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PPT课件_第1页
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PPT课件_第2页
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PPT课件_第3页
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PPT课件_第4页
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2,我国渔业的现状和发展,一.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二.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三.中国渔业的自然环境四.中国的渔业资源五.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六.中国渔业发展基本方针和发展战略讨论,.,3,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渔业属第一产业,或称初级产业。中国渔业归属农业。按渔业的具体内涵,捕捞业,尤其是商业性捕捞业属性是工业(船、网、机械);大规模的工厂化养殖已列入高新技术产业;水产品加工属第二产业。不同国家的渔业在国民经济部门的归属差别很大。,.,4,08年招硕士理学37245农学12552本科理学279708农学47312,.,5,总分单科(=100分)单科(100分)29043652653553农学门类公共基础其中任选一科考试数学150分化学150分农学学科基础综合其中任选一科考试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0分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150分,.,6,一.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渔业总产值占大农业的比例,1978年约为1.6%,1997年已达10.6%2003年已达12%2008为13渔业已成为促进中国农村经济繁荣的重要产业,尤其是发展水产养殖业是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有效途径之一。渔民人均收入,1978年为93元,1997年为3,974元,2000为4807,2004为5450(比农民人均收入2936高出近一倍),2005达5656元(农民3254.9),2006为6140元,2007年6500元,2008年为7575元。随着人口增长,改善生活的需要,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发展渔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7,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1)有利于改善人们的食物结构,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种类带鱼鲢鱼瘦猪肉牛肉羊肉鸡蛋蛋白质18.118.616.717.713.314.8含量(每百克)不饱和脂肪酸DHA,有预防脑血栓、心肌梗塞的特殊作用。“吃鱼健康”“吃鱼聪明”,.,8,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2)有利于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合理开发利用国土资源。中国耕地只占世界7%,人口占世界的22%,耕地相应年年减少,现内陆水域和浅海滩涂总面积约3.76亿亩,发展养殖业可不与种植业争耕地,与畜牧业争草原。农渔结合、渔牧结合、渔盐结合。,.,9,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3)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和外汇储存从整个农业范围内,渔业产值平均年增长超过10%,高于其他。,.,10,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4)有利于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987年从事渔业专业和兼业劳动力为798万人,比1979年增长了两倍。1997年渔业专业劳动力573万人,兼业劳动力648万人,总计1,210万人。比1987年增加51.63%2001-2006,6年来,共压减渔船约1.4万艘,转产渔民8万人2008年渔业从业人员1454万人,.,11,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5)有利于促进和加速其他产业的发展渔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和有关服务行业的同步发展,推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等高新技术的发展。,.,12,各地区水产品产量、位次及比重,.,13,1987年955万吨1988年突破了1000万吨1990年1218万吨(我国水产品产量开始居世界首位)1994年2146万吨1998年3800万吨2000年4279万吨2001年4382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2002年4565万吨(出口跃居世界第一位)2003年4706万吨2004年4908万吨(是秘鲁5.3倍)2005年5101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13000万吨的2/5)2006年5290万吨2007年5740万吨2008年4896万吨,二.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14,二.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在历史上中国的海洋捕捞和水产养殖技术,推动了世界渔业技术的发展。1、中国的渔业产量关系世界渔业产量的高低,尤其是90年代以来,更为明显。国际渔业贸易中,1997年出口已占世界第12位,9.4亿美元2002年起出口额已跃居世界第一位,为208.5万吨、46.9亿美元,水产品出口份额约占全球的7%左右2004年约300万吨,65亿美元,增长28.7%,占农业出口30%2005年水产品出口总额78.88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2%,出口数量315.3万吨,同比增长12.4%;水产品出口连续6年居农产品出口首位2007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量633.7万吨,进出口总额136.6亿美元,其中出口量301.5万吨,出口额97.4亿美元。对虾、贝类、鳗鱼、罗非鱼、大黄鱼成为出口的优势产品,带鱼、鱿鱼、鳙鲽鱼、鳕鱼、鲱鱼及鱼粉是中国的主要进口产品。,.,15,二.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是世界水产养殖第一大国。中国渔业发展以水产养殖为主,尤其是发展内陆水域养殖业,在养殖技术上因地制宜,对世界渔业的发展开创了新途径。养殖占世界70%.04年,全国水产养殖总产量2750万吨,1050海养殖;1700淡05年水产养殖总产量3390万吨,1385海养殖;2008淡06年水产养殖总产量3500万吨08水产养殖总产量3412万吨,1340(39%);2072(61%),.,16,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3、在国际渔业组织中,中国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我国参加的国际渔业组织主要是: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区域性组织有亚洲太平洋渔业委员会(APFIC)、有关印度洋和太平洋金枪鱼渔业组织、北太平洋鳕鱼渔业组织等。,.,17,中国渔业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4、建立了国际渔业信息网络在FAO组织统一领导下,于70年代末已逐步建立全球和区域性渔业情报网络。全球性:GLOBFISH区域性:INFOFISH(亚太地区),INFOPESCA(拉美和加勒比海),INFOPECHE(非洲),INFOSAMAK(阿拉伯国家),EASTFISH(东欧国家),INFOYU(中国),.,18,三.中国渔业的自然资源,1、海洋渔业的自然环境中国周边海域从北纬41-约北纬6,与此跨35个纬度。东西从鸭绿江口到东兴约16个经度。径流量1.5亿立方米。总面积482.7平方公里,大陆架面积140万平方公里。,了,.,19,.,20,东海77万平方大部分水深60-70米以黑潮分公里,大陆为40-160米,等深线以支和岸架面积57大陆架外缘西软泥,泥水相互万平方公转折水深为质沙,粉沙影响。里。140-180米,为主,东侧冲绳海槽为细砂为主,2,719米。台湾海峡南为砾石。,东海,.,21,南海350万平周围较浅,南除岛礁以黑潮为方公里,北为大陆架珊瑚礁为主,北大陆架中央为深海,主外其部大陆面积为北部湾最大他以泥、架有沿37.4平水深80米。砂为主。岸水影方公里。响。,南海,.,22,2、内陆水域渔业的自然环境中国内陆水域总面积2.64亿亩。河流1亿多亩湖泊1.1亿多亩水库3,000多万亩池塘2,000多万亩河流:300KM以上104条,1000KM以上22条,.,23,湖泊1平方公里以上2000多个,百万亩以上18个水库8.7万座其中大型328座中型231座小型8.4万座全国纵贯49个纬度、横跨62个经度。,.,24,.,25,.,26,四.中国的渔业资源海洋渔业资源,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种类繁多:鱼类2,000多种头足类80多种虾类300多种蟹类800多种贝类3,000多种海兽类40多种藻类1,000多种,.,27,中国的渔业资源,但渔业统计和市场销售约200种。按渔业资源栖息水层、海域范围和习性可分为:中上层渔业资源底层或近底层渔业资源河口渔业资源溯河产卵洄游鱼类资源降河产卵洄游鱼类资源高度洄游种类资源,.,28,中国的渔业资源,根据FAO的统计,全球捕捞约为800种,按渔获量等级划分为六级。等级实际渔渔业捕获获量(万吨)规模对象特级1,000特大规秘鲁鳀(1970年模渔业1306万吨)I级1001,000大规模狭鳕、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鲐等约10多种,.,29,中国的渔业资源,等级实际渔渔业捕获获量(万吨)规模对象II级10-100中等规黄鳍金枪鱼、模渔业带鱼、鳀、毛虾III级1-10小规模银鲳、三疣梭子渔业蟹、曼氏无针乌贼约280多种,.,30,中国的渔业资源,等级实际渔渔业捕获获量(万吨)规模对象IV级0.1-1地方性黄姑鱼、鮸鱼、渔业口虾蛄等300多种V级0.1兼捕性黑鲷、大菱鲆、渔业龙虾等150多种,.,31,中国的渔业资源,中国渔获量超过100万吨以上、的有鳀、带鱼;50万吨以上的有马鲛鱼、蓝圆鲹、毛虾、海带、扇贝;10万吨以上的有小黄鱼、银鲳、大黄鱼、远东拟沙丁鱼、日本鲐、马面鲀、鹰爪虾、三疣梭子蟹、海蛰;1万吨以上的有毛蚶、菲律宾蛤子、文蛤和狭鳕、太平洋鲱鱼、多齿蛇鲻、长毛大眼鲷、棘头梅童鱼、皮氏叫姑鱼、白姑鱼、马六甲鲱鲤、绒纹单角鲀、金色小沙丁鱼、远东拟沙丁鱼、青鲮鱼、班鰶、黄鲫、乌鲳、海鳗、绵鳚、鳓鱼、竹荚鱼、鳕鱼、真鲷、日本枪乌贼、对虾。,.,32,中国的渔业资源,但是,由于多年来捕捞过度,有些渔业资源遭到破坏,尤其是底层经济鱼类资源更为严重,如大黄鱼、小黄鱼、乌贼、真鲷、太平洋鲱鱼、中国对虾等。目前,年产量超过1万吨的只有20多种。2.海水养殖资源由于中国海域南北跨距很大,海况条件不同,海水养殖种类差别很大。,.,33,中国的渔业资源,渤海区:河口地区贝类为主,如毛蚶、文蛤、杂色蛤。各湾口:对虾、梭鱼等。渤海口:扇贝、鲍鱼和有关鲆类。黄海区:此部多为岛屿山脉,以海带、裙带菜为主。紫贻贝、牡蛎、鲍、扇贝、真鲷、牙鲆。南部砂洲浅滩为主,有条斑紫菜、文蛤、蚶。河口地区:鲻鱼、梭鱼、蟹类。,.,34,中国的渔业资源,东海区:沿海多岛屿,有紫菜、海带、贻贝、鲍鱼。滩涂有泥蚶、缢蛏、文蛤、牡蛎、杂色蛤。湾口地区,有黑鲷、石斑鱼、大黄鱼、真鲷。南海区:鱼类有黑鲷、石斑鱼。特有品种珍珠贝、翡翠贻贝、华贵栉孔扇贝、麒麟菜等。,.,35,中国的渔业资源,随着养殖技术和育苗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资源不断扩大,如海蛰、日本对虾等均可养殖。按适温要求,分冷温性种暖温性种和暖水性种。其中暖水性种约占2/3。,.,36,各海域不同适温性种类的比例,.,37,中国的渔业资源,根据东黄渤海的渔业资源和其自然环境的特点,有关鱼、虾类存在着一定的洄游路线,大致是南北和东西两类,春季一般由南向北洄游,或由东向西洄游,到产卵场产卵。秋季以后由北向南或由西向东洄游,回到越冬场。,.,38,中国的渔业资源,3、内陆水域渔业资源(1)鱼类:据调查,全国内陆水域鱼类800多种,纯淡水鱼类760种,洄游性鱼类60多种,从国外引进10多种。总体上是从东到西,从南到北而减少。在鱼类种类上,鲤科鱼类比例最高,在各水系中平均占50-60%。,.,39,内陆水域渔业资源,.,40,内陆水域渔业资源,(2)虾蟹类和贝类:主要有沼虾、青虾、长臂虾、中华绒鳌蟹、螺类以及三角帆蚌和皱纹冠蚌等淡水育珠的母蚌。(3)列入国家珍稀保护动物的有:白鳍豚、江豚、中华鲟、白鲟、大鲵、扬子鳄、山瑞等。还有松江鲈和大理裂腹鱼为濒临绝种,加以专门保护。(4)水生植物有:芦苇、菱、藕、芡实、湘莲、茭白食用资源。,.,41,.,42,五.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根据考古中国海洋捕捞可推溯到七千年前。秦代,因有了船只,推进了海洋捕捞,水产品开始交换。(范蠡的养鱼经叙述了养殖鲤鱼的技术和经验)。唐代因李鲤同音,限制了鲤鱼养殖,但发展了青鱼、草鱼、鲢和鳙的养殖。宋代发展了采集贝藻类和其他加工,造大船。,.,43,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明代是捕捞盛期,作业方式比较齐全,养殖也很发达。清代前期,渔船已到琉球群岛、济州岛和南海诸岛周围生产。鸦片战争以后,渔业受到内外摧残。民国前期渔业还获得一定发展,1936年年产量达150万吨。抗战胜利后,到新中国成立前,渔业一直没有得到恢复,1949年全国年产量仅为45万吨。,.,44,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新中国建立以来,渔业发展可分为四个时期:1、19491957年渔业恢复和初步发展时期(1)19491952年的恢复时期。国家明确渔业的生产方针是:“以恢复为主”。发放贷款、调拨粮食和鱼盐、民主改革、制定法令,护渔。1952年产量以达166万吨,超过历史最高水平。,.,45,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2)1953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建设时期,渔业合作化,推动了生产;风帆渔船的动力化;养殖业扩大养殖面积和品种;国营渔业企业的成为骨干力量。1957年产量达312万吨;5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3.3%,高于世界渔业平均发展水平。,.,46,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2、19581965年的渔业徘徊时期。(1)、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由于急于求成,“左”倾思想指导下,掀起了“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大跃进总路线和生产高潮。生产上,出现:“高指标,浮夸风”。分配上,平均主义的共产风。渔业上,违反生产规律,变淡季为旺季。,.,47,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盲目发展高产但破坏资源严重的渔具。1958年计划产量352万吨,当年10月电报715万吨。实际产量281万吨。(2)19611963年的调整恢复时期。着重的购销政策上,规定了购留比例。有一定鱼货可进入自由市场和有关奖励制度。1965年产量为298万吨。,.,48,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但这期间,渔业科学技术有几项重大突破:(1)、全国风帆渔船基本上实现了机帆化。(2)、鲢鳙鱼人工繁殖孵化技术的成功。(3)、海带栽培南移和人工采苗技术成功。3、19661976的渔业在曲折中前进时期。(1)19661969年的文革前期混乱时期。基本上是停滞状态。1966年为309万吨,1969年290万吨,.,49,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2)19701976年趋向稳定时期有关机构恢复工作集体渔业推广“三定一奖”(定产量、定工分、定成本、超产获奖)1976年产量为448万吨在科技和生产上的几件大事:发展了灯光围网渔业;发展城郊养鱼业;连家船改造完成,.,50,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4、1977年以来的渔业大发展时期(1)、19771979年属于整顿和恢复期间总体在渔业企业和生产内部整顿。产量一般在450万吨左右。(2)、19801984年渔业发展政策调整期间逐步解决了重海洋、轻淡水、重捕捞、轻养殖,转向以养殖为主。,.,51,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3)、1985年以来的渔业大发展时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放宽政策,加速发展水产业的指示颁布,明确“以养殖为主,养殖、捕捞、加工并举,因地制宜,各有侧重”的渔业发展方针。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颁布实施。鱼价的开放。,.,52,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1987年955万吨1988年突破了1000万吨1990年1218万吨。(我国水产品产量开始居世界首位)1994年2146万吨1996年3288万吨1998年超过了3800万吨2000年4279万吨2001年4382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的1/3。)2002年4565万吨2003年4706万吨2004年4908万吨2005年5100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产量13000万吨的2/5)2006年5290万吨,.,53,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5、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中国渔业发展具有中国的特色,产量上,无论是捕捞、海水养殖、淡水养殖均成为世界首位。有关渔业科学和技术上也在领先地位。问题是:(1)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尚未恢复。,.,54,中国渔业发展简况和现状,(2)水产养殖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和病害等也日益严重,生态环境恶化。(3)水产品加工和保鲜比较薄弱(4)新的经济体制下,立法和依法治渔,依法兴渔,服务体系的建立尚有待改善。,.,55,六.中国渔业发展基本方针和发展战略,1、中国渔业发展基本方针(1)、1977年以前,基本上是以海洋为主,以海洋捕捞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2)、1977年以后,尤其1979年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逐步明确以水产养殖为主,以淡水养殖为主的渔业发展方针。,.,56,(3)“九五”期间渔业发展方针96-00加速发展养殖,养护和合理利用近海资源,积极扩大远渔业,狠抓加工流通,强化法制管理。(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01-05:中对渔业的要求是加强渔业资源和渔业水域生态保护,积极发展水产养殖和远洋渔业。,.,57,(5)我国渔业十一五发展重点06-10一、加快转变渔业增长方式,不断提高产业发展质量必须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循环经济的理念,加快转变渔业特别是水产养殖业的增长方式。重点在水产新品种的培育、遗传改良,饲料的开发和推广,新渔药、疫苗的研发,以及新的养殖模式应用等方面取得进展和突破,继续压缩海和内陆水域捕捞强度,保持捕捞产量负增长。要继续促进水产品加工和休闲渔业发展。二、努力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增强渔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能力,特别要在提高发展质量上下功夫,保持和提高渔业的国际竞争力。三、组织实施资源养护行动纲要,不断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四、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不断促进渔区社会发展,.,58,中国渔业发展基本方针和发展战略讨论,2、中国渔业发展战略的讨论国际渔业管理的趋势和要求:(1)、保证本国水域的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2)、严格管理制度;(3)、发展健康养殖和鱼类健康;(4)、提高水产品的附加值。,.,59,3.中国渔业今后发展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1).切实地保护近海渔业资源;(2).加强渔业水域环境的保护;(3).应大力发展健康养殖;(4).应同步发展渔产品的加工,运销,确保产品质量(5)加强渔业的立法和执法,包括国际渔业法规的实施,WTO的规则,.,60,本讲应重点掌握的内容:1.中国渔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世界渔业的影响2.中国渔业的发展简况和现状3.中国渔业今后发展中应重视解决的主要问题,.,61,第一节鱼类的定义,鱼类学鱼类学为动物学的一个分科,是专门研究鱼类的一门科学。其内容包括外部形态、内部构造、生活习性、种类区分以及地理分布等。鱼类学就依据研究内容的不同,分出许多不同的分支学科,其中主要的有以下几类:1、鱼类形态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布解剖构造,了解各器官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的规律。2、鱼类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和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意义等。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和习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程度,以及与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4、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从广义的范围来讲,鱼类学可以包括鱼类生理学、鱼类发生学等。5鱼类生理学-鱼类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鱼的定义是指一群终生生活在水中的变温脊椎动物,它们通常用鳃在水中进行气体交换,用鳍协助运动与维持身体平衡的器官,大多数鱼体被鳞片。,.,62,第二节鱼类学研究范围及研究目的,鱼类学研究范围1、鱼类形态学(即系统解剖学):研究鱼类的外部形态和内部解剖构造,了解各部位的相互关系及机能,分析各器官的原始类型与其发展过程,阐明器官系统的发展规律。2、鱼类分类学(即系统分类学):研究各种鱼类在分类系统上的位置,各类各种之间的差别和特征,掌握鉴定鱼类的方法,研究它们之间的系统演化、地理分布、生物学特性及经济意义等。3、鱼类生态学:研究鱼类的生活方式、习性,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程度,以及影响鱼类生活的外界因子(如水温、盐度、饵料等)的关系。4、鱼类生理学:研究鱼类各器官系统的功能,鱼体内所进行的生命活动过程,以及其与周围环境的相互关系。5、鱼类发生学:研究鱼类由精、卵结合一直到幼鱼孵化前的一系列胚胎发育及各器官形成的过程,以及与其有关的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6、经济鱼类学:研究主要经济鱼类的形态特征、分类地位、产量、分布及习性等。7、古鱼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