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评价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现在,这条寻宝的大道上没有热闹什么可看了。B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C放学了,小亮还沉浸在欢乐之中,蹦蹦跳跳地从家中走去。D弯弯的一条小河缓慢地向东南流去,岸边盛开着美丽的一簇簇鲜花。2 . 下列各组词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嘹亮(lio)黄晕(yn)棱镜(lng)建壮B吝啬(ln)郎润着落(zho)慈善(c)C宛转(wn)碣石(ji)干涩(s)粗犷(gung)D淅沥(x l) 应和(yng)萧瑟娇媚(mi)3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古朴与现代相得益彰的老城,将成为中国西部的物流中心和商贸中心。B真正的朋友之间,应该间不容发,关系密切如一人。C郭德纲主持节目,常常喜欢叫错名字,李代桃僵,增加一些笑料,以此来博得观众的注意。D元宵之夜,我们登楼远眺,只见整个城市灯火阑珊,真可谓不夜城。4 . 关于课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戏一文作者以饱含深情的笔触,写出了“我”十一二岁时在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社戏的一段生活经历。作品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了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生活画卷,表达作者对劳动者的赞美和对新生活的渴望B安塞腰鼓中“好一个安塞腰鼓!”出现三次,形成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气势,推动情节和情绪向高潮发展,还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层次;“好一个”抒发了对安塞腰鼓的赞美之情,可以说是文章的抒情线索C回延安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写成,使用了富有地方色彩的词语,展现出浓郁的陕北风情D灯笼以小说的自由笔法,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方面表达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民族的重要意义5 . 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我们应该关注的是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B从峰顶俯视黄山,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黄山,它们如天女,亭亭而玉立。C“啊,可爱的小伙子!”医师迎着他说,“嗯,身体怎么样?有什么好消息告诉我吗?”D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作。6 . 下列对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天净沙秋思表现了一个羁旅漂泊的游子浓烈的思乡之情,被称为“秋思之祖”。B“小桥流水人家”创设一种清新淡雅的境界,表现了游子对大自然的喜爱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憧憬。C作者把平淡无奇的客观景物连接成一幅简洁苍凉的水墨画,将无限愁思自然寓于画面中,寓情于景,情景交融。D“断肠人在天涯”描绘出天涯游子凄楚、悲怆的内心世界,画龙点睛,直抒胸臆。7 . 下列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是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词句。B家的序和跋的作者是现代作家巴金。C于谦的咏煤炭这首诗表面上是咏煤炭,实际上是明志向。D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的作者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8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鄙夷(b)伫立(ch)潜心贯注(qin)B气氛(fn)霎时(sh)惟妙惟肖( xio)C屏息(bng)炽痛(ch)风雪载途(zi)D默契(qi)殷红(yn)随声附和(h)9 . 结合语境,下列句子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当你骑车碰了别人的车时,你说:“对不起,没碰坏哪里吧?”B当同学向你请教问题时,你说:“有何见教?请问吧。”C当朋友邀你看球赛时,你说:“快考试了,没空!”D当老师到你家家访时,你说:“你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啊!”二、现代文阅读议论文阅读习惯成自然“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10 . 第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11 . 第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12 . 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渐行渐远的瓦瓦,素朴的瓦,安静的瓦,远离世俗的瓦,随遇而安的瓦,是日见老迈垂暮了。但老了并不总是遭人嫌的,我对于瓦的感觉亦是。像明媚阳光下晒着太阳的百岁老人,他们慈眉善目活菩萨一般令人感到亲切。每回路过乡下屋场,我总忍不住停下来,好好看上村庄几眼,用眼睛和心灵说上两句话。每去乡村,第一眼瞧的大都是瓦屋,然后环顾四周看有没有一沟清水,一两棵百年古树,或者一两条水牛与一两个荷犁男人。要是没有,我倒是想一个人坐在田埂上,摊开一张素纸画上心头的欠缺,这样也就不枉又一次亲近土地与乡村了。乡村的元素在心底发酵、酝酿与生发,唤起我最亲切、最美好、最心之所系梦之所萦的乡情。重重叠叠、高高低低、方方圆圆、弯还九转、鳞次栉比的瓦屋,是何等巧妙的美学构图,勾起多少温柔的情愫!乡村亲我懂我,正如瓦在山水间静谧成古朴之风。有时不免生出忧郁感:这样的画面怕是早已生疏,快要别离了。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房子是土巴墙的,它安贫;是金碧辉煌的宫廷,它安然。房子是怎样形状,它就是个啥形状,或歪七斜八,或端庄雄伟,这些都改变不了它承天接地、遮风挡雨、营构温馨家室的本性。瓦是多么慈和啊,排列成人字形的屋脊,盘龙的屋垛,吉祥鸟的屋角,怎么着都不会张牙舞爪,都能給人一种熨贴。屋场里的静谧或偶尔高一声低一声的俚语,在瓦的庇护下,更加深了时光慢慢、日子长长的味道。每一条东流水与西流水,都会很好地配合老屋倾诉乡村的厚重。瓦是大地使者,以仰望的姿态承接上天的眷顾。南方雨量充沛,尤其是春秋两季,最是雨打瓦屋如弄琴,催醒了大地上每一个蓬勃的生命。瓦片上的雨声丝丝绵绵,梦一般带给人幻想,陶醉了一样铺开了新景象,花就凌寒开了,叶也就浓重起来,被风熏染得色彩缤纷。我想,我这忧郁又阳光的性格是否也与听雨有关呢?小时候常听大人说“屋檐滴水点点不移”,听不明白却总是痴痴地看石板上留下的滴水痕迹,想探究水为何这么不厌疲倦地做着毫无意义的事。中年后才领悟到瓦从容的倾诉里,有着亘古的人生寓意,只是这哲人般的举动鲜有人真正重视过。我们更多的时候脱离了瓦的影响,变成了泛流,变成了漫涌的洪水,漫无目的地乱撞。倘若时光回溯,我愿与相爱的人共处山野一室,静静聆听水滴的声音,听它对星空、云霞、山花乃至一只喜鹊与猫的絮语,忘了世外纷争。可惜童年少不更事,哪有心思与情怀去关注与温饱和快乐无关的瓦?我瓦下的日子,蚁一般不堪一提,又常常忍不住要怀想。也许人生注定要有那些贫瘠,那些简陋与闭塞,才可丰富得足以令人追记。几片薄瓦,盖住了白天的繁重与喧闹,盖住了那些从梦中惊醒的惶恐与惆怅,青涩的时光一分一秒在风吹瓦屋木窗的呜咽中,慢慢镀色,形成自然而然的抵御。日子就这么翻过了一页,却又不知下一页要如何去翻动。碎与不碎,遮不遮风,挡不挡雨,谁也说不定。我们过的就是瓦一样纯粹、脆弱、安分、不变的日子,从来没想过会离开泥屋,离开大山,离开牛羊鸡犬耕织的田地。你耕田来我挑水,男耕女织的生活,是多么令人神往,却又何其难遇。在县城住了几十年,每天看到高楼,看到粗硬的钢筋水泥结构,心也磨起了茧,不知不觉间就恋起瓦屋,哪怕它是埋在心中的伤疤,也要毫无羞涩地展示。因为,它是最人之初的具象。我印象中的乡下并不总是明媚的。阴郁的日子,忧伤的情绪如柴火焚烧过的烟,从来不往地下钻,它越爬越高,钻过瓦床,冲出屋顶,忸忸怩怩,恣恣扬扬地飞上天,弥漫在整个村庄里。天灾人祸的时候,这种氛围分外浓重。尤其是乌鸦,呱呱地叫着,谁都怕它落在自家屋顶上。可是,又有哪家能绕得过生离死别呢?瓦是有安抚魂灵作用的。农人活着上有片瓦,是种安慰,死去了,有瓦相伴也是不错的。其实,老人大都有了瓦的性情,把死当成瓦脱胎于泥土,用另一种形式存在。一丝魂儿悠着,说去未去,似已撒手人寰,就有人用三片瓦慎重其事地给躺在木板上的老者枕于脑后。农村里都把丧事热闹着办。吹吹打打,唱唱叹叹,这才是一种完全,瓦全,是对将远逝者最贴切的慰藉。一个人在土地上生活了那么久,即将回归土地,泥瓦便是最好的祭奠,最好的通行证。倘若有一两件烧制品如水壶之类伴之,在那头也不寂寞孤单了。至今,我仍然痴想:那些去了天国的祖人,因为其勤俭善良,总会有一丝灵魂缠在老屋的上空,以便后人追思。就像那瓦,在现代人生活中没多大用处了,但它仍然是一种传统,一份情结,对人的灵魂总会有清洗过滤的益处。我想我这是在对抗某种遗忘,对瓦,我们该永远怀一份诚挚的念想。(选自湖北日报2017年5月5日)13 . 本文的标题有什么作用?14 . 第段画横线句子“因为,它是最人之初的具象”中的“它”包含哪些内容?15 . 结合语境,品析文中第和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A)瓦把一生都交给了人和房子,像三从四德的女子。(B)我瓦下的日子,蚁一般不堪一提,又常常忍不住要怀想。16 . 本文与白杨礼赞都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但表达的主题与语言风格有不同的地方。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说明。三、文言文阅读阅读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7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诫子书(_)(2)淫慢则不能励精(_)(3)险躁则不能冶性(_)18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2)年与时驰,意与日去。19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明志”的前提。B全文的中心论点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C文章以骈句为主,句式对称,整齐和谐,富有韵律美。D文章只概括了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四、句子默写20 . 古诗文默写。(1)潮平两岸阔,_。(王湾次北固山下)(2)_,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3)淫慢则不能励精,_。 (诸葛亮诫子书)(4)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5)陆游夜卧顾村,聆听夜雨,不觉触动情思,借“ _, _”诗句表达自己的报国之志和忧国忧民的拳拳之心。(6)班级准备在教室里张贴励志标语。请参照下图,给两幅标语中的主题词各写两句连续的古诗文名句。(兴趣)_,_。(论语十二章)(志向)_,_。(论语十二章)五、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21 . 解释文中加点的词。(1)尊君在不:(2) 相委而去: (3)入门不顾:(4)下车引之:22 . 翻译下列句子。(1)待君久不至,已去。 (2)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23 .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文中的三个人物-陈太丘、客人和元方?24 . 陈太丘与友期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汛抢险知识培训总结课件
- GB7718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 语文19记念刘和珍君
- 防控疫情知识培训会课件
- 股权回购协议(公司回购股东股权)2篇
- 防处邪教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无偿装修学校书法室协议书6篇
- 实时市场动态监测-洞察及研究
- 天津市南开区第二十五中学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英语试卷(含笔试答案无听力答案、原文及音频)
- 河南省周口市等2地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 产科常用药物观察及不良反应
- 仓库发错货的解决方案
- 金属冶炼安全事故案例与分析
- 动物诊疗机构报告登记表
- 南京市2023-2024高一上学期期末英语试卷及答案
- 非法人经营授权书饿了么
- 了解胃肠肿瘤
- 2023年产科手术分级及安全核查培训考试试题
- 数字孪生及车间实践第三篇数字孪生车间
- 时间像小马车课件
- 2022-CSP-J入门级第一轮试题答案与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