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施耐庵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他塑造的人物形象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名著阅读课上,同学们争先恐后,交流水浒传一百零八将中的有关人物。下列是林霏同学的发言内容,其中有误的一项是( )A秦明,使一条狼牙棒,有万夫不当之勇。他性情急躁,声如雷霆,外号“霹雳火”,常当先出阵,屡立战功。B张顺,在江州以卖鱼为生,练得一身雪白的肌肉,在水下可伏七天七夜,人称“浪里白跳”。C燕青,刺一身遍体花绣纹身,心灵机巧,见多识广。跟卢员外学得一身好相扑,江湖上难逢对手。曾因老母亲被虎吃掉,在沂岭连杀四虎,人称“浪子燕青”。D侯建,做得一手好裁缝活,飞针走线,技艺高超。长得黑瘦轻捷,人唤“通臂猿”。他负责制作旌旗袍袄。E. 龚旺,外号“花项虎”,浑身刺有虎斑,脖子上刺着虎头,在马上会使飞枪。二、基础知识综合2 .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要求给多音字选拼音和根据拼音写相应汉字。面对新型冠(1)_(A gun B gun )状肺炎疫情严重形势,为响应中央“停课不停学” 号召,2月9日,赤城中学“空中课堂”开课了。通过网课学习,我们知道了鲁迅笔下偏(2)_( p)的平桥村是他理想的乐土;通过网课学习,我们也感受到刘成章笔下陕北安塞腰鼓的(3)_(png )礴气势;通过网课学习,我们还体会到吴伯箫背井离乡后想起挑着灯笼上学时的怅(4)_(wng)之情。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列几则材料,回答小题。材料一:作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网络带给人们的第一感受就是“快”。每秒传输10GB,相当于1秒钟能下载一部高清电影,速度是4G网络的100倍。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用户可以轻松在手机上看高清电影,玩VR(虚拟现实)游戏更加流畅。再如同样是通话,4G是视频,5G则可以实现VR立体场景体验,更加真实。5G网络下,终端到基站的时延可降低到1毫秒,终端到服务器达10毫秒。可以完成高速下的传播速率,令无人驾驶汽车能敏锐探测并避开周围物体,从而真正实现大规模运用。业内人士还指出,5G网络地址数量大,允许每个人都拥有很多台物联网设备,5G网络的功耗又相对较低,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加之网络延迟小、出错概率小,因此为智能家居等物联网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材料二:虚拟现实的特点就是毫无违和感的欺骗,通过人为的形式打造一个跟真实世界一模一样的虚拟世界,让你在真实生活中的很多动作,可以复制到虚拟世界的网络空间里。这是电话和手机做不到的,但VR却做到了。比如我们聊天,在微信群里,通过语音和文字、图片。但到了VR时代,则可以在网络上营造一个线下聚会的感觉,是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聊天,而不是面对一个群的对话框。业内人士表示,VR直播业务在4G时代是没有办法实现的,因为它对数据传输的要求非常高。但到了5G时代, 我们不但可以看到面前的一些场景,还可以看到360度周围的环境,同时还可以通过缩小或放大来随意去观察现场的一些细节。材料三:“哇,老头子,飞起来了,我飞起来了!”,2019年5月6号在第二届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上,家住北碚静观的刘婆婆取下5G飞行器体验眼罩后,露出一副惊讶的神情,直愣愣地看着身边的老伴,半天才回过神来。3 . 选出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材料意思的一项( )A4G网络传输速度是5G传输速度的1%,从4G到5G的升级,不仅是技术升级,更意味着用户上网体验的大升级。B到了VR时代,我们可以在网络上营造一个大家围着一张桌子聊天的线下聚会的感觉。C4G网络下,终端到基站的时延为5毫秒,终端到服务器的时延为50至100毫秒。D4G网络传输速率慢,网络延迟,很难提升智能家居的使用体验。4 . 材料一中介绍了5G通信技术具有哪些特性?5 . 假如你站在刘婆婆旁边,请联系材料一、二的内容,向刘婆婆解释一下她“飞起来”的原因。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炊烟是乡村的水墨画刘世河描写故乡的文章,出镜率最高的莫过于“魂牵梦绕”这四个字了,而能体现出这四个字的景象,非家乡的炊烟莫属。“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身居都市已久,我曾一度对陶渊明笔下的“归园田居”十分向往,如今人到中年才如梦初醒,其实我的童年和少年时光就是在这样的如诗似画的地方度过的。我的老家在鲁北平原,村东一条小河蜿蜒渡过。过河不远便是一个高高隆起的沙土岗子,岗子上的白杨树枝繁叶茂,一到夏天便绿树浓荫,成了我们这帮孩子玩耍的天堂。有时候玩累了,我就坐在岗顶上静静地望着小村,努力在那些模样都差不多的院落中寻找自己的家。起初总是眼花缭乱,后来望着望着就有了经验:看炊烟。父亲患有胃病,医生叮嘱要三分治七分养,吃饭须有规律,还得是热乎饭,不管多忙,一日三餐母亲都会准时生火做饭,所以村里升起的第一缕炊烟多半就是我们家的。母亲常说:“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彼时年幼,对母亲的话一知半解,在意的只是制造炊烟的灶台上母亲又做了什么好吃的饭。正所谓,饥望炊烟眼欲穿,一心只想肚儿圆。炊烟还是小村的晨钟暮鼓,每天都传递着村人们晨起晚息的信息。早晨的炊烟风轻云淡,就像天边薄薄的晨曦,清灵疏朗,昭示着庄稼人早饭的简单,熬一锅小米粥或玉米糊糊,几个馒头就着一碟小咸菜就齐活了。吃罢早饭,上学的上学,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农家新一天的生活便拉开了序幕。午间的炊烟是庄稼人匆忙的步履。不同于早饭的是,午饭虽然简单,但一定要吃得硬实扛饿,因此,午间的炊烟往往急速升起,瞬息消逝,一如庄稼人忙秋忙夏时脚不沾地的身影。傍晚的炊烟是最美的,也最能体现农家生活的细致与温馨,晚饭是全家人的聚餐,也是庄稼人一天当中最悠闲的时候。庄稼人有个小习惯,就是越闲越吃,所以晚饭自然丰盛些。如若恰巧那天家里有喜事,更会杀鸡烧肉以示庆贺。乡下人干活是急性子,但吃饭蛮讲究,尤其懂得“想要肉更香,工夫必须长”的道理,小火慢炖,肉烂汤浓。因此,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炊烟如此缭绕生动,古诗词中自然少不了它的倩影。“乱云午带炊烟去,野水闲将白影来”是辛弃疾笔下的炊烟;“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则出自柳永笔端。写炊烟最多的当属陆游。“岭谷高低明野火,村墟远近起炊烟”和“遥望炊烟疑可憩,试从行路问村名”都是他的。可见放翁对田园袅袅飘逸的炊烟有多喜爱。后来又读到陆游“雾敛芦村落照红,雨余渔舍炊烟湿”的句子,禁不住疑惑,炊烟怎么会是湿的呢?直到离家多年后,有一回在梦里又见故乡炊烟,醒来后却一枕清泪,才终于有悟。原来炊烟是和思念缠绕在一起的,泪眼看炊烟,又怎么会不是湿的呢!又想起母亲当年对炊烟的比喻,突然觉得母亲就是一个十足的诗人。而在我的眼里,炊烟不但是庄稼人灶台上开出的花,它自由舒展,浓淡随意,更像是一幅黑白交织的水墨画,气在乡村的上空,画中的奇妙意境只有看懂它的人才能体会得到。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 (选自文苑经典美文,2018年第3期,有删改)6 . 本文写了小时候在炊烟里寻找自己的家、_、_的内容。7 .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1)从意义和作用两方面赏析第段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傍晚的炊烟是细水长流,从黄昏一直摇曳到夜幕降临。(2)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段画线句。这炊烟就是咱庄户人家灶台上开出的花,花一开就有饭香,日日有饭香就是好日子。8 . 第段中引用关于“炊烟”的诗句有何作用?9 . 谈谈你对文中最后一句话“而且这幅画的色调永远都是暖的,因为它的作者是母亲”的理解。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人在路上书为伴这事还要从几年前说起,那时办公室里有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小姑娘,年轻、爱笑、胸无城府有几日,小姑娘突然安静了许多,手里捧着一本书很投入地看。有一天,小姑娘说买了本红与黑问我看不。“噢,看吧。”出于礼貌,又有很多空余时间,我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初入社会的小姑娘是为了将来能成为一个合格的妈妈,才开始买书、读书的。这理由听起来挺好笑,可我怎么也笑不起来,有层波澜发自心底。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读书这事一开头便收不住了尾。我曾自称“山人”,自由、随性,看书也一样,红与黑中大段大段的景物描写、心理描写我一目十行地看,有时干脆直接翻页,这可能还是我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养成的习惯。红与黑我囫囵吞枣地读完了,印象中也只有聪明的于连和那个仪态华贵的瑞纳夫人,至于弄明白小说深层次揭示的社会的“红”或“黑”,则是很久以后的事了。书是读完了,如果到此为止,也就结束了。谁知小姑娘还在不断地从网上买书,并不断地问我“看不看”,我也就煞有介事地把书摊在办公桌上,有心无心地看看。时间长了,反到觉得这比谈些不着边际的话题或家长里短好。书里的故事逐渐让人欲罢不能,书中人物的音容笑貌恍若眼前。(A)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犹太小姑娘莉赛尔瑟缩在战争的瓦砾旁,怀里抱着爸爸的手风琴,哭泣着,手风琴再也不会发出声响,一如我眼中的泪水流进了心里无声无息。看完静静的顿河偷书贼,我意犹未尽,又主动看了安妮日记,因为我想从书中找到犹太人的“魂”,弄明白那个在沙漠中建国的以色列如何在全世界面前赢得自尊。记得有一次看完一部长篇小说后,我把它推荐给身边的朋友,朋友却说已经看过三遍了。我愕然,惭愧,自感肤浅。从此,我不再茫然他顾,不再沾沾自喜,躁动的心也日趋沉淀。时间在流淌,随着时间流淌的还有那些耳熟能详的书,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妮娜巴黎圣母院了不起的盖茨比追风筝的人摆渡者红树林白夜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简爱从图书馆借,从小姑娘手里借,从语文老师那里借,这些书,很多就成了我的好朋友。于是我也开始网购,书到了,我很认真地打开包装,在扉页的右上角贴一枚心仪的邮票,算是表达一种虔敬,也算是一种仪式吧。(B)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我享受那一刻的美,那是压缩了的故事,那是整个世界。书越来越多,就像朋友围在我身边。读到精彩处,我会合上书,让自己静一静,有时觉得自己也成了书中的人。茶余饭后,散步归来,或是日光灼灼,或是小雨霏霏,在放有长寿花的小桌上泡一杯绿茶,在茶香里翻开书喜欢书的同时我也喜欢上了风景,只是现在看到的风景较从前有了更多的内涵。小到每次上下班走过的缠在尖山山腰的小路、县城不远处的矮山,大到暑假去过的海滨、名山、青藏高原。坐在长满石楠花的山坡上,脑海中浮现出摆渡人中的那个小男孩崔斯坦,还有那个体弱志坚的小姑娘迪伦穿行在另一个世界的荒原的情景。他们奔到了第几个小屋?是否已经疲惫不堪?壁炉里的火是否温暖?我的思维在眼前的风景里跃动。左边的落日已经接近地平线,这时左边是天才右边是疯子告诉我“时间没变,是我在变”。书为我去除了生活中许多的虚伪,为我拂去生命中太多的浮华。在一个最适宜读书的环境里,我认真地工作着,享受着书对我潜移默化的陶冶。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那个将我带入读书世界的小姑娘现在,我已经把她当作我的“老师”了。我想,她将来一定是一位合格的母亲。(作者:张尚仓,有删改)10 . 通读全文,概括作者读书状态的四个变化。11 . 品味语言,回答问题。结合语境,赏析第段(A)处加点的词语。我嗅到了顿河两岸初春桦树鼓起黏稠的嫩芽时所散发出的淡淡的酒香,瘦高的 葛利高里坐在树下,不远处是他悠闲地啃吃着青草的战马。请从人物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B)处画线句。平抚一下激动的心,左手捏着书脊,右手大拇指和食指捏住书的另一端,然后大拇指次递轻轻松开,书的墨香就散发开来,让人心静,让人回味无穷。12 . 谈谈对第段中画线句“被文字涤荡过的心更上进,被语言淘洗过的思想更纯净”一句的理解。13 . 文章在构思和写作手法方面富有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就其中一点写出你的发现和见解。四、句子默写14 . 默写。(1)_,五十弦翻塞外声。(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春潮带雨晚来急,_。(韦应物滁州西涧(3)_,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东篱把酒黄昏后,_。(李清照醉花阴)(5)_,幽径独行迷。(梅尧臣鲁山山行)(6)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6)小石潭记中作者抓住景物描写的特点,运用形象的比喻,描写溪身、溪水的句子是_,_。五、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湖心亭看雪张岱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乙)满井游记袁宏道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15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2)是日,更定矣(3)东风时作,作则飞砂走砾(4)而此地适与余近16 . 选出下列各句节奏划分不正确的-项( )A湖中人/鸟声俱绝B余/强饮三大白而别C如倩女之酿面/而警餐之始掠也D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17 .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白话文。(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18 . 这两篇写景散文肯情景交融,自然成章,毫无雕水之感。甲文写出了雪后西期之最_的特点;乙文则表现了满井早春_的特点。19 . 甲、乙两文在写景的同时,都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说说你从这两篇文章中分别读出了作者怎样的心境。六、诗歌鉴赏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甲)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刘禹锡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乙)再游玄都观刘禹锡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注释)公元805年(永贞元年),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公元815年(元和十年),朝廷有人想起用他以及和他同时被贬的柳宗元等人,于是他从朗州被召回京。甲诗就是他从朗州回到长安时所写,由于此诗刺痛了当权者,同年他又被贬往连州。乙诗作于唐文宗大和二年(828年),此诗可以算是元和十年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