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_第1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_第2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_第3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_第4页
近现代史纲要第三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第一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一)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加剧,1.夺取筑路和开矿的权利2.日俄战争(1904-1905年)3.1903-1904年,英国派兵侵入西藏;德国企图将势力延伸到长江流域。,一、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二)人民群众反抗斗争的日益高涨,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农民、手工业者的抗捐、抗税、抗租斗争,工人的罢工,商人的罢市,少数民族、会党的起事等。以资产阶级为主体的拒俄运动(1903年)、抵制美货运动(1905年)、收回路矿利权运动(1903-1911年)日益高涨。,(三)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破产,1901年成立督办政务处,宣布实行“新政”。政治:调整机构,整顿吏治。军事:裁撤绿营,建立新军。经济:设立商部,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文化教育:创办新学堂、鼓励留学、改革科举制度等,目标是建立近代教育制度。,1905年10月“五大臣出洋考查宪政”(载泽、端方、戴鸿慈、李盛铎、尚其亨)。1906.9慈禧太后颁布谕旨“预备仿行政”:各地纷纷建立立宪团体,海外的立宪派也积极响应。1908.9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5成立“皇族内阁”:庆亲王奕劻任总理大臣。在13名国务大臣中,汉官4名,蒙古旗人1名,满族8名,其中皇族又占5人,被讥为皇族内阁。清政府借预备立宪欺骗国人,强化国家机器、镇压民主革命的目的完全暴露,立宪派的幻想破灭,民主革命的热情更加高涨。,(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与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设立厂矿的数目和投资额的增加;发展较快的是轻工业,尤其是棉纺织、面粉加工等;民族资本企业主要集中在江浙、两湖和广东三个地区,这三个地区占民族资本企业总数的一半以上。,二、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一)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毛泽东在评价辛亥革命时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孙中山与中国同盟会会员合影,1.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形成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章炳麟,(18691936),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教育家。甲午战争后,赞成变法图强,参加强学会,协助粱启超创办时务报。1906年在日本参加同盟会,任民报主编。在教育方面,主张教育必须为革命利益服务,通过学校宣传革命思想和培养革命志士。主张德育、智育、体育三者并重。其著作收入章氏丛书,今编为章太炎全集。,浙江余杭人,邹容(1885-1905)四川巴县人。自称“革命军中马前卒”。革命军先后发行逾百万,影响极大。,陈天华(18751905),湖南新化人,1903年初留学日本,是年秋发表猛回头警世钟,宣传反帝爱国,号召推翻清政府,1905年参加组建中国同盟会,参与拟定中国同盟会总章。民报创刊,任编辑,为主要撰稿人之一。11月日本文部省颁布清国留日学生取缔规则,留日中国学生群起反对,他为抗议取缔规则,唤起同胞觉醒,于12月8日在日本东京大森湾蹈海自尽,留绝命书激励留学界坚持斗争。,2.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孙中山与兴中会成立宣言,华兴会会长黄兴,光复会会长蔡元培,1905年,统一的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成立,(三)三民主义学说的进步与局限性,孙中山三民主义手稿,1.三民主义的内容,1905年11月,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概括为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驱逐鞑虏,恢复中华”,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实行民族革命。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旨在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完成政治革命。这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旨在防止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贫富分化与对立,达成社会革命的目的。,对三民主义的评价:(1)“三民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一个比较完整而明确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2)“三民主义”是个不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2.围绕三民主义的大辩论,三民主义受到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反对,双方分别以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一场为时两年多的大辩论。,新民丛报第一号,梁启超,在民族主义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民权主义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在民生主义方面的主要问题是:要不要平均地权,实行社会革命。,经过辩论,基本上澄清了在中国进行革命的必要性和正义性:(1)在中国必须进行一场革命。革命固然会流血牺牲,但这种流血牺牲更多的是带来历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更多的是给人民带来福祉。(2)现在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中国“恶劣政治的根本”,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3)中国现在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地主强权”、“地权失平”。必须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在进行政治革命的同时实现社会革命,才能避免贫富不均等社会问题。,第二节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年10月10日,在湖北革命团体共进会和文学社的组织领导下,武昌起义爆发,革命首先在中部地区取得成功。,湖北军政府及其告示,一、武昌起义的成功和潜在危机,武昌起义的胜利,给了革命党人以极大的鼓舞,但胜利的凯歌声中也潜伏着失败的危机。,黎元洪,袁世凯,二、资产阶级共和国在中国的诞生,湖北军政府,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以1912年为中华民国纪年的开始。,孙中山回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办公室,孙中山主持召开第一次内阁会议,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开幕典礼,毛泽东评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民国元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候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当然是不完全的、有缺点的、是资产阶级性的,但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1912年3月11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法典。,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的第一次历史性的巨变,1.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中国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是近代中国政治制度的伟大飞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2.辛亥革命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给人们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3.辛亥革命推进了振兴实业热潮的出现,为中国近现代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4.辛亥革命促进社会风俗发生新的积极变化,对建立新的社会生活产生了积极的影响。5.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第三节辛亥革命的失败,(一)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2月12日,隆裕太后发布清帝退位诏书。13日,袁世凯公开声明赞成共和。14日,孙中山辞职。15日,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一、共和制蜕变为封建军阀专制,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1日,孙中山正式宣布解除临时大总统的职务2日,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孙中山的解职和临时政府的北迁,标志着革命遭到了严重的挫折。资产阶级革命派交出政权后,企图依靠一纸约法来约束袁世凯,实现资产阶级议会政治,使中国走上民主的轨道,不过是一种天真的幻想。,(二)封建军阀的专制统治,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文化思想方面,尊孔复古思潮猖獗一时。,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蔡锷等发动“护国运动”孙中山举起“护法”旗帜,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和教训,毛泽东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成败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你们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了,中国仍旧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之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一)失败原因1.客观原因帝国主义与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大买办势力以及旧官僚、立宪派勾结起来,从外部和内部绞杀革命。,2.主观原因:资产阶级革命派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具体表现是:在反帝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明确提出反帝的口号,甚至幻想以妥协退让来换取帝国主义对中国革命的承认和支持。在反封建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只强调反满和建立共和政体,并没有认识到必须反对整个封建统治阶级,致使一些汉族旧官僚、旧军官也混入革命的营垒。,在依靠对象问题上,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没有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