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新编_第1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新编_第2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新编_第3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新编_第4页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新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选择题1 . 选出下列对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 )A数学老师运用交通事故统计数据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增强了安全意识,还学会了计算方法。修改:将“增强”改为“提高”。B中德两国元首同意巩固并建立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修改:将“巩固”和“建立”互换位置。C香港电影导演徐克翻拍的红色经典智取威虎山,在全国引起了观影热潮。修改:将“引起”改为“掀起”。D随着社会的发展,使古村落居民的居住环境已不能满足现代人对居住条件的需求。修改:将“使”删去。2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亘古(gn)钦佩(qn)如释重负(s)B憎恶(zng)狂澜(1n)锲而不舍(qi)C挑逗(tio)羸弱(yng)扑朔迷离(shu)D晌午(shng)粗拙(zhu)忍俊不禁(jn)3 . 下列表述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垂”字应该先写“千”,然后写“艹”,最后写“二”。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这个句子中的成语“雨后春笋”使用正确。C据统计,地球上的森林每天大约有2000多万公顷被砍伐或毁坏。这个句子有语病。D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4 . 下列词语中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戏谑(ne)祖籍(j)红妆素裹B沉淀(dng)充沛(pi)不屑置辩C气氛(fn)统筹(chu)郑重其是D蹲踞(j)倦怠(di)中流砥柱5 .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中国传统节日蕴含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句中“节日”和“厚重”依次是名词、副词。B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C颜真卿是唐代与欧阳询、褚遂良和柳公权齐名的四大书法家之一。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诚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蚯蚓,是一种环节动物,属质足纲寡毛目。蚯蚓生活在土壤中,以腐殖有机物和泥土为食。凡经它吞入而排出的泥土均成团烂结构,增强了土壤中的透气性和透水性,而且它排出的粪便是一种良好的有机肥料,富有硝酸盐和钾盐,可改变酸性或碱性土壤,使其变成中性,对农作物的生长极为有利。因此,自古以来,蚯蚓就被人们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蚯蚓有惊人的消化系统,嗜粪肥和各种有机废物,除玻璃、塑料和金属外,其他垃圾它都“吃”,诸如蛋壳、香蕉皮、硬纸板或下水道中的污物,它都吃得津津有味,而且胃口也大得惊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座蚯蚓养殖工厂,养殖了5亿条蚯蚓,每天吃掉垃圾200吨,并获得了大量的优质肥料。日本的一家工厂,每年处理木浆残渣需要40万美元,而购进125吨蚯蚓后,不仅及时清理了这些废料,还可以转而将蚯蚓粪便卖给附近的蔬菜农场,很快就收回了成本。所以,蚯蚓既是保护环境、处理城市有机废物的“主力军”,又是优质肥料的天然制造者。蚯蚓含有很高的蛋白质和维生素,因而成为现代化畜牧业、渔业的优良饲料、饵料。近年来,人们把蚯蚓烹调成营养丰富的佳肴。将来蚯蚓有可能成为人类摄食的主要动物蛋白。由此看来,蚯蚓确实是人类的挚友。由于蚯蚓神通广大,又具有分布广、适应性强、繁殖快、易管理等特点,很适合规模养殖利用,让它为人类造福。6 . 第段加点的“其”指代_,画横线句是第三段中的_句。7 . 分别概述蚯蚓被誉为“耕耘能手”和改良土壤的“功臣”的原因。8 . 第段列举美国和日本两国有关蚯蚓的事例,有什么作用?9 . 说说第第段的说明顺序是什么,自然段在全文的作用。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海洋是未来的粮仓资源短缺,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能否妥善地解决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人类未来的生死存亡。资源短缺的表现之一,就是可耕土地资源不足。可耕土地资源不足造成粮食生产的增长赶不上人口的增长。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许多人纷纷发出警告:地球将无法养活超过100亿的人口。然而,一些乐观的人士反对这种危言耸听的说法。他们认为,虽然陆地上可耕土地的开发已近极限,但地球还有广阔的海洋资源可供开发,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当然,海洋所能提供给我们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粮食大米、小麦和玉米等,而是广义的粮食其他能够满足人类营养需要的食物。一些海洋学家指出:位于近海水域自然生长的海藻,每年的生长量已相当于目前世界小麦年产量的15倍。如果把这些藻类加工成食品,就可以为人类提供足够的蛋白质。其实,把藻类作为食品,我们并不陌生。仅就我国沿海来说,人们比较熟悉的可食用藻类就有:褐藻类的海带、裙带菜、羊栖菜、马尾藻,红藻类的紫菜、鹧鸪菜、石花菜,绿藻类的石莼、浒苔等。近几年,人们还培育出一些藻类新品种,这些藻类在人工的精心养殖下,产量在不断地翻倍。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做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可以满足300亿人的需要。至于海洋中众多的鱼虾,则更是人们熟悉的食物。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污染,近海的鱼虾数量已近极限,很多国家为了争夺有限的近海资源而纷争不断。但是我们还可以开辟远洋渔场,发展深海渔业。例如,南极的磷虾,每年的产量可高达50亿吨。只要磷虾的捕获量每年达到1亿1.5亿吨,就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以上。何况,在远洋和深海中还有许许多多尚未被我们充分开发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其巨大潜力是不言而喻的。综上所述,我们说海洋完全有可能成为人类未来的粮仓。(选文有改动)10 . 第段中许多人发出了什么警告?他们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警告?11 . 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12 . 为什么说海洋是人类未来的粮仓?13 . 鉴于近海开发出现的问题,人类在未来对远洋和深海进行开发时应注意哪些问题?(答出三点即可)阅读徐慧芬的小说美丽的谎言,完成下面小题。(1)明明瘦瘦的,十二岁了,看上去顶多十岁模样,大大的眼睛里,总好像藏着些什么。今天,他很怕到学校去,可是,学总是要上的,他不敢多想昨天的事情。(2)明明只有爸爸,而且爸爸是个盲人。他很爱爸爸。爸爸长得很帅,不仔细看是看不出眼瞎的。他一直不明白,妈妈到哪里去了,爸爸的眼睛怎么会看不见的。很小的时候,他问过爸爸。(3)爸爸能告诉年幼的孩子一个关于那个荒蛮年代留下的生死离恨的凄惨故事吗?能告诉孩子一个七尺男子汉因为感情的折磨而永远失去了光明吗?爸爸只是默然无语。那双大眼睛里的水使明明感到害怕,他再也不敢问爸爸什么了。(4)但是,昨天,这个孩子本来伤痕累累的心又流了一滴血。语文课上,老师叫一位同学解释“睁眼瞎”这个词,那孩子想了一会儿笑嘻嘻地说,那不就是明明的爸爸么,眼睛睁得老大却什么都看不见。大家都笑了,明明的心抽搐起来,他真想逃出教室去。尽管美丽的女教师严厉制止了大家,可是,明明整整一下午都没有说一句话。(5)今天的作文课,题目是“我的家”。这个题目使明明的心又开始发颤。爸爸和妈妈原先在一个厂工作。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带他出去玩,妈妈常给他讲好听的故事。后来有一次,厂里失火,爸爸妈妈奋不顾身去救火。妈妈牺牲了,爸爸的眼睛被火烧坏了,他再也听不到故事了(6)第二天,老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忽然,他听到老师用充满感情的声音在读他的那篇作文。同学们把头都朝向了他。(7)下了课,同学们都围着他,夸他的爸爸妈妈是英雄此后好几天,明明都得到了大家不同往常的友爱。渐渐地,他的脸上有了笑容。(8)两周后的又一节语文课,预备铃响了,女教师踏进教室,明明正在哭。大家七嘴八舌在问明明,他的爸爸妈妈到底有没有救过火?有个孩子不知从哪里听来的,说明明骗了大家,他的爸爸妈妈没有救过火。女教师看着这一幕。(9)第二遍铃声响了,女教师开始了讲课。下课前的一分钟,她用目光扫视了全班同学,然后平静地说:“我想告诉同学们,明明是个好学生,他没有说谎。”(10)一周后,一个傍晚,明明出现在办公室。(A)他抖动着嘴唇,说了一句:“老师,那篇作文是我编的”(11)女教师沉默了。(B)她轻轻为明明擦干了眼泪,把他搂在怀里:“孩子,你没有错。”声音也是轻轻的。(12)一大颗热泪顺着美丽的脸颊落到明明冰凉的手心里。14 . 阅读全文,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明明的几件事。15 . 结合内容理解小说标题的含义。16 . 文章刻画人物时运用了多种方法,在文中(A)(B)两句中任选一句加以赏析。17 . 请你说说明明爸爸对妈妈的去处和眼睛看不见的真相保持沉默的原因。18 . 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的故事情节不可思议却又在情理之中,明明在父亲和老师的关爱下逐渐成长了起来。B文中第(4)段面对同学的嘲笑,“明明想逃出教室去和整整一个下午都没说一句话”表明了明明内心受到的伤害很大。C文中第(6)段老师讲评作文时,“明明的头一直低着”属于心理描写,表明了明明的内心的担心。D文章结尾表明明明被老师的话语和关爱而流下了感动的泪水,手心虽然冰凉但内心已经温暖。三、对比阅读比较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张岱湖心亭看雪)(乙)从武林门而西,望保叔塔突兀层崖中,则已心飞湖上也。午刻入昭庆,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头,已不觉目酣神醉,此时欲下一语描写不得,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余游西湖始此,时万历丁酉二月十四日也。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注释:昭庆:指西湖北岸的昭庆寺。东阿王:曹植。洛神:洛水的女神。曹植洛神赋中对洛神之美有极其惊艳的描写。净寺:即西湖南岸的净慈寺。19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上下一白(2)余挐一小舟(3)从武林门而西(4)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20 . 用“/”给下面句子断(断两处)即棹小舟入湖21 . 翻译下面句子。 (1)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2)大约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22 . (甲)文写赏雪,却写到与金陵人饮酒的场面,主要表达作者“_ ”之乐;(乙)文中“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则突出了“山”“湖”“好友”齐聚的“_ ”之情。23 . (甲)(乙)两文写景各具特色,请结合具体内容各选择一个方面加以赏析。四、句子默写24 . 古诗文名句填空。(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2)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岑参逢入京使“_,_”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_,_ ”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4)士别三日,_。(孙权劝学)五、诗歌鉴赏25 . 阅读诗歌,完成小题。巴陵夜别王八员唐贾至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世情已逐浮云散,离恨空随江水长。注:谪守巴陵的贾至为外贬长沙的王八员外送行。【小题1】请谈谈前两句有何作用?【小题2】末句“离恨空随江水长”含蓄绵长,请你赏析一下。六、名著阅读26 . 名著阅读红星照耀中国的意义,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向全世界报道了_和红军的真实情况,还在于记录了很多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和影像资料,如_头戴八角帽的半身像,一直广为流传。昆虫记里,螳螂善于利用“_战术”迷惑敌人,蝉在地下潜伏四年才钻出地面,却只能在阳光下活_多星期。七、作文27 . 根据要求作文。在初中一个月的学习生活中,你意识到自己的改变了吗?是什么让你有了改变?是一件让你怦然心动的事情?是一本让你收益匪浅的书?是一个让你感激尊敬的人?还是请以“_改变了我”为题作文。要求:补全题目后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