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并倾听着大桥建设者的英雄事迹。B通过学习卖油翁一文,使我懂得了熟能生巧的深刻道理。C为了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相关部门采取了各种应对措施。D对于那些遭遇不幸的人,我们尽管要时刻关注他们,还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2 . 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由于厂家对产品的设计和生产吹毛求疵,因而产品销路越来越好。B通读经典对提升学生修养、陶治学生性情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C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D就算有天分,懈息和骄做仍然可能毁了一个人才,我们须知;玉不琢不成器。3 . 下列句子中有关语法修辞所作的判断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丰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和“同学们的业余生活很丰富”加点的“丰富”都是形容词。B“高见”和“劳驾”都是敬辞;“见教”和“奉陪”都是谦辞。C“上来”“出去”“减少”“讨厌”都是动词。D“你这样做,自然有一定的道理。”和“她是初次演出,但演得挺自然。”两个句子中的“自然”意义相同。二、字词书写4 . 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汉字是华夏民族的文化瑰宝。汉字书法具有其他语言文字无可比拟的美感,或古朴或拙趣,或厚重或飘逸。chng徉于汉字的时光长廊,体味书写的敬意与喜悦,让汉字之美流连于指间心上。(1)拙 (2)chng5 .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q(_)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zhn(_)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吃亏的时候能开心的一笑,这是一种hu(_)达;处于jing(_)境的时候能自嘲的一笑,这是一种智慧。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母亲的火车许锋母亲也算是一个有见识的人。年轻时她就开始坐火车。母亲年轻时,市场还很死板。她生活的村庄周围百里,没有汽车,也没有自行车。可以想象,那时能够坐火车是多么的不容易。她可能一个人坐过。我所知道的是她带着两个孩子,从西部的一座小城上车,然后开始漫长的旅行。那时火车很慢,似乎站站都停。那时有卧铺,但她们只能坐在硬座上。那时两个孩子还小,不需要买票,但不买票也就意味着没有座位,一个座位坐三个人,那么,孩子们多时就得坐在母亲腿上。那时可能有方便食品,但孩子们从没有过什么奢望,母亲或许背着家乡特有的蒲扇那样大的饽饽。那时没有民工潮,但车厢里仍然满是人,母亲和孩子们蜷缩在车厢里,动弹不得。母亲的行程一点都不短。她需要带着孩子经过两天两夜先到达北京。北京站更大,人更多。母亲背着大包,一手牵一个孩子,去办中转签证。火车不是自家的,所以,从办完中转手续到重新登上列车,需要时间,那个时间有多长,不清楚。半天,8个小时,都有可能。在这段同样漫长的时间里,母亲要让孩子们吃饱饭,要让孩子们别把屎尿丢在裤裆里,要看好行李,更重要的,要看好孩子。孩子们很小,虽然不是非常调皮,从小地方到了大北京,心虚,但一动不动是不可能的,只要稍微跑一跑,母亲就手足无措了。但是母亲最终还是背着大包,牵着孩子,登上了新的列车。列车开往北大荒。从首都到北大荒,同样是漫长的。同样,只有一个座位,人很多,孩子们闹。白天还好说,到了晚上,那么小的地方,如何睡得下三个人呢。尤其母亲晕车,非常晕车,一晕就吐,一吐就浑身无力,脸色蜡黄,脑袋像一罐糨糊。那时,她实在需要一张铺,哪怕睡那么一会会儿。但是没有。可她不敢对火车有丝毫的不满,她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人,谨慎地回答着列车员的问题,她还不能因为分神而使孩子们受到伤害。穿过漫长的黑夜,列车到达终点。足足一个礼拜的旅行,孩子们伸伸懒腰,就又有了精神。但对于母亲来说,那是颠簸,所以,她笑得很疲惫。后来,她老时,提起坐火车,她头皮都麻。除非万不得已,她是不会再坐火车的。她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60岁时,她再一次上了火车。她带着三岁的孙子,就俩人。这时的母亲已经浑身是病,高血压、心绞痛,都是要命的病。她又没有手机。这一次的旅行需要36个小时。她是去另一座城市看望另一个孩子。在她以往坐火车的经历中,这是最短的一次。送她的孩子问,您行吗?她笑笑,没问题。孩子指着一大堆水果、罐头、面包说,一定要吃好。母亲说,行了,你们走吧。另一个孩子焦急地等待了36个小时后,母亲乘坐的列车到站了。孩子等旅客下得差不多了,进了车厢,拉开了包厢门,看见母亲正和孙子在上铺玩呢。母亲呵呵笑道,如今火车就是不一样,没晕车。细节是,在终点前的一个大站,母亲那个包厢的人都下车了。整个一个包厢,就祖孙俩。60岁的母亲抱着孙子上蹿下跳。从20多岁开始坐火车,母亲终于彻底地“放肆”了一回。(选自深圳特区报2018年05月23日B03版)6 . 通读全文,然后概括母亲“对火车有骨子里的惧怕”的原因。7 . 第自然段中说“母亲也算是个有见识的人”,请说说你对词语“也算是”的理解。8 . 第自然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写得凝练传神,请你赏析。9 . 结合原文,简要分析母亲的性格特点。阅读下面的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在我刚过55岁的时候,我立刻提了一个建议,说:“国家的重大项目,863计划,学术带头人,要小于或等于55岁。”把我排除在外。这个当然不见得能行,但我还是坚信这是对的。我们看世界上一些企业的创业者、发明家,没有一个超过45岁的。王安创业时是30岁;英特尔的三个创业者,最年轻的31岁,另外两个人也不到40岁;苹果公司的开创者也只有22岁,他被美国前任总统里根称为美国人心目中的英雄,三年把苹果公司变成了世界500强;比尔.盖茨创微软的时候是19岁;雅虎创业者也是不到30岁。所以创业的都是年轻人,我们需要一种风险投资的基金来支持创业者,要看到这个趋势。我扶植年轻人真心诚意。.我们的中年教师,包括我们的博士生导师,都是靠自己奋斗过来的,都是苦出身, 所以我们一贯倡导我们的年轻人做的成果,导师没有做什么工作,导师就不署名。当然外面宣传报道“在王选领导下”我承认我剥削了年轻人最多,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我并不是主观上要去剥削年轻人,所以对我也比较谅解,(笑声)见报以后也不以为意,知道是怎么回事。扶植年轻人我觉得是一种历史的潮流,当然我们要创造条件,就是把他们推到需求刺激的风口浪尖上。在这方面我们要创造一切条件让年轻人能够出成果,特别要反对马太效应,尤其在中国,我觉得在中国论资排辈的势力还是有的,崇尚名人,什么都要挂一名人的头衔,鉴定会的时候挂一个院士,其实院士并不了解那个具体领域,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10 . 选文第一段开头“我”提的建议,表现了“我”是个怎样的人?11 . 选文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 好处?12 . “我们打破这种风气是需要努力的”一句中的“这种 风气”是指什么?13 . 王选先生能一心一意地扶持年轻人,这表现了老一 代科学家怎样的精神?14 . 文中画线的语句与下文中哪个句子相照应?四、句子默写15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_?但感别经时。(2)_,松枝一何劲!(3)_,志在千里。(4)仍怜故乡水,_。(5)黄鹤一去不复返,_。(6)剧哉边海民,_。(7)_,千丈见底。_,直视无碍。(8)_,望峰息心,_,窥谷忘反。(9)王绩的野望中,描写秋意正浓的山野景色的诗句是:_,_。(10)山峦之奇,古来共谈。三峡群山连绵,重岩叠嶂,隐天蔽日”答谢中书书是 “_,清流见底”,而与朱元思书中富春江的山却是充满活力,“_,_,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乙)人不博览者,不闻古今,不见事类,不知然否,犹目盲、耳聋、鼻痈者也。儒生不博览,犹为闭暗,况庸人无篇章之业,不知是非,其为闭暗,甚矣!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故入道弥深,所见弥大。东汉王充论衡别通(注)类,种类。痈:毒疮,这里指失去嗅觉的鼻病。篇章之业:指读书经历。道:指先王之道。16 .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不亦说乎(2)人不知而不愠 (3)犹为闭暗(4)其为闭暗,甚矣17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B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C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D此则土木之人耳目/俱足/无闻见也。18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足行迹殊,故所见之物异也。19 . 甲乙两文论述学习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六、综合性学习20 . 2018年1月31日晚,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食”。152年后再遇“月全食”。请你借助图例,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月全食”形成的过程。月全食的过程分为初亏、食既、食甚、生光、复圆五个阶段。_材料一 十一期间,湖北黄鹤楼景区推出优惠活动,游客背诵出黄鹤楼,可以免费领取价值60元的景区门票。“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一时间书声与掌声此起彼伏,文学名篇与亭台楼宇交相辉映。在现场,大家边排队边捧着书本和手机突击背诵。截止十月八日,共6000人通过背诵登上了黄鹤楼,好多家长特意带着孩子从外地赶来参加活动。通过背诵获得门票最年长者84岁,最年幼者才4岁。材料二 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后,被视为天上文曲星下凡,到他山东高密老家参观的已有上万人,莫言老家屋边的草、地里的菜,都给人揪了去,抠墙皮、挖砖块的也不少,据说是想沾沾莫言的“文气”。21 . 文苑主编打算采用材料一发一则新闻,请你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22 . 对材料2中人们的做法你是否赞同?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实际谈谈文气究竟从何而来。(100字左右)七、作文23 . (一)话题作文在人的成长历程中,会遇到种种阻碍,只有突破这些阻碍,才能不断成长。当我们不够自信时,要突破自卑的阻碍;当我们不够勇敢时,要突破怯懦的阻碍;当需要沟通、需要理解时,要突破隔阂的阻碍请以“突破”为话题作文。(二)半命题作文每个人的生命中总要面临或大或小,或轻易或艰难的选择,而艰难且正确的选择常常让我们成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