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拉萨市2019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街上,行人磨肩接踵,络绎不决,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B在逗留高地、向山下的阿冉提村进发之前,我们曾仰面遥望附近的一座峰颠,但见色彩斑斓,彩霞满天,白云缭绕,轻歌慢舞,那朵朵白云精美柔细,宛如游丝蛛网一般。C在即将亲眼见到大活人之前,他们对自己所想像的这位文坛泰斗形象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诚惶诚恐的地步。D唉,往日我多么傲慢,多么矜持,原来也是个羼头。2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消愁这首歌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再加之毛不易深情的演唱,更让人沉浸其中。B在这个世界上时光是最公平的,它不会怠慢每一个执着而勇敢的人。C渝菁中学新校区教学楼设计巧妙,息息相通,不管你从何处进入,都能到达你要去的地方。D2018年平昌冬奥会,BBC第一时间报道了武大靖夺冠消息,报道不吝溢美之词,直言不可思议。3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雨(名词)变得更轻(名词),也更深情了,水声在屋檐下(名词),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名词)。括号里对加点词语的词性解说是正确的。B“小村庄的房顶上卧了点雪,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这句话运用了暗喻的修辞。C“先生亲临寒舍,真是荣幸之至啊!”其中“寒舍”是谦辞。D袭人等捧过茶来,才吃了一口,平儿也打扮得花枝招展地来了。句中成语“花枝招展”使用得恰当。4 . 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文人常用字、号(谥号)、籍贯、官职等命名著作。如李太白全集陶庵梦忆杜工部集就分别用了字、号、官职来命名。B刘姥姥进大观园节选自红楼梦第三十回。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讲述了以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兴衰史,反映了封建社会中晚期广阔的社会现实。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是被誉为“短篇小说巨匠”的美国作家莫泊桑,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菲利普夫妇。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目,表明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D“这件事不是我做的,而是他做的。”这是一个转折复句。5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窗扉(fi)绮(qi)丽戏谑(n)惟妙惟肖(xio)B癖(p)好谮(zn)害苋(xin)菜扣人心弦(xun)C庇荫(yn)轩(xun)昂贮(zh)存叱咤(zh)风云D蓬蒿(go)哂(shn)笑伧(cng)俗无动于衷(zhng)二、现代文阅读古井我的故乡村东头,有一口古井,究竟修于何年,已无从考查了。古井里的水,清凉可口,没有一丝儿咸味。大半个村子的人,都到这儿取水。古井像一位温情的母亲,用淳美的乳汁养育着平原的儿女。我家距古井十几米远。每日里,从微熹初露到暮色降临,到古井边取水的人,从我家门前络绎不绝的闪过,桶儿、筲儿发出的吱悠吱悠的响声,像一支快乐而优雅的乡间小曲,不时传进我的耳朵。我家门前的路面总是湿漉漉的像刚落下一场金色的雨。东邻有一对年过六旬、相依为命的老人。男的,是个老党员。在抗战时期,腿负过伤。一瘸一拐;女的,是个老妇,又老又瘦,身子单薄得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老两口只有一女,在外地教书。乡亲们晓得这两位老人用水难,今儿这个帮着挑一担,明儿那个帮着挑一担。老人院里的那个大水缸,长年不空,总有满缸的水。两位老人多次表示,对帮着挑水的人要给予一定的报酬,可是谁也不肯接受。乡亲们总是这样劝说两位老人:“那口古井给人们付出了多少?可它从来没跟人们要报酬。” 故乡的古井啊,不仅为乡亲们提供着生命的泉水,还陶冶着乡亲们的情操,使他们懂得了应该怎样做人。村里的人都清楚,那口古井只占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可是,它对人们的生活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它不争地位,不计报酬,对人们无所求,无私地向人们贡献着自己的力量。6 . 第自然段中“淳美的乳汁”具体指的是什么?7 . 第自然段写的是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8 . 第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9 . 第自然段赞美了古井怎样的美好品格?还债余秋雨(1)祖父临终前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书,连养活也难”(2)祖母擦了一下眼泪,按着祖父的手说:“会养活,会读书。”(3)祖父轻轻地摇了摇头,又嗫嚅道:“天天都在防灾难,没想到,灾难出在我身上” 没说完,他头一歪,走了。(4)周围的人都在猜测,带着七个孩子的祖母会做什么。出乎大家意料,祖母做的第一件事是卖房还债。祖父在最后的日子里已经向祖母一一交代过家里的账务,自己欠了哪些人的债,哪些人欠了自己的债。祖母一笔一笔记住了。按照当时闯荡者的习惯,这些债,大多是心债,没有凭据。(5)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佣陈妈叫到房间,感谢她多年的照顾,说明今后无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细细地打听穷人的生活方式。陈妈早就看清这个家庭的困境,却没有想到祖母会作出卖房还债的决定。(6)“这房子卖了,不能全还债。选一选,非还不可的还了,有些债可以拖一拖。孩子那么多,又那么小”陈妈像贴心老姐妹似的与祖母商量。(7)“这没法选。”祖母说,“还两笔,拖两笔,等于一笔也没有还。”(8)陈妈叹了一口气,说:“老爷前些年借给别人的钱也要去催一催。那些人也太没有良心了,明明知道这一家子已经到了这个地步,这么多天来也不来还!”(9)“有两个到灵堂来了。”祖母说。(10) “那就去找!”陈妈忿忿地说:“领着最小的两个,志杏和志士,上门去要,我也陪着。” (11)祖母想了一想,说:“没凭没据,上门要债,他们一尴尬反而会把账全赖了。这样吧,我领着孩子上门去向他们一一讨教卖房事宜。这比较自然,顺便看看他们到底有没有还债的心思。你就不要去了。”(12)从第二天开始,祖母就领着两个最小的孩子,在三天之内“讨教”了五个人。结果比祖母想象的还要糟糕:他们谁也没有提到那些账。 (13)一双大人的脚,两双小人的脚,就这样在上海的街道上走了整整三天。 很快,原来在英租界戈登路的房子卖掉了,去偿还祖父生前欠下的全部债务。 (14)还债的事,祖母叫十八岁的大儿子和十五岁的二儿子一起去完成。大儿子叫余志云,是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伯伯;二儿子叫余志敬,那就是我的父亲,他后来习惯于“以字代名”,叫余学文。(15)两兄弟把一叠叠钱用牛皮纸包好后放在书包里,一家家去还债。很奇怪,好几家都在准备搬家,房间里一片凌乱。搬家最需要用钱,一见有人来还债都高兴地说是“及时雨”。只有最后到一家鸦片烟馆老板家还债时,那个黑黑瘦瘦的老板不说一句话,也并不数钱,只是用手按了按纸包,便翻开账簿,用毛笔划掉了欠债。(16)兄弟俩正准备离开,忽听得屋子角落传出一个女人的声音:“慢慢交走!” 随着声音,一个浓妆艳抹的高挑女子趿着绣花拖鞋从背光处走了出来。她嘴上叼着一支香烟,懒懒地走到兄弟俩跟前后举手把香烟从嘴里取下。她的手指又长又细,涂着指甲油。(17)她问志云:“听你刚才说,这烟债是你父亲欠下的。他自己为什么不来?” 志云懒得理她,低头轻轻地说:“他刚过世。” (18)女人顿了顿,问:“他过世,与鸦片有关吗?” 志云点点头。(19)女人停顿的时间更长了。(20)终于她又问:“那你们为什么急着来还鸦片债?”(21)志云不语。弟弟志敬抢着说:“妈妈说了,好债坏债都是债” (22)女人又问:“这么多钱是从哪里来的?”(23)志云想拉住志敬不要说,但志敬还是说出了口:“我们把房子卖了!” (24)女人又紧接着问:“你们有兄弟姐妹几个?” (25)志敬说:“七个。”(26)女人走到桌子跟前,看了黑黑瘦瘦的老板一眼,说:“这事我做主了。”顺手就把那包钱拿起来,塞在志云手上。(27)志云、志敬大吃一惊,连忙把钱包放回桌上,说:“这不行,这不行” (28)女人又一次把钱包塞给志云,说:“回去告诉你们妈妈,我敬佩她这样的女人!” (29)志云毕竟懂事,拉着志敬向着女人深深地鞠了一躬,说:“阿姨,你退还给我们这笔钱,等于救了我们家。我想请教你家老板的尊姓大名,回去好向妈妈禀报。”(30)女人笑了,说:“他叫吴聊,一听就是假名。真名我也可以偷偷告诉你,叫吴瑟亚,琴瑟的瑟,亚洲的亚。”(选自吾家小史,有删改)10 . 根据文章情节,完成下列表格。主要事件(一)祖母在祖父去世后,与陈妈商量卖屋还债事宜。(二)(1) _(三)(2)_11 .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祖母是一个怎样的人?_12 .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1)祖父临终前两眼直直地看着祖母,牵一牵嘴角露出笑意,嗫嚅道:“本来想叫孩子们多读点书,出一个读书人。我这么走,不说读书,连养活也难”_(2)那天晚上祖母把家里的女佣陈妈叫到房间,感谢她多年的照顾,说明今后无法再把她留在家里,然后,就细细地打听穷人的生活方式。_13 . 文章着重刻画了祖母的形象,但文末女子的形象也十分突出,作者在刻画其形象时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和艺术手法?请结合文本分析其艺术效果。三、对比阅读阅读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有小狼二,谋分捉之。 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鸣急;狼闻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 卧,久之有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注释:牧竖:牧童。竖,童仆。去:距离跑:同“刨”用足趴地。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14 . 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其一犬坐于前15 . 解释加点词语解释。一狼径去(_) 顾野有麦场(_)一狼洞其中(_) 意甚仓皇(_)16 . 翻译句子。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竖下视之,气已绝矣。17 . 阅读甲文,说说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18 . 结合具体内容,说说甲文中的两狼和乙文中大狼的形象有何不同?四、情景默写19 . 古诗文名句默写。(7分) ,志在千里。烈士暮年, 。三国曹操龟虽寿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语句是 , 。我寄愁心与明月, 。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十则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的句子是“ , ”。五、诗歌鉴赏诗歌鉴赏秋词(其一) 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注:此诗是作者被贬朗州时的作品。20 .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21 . 前人写诗填词讲究炼字,谈谈诗歌第三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中“排”字的表达作用。六、名著阅读22 . 阅读下列文段,完成题目。如来骂道:“我把你这个尿精猴子!你正好不曾离了我掌哩!”大圣道:“你是不知,我去到天尽头,见五根肉红柱,我留个记在那里,你敢和我同去看么?”如来道:“不消去,你只自低头看看。”那大圣睁圆火眼金睛,低头看时,原来佛祖右手中指写着“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大指叉里,还有些猴尿臊气,大圣吃了一惊道:“有这等事!有这等事!我将此宇写在撑天柱子上,如何却在他手指上? 我决不信!不信!等我再去来!”好大圣,急纵身又要跳出,被佛祖翻掌一扑,把这猴王推出西夭门外,将五指化作金木水火土五座联山,唤名“五行山”,轻轻的把他压住。(1)以上情节出自西游记中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_(2)孙大圣本领大,结果却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但也在如来佛的掌心撒了一泡猴尿。对于这个情节,你是怎么看待的?_七、综合性学习23 . 综合性学习近期,台南中学开展以“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任务。请写出一个含“敬”字的俗语或名言。如果你听到某低年级同学背后诋毁老师,你会如何劝解?请你为校团委以“敬”为主题设计两项校级活动:八、作文24 . 作文题目:写给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写给谁呢?写给家里的爸爸妈妈?远方的同学朋友?还是在枝头瞧着你的小鸟?或者是这个美丽的春天?那就放飞你的文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