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_第1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_第2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_第3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_第4页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河大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招生(开学)考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4题;共8分)1. (2分) 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兰亭序是王羲之的真迹吗?( ) A . 是 B . 不是2. (2分) (2019海珠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他们是一对默契(q)的搭档,为了共同的目标齐心协力,锲(qi)而不舍。B . 一个人可以性格倔强(jing),但是不能是非不分,不能强(qing)词夺理C . 小宇一直理解不了这首边塞(si)诗的主旨,经过老师点拨后顿开茅塞(s)。D . 有些书要自己咀嚼(ju)消化,若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则味同嚼(jio)蜡。3. (2分) (2019岳池模拟)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创文明班级是全班同学的事,我绝不能责无旁贷。B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C . 有人把小道消息传得惟妙惟肖 , 简直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D .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他都及时向老师请教,非要弄个水落石出才罢休。4. (2分) (2017八上西宁月考) 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 A . 蝉选自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昆虫记,这是法布尔花了三十年写就的一本巨著。B . 孟子二章选自孟子译注,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C . 愚公移山赞扬了以愚公为代表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宏伟抱负,批判了智叟那种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D . 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共20首,写于作者在官场上遇挫之时。二、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5. (5分) (2014宁波) 古诗文名句默写。(1)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_。(诗经关雎)(2) _,寒光照铁衣。(木兰诗)(3) 无丝竹之乱耳,_。(刘禹锡陋室铭)(4)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_。(李煜相见欢)(5) 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6) 渔家傲秋思中揭示将士既思念亲人又向往功名的矛盾心理的句子是_,_。(7) 古诗词中有不少揭示人生哲理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_,_。三、 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6. (2分) (2019七下台州期末) 你认为海底两万里中的尼摩船长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7. (10分) (2019泰州) 阅读诗歌,完成各题。 吉样寺赏牡丹苏轼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注】苏轼当时在杭州做官。簪:插戴。十里珠帘半上钩:十里长街,百姓们上卷珠帘。(1) 请说说“花应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2) 描绘诗人醉归的情景,并品味“醉”中蕴含的情感。 醉归的情景:_。“醉”中蕴含的情感:_。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1分)8. (9分) (2019八下揭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1) 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 斗折蛇行_ 凄神寒骨_(2) 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借荒远之境含蓄表达贬谪后内心无法摆脱的落寞。B . 首段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作者移步换景,带领我们领略不同的景致。C . 第2段写游鱼、鱼影、日光,动静结合,无一字写水,却又无处不写水,充满诗情画意。D . 本文语言凝练,写小溪的曲折蜿蜒只用了“斗折蛇行”四字描述,写环境的清新和心绪的烦躁仅用了“过清”二字加以揭示。9. (12分) (2019广东模拟)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增其旧制_予观夫巴陵胜状_得无异乎_(2) 作者在文中是怎样概括“岳阳楼之大观”的?请找出文中语句并工整抄写下来并翻译。 (3)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虽名为“记”,但不以记叙重修岳阳楼之事为主,而是以描写洞庭湖的景象为主,描写景象是为了引出“览物之情”。B . 文中的“迁客骚人”触景生情,因物(景)一暗一明而引发情一悲一喜。这是作者反对的“以物喜,以己悲”的情感态度。C . 文中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紧密结合,叙事扼要,写景生动,议论简明,衔接极其自然,抒发了作者强烈的悲喜之情。D . 文中大量运用四言对偶句,如“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沙鸥翔集,锦鳞游泳”等,结构相同,整齐对称,增强了表达效果。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2分)10. (6分) (2019北部湾模拟)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狗为何比猫更亲近人李小凤狗是人类最早开始驯养的动物。虽然专家对于确切的年代还有不同的意见,但已有考古证据显示,大约15万年前就有了家犬,而它们实际加入人类生活的时间还可能再往前推数千年。狗除了能狩猎、能战斗,还能警告有野兽或人类入侵。时间一代代过去,人和狗一起演化,能和对方有良好的沟通。最能满足人类需求、最能体贴人类情感的狗,就能得到更多的照顾和食物,也更容易生存下来。猫的驯化大约始于6000年前的古埃及。那时候人类已进入农耕社会,生存资料和食物资源已经不那么匮乏了,不仅能够维持生活,而且有了库存。当人类有了余粮后,就要与老鼠进行斗战,而猫就是最好的武器。非洲野猫的幼猫很容易被驯养,一般认为,很可能就是目前家猫的主要祖先。忠于人类是狗的天性。美国哈佛大学生物学教授爱德华威尔逊认为,今天的狗在保护主人不受伤害时显示出来的勇气和韧性,来源于它们祖先的群居生活。群居的狗有强烈的集体生活本能,它服从于比自己更强大的人,或者是团队的领导者。狗有敏锐的听觉和嗅觉,能够尽早地发现猎物,或追逐猎物,或咬猎物。在狩猎过程中,它们对人类非常有帮助。从那时起,人类就积极地饲养狗,那些更忠诚于主人的狗就更有机会进行繁殖。随后在农耕社会中,人类为了得到更肥沃的土地,出现了部落间的势力竞争。因此,人类对外部的人也开始抱有很强的戒备心理。在这个过程中,狗对陌生人的戒备心理,以及通过叫声告知人们有异常发生的能力,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因此,人类和狗的感情也越来越深厚。但是在猫看来,老鼠是自己捕捉的,和人类没有关系,所以获得食物是自己独自的功劳,它只是和人类建立了一种共存的互利关系而已,没有必要对人类那么忠诚,更没有必要过分讨好人类。在2005年12月出版的自然杂志上,美国科学家公布的人类基因图谱表明,人类基因比犬类多300余个,狗有36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相同。由于长期选择性繁殖,许多狗种也很容易患有与人类同样的基因疾病,如癌症、心脏病、聋哑、失明等。尽管所有的狗99%的基因是相同的,但剩下1%的基因差异却决定了狗的品种。从遗传学上讲,正是由于不同狗种在外形上的巨大差异,以及它们共同的遗传基因,狗成为进行遗传学研究的上佳选择。(节选自百科知识201902A,有删改)(1) 下列关于“狗与人的关系”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远古时期,人类祖先出于狩猎、战斗和报警的需要,开始驯养狗。B . 狗忠于人类,在保护主人不受伤害时显示出非凡的勇气和韧性。C . 狗对陌生人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会通过叫声告知人们有异常发生。D . 狗有360多种遗传疾病与人类相同,因此成为人类研究遗传学的首选。(2) 下列对本文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篇事物说明文,题目将狗和猫作对比,引起读者的思考和阅读兴趣。B . 第段画线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人类很早就开始驯养家犬。C . 第段中划线词“非常”起强调作用,从程度上突出了狗对人类帮助之大。D . 本文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介绍了狗和人类的亲密关系及亲近原因。(3)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狗和人类在共同演化的过程中,相互间有良好的沟通,狗成为人类的好朋友。B . 家猫的祖先就是非洲野猫,它们大约在6000年前的农耕社会加入人类生活。C . 狗有敏锐的听觉、嗅觉,狩猎时便于发现和追捕猎物,于是人类就积极饲养狗。D . 猫与人类之间是一种共存的互利关系,人要猫作捕鼠工具,猫要以鼠为食。11. (16分) (2018七上白云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母亲的心熬过六岁那年漫长的严冬,我终于从一场大病中清醒了过来。春日的阳光映着窗外的夹竹桃,投下斑驳的树影,母亲却明显地憔悴了,瘦弱的样子差点让我不敢认,但她的精神状态却很好,仿佛拣回了珍贵的珠宝一般小心地守护着我。久病初愈的我没胃口,家人总会变着法子哄我吃饭。那一天,我告诉母亲,很想吃螃蟹,却让家人犯了难:在物质条件极差的偏远山村,怎么可能买得到螃蟹呢!好在爱子心切的母亲自有她的法子,她很快拎着竹篓出去了。我们村子外面有很多纵横交错的溪流,六月天若翻开小溪里一块块大石头,可以找得到螃蟹。可是,在溪水还寒冽的春天,螃蟹躲在岩洞里是翻不到的。母亲不死心,沿着溪流一路上行,在一块块或大或小的石头下面翻找着。春天的溪水冰凉彻骨,却冻不住她心里涌动的希望。或许上天也怜惜母亲那深切的舐犊之情吧,在母亲双手肿胀发抖,几近绝望的时候,她终于发现了一只个头肥大的螃蟹,正在一块大石头下面迟缓地爬动着。母亲的惊喜可想而知,她赶忙迅捷地双手捞起了螃蟹,可是望着手里那只惶惑无措的螃蟹,母亲的手却止不住颤抖!因为那是一只母蟹,它鼓鼓的肚皮底下正围着无数只细如蚊子的小蟹,有的还爬到了母亲的手背上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在那个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一向坚强能干的母亲想必正面临着她人生中一次重大的选择罢!在抓起与放下的动作的重复间,她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一次又一次的自我交战与折磨。这个经过,我并没有亲眼看到,是母亲回来后坐在我床头,抚摩着我的额头细细讲给我听的。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可是竹篓里那不停的“沙沙沙”的挣扎声,最终还是让她彻底丧失了往家走的勇气,再一次跑回到溪边。放下母蟹的那一刹那,她潸(shn)然泪下!母亲最终是空着手回家的,在那个还带着寒意的春日里,母亲再也没能翻到第二只螃蟹。坐在溪水中间的石块上,望着那不停地欢快前行的溪流,她止不住放声大哭。母亲擦着眼睛说,她并没有后悔放了那只母蟹,因为她也是一位母亲,天底下所有母亲的心是一样的。窗外是涌动的暮色,借着昏暗的灯光,我仔细看着母亲不再光洁红润的面孔,心里忽然生出了一阵与我七岁年龄绝不相称的苍凉。那是多么不幸而又幸运的一只螃蟹啊,它碰上的恰好是一位母亲,这世上也只有母亲才能最懂得做母亲的心罢!(1) 文章以螃蟹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请依据提示,在横线上补全段的主要情节。 “我”想吃螃蟹_母亲捞起螃蟹_(2) 阅读文章段,说说母亲冒着春寒去找螃蟹的原因有哪些? (3) 第段下列句子中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母亲思忖了很久,把螃蟹又轻轻地放回了水里,可是刚放下,她又想起什么似的,赶紧再一次捞起了螃蟹,如是者数次。(4) 品味第段划线句子:“母亲说,最后一次她干脆咬咬牙,闭起双眼把螃蟹放进了竹篓,甚至已经带出了十几步路”,说说母亲为什么“咬咬牙”?又为什么“闭起双眼”? (5) 文章题目“母亲的心”有哪两层含义? 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1分)12. (1分) (2017八下新余月考) 作文:请以“ 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不限,诗歌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