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字词书写1 . 根据注音写出相应的词语,给加点的词语注音。(1)她露出了_(gng)的笑容。(2)兜儿还塞一把梦想和_(mm)。(3)他蹒跚(_)地走到铁道边(4)那小船很厉害地仄歪(_)了一下。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记叙文,回答下列小题。谁在故乡将你一次次送别长假就要结束了,带着年幼孩子一同回娘家的我,不得不返程。在老家小镇上坐直达我所在城市的大巴车,需要近8个小时,且每天只有一趟。如坐不上,则只能等第二天。早上六点十分发车,父亲五点就将给我准备好的菜籽油、蔬菜、芝麻、黄豆等自家田地里产的无公害食品,挑到镇上,然后站在凉意十足的晨风中,等待大巴车的到来。一个多小时后,我抱着孩子来到车站,刚歇下脚,大巴车便来了。车子还未完全停稳,众多排队的人便一哄而上,完全不按事先排队的顺序,谁挤上车,谁就能在今天走掉。父亲一看,慌了,迅速放下手中的蛇皮袋,也开始朝车上挤。可他年纪大了,身体又很瘦弱单薄,怎么可能挤得过那些比他年轻的人呢?他们可都是年富力强的呀,可他显然不服气,他是排第一个的,没理由上不去!父亲使出浑身力气,铆足劲,朝上挤。他被人来回推搡着,好几次,眼看着就要上去了,可又被旁边的人挤了下来。眼看着上去的人越来越多,父亲着急不已。多亏后来,后面有一个人使劲推了他一把,父亲才趁势上去!看到车上还剩四五个空位子,父亲长出了一口气,立即占到了两个。我上来时,看到父亲正在一边脱外衣,一边擦额头上的汗。几分钟后,便要发车了,父亲得要下去了。临下车前,他塞给我一个红包,说是给孩子的,并交代道:“。”我点了点头,心里酸酸的。多年前,我在县城上高中时,父亲便不顾我的反对,非要一次次地将我送到镇上的车站,并把肩挑上的咸鸭蛋、芝麻糊、腌豆角给我。将我送上车后,他就会拿上扁担,头也不回地往回走去,什么也不会交代,父亲一贯都是内敛、沉默的。后来我考上了大学,要去更远的省城读书,心中便多出了份对家的不舍,可父亲同样也只将我送到镇上的车站,然后就匆匆忙忙地回家干农活了,不留给我一丝依依不舍的感觉。再后来,我远离故乡,在一个繁华而又陌生的城市安家落户,我和丈夫的薪水都不高,只能凑合住在一个70多平方米的小房子里。可能是这个原因,父亲一直不愿意来我这里,只在我结婚时来过一次。婚礼一结束,他便跟同来的亲戚们一起坐火车回家了,没给我单独送别他的机会。以前,母亲在的时候,她总让我在老家找个稳定的工作,离家近一些,这样他们老了、病了时,好有个人照顾。母亲每次说起这事时,父亲总是不赞同:“孩子能飞多远就飞多远吧,做父母的可不能拖累她!”后来母亲卧床生病多日,照顾她的重担便落到父亲的肩上。父亲怕我分心,总是在电话里说,你就安心工作吧,你妈有我照顾呢。母亲去世后,老家偌大的老房子里便只有父亲一人。他不愿意来城里跟我们一起住,固执地说自己还年轻,可实际上他已经是一个70多岁的老人了。我每年也只能有一两次机会回家看他,而他呢,总是在田地山林里忙这忙那,忙着给我准备走时要带的各种他种植出来的土特产。我如推辞不要,说带不了,他便会说,我给你送到车站,爸爸也没什么好东西可给你,这些都是你小时候爱吃的,就算是个回忆吧,别忘了老家。然后,每次我离开时,他都会挑上许多东西,将我送到车站。我想我跟父亲,所谓父女一场,到了最后,也只不过是一年见上几次,然后由他赠我些田地里的土特产,并一次次地将我送别,与我远离。一想到这里,我的泪水便不由自主地盈满了眼眶。2 . 选文分别描写了哪几次父亲送“我”的场景?3 .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 . 选文第段中,父亲会说些什么?请将内容补充完整。5 . 读完选文后,谈谈你的感悟。阅读下面记叙文,完成下列小题。隔着两代人的疼刘淼大四实习还没结束的时候,父亲就不停地打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他的语气软绵又轻柔,带着点孩子气的期待。因为忙着做材料,对于他的催促自然有些不耐烦,我语气很冲地跟他说,等到实习结束后就买票回家,不要总是这样催我。大概是语气太过敷衍,父亲再说话时,我能明显听出他语气中夹杂的失落,满腔欣喜也化为简单的叮嘱,随后他便挂了电话。那个时候,我完全不理解他的矫情,甚至在心里面怨过他的小家子气。他不懂我在生活中的艰辛,他也看不到我与生活这个怪物殊死搏斗的挣扎,他一心想将我圈养,锁在他的身边,守着他。我们都觉得彼此变了,我不再是他印象中那个听话懂事、好掌控的小棉袄,他也不再是我记忆中那个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超人,我们是那样的相似,又是那样的疏离。飞机落在咸阳国际机场,天冷得可怕,包里的手机开始拼命叫嚣起来。不用想都知道,这一定又是父亲的电话。在得知我实习结束的那一天,他便以每天五个电话的频率催促我,赶紧买票了!赶紧回家了!赶紧赶紧了!我在他的急促中马不停蹄,像是一个上紧发条的陀螺,我讨厌这样的节奏,也讨厌让我变成这个样子的他。所以你看,我根本就不懂父亲,更不懂他深藏于心底沉甸甸的爱。我下大巴车的时候,他早已经在车站等候,我出了站,他忙不迭地走过来帮我拎行李箱,他脸灰扑扑的,像是下午即将暗下去的黄昏。他冲着我笑,似乎又觉得自己笑得不好看,只能露出一排牙齿僵硬地凑个表情。他拿了行李转过身慢慢地走,拖着行李箱的他,让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我走过去帮他,他摆摆手,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我知道他是想显示他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那种疼痛从我的眼睛蔓延到全身,我只觉得似乎四周的寒风更冷了,他更瘦了。与父亲的战争开始于回家的一周之后。他批评我被子没有叠好、地板没有拖干净、睡觉的时候玩手机他反感我很多生活方式,让我觉得他就像一个婆婆妈妈的老女人。我实在不能理解他为什么在我回家的一周内,从未对我提出过任何抱怨,为什么非要等到一周以后才将这些事情搬出台面数落一遭,而且似乎每次回家都是这样的状态。于是,我扬言第二天就买票回学校。他气鼓鼓地摸出一根烟,等到抽完的时候,他又默默地帮我把所有的东西收拾好。我知道这是他的软肋,只要每次我说要离开,他就会败下阵来。可我从未想过每次当我说这句话的时候,他有多么的难过。记得很小的时候,父亲骑自行车带着我,他在自行车的横梁上绑上一个小椅子,又在椅子上铺好软软的小垫子,他像是一个遮风避雨的英雄,把小小的我完全拢在他的臂弯里。坐在前面的我扎着马尾辫,头仰得高高的,我唱儿歌,他唱儿歌,我数一二三,他也跟着一起数。那些细碎的日子就像闪闪发光的水晶,在我的记忆里熠熠生辉,可我还是控制不住与他争吵的冲动,尽管我爱他。我又想起父亲,是因为那个修理管道的大叔。几天前,他匍匐在地上修理管道,卑躬屈膝讨生活的样子,像极了父亲那张越老越慈祥的脸。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越老,心就会变得越柔软,软得像蜗牛的触角,稍微被触碰,就会紧张地缩起来。我拨通了父亲的电话,他正在上班。对于我这个电话,父亲有些受宠若惊,在他的印象中,我很少主动给他打电话。他以为我出了什么事,我却只是说有点儿想他,他还是不死心地问我,是不是生活费不够用了,我却岔开了这个话题,问了他别的事情。话题就此打住,于是我们又绕回到我下次放假是什么时间,车票打算什么时候买这样的问题上。我躲不过他的盘问,在所有的感性和理性的挣扎下对他坦白从宽。所有的事情又绕回之前,他来接我回家,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他自己说着说着就没意思了,一场战争和平解决。可是,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他不知道在他苍老的所有历程里,隔着我们两代人的疼。(选自今日文摘有删改)6 . 依据文章内容,填写下表。情节“我”的心理或表现毕业前,父亲催我回家_疼痛几天前,想起父亲的谦卑_微笑7 . 请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段划横线的句子。我还是讨厌父亲,我讨厌他老得太快,就像一个影子,像一份旧报纸。8 . 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中的父亲善良淳朴、心疼女儿,却不擅长表达对女儿的爱。B第段中,“我”看到艰难地拖着行李箱的父亲,他佝倭的背显得更加蜷曲,他故意将行李箱提得高高的,想展示在“我”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可他脚底的步子已经有些凌乱,他那么逞强,又那么脆弱。言语中表现出女儿认为父亲的这种行为很可笑。C第段中,“父亲是什么时候老的,我竟一点儿都不知晓,直到再见他,我突然被他的苍老蛰了一下。”中“蛰”本义是指毒虫叮刺,在这里引申为刺痛、刺伤,表现了“我”见到苍老的父亲时内心的辛酸。D第段属于倒叙部分,写小时候父亲带我骑自行车,教我唱儿歌的情形,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E第段中,写到尽管我爱父亲,但还是控制不住与父亲争吵的冲动;第段“我们在家里不停争吵。只是再后来争吵的时候,我已经学会让着他,他批评我的时候我尽数听着,他看不习惯的时候我保持微笑。”可以看出我慢慢理解了父亲深藏于心底的沉甸甸的爱。9 . 文章标题“隔着两代人的疼”有何含义?结合文章主题和下面的“链接材料”所述的情形,说说你对这种微信朋友圈中“假父亲节”“假母亲节”的看法。(链接材料)有人曾这样说:“所谓父亲节和母亲节,就有一大群人在朋友圈里感谢早已被他们拉黑,压根看不到他们说话的爹娘。”华商报曾采访40位年轻人,询问当父母发来微信验证时,他们会不会将父母加为好友,加为好友后又不会在朋友圈里将他们拉黑。结果仅有17人将父母加为好友,而且其中有14人对父母屏蔽了自己的朋友圈。在这个小调查里,能添加父母并且让其看到自己朋友圈的比例低得惊人。三、句子默写10 . 填空。(1)斯是陋室,_。(刘禹锡陋室铭)(2)山重水复疑无路,_。(陆游游山西村)四、课内阅读阅读 孙权劝学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1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1)当涂掌事( )(2)蒙辞以军中多务( )(3)过寻阳( )12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13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记叙了三国时期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而使才略有了惊人的长进,并令鲁肃为之叹服、与之“结友”的故事,说明了人应当好学,只要肯学习就会有进步的道理,突出了学习重要性。B该文以对话为主,其他内容均简说或不说。如对吕蒙的学习情况,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加以概括,至于他读了哪些书,又如何用功则只字未提。C该文写的是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孙权劝学,先向吕蒙指出“学”的可能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必要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D孙权的善于劝学,吕蒙的谦虚好学, 鲁肃的英雄惜英雄,三位一体,足显作者的文笔功架之深厚。五、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选自世说新语德行)铛:锅。即日:当天,当日。敛:积攒。馁:饥饿。14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词语。(1)陈遗至孝(2)遗作郡主簿 (3)后值孙恩掠郡(4)辄贮收焦饭 15 . 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16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17 . 读了这个故事后,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六、诗歌鉴赏18 . 阅读下面古诗,然后回答问题。望月有感白居易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于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1)诗中“羁旅”和 “干戈”是什么意思?(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写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七、语言表达19 . 写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1)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_)(2)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_)八、名著阅读20 . 作家作品常识填空。(1)朱自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