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李明同学一年来阅读名著大约100万字左右。B通过“主题教育”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重要意义。C会不会用心观察,能不能重视积累,是能否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D皇帝的新装的作者是闻名世界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作品。2 . 下列划线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典文学中的糟粕,我们必须加以扬弃。B从上古到先秦两汉,特别是先秦的寓言故事,促成了小说的孕育和形成。C这事做老人的不好说什么,还是你自己钧裁吧。D在这次“希望工程”活动中,初一学生率先垂范,向山区捐款一千元。3 . 下面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是( )A归省(shng)家眷(jun)冗杂(rng)风雪载途(zi)B亢奋(kng)皎洁(jio)模样(m)不计其数(sh)C恐吓(h)地壳(qio)两栖(q)戛然而止(g)D缄默(jin)狩猎(shu)雾霭(i)强词夺理(qing)4 .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稍逊风骚”中“风骚”指的是文学才华。其中“风”原指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B法国作家雨果在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中用反语的手法愤怒谴责了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深切同情中国所遭受的空前劫难。C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描绘了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D故乡这篇小说以作者回故乡的见闻感受为线索,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二、现代文阅读阅读聂鑫森永远的鹤。(1)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2)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他要把船划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到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3)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4)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5)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6)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是怎么回事呢?(7)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8)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9)“怕什么,真不懂事,我是来救你们的!” (10)水渐渐深了,底下软软的,踩在厚厚的丝草上,脚板心痒痒的,好像被柔软的手指搔着,搔得他一身发软发酥。(11)终于走到了母鹤的身边。猛地,他感到身子往下沉。水先是没到了膝关节,再往上漫,没到了大腿根,再漫到了腰部。这一切让他猝不及防。他慌了沼泽地!他想挣扎着把身子往上抬,身子却沉重如铁,依旧往下沉去,他挥舞着双手,想抓住什么惊骇的母鹤尖利地叫着,凄凄哀哀。他冷静下来,伸出手去抚着母鹤的细腿,从上向下伸向鹤的趾爪,果然是被丝草缠了一道又一道。他迅速地扯断那些丝草。母鹤也似乎明白了这个人是来解救它的,变得很温驯,眨巴着眼睛感激地望着他。丝草都扯断了,谭立双手托起母鹤的身子,往上使劲一送,母鹤就着力张开翅膀腾空而起。(12)水,已经淹到谭立的脖子。(13)他仰起头,公鹤和母鹤哀鸣而飞,围绕着他,一圈又一圈。(14)他心里突然有了某种冲动,想和鹤说点什么。说点什么呢?鹤又听不懂他的话!他想他可以做一个手势。于是,他高高地举起右手,五个指头并拢,再把并拢的手指弯成一个向上的直角,就像鹤的长喙。“你们懂了吧,我也是一只鹤!” (15)谭立的身子继续往下沉,水没过了他的头顶,一直没到他右手的肘关节,才似乎落到了实处。水面上留着一截“鹤”的脖子和“鹤”的喙,凝然不动如一座望天的雕塑。(16)不久,在湿地保护区的门口,出现了一座用不锈钢铸造的雕塑:一只向上高举的手臂,五指并拢弯成鹤喙的形状 (选文有删改)5 . 小说中的鹤唳之声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引发了主人公谭立的一系列行为,请你认真阅读(5)(15)段,依次填空,每空4个字。(1)丹顶鹤:互相唱和惊惶鸣叫 盘旋哀鸣(2)谭立:孤独守护焦急搜索冷静救助6 . 请仔细阅读小说第(1)段,说说这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7 . 小说第(7)段对主人公谭立的动作描写非常精彩,动作描写离不开动词的运用。请仔细阅读,选择小说第(7)段画线句中富有表现力的动词进行分析。8 . 谭立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难之际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请从小说(11)(15)段中选择让你感动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受。(不少于80字)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秋思梁衡十月里有机会到吕梁山中去,一进到山的峰谷间,秋浓如酒,色艳醉人。长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人,真不知道大自然原来是这样换着时装。这山,原该是披着一件绿裳的吧,而这时,却铺上了一层花毯,那绒绒的灌木,齐齐的庄禾,蔚蔚的森林,成堆成簇,如烟如织,一起拼成了一幅五光十色的大图案。这花毯中最耀眼的就是红色。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你看那殷红的橡树,干红的山楂,血红的龙柏,还有那些红枣、红辣椒、红金瓜、红柿子等,都珍珠玛瑙似的闪着红光。最好看的是荞麦,从根到梢一色娇红,齐刷刷地立在地里,远远望去就如山腰里挂下一方红毡。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山坡上偶有几株大杨树矗立着,像金色的大扫帚,把蓝天扫得洁净如镜。镜中又映出那些松柏林,在这一派暄热的色彩中泛着冷绿,更衬出这酽酽的秋色。金风吹起,那红波绿浪便翻山压谷地向天边滚去。登高远望,只见紫烟漫漫,红光蒙蒙,好一个热烈、浓艳的世界。我奇怪,这秋色为什么红得这样深浓。林业工作者告诉我,这万山一片在春之初本也是翠绿鹅黄,一色新嫩。以后栉风沐雨,承受太阳的光热,吸吮大地的养分,就由浅而深,如黛如墨;再渐黄而红,如火如丹。就说这红枣吧,春天里繁花满枝,秋时能成果的也不过千分之二三,要经过多少场风吹雨打、蜂采蝶传,才得收获那由绿而红、一粒拇指肚大的红果。这当中浓缩了造物者多少的心血。那满山火红的枫叶则是因为她的叶绿素已经用完,显红色的花青素已经出现。这是一年来完成了任务的讯号,是骄傲与胜利的标志。本来,四时不同,爱者各异。人们大都是用自己的心情去体贴那无言的自然。所以春花灼灼,难免林小姐葬花之悲;秋色似火,亦有欧阳修夜读之凉。其实顺着自然之理,倒应是另一种感慨。芳草萋萋,杨柳依依,春景给人的是勃发的踊跃之情,是幻想,是憧憬,是出航时的眺望;天高云淡,万山红遍,秋色给人的是深沉的思索,是收获,是胜利,是到达彼岸后的欢乐。一个人只要献身于一种事业,一步步地有所前进,他的感情就应该和这大自然一样充实。我站在秋的山巅,遥望那远处春天曾走过的小路,不觉想起保尔在晚年关于年华的那段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不管是少年、青年还是中年人,都请来这大自然的秋色中放眼一望吧,她教你思考怎样生活,怎样创造人生。9 . 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点缀_:_憧憬_:_10 . 作者在第段中着力描绘秋色。作者笔下的秋色有什么特点?作者在本段先说“坡坡洼洼,全都让红墨浸了个透”,后来又说“点缀这红色世界的还有黄和绿”,前后是否矛盾?请说明理由。11 . 文中的保尔指的是苏联作家_(填作家名)的名著_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12 . 第段中画线的句子,作者描绘了春与秋的特点及带给人的不同感受。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仿照画线句子的句式,写一段描绘“夏”或“冬”的文字。三、句子默写13 . 古诗文名句默写。(1)谁言寸草心,_。(孟郊游子吟)(2)纸上得来终觉浅,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3)纵使晴明无雨色,_。(张旭山中留客)(4)_,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5)角声满天秋色里,_。(李贺雁门太守行)(6)_,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7)杜甫望岳诗中,“_,_”两句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8)苏轼记承天寺夜游一文中,“_,_”两句运用比喻,描写了清澈透明的月色和竹柏的倒影。四、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库钱仓粟几人,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选自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注:赵公:赵抃(10081084),字阅道,谥清献,衢州西宁(今浙江衢县)人。晚年执越州政务,政治卓著。故事:向来规矩。朔:农历每月初一。14 . 解释下列加点字意思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15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A其仁足以示天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C其施虽在越其西南诸峰D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16 . 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二处)募 僧 二 人 属 以 视 医 药 饮 食 令 无 失 所 恃17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18 . 结合句子内容说说下列加点字的表达效果。于城市效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19 . 古代志士仁人常“以仁为己任”,请联系本文和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分别简要分析“仁”的具体内涵。五、诗歌鉴赏20 . 阅读王安石定林所居一诗,完成小题。定林所居王安石屋绕弯溪竹绕山,溪山却在白云间。临溪放杖依山坐,溪鸟山花共我闲。(注释)定林:地名,为名胜之地。定林所居中的“溪”、“山”分别具有_、_的特点。最后一句“溪鸟山花共我闲”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什么情感?六、名著阅读21 . 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小题。(1)三调芭蕉扇是西游记中一个精彩情节,在第二次借扇过程中,孙悟空假扮_骗得真扇,返回的路上却被这个人假扮_骗回了真扇。(2)下列文章不属于朝花夕拾的是(_)A社戏B五猖会C二十四孝图D藤野先生七、作文22 . 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我欣喜地抬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