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1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2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3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4页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师大版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成都市教育局的热情邀请下,诗人郑愁予远道而来,与成都教师共享文学之乐。B随着我市“阳光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极大的改善。C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黄河流域干旱严重,专家预测小麦将减产大约30%左右。D为了避免受打扰的事情不再发生,金庸先生闭门谢客,低调地度过了92岁生日。2 . 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该讨论要抓紧讨论,不要言不及义、推托扯皮。B深圳人才公园美不胜收,市民置身其中仿佛找到了诗和远方。C从小性格孤僻的她,自从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以后,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D墙上挂满了名人字画,其实他什么也不懂,不过是附庸风雅罢了。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2分)A盎然(ng)秕谷(p)裨益(b)裨补阙漏(qu)B谤讥(bng)摒弃(bng) 嘈杂(co)壁垒森严(li)C粲然(cn)猖獗(ju)沉湎(min) 半身不遂(su)D炽痛(zh)嗤笑(ch)迂回(y)鞭辟入里(p)4 . 文化积累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回忆性散文集。B无常中,鲁迅借众鬼嘲弄人生,用阴间讽刺阳世,对“正人君子们”进行了淋漓尽致的嘲弄和鞭挞。C二十四孝图里,鲁迅对“卧冰求鲤”“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做了分析,目的是宣扬封建孝道。D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学医时的老师,他为人诚恳、公正,对学术更有着超越国界的博大胸怀。5 .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书熟相形见绌忍俊不禁B宽恕微不足道一代天娇C悲怆风雪栽途繁弦急管D簇新无与伦比周道如砥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跟着父亲读古诗,完成后面小题。跟着父亲读古诗潘向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还是学龄前稚童,父亲便让我开始背诵古诗。我背的第一首诗是“白日依山尽”,然后是“床前明月光”和“慈母手中线”。再然后,应该是“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在我当时的心目中,这首诗有的地方完全不明白,杜少府,肯定是姓杜名少府了,但什么是城阙?什么叫三秦?“宦游人”是什么?换油人?继续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时我还没有见过海,“海”字让我想到的是父亲所在的上海,既然一年只能在寒暑假见到父亲两次,上海一定非常非常远,那是“海内”还是“天涯”?大概是我十一岁那年吧,父亲到外地出差,给我带了一套唐诗书法书签,就是一张张书法的黑白照片。其实很简陋,但是我爱不释手,天天拿着看,翻来覆去地看。其中有一张是我没有背过的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记得是用一种“奇怪”的字体写的,后来知道是隶书。这首诗我很喜欢,但是不太明白这个杜牧到底想说什么。但是读着读着,眼前好像出现了一个画面,像在去上海的火车上看到的烟雨朦胧的田野那样,我被一种奇异的感觉笼罩了,觉得自己整个人在昏暗中闪闪发光。当时母亲在我对面批改学生的作业,我没有打扰她,而是一个人安静地体会那种无声无息从天而降的幸福。独自惊喜了一会儿,又有一点隐隐的担忧:怎么读不出什么要人上进的意思?还是理解错了?等到再见到父亲,我忘了问这个问题,等到我可以天天见到他,我已经不需要问了,我自己明白了:把千里之外的景色“拘”到读诗人的面前,让人觉得优美,置身其境,这首诗的价值已经足够了。诗不一定是用来包裹人生道理,不说“苦寒”,单纯写梅花也是可以的。明白了这一点,我有一种被赦免的轻松感,从此自由自在地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来读了。十二岁时,随母亲移居上海全家团聚,一下子海阔天空了。我从父亲的书架上很方便地可以接触到许多古典诗词读本,而且编选者都是真正的学问大家。至今我还记得第一次面对竖排书那种奇异的说不清来由的肃然起敬的感觉。也就是在这些诗词选里,我第一次看到了在书上随手标记、评点的做法。父亲在这些书里,用铅笔、红铅笔、蓝色钢笔作了各种记号,有三种颜色表示至少读了三遍。比如乐府诗选中,在第18页的猛虎行的注释部分,父亲在“双起单承”四字的旁边用红笔划了双线,于是我第一次读这首诗就知道了古诗中的这种手法。白头吟有“沟水东西流”之句。我顿住了:水怎能同时向两个相反方向流呢?正觉得不好理解,看到父亲批注“东西是偏义复词,偏用东字的意义”这一句。哦哦,原来如此!子夜歌中有“明灯照空局,悠然未有期”,父亲在“期”字旁边注一“棋”字,还用一个拉长的箭头标到上句的“空局”处,使我更明确地理解了“期与棋同音双关”的注释眼前是一个空局,就是“未有棋”,同音双关成“未有期”,思念之人相见无期的惆怅,写来多么婉转,又自然又含蓄。当时的我,还远远不能说出“蕴藉”“风调”,但是已经模糊感受到了单纯里的匠心独具与浑然无痕。父亲觉得好的地方,会划圈。若是句子好,先划线然后在线的尾巴上加圈,整首好,则在标题处画。好,一个圈;很好,两个圈;极好,三个圈。觉得不好,是一个类似于拉长了的顿号那样的一长点。让父亲画三个圈的情况自然不多,所以每次遇到我都要“整顿衣裳”,清清嗓子,认认真真地读上几遍。有时候我会忍不住地对父亲说,某一首诗真是好,我完全同意你的三个圈,父亲大多只是笑笑,并不和我展开讨论。于是我只能用也在书上点点划划写写的方式来抒发自己的读后感,只能在他读过的书里通过各自的评注和他“聊天”。我喜欢的诗,有时和父亲不一样,比如我在28页的西门行的“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四句上重重地划了线,加了圈。父亲却说:“好是好,不过三个圈太多了,两个圈还差不多。”父亲大概觉得最好的诗是不能这样说穿道破,直截了当的。而我觉得:一说说到了底,多么痛快!也难怪,我读这些诗正是“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时候,加上八十年代万象更新、充满希望的时代氛围,明明是无边无际的忧愁和苦闷,我也读成了明快铿锵。有一天,我捧着一本古诗站到父亲面前,破釜沉舟地对他说:“这首诗,我不同意你观点。你给我五分钟。”父亲听完我机关枪扫射般的一通话,想了一想,说:“虽说诗无达诂,不过你说的好像比我当年更有道理。”没等我发出欢呼,他又说:“哪天我去看朱先生,带你一起去吧。”朱先生,是父亲的老师,而且是父亲特别尊敬的老师啊!我又觉得自己整个人闪闪发光起来了。就在那一天,我觉得自己长大了。6 . 文章记叙了“我”在不同时期跟着父亲读古诗的体验,请根据提示,补写相应的内容。学龄前跟着父亲读古诗,很多地方不明白。 到上海后,读父亲的评点批注,感受诗人的匠心。 7 . 第段中写了父亲读诗时在书上的随手标记、评点,帮助“我”理解了诗歌表现的手法、内容与意境。请从你积累的诗词中任选12句(本试卷中出现的诗句除外),从某一方面,加以批注。诗句:批注:8 . 读完本文后,你感悟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为什么?阅读下面散文,完成下面小题冬天的树马亚伟去郊外,迎面看到一棵落光了叶子的白杨树。这棵大树生长在城乡接合地带,界碑一样矗立着。树的东面,就是千里沃野。广袤的自然与喧xio的城市仅仅一树之隔。这棵树我见过,春夏之际,它高大蓊郁,密不透风的枝叶撑起一顶绿色的大伞,村里的村民有时会到树下纳凉。这棵大树太粗了,粗得让人想到它在地底下盘根错节的样子,它的根须一定是庞大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城市的好几次版图扩张,都止于它的脚下。仰望这棵树,我不由凛然一震。我第一次注意到它落光了叶子的样子。那一刻,我想到了一个词风骨。是的,朔风凛冽中,它就那么有风骨地站立着。它褪去了春夏季雍容的华服,袒露出健壮坚硬的骨骼。它不再用宽大的叶子歌唱春花秋月,而是用寒风中的长吟来诵读冬的诗篇。它置身旷野,仿佛一位身披铠甲的将军,你看它多么胸有成竹,它知道风刀霜剑将会来袭,大军即将压境,它不慌不忙地抖落了最后一片枯叶,准备迎接一场史诗般壮烈的战役。它要迎战冬天了。它擎起手臂,倔强地屹立在北方的原野上,撑起一方天地,无惧无畏,坚强隐忍。一场霜冻,让世界陷入寒冷之中,生灵们心惊胆战地躲了起来,可是它没有丝毫畏惧。风声呼啸,它却在寒风中唱起欢歌,显出慷慨豪迈的气概。它的枝丫直指高空,像必胜的手势。狂风一次次吹响号角,它依旧是威风凛凛的样子,欢乐地投入战斗。因为有它,冬天并不显得萧条冷寂。它傲然挺立,昂扬向上,张开手臂与遥远的阳光紧紧相握。有一两只麻雀飞过枝头,它也友好地打着招呼。它在昂扬乐观地迎战,胜利一定是属于它的。冬天的树,是大自然中真正的智者。它历经风霜,看尽人世沧桑,修炼出一颗豁达淡然的心。它卓然独立,多少岁月浮沉都从它眼底飘过。不管多么地动山摇的变迁,它都是副我自岿然不动的神态。它与蓝天大地为友,胸怀博大得能够装得下春夏秋冬,性情坚毅得能够承受住风雪霜寒。没有什么能让它弯下腰来,也没有什么能够撼动它。自然界的一切痛击来袭时,它都会豪壮地一饮而尽,毫不畏惧。冬天的树直指高空,它无言地昭示着人们:一棵树,只有经历过无数个冬天,才能牢牢地扎根于大地,成就昂然挺立的一生。9 . 给下面句中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10 . 阅读选文第段,说说如何理解作者所说的“风骨”。11 . 冬天的树与白杨礼赞都是托物言志类散文。请结合选文说说这种表现手法的好处。(知识链接)托物言志一般是通过对事物(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要求事物的主要特点与自己的志向和意愿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12 . 阅读马亚伟笔下“冬天的树”,在下面横线上写下你对人生的认识和思考。(不少于80字)冬天的树,直指高空,它无言地昭示人们:_三、句子默写13 . 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树树皆秋色,_。(王绩野望)(2)_,浅草才能没马蹄。(自居易钱塘湖春行)(3)与朱元思书中常常被人们用来表现向往自然,厌弃世俗名利心态的句子是:_,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_。(4)_,志在千里。烈士暮年,_。(曹操龟虽寿)位分)(5)请把王维的使至塞上补充完整单车欲间边,属国过居延。_,_。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四、课内阅读送东阳马生序(9分)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以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14 . 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2分)(1) 负箧曳屣( ) (2) 皲裂( )15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1) 无以致书以观( ) (2) 腰白玉之环( )16 . 翻译下列句子。(3分)(1) 弗之怠。(1分)_(2)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2分)_17 . 第二段对“同舍生”的穿戴作了详细的描写,其作用是什么?(2分)五、诗歌鉴赏阅读理解春夜洛城闻笛李白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18 .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9 . 为什么说“折柳”是全诗的关键词?六、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也。震少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诸儒为之语曰:“关西孔子杨伯起。”大将军邓骘闻其贤而辟之,举茂才,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才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曰:“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暮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后转涿郡太守。性公廉,不受私谒。子孙常蔬食步行,故旧长者或欲令为开产业,震不肯,曰:“使后世称为清白吏子孙,以此遗之,不亦厚乎!”20 .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含义。(1)举茂才举:_(2)以此遗之遗:_21 .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1)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2)暮夜无知者。22 . 结合文中具体事例,对杨震这一人物作简要评析。七、名著阅读23 . 课文范进中举节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请写出课文部分范进中举这个故事之前(前因)或之后(后果)的情节。(任选一个作答,限20字以内。)八、综合性学习24 . 专题与语文实践活动。围绕“荷”这个主题,学校开展了“网上读写与交流”系列活动。【消息撰写】你班小华同学从网上下载了一则消息:昨日,记者从中山市政协获悉,明日上午9时,中山将在火炬开发区得能湖畔,举办第八届荷花节开幕式活动。据介绍,中山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本届荷花节将展出各品种荷花,市民又多了一个赏荷消暑的好去处。开幕式当天,不仅将举行第八届荷花节开幕式的启动仪式,还将召开孙文莲研究成果分享会。请你帮小华为这则消息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_【读写交流】小华把这则消息发布到班级网站论坛上,引起了同学们的关注。大家发现消息中“中山荷花节大约在每年的6月下旬左右举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