童话剧,童话中的动物可以说话,树也可以说话。”_马小跳说:“童话中的树既然可以说话,为什么只能说一句,而不能多说几句呢?”“不可以。”秦老师一点商量的余地都不留,“只能说一句,但这句话非常非常重要。”马小跳后来才知道,这句非常非常重要的话,就是“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秦老师说:“别小看这么一句台词,这句台词可是这部童话剧的灵魂。”为了能说这句台词,马小跳在排练中,一动不动地一站就是一两个小时。有时唐飞记不住词儿,或者是路曼曼出点差错,站三四个小时的时候也有。秦老师终于同意让马小跳说这句台词了。马小跳把这句台词至少练了一百遍。六一儿童节那天演节目之前,马小跳的全身裹满了棕色的布,这是树干。他的手上举着绿色的树枝,就更像一棵树了。他一上台,就把所有人的眼球都吸引到他身上了。马小跳是全校闻名的淘气包,所以他在全校的知名度很高。“看看,演树的是马小跳!”“他真像一棵树。”“噢噢,马小跳!噢嗅,马小跳!”节目演到最后,马小跳终于用充满智慧的声音,也就是用那种瓮声瓮气、拖声拖气的腔调,说出了那句最关键、最灵魂的台词“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他刚一说完,全场就响起了炸雷般的掌声和欢呼声。9 .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的主要故事。10 . 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秦老师说:马小跳,我来治你的多动症。”这句话为下文埋下了伏笔。B“马小跳两只手高高地举着两根树枝,眼睁睁地看着兔子路曼曼在他身边跳来跳去,眼睁睁地看着乌龟唐飞在他身边爬来爬去。”句中连用了两个“眼睁睁地看着”表现了马小跳得意的心理。C最后一段是侧面描写,表明马小跳的表演获得了成功。D这篇小说诙谐幽默,充满童真童趣。11 . 结合下面相关链接材料,完成题目。(链接材料)心声(节选)京京在座位上不安地扭动着身子,眼巴巴地望着老师,仿佛想说什么。“李京京,又是你不定神。”程老师皱起眉头。京京脸一红,低下了头。可是随即又抬起头来,并且举了举手。“什么事?”京京站起来,结结巴巴地说:“老师,我能念一段吗?”“不行,”程老师干干脆脆地回答,“不行。你的嗓子沙哑得厉害,念不好。”京京垂下头。他多么喜欢这个故事啊!他真想念一段,哪怕是几行字的那么一小段呢!他准能念好。朗读课文难道一定要唱歌的嗓子吗?声音是不太好听,有点沙哑,有点毛毛刺刺的。可是公开教学课难道是上台表演吗?嗓子不好的人,就只能躲在树林子里读他喜欢的课文吗?京京心里难受极了。(1)李京京那么想念一段课文的原因是;而马小跳“做梦都想”演童话剧的原因是。(2)程老师不让李京京朗读课文,是因为她认为;秦老师让马小跳扮演树,是因为。(3)李京京和马小跳在思想性格方面有哪些异同?(4)对于程老师和秦老师,你喜欢哪一位?请结合文章的内容说明理由。三、句子默写12 . 按要求默写古诗词。(1)_,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2)_,小桥流水人家,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3)僵卧孤村不自哀,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生动勾勒出北固山下长江壮阔图景的句子是_。(5)请完整默写刘禹锡的秋词。_,_。_,_。四、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狼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3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两狼之并驱如故温故而知新B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悲守穷庐,将复何及C目似瞑,意暇甚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D恐前后受其敌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14 . 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屠惧,投以骨静以修身B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相委而去C久之,目似瞑又数刀毙之D恐前后受其敌屠自后断其股15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6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做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B文章篇幅短小,结构紧凑,情节曲折,语言简洁生动,主要通过动作、神态描写来刻画屠户和狼的形象,展开双方的矛盾和斗争。C“惧”“ 投以骨”“复投之”等,表现了屠户的害怕心理和侥幸心理。D文章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故事的主题,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所战胜。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后面小题游山西村 陆游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17 . 诗的颔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18 . 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六、名著阅读名著阅读众猴听得,个个欢喜。都道:“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都随我进来!进来!”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石猿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自此,石猿高登王位,将“石”字儿隐了,遂称美猴王。19 . 概括本选段段意:_。20 . 下列对名著有关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大闹天宫,打败天兵天将,与如来佛祖斗法,结果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B唐僧师徒四人被火焰山阻挡,是孙悟空变作牛魔王借来芭蕉扇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