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模拟)_第1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模拟)_第2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模拟)_第3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模拟)_第4页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冀教版九年级下学期语文中考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古诗默写。 (1) 此去泉台招旧部。_。(陈毅梅岭三章) (2) _,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 (3) _,半竿斜日旧关城。(纳兰性德浣溪沙) (4) 饿死真吾事,_。(文天祥南安军) (5) _。列国周齐秦汉楚。(张养浩山波羊骊山怀古) (6)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抒胸臆,表达作战目的和自己理想的句子是:_,_。 (7) 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现岑参送别友人依依惜别和无限惆怅之情的诗句是_,_。(8) 雄关漫道真如铁,_。(毛泽东)二、 诗歌鉴赏 (共1题;共3分)2. (3分) 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甲】饮酒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乙】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1)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结庐在人境_亭亭净植_(2) 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而无车马喧B . 飞鸟相与还C . 晋陶渊明独爱菊D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3) 用现代汉语写出乙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4)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表达志趣和情怀是两文的共同点,甲崇尚朴素自然的田园生活,乙追求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B . 甲乙两篇都写到菊,甲借菊写出心与自然的亲近,乙用菊衬托莲的高洁正直。C . 甲中的“车马”意指达官贵人的高轩;乙中的“牡丹”象征追求高雅生活之人。D . 甲乙两篇体裁不同,特色各异:甲直抒胸臆,挥洒真情;乙托物言志,意蕴深刻。(5) 乙文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是千古流传的名句,请从其象征意义入手谈谈你的认识。 三、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8分)3. (3分) (2019七下长春月考)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学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便刮目相待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_蒙辞以军中多务_(2) 下列划线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但当涉猎 锐不可当B . 大有所益 开卷有益C . 见往事耳 往事依依D . 刮目相待 刮骨疗毒(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4) 文中哪句话证明了吕蒙学有所成? (5) 读了本文,从孙权和吕蒙身上你分别得到什么的启示? 4. (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翁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怒己,曰奉查。【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欐之形,其旁出堡坞 , 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 , 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于中州 , 而列是夷狄 , 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 是固劳而无用。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余未信之。【注】黄茅岭:在今湖南永州。报:尽头。啤睨(p n):即“婢境”,城上的矮墙。梁欐(l):屋梁。堡坞(bo w):碉堡,防守用的建筑物。箭:竹子。中州: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夷狄:这里指偏远地区。伎:技艺,这里指小石城山的奇景。(1)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乙其岸势犬牙差互_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益奇而坚_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_(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3) 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后写的,两者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同? 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5分)5. (10分) (2018九上黄陂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槐花开了又到了槐花飘香的季节!一到花开的季节,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 , 盛开着的,似一只只展翅欲飞的蝴蝶,在微风轻拂之下,颤颤巍巍;尚未开放的,像是婴儿的小脚丫,肉肉乎乎的,细腻白嫩中泛着柔光,在碧绿的槐叶衬托下,显得格外漂亮。古人对于槐花的描述,多有伤感。比如张籍的“街北槐花傍马垂”、朱庆馀的“绿槐花堕御沟边”、子兰的“满地槐花乱草生”,里面都满含凄清之意,而白居易的“夜雨槐花落,微凉卧北轩”更使人徒增凄凉。反观现在,那古人笔下的槐花,又哪里比得上眼前的清香莹润、柔情满怀呢?槐花并不陌生。男人少年时,家境不好,槐花就成为少有的美食。几个小伙伴们一起,扛一根绑着镰刀的长长的竹竿,去割槐花。刚摘下来的槐花甜甜的,你拿一串,我抢一把,嚼在嘴里满口香甜。捋一小篮儿,母亲下地回家顾不上擦去额头的汗滴,拌面,蒸上,出锅,划线蒜泥,再滴上几滴香油,就是天底下最好吃的美味。槐花,在那个衣食尚不丰盈的年代里,在那种青黄不接的季节里,就成了他最美好的回忆。母亲病了,医生对男人说吃槐花蜜能补养身体。于是,夫妻俩趁周末去找那些放蜂人,想买些纯正自然的带回家里。养蜂人追着花香,追着蜂迹。在那槐花盛开的地方扎起帐篷,大桶小桶里装满了晶莹透明的槐花蜜。“有上好的槐花蜜吗?”“有,你们来的可正是时候。”“真的假的?你不要骗我,我可是买来给母亲治病的。”“放心吧,你瞧瞧今年的槐花朵儿多大。”放蜂人开始找瓶子装蜜。男人拿起瓶子,透明略带有微黄的蜂蜜上竟然浮着黑色的斑点。“蜜蜂?”女人嘀咕道,语调中有点同情伤感,“竟葬身于自己千辛万苦酿成的蜜池中。”“呀,你怎么灌进去了一只蜜蜂?”男人对放蜂人说说。放蜂人一瞧,真是,倒出来重新灌。这时,一只蜜蜂被蜜诱惑了过来,竟然不顾一切扑向了蜜瀑,顺着蜜流进了瓶子,在蜜湖里挣扎着。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到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蜜蜂还活着,但还粘在网兜上,翅膀颤抖着。“这只蜜蜂活不了了吧?”男人说。女人不言,用手轻轻去拉蜜蜂的翅膀,企图将它从蜜的沼泽里拽出来。一点一点地,好像自己的孩子陷进沼泽里,不顾一切小心翼翼地救他,蜜蜂脱离了蜜淖。女人迅速地收回手,只见蜜蜂已慢悠悠地飞起来了。女人将手指紧紧咬住,啊,她被蜂蜇了,竟没有出声,脸上抽搐了一下,红了,俄顷,额头渗出汗,脸白了。男人看到,心疼地问:“被蜇了吧?”“没事,小时候读杨朔的荔枝蜜我就挺喜欢蜜蜂,不是不得已,这小生灵是不会蜇人的。这次为了活命,才不小心蜇了我,不过这一蜇它可真的没命了。”回家的路上,一股淡淡的槐花清香扑鼻而来,很是诱人。槐花开了!淡淡的洁白,淡淡的清香。蜜蜂轻轻飞舞,那嗡嗡嘤嘤的声音是蜜蜂对生活的美好憧憬吧!(选自中国作家网2016年4月19日,文/荆北,有删改)(1) 第段有关槐花的回忆,写了哪几个具体的情景?请简要概括。(2) 品味语言,根据提示回答问题。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门前那一棵棵槐树互不相让,吐出一串串洁白的花串,一簇簇压弯了枝头,在这初夏的清风里散发出了浓浓的清香。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下面句子。女人赶紧又将蜜倒到桶里,取下挂在门框上的网兜,将那蜜蜂从蜜桶里捞出。(3) 比较阅读第、自然段,古人笔下的槐花、作者笔下的槐花各有什么特点?给人的感受有何不同?古人笔下槐花的特点:_;作者笔下槐花的特点:_;古人笔下槐花给人的感受:_;作者笔下槐花给人的感受:_。(4) 本文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6. (15分) 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 a 的灰尘,都是大自然 b 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大自然用“死”的物质创造了这样丰富多彩的生命,而人类却不能制造出一个哪怕是最简单的生物。就目前所知,人本身就是自然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她最杰出的作品之一。人体共有一万亿多个细胞,这么多的细胞不仅能够相互协调,而且每个细胞都有着 c 的特殊分工、每个细胞都有其特定的工作,绝对不会混淆,从而使整个人体处于高度有序的状态。在近百年的时间中,人体细胞尽管更替许多次,但这种秩序并不会改变。最 d 的恐怕要数我们的大脑了,它使人有喜怒哀乐,能够思维,能够理解、想像。大自然也很“懂得”美学原则,在创造各种物质以至人体的时候运用了各种美的规律,比如对称性、协调性等等,使人体、花朵等表现出难以形容的美。要造出这样的一个人来,让一万亿个细胞协调工作,是人类的智慧所不能胜任的。(1) 给文中划线字注音。相形见绌 混淆(2) 在下面这些词语中各选一个填在文中a、b、c、d处。不值一提不可思议精巧绝伦与众不同(3) 本文段的主要内容是_。(用原文回答)(4) 文段为了论述大自然智慧是无与伦比的,把人类智慧与其对比。文段主要从哪些方面进行比较的?(5) 为什么说连苍蝇蚊子乃至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4分)7. (4分) 阅读壶口瀑布全文,回答问题。 (1) 请根据提示,分别拟写一个小标题。 文章第段:_文章第段:_(2) 在文章第段中,作者调动了哪两种感官描写壶口瀑布? (3) 赏析理解下列句子。 河水从五百米宽的河道上排排涌来,其势如千军万马,互相挤着、撞着,推推搡搡,前呼后拥,撞向石壁,排排黄浪霎时碎成堆堆白雪。黄河被两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时,也就铸成了自己伟大的性格。(4) 作者写第一次观看壶口瀑布的感受,有什么作用? (5) 文章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说明。 六、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写作。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总要求: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题一:有人问梵高:你的画里面哪一张最好?他说: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一段时间后那个人再问,梵高说:我已经告诉过你,就是我现在正在画的这一张请以“做好眼前的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要写出真情实感;除诗歌、剧本外,文本不限;不少于600字。题二:一棵小树在漫长的生长过程中,会遇到风风雨雨的洗礼,面对困难,只要能挺过去,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它就会长成一棵参天大树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定文体(诗歌除外),自拟题目;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不少于600字。第 13 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