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D_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_第1页
TD_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_第2页
TD_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_第3页
TD_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_第4页
TD_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章编号: 10045694(2001)02000504 TD-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 黄华生,蒋泽 (重庆邮电学院,重庆400065) 摘 要:联合检测技术是TD2S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介绍CDMA系统模型的基础上,详细分析 了基于迫零线性均衡的联合检测技术及其FPGA和DSP实现方法,它是TD2SCDMA系统中所用的一种 抗多址及多径干扰技术,可以消除通信系统中的大部分干扰,从而降低了整个系统的误码率,使通信系统 的容量和通信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关键词: TD2SCDMA;多址干扰;多径干扰;联合检测;迫零线性均衡 中图分类号: TN 929. 5 文献标识码 :A The Theory and Its I mplementation of JointDetection in TD-SCDMA System Huang Hua2sheng, Jiang ze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 unications,Chongqing400065,China) Abstract: A bstract: The Joint Detection technology is one part of the key technologies in the TD2 SCDMA system.In this paper, CDMA system model is introduced, then the Joint Detection and its i mplementation w ith 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and digital signalprocessor(DSP)based on zero forcing block linear equalizer(ZF2BL E)are analyzed, w ith which the multiple access inter2 ference(MA I)and intersymbol interference(ISI)are m itigated, thus reducing the whole systems bit error rate(BER), enhancing the communication quality and capacity prom inently. Key words: TD2SCDMA; MA I; ISI; joint detection; ZF2BL E 0 引 言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将采用宽带码分多址 (CDMA)技术,它具有抗干扰、 容量大、 保密性好以 及软越区切换等性能,但由于扩频码一般不严格正 交,其非零互相关系数会引起各用户之间的相互干 扰,称为多址干扰(MA I) 1。MA I 的存在使得系统 容量受到限制,并且带来 “远近效应”,严重影响系统 性能。MA I抑制理论和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利用 MA I中包含的用户相互信息来估计、 降低或消除 MA I的影响。1986年V erdu在文献2中以匹配滤 波器加维特比算法来实现最大似然序列检测(M ax2 i mum2L ikelihood Sequence Detection,ML S检测 ), 适用于受ISI影响的信道。不过维特比算法的复杂 度仍然是用户数的指数幂级,即2k,而且ML S检测 器需要知道接收信号的幅度和相位,这要通过估计 来得到。ML S检测器过于复杂,不实用,大家都在寻 找易于实现的次优多用户检测器。 根据对MA I处理 方法的不同,次优多用户检测技术可以分为干扰抵 消和联合检测两种。干扰抵消技术的基本思想是判 5 第13卷,第2期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2001年6月 Vol . 13 No. 2 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Jun. 2001 收稿日期: 20000329 作者简介:黄华生(19762 ), 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智能天线算法实现技术;蒋泽(19642 ), 男,副教授,主要研 究方向为智能天线理论与技术。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决反馈,首先从总的接收信号中判决出其中部分的 数据,根据这部分数据和用户扩频码重构出这部分 数据对应的信号,再从总接收信号中减去重构的信 号,如此循环到一定的次数。从方式上来分,干扰抵 消又可以分为串行干扰抵消(SIC: Successive Inter2 ference Cancellation)和并行干扰抵消(P IC: Paralle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联合检测技术的思想是 利用所有和MA I相关的先验信息,在一步之内就将 所有用户的信号分离出来。 从理论上来说,使用联合 检测和智能天线相结合技术,可以完全抵消MA I的 影响,这将大大提高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容量2。 在 TD2SCDMA系统中,采用的就是联合检测和智能 天线相结合的技术3。 在本文中,将详细分析在TD2 SCDMA系统中基于迫零线性均衡的联合检测技 术,以及基于FPGA和DSP协同工作的算法实现。 1 系统模型 一个有K个用户的典型多址接入系统的连续 时间传递模型可以由图1表示。 对用户k而言,接收机收到的总信号e(t)可以 表示如下: e(t ) = 6 K k= 1 e (k) (t ) + n(t)(1) 式(1)中,n(t)表示加性噪声,用户k发送的信号经 过空中信道后到达接收机时可用式(2)表示: e (k) (t ) = max 0 s (k) (t-)h (k) (,t )d (2) 式(2)中,s (k) (t)表示用户k发出的信号;max表示由 多径传播造成的最大时延,冲激响应h (k) (,t)表示 空间信道特性。在采用线性码片调制方案的CDMA 系统中,e (k) i可表示为 3: e (k) i= 6 N n= 1 d (k) n 6 Q q= 1 c (k) qh (k) i-(n - 1) Q-q+ 1= 6 N n= 1 d (k) n 6 W w= 1 c (k) i-(n - 1) Q-w+ 1h (k) w(3) 式(3)中,d (k) n表示用户发送的数据符号,N是用户 发送的符号数目;c (k) q表示码片值,Q是扩谱系数。 (3)式总可表示成矩阵A和向量d相乘的形式: e=Ad+n(4) 这就是TD2SCDMA系统多址接入的矩阵和向量表 达方式,联合检测的目的就是根据式(4)中的A和e 估计出用户发送的d。由于A由K个用户的扩谱码 及信道冲激响应决定,因此联合检测算法的前提是 能得到所有用户的扩谱码和信道冲激响应。 为了给联合检测算法提供信道估计,在TD2 SCDMA系统的burst结构中专门定义了训练序列 m idamble,如图2所示。 工作在同一时隙的所有用户使用同一个长度 为128 bit的m idamble码m-data,只不过各自选取 不同的相位,其具体构成办法见文献5,根据接收 的m idamble部分和已知的m idamble码,就可以估 计出信道冲激响应。 2 联合检测算法的研究 通过信道估计等步骤,可以生成式(4)中的矩阵 A。联合检测算法的实现就是通过A和e来估计d。 联合检测算法可以分为3类:非线性算法、 线性 算法、 判决反馈算法。 非线性算法主要有最大似然序 列估计(ML SE ), 该算法具有极高的复杂度,在要求 实时性的移动通信系统中难以应用。判决反馈算法 是在线性算法基础上经过一定的扩展得到,有迫零 判决反馈均衡器算法(ZF2BDFE)和最小均方误差 判决反馈均衡器算法(MM SE2BDFE ), 它们的计算 复杂度较大,实际应用中,常采用线性算法,其结构 如图3。 首先用线性块均衡器M对接收信号进行检测, 得到K个用户发送符号的连续值估计。然后用K 个量化器对这些连续值估计进行量化,得到对用户 6 2001年第2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CU PT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发送符号的离散值估计。上述过程表示如下: d c, lin=M e (5) d lin=Qd c, lin (6) 其中,Q. 表示量化过程。将(4)代入(5)可以得到: d c, lin=MAd+M n (7) 令F=MA(8) 可以得到: d c, lin= diag(F)d+ diag (F)d+M n (9) (9)式右端中,第1项为期望信号;第2项为MA I+ ISI;第3项为噪声。(9)式清晰地指示了线性联合检 测算法的方向,即根据一定的准则选取M矩阵,使 得MA I+ ISI和噪声对估计值的影响尽可能小。根 据准则的不同,线性联合检测算法大致可以分为解 相关匹配滤波器(DM F)法,迫零线性均衡(ZF2 BL E)法和最小均方误差线性块均衡(MM SE2BL E) 法三种。在我们的设计中,使用的是ZF2BL E法。 ZF2BL E的核心思想是迫零滤波,它能够解决 ISI和MA I造成干扰的问题。ZF2BL E法 6可以表 示为: d c, ZF- BLE= (A 3TR- 1 nA) - 1A3TR- 1 ne= H - 1 ZF(H 3T ZF) - 1 diag (A 3TR- 1 nA) (diag (A 3TR- 1 nA) - 1 (10) 式(10)中,H - 1 ZF为ISI,MA I消除器;H 3T ZF为白化滤波 器; diag(A 3TR- 1 nA)为归一化; diag(A 3TR- 1 nA)为匹 配滤波器。 矩阵HZF是矩阵A 3TR- 1 nA的Cholesky分 解。显然式(10)可以写成: d c, ZF- BLE=d+ (A 3TR- 1 nA) - 1A3TR- 1 nn(11) 式(11)中,d为期望信号;A 3TR- 1 nA为噪声。 因此, ZF2BL E法所得估计值不含ISI和MA I。 消除ISI和MA I意味着消除了大部分的干扰。在某 些特殊场合,假如噪声n可以看成是高斯白噪声,即 协方差矩阵满足下式: RN=2I(12) 那么此时ZF2BL E法所得估计值可简单地表示为: d c, ZF- BLE= (A 3TA)- 1A3Te (13) 由于矩阵A 3TA 是一个稀疏矩阵,同时又是一个 Herm itian矩阵,因此可用简化方法来对它求逆,使 得ZF2BL E法可在TD2SCDMA系统中实时实现。 3 算法性能比较 仿真是在上行链路的情况下,分集天线的数目 为8个,在静止或步行的环境下,以MA TLAB作为 仿真的工具。 这里我们评价算法性能的是算法的平均误码率 pb。图4中给出了随着用户比特的信噪比 (10log 10 (Eb ? 2) dB)变化的每个算法平均误码率。可看出白 化匹配滤波器(WM F)根本不能消除多用户干扰。 而其它4种检测算法都不同程度地消除了多用户干 扰,改善了系统的性能。ZF2BL E算法与MM SE2 BL E算法性能相近,但后者要好一些。主要原因就 在于MM SE2BL E考虑了噪声的影响,加入噪声的 图4 室内到室外的几种联合检测算法性能比较 方差估计,这样增加了其运算复杂度。 而判决反馈算 法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在同样的10- 3误码率的情 况下,其信噪比的要求比线性算法要低11. 5 dB。 但其反馈算法机制非常复杂,用在实际应用中,计算 复杂度太高。所以在TD2SCDMA系统中采用ZF2 BL E算法。 4 ZF-BLE的实现 A是由信道冲激相应和扩频码产生的系统矩 阵。矩阵A的大小为 (16 22+ 15, 1622),有相应 的复数矩阵A_bi构成,矩阵A表示如下: 7 黄华生,蒋泽: TD2SCDMA系统中联合检测的原理和实现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A 3T = A_bi3 T 0 A_bi3 T 0A_bi3 T (14) 其中的每一小块A_bi是3116的复数矩阵,相邻 两块A_bi交叠的行数为15,总共22个重复的A_bi 构成整A矩阵。因此矩阵A的维数是 (16 22+ 15, 1622),即367352的矩阵。 根据系统矩阵A的特点,我们可以将A 3TA 求 逆的计算分解成简单形式。则: (A 3TA)- 1 =(R +R 3T)- 1 = (R - 1)3T +- 1 R - 1 (15) 复数矩阵(R - 1)3T具有如下形式: (R- 1)3 T = T10000 T2T3000 0T5T600 00T5T60 000T5T60 0000T5T60 ? 000T5T6 其中,T5,T6各重复20次。而矩阵 +- 1则是实数对 角阵。其中对角元素的排列与矩阵(R - 1)3T类似: (+- 1 ) = S - 1 10000 0S - 1 2000 00S - 1 300 ? 00S - 1 3 上式中,S - 1 i是(16, 16)的子阵(i= 1, 2, 3),其中 S - 1 3重复20次。 复数向量e是一个列向量,在一个时隙中分为 上下两段,每一段的大小为(352+ 15)1.这样,估 算公式简化为: d = (R - 1)3T+- 1R- 1A3Te (16) 根据各阶段数据流结构的特点及硬件的性能, 整个联合检测算法实现由一片X I L I NX公司生产 的V irtex2E FPGA和 两 片T I公 司 生 产 的 TM S320VC5510 DSP共同完成,他们分工见图5。 图5中,第1步计算在DSP中完成,第2、3两 步在FPGA中完成。具体的流程如下: FPGA将一帧的I Q数据发送给DSP; DSP完成信道估计,由信道估计、 扩谱码和 扰码生成系统矩阵A; DSP从这一帧的数据部分取出信号向量e; DSP计算Ae=A 3Te; DSP将(A 3TA)- 1分解成 (R - 1)3T+- 1 (R - 1) 的形式; DSP将矩阵R - 1和 Ae的数据发送给FP2 GA; FPGA计算B=R - 1Ae, 同时DSP计算R = ( R - 1)3T+- 1; DSP将矩阵R 的数据发送给FPGA; FPGA计算d=R B,d为JD运算的最终 结果; FPGA将JD运算的最终结果d传给第二块 DSP。 数据流向如图6。 整个JD运算由DSP与FPGA 共同完成,其中FPGA中的JD模块分时复用,以完 成3个时隙的计算。这就要求DSP访问FPGA的 JD模块的时间要严格地错开,且FPGA内的JD运 算过程与数据传输过程的时间严格小于0. 675 m s (一个时隙数据的传输时间)。 图6 FPGA和DSP的数据流向图 (下转17页) 8 2001年第2期 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CU PT 1995-2005 Tsinghua Tongfang Optical Disc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道,但所有的信道有相同的信噪比SNR(i 2 ? )。 从图3和图4中我们看出迭代判决法具有很好 的性能,其结果非常接近Cramer2Rao界,子空间法 和导引信道估计法却由于受到干扰的限制,性能较 差,与Cramer2Rao界偏离很远。但导引信道估计法 得到的结果却非常接近它的理论值,子空间法的仿 真值大约比它的理论值恶化23 dB。 从上面的仿真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迭代判 决法性能最好,无论用户数多少其结果都非常接近 Cramer2Rao界;子空间法和导引信道估计法在用户 数较少时性能还可以,但用户数较多时受干扰的限 制,性能较差,但迭代判决法比子空间法和导引信道 估计法需要更大的计算量。尽管迭代判决法有较大 的运算量,但其性能在信道估计中却有明显的优越 性,所以在处理时分信道参数时仍非常有用。 参 考 文 献 1 P ICKHOL TZ R L ,M I L STE I N , SCH I LL I N2 G D L. Spread spectrum formobli communi2 cationJ . IEEE T rans veh technol, 1991, 40 (2): 3132332. 2 W E ISS J A nthony, FR IEDLANDER Ben2 jam in. Channel esti mation for DS_CDMA dow nlink w ithaperiodicspreadingcodes J .IEEE T rans Commun, 1999, 47(10). 3 KAN G Insung , F ITZ PM ichael, GEL FAND SAUL B.Blind esti mation of multipath channel parameters a model analysis ap2 proch J .IEEE trans Commun, 1999, 47 (8). 4 SHEPHERD J Si mon, BARKON K Stephen. Opti mal sequences for channel esti mation using discrete fourier transform techniques J . IEEE T rans Commun, 1999, 47(2). 5 L I U H, XU G. A subspace methord for sig2 nature w aveform esti mation in synchronous CDMA system sJ . IEEE T rans Commun, 1999, 44(10): 134621354. 6 BEN SL EY S E, AA ZHA G B. Subspace2 based channel esti mation for code2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commun.system sJ .IEEE T rans Commun, 1996, 44(8): 100921020. 7 RA PPA PORT S Theodore.无线通信原理及 应用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1998. 8 PROA K IS G John.数字通信(第三版) M .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 9 孙立新,邢宁霞. CDMA(码分多址)移动通信 技术M .北京: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