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宁市2020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行(hng)辈归省(shng)絮(x)叨挑衅(xn)B欺侮(w)蓬(png)勃耳畔(pn)龟(jn)裂C亢(kng)奋农谚(yn)闲逛( gung)清冽(li)D踊(yng)跃踱(d)步家眷(jun)缄(jin)默2 . 下列成语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封建迷信思想在某些人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要改变这个现状还需更多时日。B福田康夫表示,只有认真看待过去的错误,并且深刻反省,才能避免今后重蹈覆辙。C知识的海洋茫无涯际,我们必须孜孜不倦地学习才能学有所成。D去年央视的春晚是场视觉盛宴,全国观众都对精彩的节目吹毛求疵,交口称赞。3 . 将句子依次填入横线处,句意正确、合理的一项是( )雨给我的形象和记忆,永远是美的:春天的雨 ;夏天的雨 ;秋天的雨 ;冬天的雨 。A清新而又娇媚 自然而又平静 端庄而又沉静 热烈而又粗犷B热烈而又粗犷 端庄而又沉静 自然而又平静 清新而又娇媚C清新而又娇媚 热烈而又粗犷 端庄而又沉静 自然而又平静D热烈而又粗犷 自然而又平静 清新而又娇媚 端庄而又沉静4 . 下列哪一项说法是完全正确的?A“尊君”是敬辞,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慈”是谦辞,是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B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属于语录体。C“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一句中“花苞”“娇媚”都是名词。D“美不胜收”“不胜枚举”“防不胜防”中“胜”的含义都相同,都是“尽”的意思。5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二千余里左右,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B当山林中的老松树伸开他依然绿着的手掌时,令我想起大慈大悲的千手观音。C如何管理、认识、把握网络舆论场,已成为全世界各国既关注又十分头痛的问题。D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即便是他们,也并非轻而易举就获得如此非凡的灵感。6 . 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D灯笼一文作者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二、现代文阅读世界上最柔软的路参加了一个助学公益活动,我认识了那位山村女教师。女教师三十多岁,清秀的脸上带着几分腼腆,一说话就脸红,像山里入秋的枫叶。谈话中知道她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城市的机会,主动请缨,去了一所很偏僻的山村小学。众人在感叹钦佩的同时,问她如何能坚守这么多年?她说,也曾动摇过。当初选择去山里,是被电影凤凰琴中那位扎根山区的女教师感动了。她觉得自己就是女教师的影子,而大山就是她最厚实的梦。于是,那年枫叶泛红的时候,她来到了这所大山深处的小学。所谓学校,无非就是三间简陋的屋子,三十多个学生,一个黄土地操场,操场上一杆褪色的国旗。除了她,就只有一位老校长这与凤凰琴的场景惊人的相似。山里的风景很美,山里的人们可亲。谁家有了好吃的,都会让孩子拉她去家里。学生们很懂事,也喜欢黏在她身边。乡亲们就像她的亲人,即便自己几乎和外界失去联系,她仍很满足。直到第三年,她回城参加同学会,她才强烈感觉到自己落伍了。无论是服装打扮,还是言谈举止,连一直以来坚守的信念,在别人讶异不解的眼神里都变得毫无底气。同学问她,难道你要在山里呆一辈子?轻轻的一句话,却重重地落在她的心上,一直沉到心底。走,还是留?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朋友苦口婆心劝告,父母老泪纵横哀求,现实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太多。一次次,父母和着眼泪的话语就像汹涌的潮水,把她一直以来坚固的心堤冲垮了。终于,她做出了一个艰难的抉择回城。她向一直关心自己的老校长说出了这个决定。老人吧嗒吧嗒地抽着烟,沉默了片刻,说,妮啊,你是该回去了,都三年了,我们不能耽误你一辈子不到一天,村里的人都知道了这个消息。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临走前一晚,屋外响起烈烈的风声。不一会儿,大雨倾盆,噼哩啪啦的雨点砸在窗棂上。她一夜未眠,脑海里浮现的满是白天孩子们哭花的泪脸。天终于还是亮了。屋外的小院里挤满了人,全村的女人都来了。张奶奶拿来了煮熟的鸡蛋,李婶端来了热腾腾的手擀面,王大娘提来了一篮子核桃她泪光涟涟,被众人拥着出了院门,发现院前泥泞的土路铺上了一层厚厚软软的黄沙,泪眼望去,村里的男人们正在前方赶着用沙铺路,用小车推,用铁锨铲全村的男人都来了,还有她的学生。老校长走过来,说,妮啊,今天你走,我们也没能为你做太多,修修路,铺点沙,你能好走些。那天,大伙儿一直将黄沙铺到山外。她的泪也一直流到山外。故事的结局是,第三天,她又回来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在乡亲们惊喜的招呼声里,在孩子们震耳的欢呼声中,她又踏着那条乡亲们用心为她铺的路,回来了。她也要为乡亲们用心去铺一条路,一条让孩子们踩着坚实的步子,走出大山,去到外面世界的路。那次活动以后,我便时常想起那位山村女教师,想起那个铺路的故事。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7 . 简要概括选文的故事情节。 (1)主动请缨,执教山村。(2)_。(3)村民铺路,真情送行。(4)_。8 . 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句子。 从那以后,两种选择就像两股缠绕在一起的乱麻,一直纠结在她心里,无从解脱。9 . 分析第段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孩子们围着她,仰着小脸,拉着拽着,哭着让她不要走。10 . 认真阅读第段画线的句子,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写出女教师当时的心理活动。(含标点60字以内。)11 . 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文末画线句子的理解。 我想,那一定是世界上最柔软的路。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何为诗人余秋雨有一个通行的说法,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诗人。这种说法遇到了一个小障碍:“第一个”之前,中国已经有了诗经。诗经很了不得。这三百多首诗,体现了中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请大家品味一下“诗经”这两个字。在生产力极端低下的时候,我们的先人已经“以诗为经”,把诗经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发展了几千年之后,我们现在重新向往一种诗化的生活,希望在繁杂忙碌的尘嚣中升起袅袅的诗意,使精神不再苦涩,使生活不再窘迫,这就是连现代西方人也十分迷醉的所谓的“诗意的栖居”。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用如此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出如此经典的喜怒哀乐,又表现得那么大气从容,实在让人佩服。现在不少人呼吁让孩子从小读古代经典,开了好多的篇目,但奇怪的是,居然没有诗经。可见那些人只愿意向孩子灌输教条,而不是诗情。但是,诗经虽好,却没有任何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诗人。诗经中虽然也有少量署名,但我们认为那是对集体创作所采取的一种个人署名方式,本质上还是集体创作,还是未指向一个明确的人。诗经是一种集体话语,到了屈原,变成了个体的话语,这就使他成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诗人有一种个体精神的审美自立。诗人的自立需要有一种自然环境的诱发。例如,树木幽深处的花开花落,奇山怪水处的似梦似幻,巫风浓郁处的神人对话,大江险峻处的生死抗衡正是这一切,熏陶着他。结果,黄河流域的“平原小合唱”,变成了长江流域的“悬崖独吟曲”。屈原与诸子百家也不一样,诸子百家中很多人都有一种“大道尽在我心”的导师形态,教主形态,像一尊尊雕塑一样矗立在门徒们面前,等待他们提问。屈原正好相反,他觉得自己有很多问题得不到解答,但他不知道用什么去训导别人。他要呈现的,是自己内心的全部苦恼、哀怨、分裂。他没有雕塑般的坚硬,而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他不认为世间有多少通用的哲理,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把自己的生命彻底诗化的人,在屈原之前还没有出现。其实直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到两种诗人。一种只是“写诗的人”,看到云,看到水,他就冒出了写云、写水的诗句;另一种人则相反,他本身就是诗,骨子里就是诗人,他的思维、情感以及待人接物的方式,都是让人痴迷的天籁。诗人就是诗人。不承认这一点,就不会有诗的时代。(选自中华文化四十七讲,有删改)12 . 下列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经被我们先人当作族群精神的经典,体现了我国早期文明的不朽诗情。B诗经是以四言为主,用简洁的汉语短句表达喜怒哀乐,又表现得大气从容。C文中提到孩子们的经典阅读篇目没有诗经,意在批评家长漠视传统文化。D“只担忧杜鹃叫得太早,群芳谢得太快”,表面屈原有一种多愁善感的柔软。13 . 有人说“无用之诗,是让你活得美。”请结合文本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14 . 为什么说屈原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诗人”?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母亲的花布袋苏颉在我家柜子里的角落里,时常会存放着一些洗得干干净净、叠得四四方方的布袋子,有些粗糙、有些扎眼、有些突兀,还有些温情脉脉,这个袋子有一个质朴的名字花布袋。闲暇时,我有一项必修功课整理这些个染上杂七杂八的袋袋,抚摸着母亲的这些“传家宝”:这个是用我们姊妹四个小时候穿了又改,改了又穿的花衣服缝制的;那件是用哥哥弟弟们敬畏的钟馗捉鬼挂画改做的;还有父亲的打着补丁凡立丁裤子缝制的;甚至还有装化肥的蛇皮袋等,加上母亲密密匝匝地粗针麻线,小时候的影像一幕幕就在眼前浮现。其实,在村里实行联产承包后,因为村民不再种植棉花,这种专门为收摘棉花而缝制的工具似乎早就应该束之高阁,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精明能干、素以节俭著称的婆姨见缝插针,开动脑筋,让其能在上树采摘果子、下地挖菜时用处更加实用,并争相效仿。雨后的巷口村头,你经常能够看到婶婶、大妈们一个笸箩,一把“王麻子”剪刀,飞针走线制作“花布袋”:将一块布对折,两边缝合,四周加沿,上面留口,沿边角缀上两根长带子,足以绕腰一周系上,腾出两手来采摘作物;或者两根带子扎上跨在肩上运送农作物的简单用具,一两个小时就会在说说笑笑中轻松完工,在一片称赞声麻溜纯手工开赶制另一个,女人们脸上洋溢着满满的幸福。在小城,这个灰头土脸的“潘多拉”在一开始出现时一度颇为尴尬:在“十指不沾阳春水”(意思是家庭条件好,养尊处优)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可是,一旦品尝过初春的小蒜、白蒿、槐花、桐花、荠荠菜;品味过炎夏的杏子、桃子、李子、樱桃果;享受过金秋雪梨、石榴、玉米、红枣苹果;分享过隆冬的核桃、大葱、小米、红豆、大萝卜;更不要说土鲜蛋,自家种植、压榨的葵花油、芝麻、绿豆等绿色食品了,一个个朋友对此都是盛赞不已、熟悉不过。在这条爱心食物链上,受惠的是我,受累的是弟。经常奔走在城乡两点一线上的他,总要早早起床赶来我家,配送老妈备好的物件。不凑巧遭遇到我家无人,就将拎着大包小袋东西寄存在门卫;有时候赶时间还要带着大包小件的去上班,搞得整天跟个小商小贩差不多。我决定要和母亲摊牌,口气极尽温和、诚恳、婉转,企图劝阻母亲在这个商品泛滥的年代改变思想,不要再惦记给我们带食物,但是一切都是徒劳:“卖的东西让孩子吃,我不放心!只要吃了好,管他别人怎么想!”“嫌多,吃不了可以送邻居,送同事!”母亲说着话又去地里挖菜去了,头也不回。花布袋,在母亲的坚持下,和琳琅满目的包装同在,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乡之间,带来的美味在舌尖上留下了无限的美好和记忆。习惯了它的存在,就发现它也可以有些新的去处:来而不往非礼也,于是乎归程里越来越多的大鱼、大肉、猪大排、小笼包、上海点心、潮式老婆饼、叫花鸡、香酥鸭、药品、衣物和年货等,一度也和它产生了一种莫名的亲切和留恋。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路过门岗,知道可能不再有大爷喊我取东西的声音,径直而入,手机的铃声突然响起,一看是弟媳:“四姐,知道你喜欢吃人菡,我特地在地里采摘了一些,很新鲜的,记得去取啊!”,我回头一看,大爷正高喊着我的名字,大老远就能看见那灰白而温馨的身影。母亲不能自理了,意识时而清晰,时而模糊。“花布袋”也就停滞了脚步,不再往来与城乡之间,中断了母女之间这条绿色的运输线。偶尔整理衣物,从柜子角掉出来的一个“花布袋”,让我眼含热泪,唏嘘不已,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15 . 阅读全文,说一说“我”对花布袋的情感变化。小时候,“花布袋”是母亲的传家宝,“它”充满了“我”的童年回忆。在小城,_习惯了“它”的存在,_母亲不能自理了,_16 .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语句。在“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同事们窥探的眼神下,它一度灰溜溜地潜回宿舍,躲进角落里独自落寞。母亲老了,走起路来摇摇欲坠,几乎是一阵风就会把她刮跑,花布袋一样在我眼前飘。17 . 请结合文章具体语句,说一说本文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母亲形象?18 . 分析题目“母亲的花布袋”的含义和作用。19 . 结合情感主旨,说说你对文章结尾“(我)仿佛看到了母亲年轻俊美的脸庞,红扑扑的,红富士一样的迷人”这句话的理解。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选自鱼我所欲也)(乙)曾子衣敝衣以耕,鲁君使人往致邑焉,曰:“请以此修衣。”曾子不受。反,复往,又不受,使者曰:“先生非求于人,人则献之,奚为不受?”曾子曰:“臣闻之,受人者畏人,予人者骄人;纵子有赐不我骄也,我能勿畏乎?”终不受。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选自刘向说苑)注释:致邑:送一座城。20 . 下列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得之则生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优劣得所B是亦不可以已乎转转不已年事已高C乡为身死而不受曾子不受临危受命D万钟于我何加焉先生非求于人无动于衷21 . 翻译两处划线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翻译:乡人为了义宁愿身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房屋的华美而接受了(优厚的俸禄)。理解:在生与死的抉择面前,尚能舍生取义;在优厚的物质条件面前,却迷失了本心。这句话通过对比,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义与利的选择何其艰难。B孔子闻之,曰:“参之言足以全其节也。”翻译: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曾参的话足以保全他的节操了。”理解:这句话是孔子对弟子曾参的赞许,他认为曾参拒绝鲁君致邑的行为,是符合道义的。22 . 结合甲文的内容,说说乙文中曾子为什么不接受鲁君致邑,以及链接材料中的公孙仪为什么不接受国人献鱼。(链接材料)公孙仪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受鱼,必有下人之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注释: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即:假如。下人:迁就他人。四、句子默写23 . 诗词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夜发清溪向三峡,_。(峨眉山月歌李白)_,应傍战场开。(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_,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十二章)不知何处吹芦管,_。(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一点点黄晕的光,_。(春朱自清)(2)默写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五、诗歌鉴赏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24 . 请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赏析“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25 . 在这首诗里,我们可以品出曹操具有怎样的生死观?六、名著阅读26 . 名著阅读。(1)下列关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的相关内容,表述有错的一项是(_)A作者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写该书时,已经双目失明,全身瘫痪,这部书是他强忍病痛,在病榻上历时三年才写成的。B主人公保尔的家乡是乌克兰一个名叫谢佩托夫卡的小镇,附近有一条河叫第聂伯河。C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保尔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是他在头部中弹病愈后,在烈士墓前进行的。D在战斗间隙,保尔经常为战友们读牛虻,使大家深受感动。(2)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疾病缠身时候,产生了精神危机,绝望动摇中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你认为作者这样写是不是削弱了保尔的英雄形象?为什么?_(3)书名是一部作品的眼睛,结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作品具体内容简要评析书名的特点。_七、综合性学习27 . 综合性学习请列举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用一句话概括他的主要事迹( “唐雎” 除外)_针对下面材料,网络上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该女子的行为扰乱了哨兵的正常执勤。你支持哪种观点?请谈谈你的看法。材料:5月2日下午,在西安兵马俑一号坑入口处发生了女游客为站岗武警战士擦汗的一幕,恰好被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拍了下来。秦陵博物院工作人员张天柱说“礼宾哨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动的,更不能给自己擦汗。那位女子只是今年五一最美女游客,我们为她点赞!”_28 .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继上海出台法规实行强制垃圾分类后,北京也积极推动拉圾分类立法,垃圾分类相关话题在网上持续引起热议,垃圾分类动真格值得点赞,但不能忽视执行过程中造成的生活困扰。比如,不同城市垃圾分类标准不一,好不容易养成的意识到了另一个地方需要从头再来;有的小区投放时间限制太死,早出晚归的上班族无法按时按点倾例垃板这些现象都说明,拉圾分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任何一项公共政策的施行,都需要一个臻于规范和完善的过程。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北京地铁开始实行安检,10多年过去,不断改善和提升工作效率的地铁安检,已经威为北京面始的日常。可见,任何政策的推行都需要规范和完善。(材料二)垃圾分类目标是希望达到源头减量、全程分类、资源优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如今上海垃圾分类新规实施已满百日,末端处置更加环保高效了吗?带着这样的疑问,记者走访了上海一家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基地,了解到以下情况:月份/项目7月8月9月10月干垃圾日均处置量(万吨)0.70.650.620.54干垃圾中混装的湿垃圾占比量(%)19181312燃烧每吨干垃圾的发电量(度)490500510530上海某生活垃圾末端处置基地7-10月干垃圾处置情况统计表(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几何概率面试真题及答案
- 《河流的水文特征》课件
- 山东计算机二级考试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胰岛素治疗的合理应用》课件
- 振动的描述课件鲁科版选修:波动的奥秘课件人教版选修
- 《神经内科疾病教学》课件
- 《隧道施工安全技术》课件
- 2025年浙江省申论B真题答案及解析
- 史料研读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研究
- 《临床诊断影像学基础》课件
- 生态环境数字化治理的杭州创新与经验
- 建筑起重信号司索工试题库(附答案)
- Unit1-Unit3 (单元测试)-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一起干活安全协议书
- 六上 Unit 1 Part A 课件人教版六年级英语
- 从心理学角度谈医患沟通
- 常用焊管规格表
- DL∕T 5161.17-2018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质量检验及评定规程 第17部分:电气照明装置施工质量检验
-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 DL-T5344-2018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
- 2024年上海市公安机关文职辅警、公安机关勤务辅警、检察系统辅助文员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