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南京市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风骚”原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来泛指文章辞藻。B古诗文中,伛偻、垂髫代指老人,提携、黄发代指小孩,烽火、烽烟、干戈代指战争。C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雨果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D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钟声响起归家的xn( )号,在他生命里仿佛带点唏x( ),黑色肌肤给他的意义,是一生奉献肤色斗争中,年月把拥有变做失去,疲倦的双眼带着期望,今天只有残留的躯壳,迎接光辉岁月,风雨中抱紧自由,一生经过的挣扎,自信可改变未来,问谁又能做到,可否不分肤色的界限,愿这土地里不分你我高低,缤纷色彩闪出的美丽。(Beyond光辉岁月)(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xn)号_ 唏(x)_(2)填入文中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_)。A.坚决 B.彷徨(3)加点字“壳”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A.k B.qio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荒漠中的苇(王剑冰)(1)汽车穿行于茫茫戈壁已经很久了,人们初开始的兴趣早已变成了朦胧的睡意。公路像条细细的带子在沙漠中甩来甩去,不知尽头在何处。有人不停地在后悔,应该走另一条国道的,是我等少数几个出的点子,说走这条路可以看到五彩城。远远的五彩城直到我们走到了天黑,看到一颗好大的月亮,也没有见到它的踪影,旅途上的事情是不能凭美丽的想象来完成的。慢慢地我也没有了什么兴趣。除了沙漠还是沙漠,而且沙漠的颜色还不是金黄色的,很多都是粗糙的暗褐色的沙石,在公路的两边铺向无尽的远方。胡杨呢?红柳呢?几乎看不到什么植被,偶尔的几株沙棘,一晃就过去了。有时出现的不高的丘陵,也仅够让视线有个起伏的弧度。沙海茫茫,真正是茫茫了。(2)窄窄的戈壁公路上跑着的几乎就是我们这一辆汽车,弱小的一叶扁舟样地在大海的波涛中翻涌。(3)中间在什么地方吃了一顿午饭,然后就昏昏沉沉睡着了。醒来已是半下午了,车子还是不急不躁地跑着。我又一次地把头靠在窗户上,无聊地看着已不成风景的风景。就在这时,我竟然看到了一种熟悉的植物,是的,是那种水乡才能看到的植物苇!起先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镜,以为是看错了。当这种植物又一次在我的视线中出现的时候,我真正地看清了,是苇。(4)在我的感觉里,苇属于弱者,弱者都是以群居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芸芸众生”。群居才能产生勇气,才能产生平衡,才能产生力量,才会便于生存。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我曾在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在我的家乡渤海湾,在孙犁笔下的白洋淀,都看过面积逾十万亩甚至百万亩的大芦苇荡。那一望无际的芦苇,像纤腰袅娜的女子,一群群相拥相携地在风中悠悠起舞。“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中对一位玉人的思念也是以这美丽的植物为衬物。作为一种最为古老的植物,苇给人们带来的总是美好的向往。很多的女孩借用了苇的名字,那是一种带有情感的、内涵丰富的、柔韧的、温馨的表达与体现。(5)可眼前这些苇却显得这般瘦削,不成气势。就像初生小女的头发,稀稀落落地表明着生命的再生。或像耄耋老者,以几许羊胡迎风,扬头看着不多的时日。我想象不到在这样荒凉(不只是荒凉,简直是恐怖)的地方,怎么会有苇这种植物生长。是鸟的羽翅?是风的神力?她们真的不该诞生在这里。在白洋淀,沙家浜,苇正牵裳起舞,接受着游人的赞叹;在渤海湾,黄海滩,苇也是丰足地吸吮着大地的乳汁,欢快地歌唱。(6)这该是植物中的弱女子啊,给她一片(不,哪怕是一点)水,她就敢生根、发芽、开花、摇曳出一片星火,一片阳光。那确实是一小片水,好像是修路开挖出的低洼地,仅仅是存留的一点点雨水,而绝不会是人为的故意,她们就结伴地生长起来,那是多么少的伴儿啊。但女子们还是愿意有伴的,这是她们的天性。孤芳自赏的苇似乎不称为苇,况且在这样的地方她们别说孤芳,连群艳也无可夺目。如果不是我惺忪中的一瞥,一个王姓的男子也就同她们连一目的交情也错过了。(7)那片水已经剩了一点点,而她们的长大,还不是借助那一点水吗?看她们的样子,也就是刚刚过了童年而进入青春期。那可是戈壁滩,是茫茫大漠,她们会摇曳,会挣扎多久呢?水涸地裂,沙丘涌动,她们都活不了。我已经看到,离水稍远的几株已经干枯颓折。(8)不过我想,既然作为一种生命,站立于这个世界上,就有她生命的意义和可能。这个生命就会不讲方式,不图后果地向上生长,直至呼出最后一息。苇,或被风收去,或被沙掩埋,都会以她最后的努力,度过她最美丽的时光。苇,你的意思不是萎,是伟!(9)西部,戈壁,荒漠,苇,我把这样的字眼在寂寞的旅途上相连,竟就连出了一种美妙的景象。3 . 本文主体是写“苇”,而开篇却用较多笔墨写了“荒漠”,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 . 第(4)段中“苇便是一种群像的结合体,荡漾是她的形容词。”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5 .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5)段划线的句子。6 . 作者写苇,显然不仅仅是在写苇,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结合全文,说说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远去的蝉鸣姚国禄在我熟悉的乡村里,炎热的夏日午后,蝉振动着它那薄薄的羽翼,像是在弹奏一曲动人的乡村音乐,琴音从树林里发出,像长了翅膀一样,旋即传遍村庄里的每一个角落。古井边的林子里,也有蝉的鸣叫声,从村庄到庄稼地,到处都是蝉的声音,这悠长而邈远的声音,竟是发自微小的蝉,这着实让我吃惊,让我感动。多年来,我一直对我熟悉的乡村的蝉鸣充满了敬意。那时候的乡村,天青水蓝,芳草如茵,看不见一丝的污染,蝉鸣就像漫山遍野生长的庄稼,永远充满生机。从初夏到深秋,我不知道,那些蝉声,究竟是在为成熟的季节喝彩还是在为丰收的美景奔走呼号?我惊讶那些蝉们的执着,坚韧。许多时候,乡村的蝉鸣总会让我想起热烈的夏天来,我喜欢乡村的蝉鸣就像喜欢儿时母亲给我做的千层底布鞋,那感觉带着泥土的韵味。我总觉得那永远充满生机的蝉鸣只有在我的乡村才可以肆意地放大,而城市的蝉鸣是微弱的,微弱得甚至失去了蝉鸣的本真。乡村的蝉声正因为它的真实不虚假引起了我们心灵的共鸣。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喜雨过后,我便会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它们从深深的地下钻了出来。那些刚从地下爬出的幼蝉,身体非常孱弱,它们慢慢地从地下爬到树上,把大树作为它们的依托,过一段时间它们就会脱掉一次壳,进行它们生命的蜕变。说来蝉这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的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它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它们的生命规律。我曾经在古诗里寻找过一些蝉鸣的影子,比如白居易的早蝉:“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六月初七日,时令应该是在初夏吧,初夏听到的蝉鸣也算是早蝉的声音了,所以,白居易把这首诗命名为“早蝉”不无道理。当然,古代将蝉鸣写进自己诗歌中的诗人远不止白居易,多情的诗人们早已把蝉鸣美化到了一种高度,而今我循着它们思想的足迹,在亦步亦趋中打捞着我心中的蝉鸣。一个夏日的午后,为了寻那蝉的鸣叫声,我走进一座寂寥的山林。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静寂,树影婆娑,只有花香鸟语,溪水叮咚,像是在诉说着这个热情夏天的静态之美,而四面起伏的蝉鸣正在穿越山涧,声音带着些许的夸张,那拖着长音的嘶鸣在山谷久久回响。这拖着长音的蝉鸣,激越豪迈,像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乐,此起彼伏响个不停。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稀少,人们已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听不到蝉在枝头歌唱,村庄的水塘干涸见底,没有了蛙鸣,过去村庄里茂盛的树木全被砍伐一空,废旧的村庄里也很少看到飞鸟,许多村民住进了钢筋和水泥建造的楼房里,他们远离了村庄和树木,远离了曾经生活过的多情的土地,过去曾经以蛙鼓蝉鸣引以为豪的乡村开始变得沉寂起来,加之化肥、农药的滥施滥用,乡村许多曾经美好的物种正在消失,人们很难再听到那缥缈在村庄的蝉鸣了。一个失去了树木的村庄该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是蝉的悲哀还是人的悲哀。7 . 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时候,村庄里的蝉多得数不胜数。初夏时节,一场雨过后便能看到村庄的大树下爬满了幼蝉。B蝉的一生也非常不容易,每一次蜕变都是艰难而痛苦的,为了增加生命的活力,他们一生中必须要蜕变几次,这是自然赋予他们的生命规律。C而今,在乡村,蝉鸣日渐减少,人们也很难看到蝉的踪影,许多村庄已成了废墟,那里再也看不到蝉在枝头歌唱的景象了。D文章第五段“偌大的一座空山,没有人语,山林寂静,树影婆娑”这句话是自然环境描写,是作者对山林冬日美景的想象,作者用景物的静态美衬托了自己内心的平静。8 . 请结合文章第一段和第二段内容,概括乡村蝉声的特点。9 . 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章第五段中画线的句子。四、对比阅读读下面阅的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子曰: “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节选自论语)乙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节选自李生论善学者)注 盖:大概。 志:记。 还:同“旋”,转身。10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含义。(1)亦不说乎(2)王生好学而不得法(3)博学而笃志(4)王生益愠11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2)何以谓之善学也?12 . 请用“/”标出下列语句中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1)而 学 不 思 则 罔 (2)盖 学 贵 善 思13 . 这两篇文章都讲到的一个共同的学习方法是什么?请谈谈它对你有怎样的启发。五、句子默写14 . 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君子好逑。(关雎)(2)商女不知亡国恨,_。(泊秦淮)(3)_,一览众山小。(望岳)(4)春蚕到死丝方尽,_。(李商隐无题)(5)_,弓如霹雳弦惊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6)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7)_,思而不学则殆。(十二章)(8)青树翠蔓,蒙络摇缀,_。(柳宗元小石潭记)六、课内阅读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大道之行,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15 . 解释下列实词和虚词。选贤与能,讲信修睦(_)不独子其子(_)货恶有弃于地也(_)盗窃乱贼而不作(_)16 . 翻译。(1)男有分,女有归。(2)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17 . 为实现“大同”社会,从古到今有许多进步思想家和社会改革家一直在追求,请结合历史知识举2个名人的事例。七、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武侯庙(唐)杜甫遗庙丹青落,空山草木长。犹闻辞后主,不复卧南阳。(注释)武候庙:诸葛亮辞别刘禅,最后一次北伐病死军中五丈原),后多地建庙祭祀,此处在夔州。丹青:两种颜料,此指诸葛亮绘像。18 . 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二句表现的景象。19 . 简要分析一、二句中“落”与“长”的妙处。20 . 最后两句写出了作者对诸葛亮的哪些情感?八、名著阅读21 . 朝花夕拾的琐记中,写“我”和小伙伴最愿意在衍太太家里或她家四近玩的原因是什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