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1页
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2页
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3页
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4页
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2020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说法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张目结舌”“坦荡如砥”“家庭琐屑”“积雪初融”(这四个短语的结构各不相同。)B“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里钻出来。”(这句话的主语是“每个严寒的冬天”。)C白杨树不是平凡的树。(“白杨树是树”是这个句子的主干。)D“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2 . 给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肉身的人并无高低贵贱之分。唯有作为灵魂的人,由于内心世界的巨大差异,才分出了高贵和平庸,乃至高贵和卑鄙。他的意思是说,人的生命像芦苇一样脆弱,宇宙间任何东西都能置人于死地。我们当然不能也不该否认肉身生活的必要,但是,人的高贵却在于他有灵魂生活。可是,即使如此,人依然比宇宙间任何东西高贵得多,因为人有一颗能思想的灵魂。法国思想家帕斯卡有一句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ABCD3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酝酿(ning)涨红(zhng)一霎时(sh)B水藻(zo)吝啬(s)仿膳(shn)C黄晕 (yn)徘徊(hui)诀别(ju)D应和 (yng)憔悴(qio)贮蓄(ch)4 . 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对偶手法的一项是( )A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B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D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二、现代文阅读阅读坐在过道里的民工,完成小题。坐在过道里的民工非鱼在异乡。我想去一个叫“马道”的街道看看,大家都说那里是这个城市的“核”。刚踏上公交车,还没来得及找个合适的位置,就听见身后大呼小叫。不用看,肯定是刚才在车站候车的几个民工。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破旧的蛇皮袋,装着一床被子,几件换洗衣服,走到哪儿,哪儿就是“家”,或者是工地,或者是街头。似乎永远梳理不顺的头发,似乎永远洗不干净的脸和手,让他们始终保持着明显的特征。他们提着、拖着“家”上来,毫无顾忌地大声叫嚷着,然后把“家”放在中间过道上,一屁股坐了上去。车在行走,不断有人上上下下,车内的人越来越多。这几个民工依旧在大声谈论一些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人更多了,过道拥挤起来,坐着的他们有些碍事了。有人小声发出抱怨,小心翼翼地躲避着不被他们的“家”蹭到。抱怨声越来越大,说他们挡了道,一个胖乎乎的老太太大声呵斥,一个民工指指他的包袱卷:“你可以坐上去,也可以踩,没关系。”老太太鄙薄地瞥了一眼:“我才不坐。”拥挤的人群和喧闹的说话声,我渐渐听不清楚自动报站名的声音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在那个叫马道的地方下车,更看不清楚车窗外。我问坐在我身边的一个姑娘:“马道街快到了吗?”她头也没抬:“还早呢。”“还有几站?”她不知道是没有听到还是不屑于回答,始终再没有吭声,一直悠闲地看着窗外。又过了几站,我忍不住又问身边一个站着的大姐:“现在到哪儿了?”她似乎也不太熟悉,看了看说:“似乎是一附院吧?”“马道街还远吗?”她说:“我也不知道。”我很纳闷,这个城市不至于有那么大吧?车里的几个民工依然在大声地说着话,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周围人也在说着话,抱怨着几个民工,抱怨着公交车,抱怨着其他的一些事。车拐了个弯,一个民工很促狭地喊了一嗓子:“前方到站马道街。”我以为他在开玩笑,扭头看了看他,他正低头摆弄系在蛇皮袋上的一堆铁丝,另几个民工还在继续说话。街道渐渐窄起来,人渐渐多起来,可以看到很多很多的小店铺, 还有人力车, 依稀是旧时的繁华。那个民工又喊起来:“马道街到了,有在马道街下车的乘客准备下车了。”他模仿着公交车的售票员,有着浓重家乡口音的普通话惹起了几声哂笑。我明白了,他在提醒我,该下车了。又扭头看他,他依然在摆弄那堆铁丝,好像从来就没有张口说过话,好像周围的一切都不属于他,和他无关。很显然,他和我一样,不属于这个城市。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选自新浪网,有删改)5 . 根据小说情节,在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我”上车遇见一群民工,他们_;一路上,“我”听不清报站名,有个民工促狭地喊了声站名提醒“我”;车近马道街时,这个民工_;“我”挤下车,站在马道街上,感受来自那个民工的温暖。6 . 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他们和所有的民工一样,家在手里拎着。(加点字“拎”很有表现力,传递出许多“言外之意”,请你具体说说。)车门打开,我从他们身边挤过去,和很多人一起从他们身边挤过去,下车,站在异乡的马道街上,看人来人往,车来车往。( 把画线部分加点的字删除,这样好吗?请简要分析。)7 . 小说设置“我”向姑娘和大姐询问马道街站点这一情节有何用意?8 . 文章最后一句说:“所有在异乡的温暖,只有来自那个坐在过道上的民工,那个一直摆弄铁丝的民工。”联系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故乡的标点(1)有时候回望故乡,曾经的点滴种种,就像一篇情节曲折细节感人的小说,心就徜徉其间,流连忘返。那份乡情浸润的记忆,如风如月,散文般动人心怀,回味悠长。那些星星点点于往事中闪烁的,就如标点般,分隔着许多情节的变换,也连缀着许多细节的相互辉映。那些标点般的存在,就是故乡烙在我心上不可磨灭的符号。(2)村西的那条小河直直地流淌,儿时遥望河流的尽头,是无尽的憧憬,如今从记忆里望去,却是延长着我的思念。河流是一个破折号,一头连着故乡,一头连着我的心,完成着一句最深情的表达。(3)最眷恋村中央的老井,多少清晨同太阳一起涌起的喧闹,多少黄昏烟袋点亮井台上空的第一颗星星,它沉默地陪伴,在日月流年里。國國的井口,装进了祖祖辈辈的目光,也装进了数不尽星光月色、许多岁月的沧桑变迁。然后终于有一天,它静静地消失。老井是个句号,终结了一段过往,开启了一轮想念,它把怀念封存于过去,只有回望的目光,只有心底的温暖,才能走进它的故事。(4)那些灵动着的鸟雀,倏聚倏散,时栖时飞,就像一群不安分的逗号,调皮地更换着位置。于是村庄故事的情 节被它们不停的打乱重组,生发出许多不被预料的精彩。还没有从一个情节中回过神来,逗号们已把另一个情节呈现。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上演纤毫毕现。(5)有人说,跟着炊烟的脚步就能回到家。可是, 当隔着时空的距离,即使被炊烟牵手带回的,也不再是过去的故乡。村庄炊烟是无数的叹号,每一天的早中晚,都在天地之间书写着一种情感。就算有风,也吹不散那一缕牵挂。炊烟下的房子,就是叹号的一点,也是生长着所有梦与情感的地方。所以,跟着炊烟能回到家,一个所有爱恋的来处。(6)村周围的那些林子,像一组巨大的括号把故乡揽进温暖的怀抱。所有的荫凉洒落,所有的温暖萦绕,多少火冬夏,故乡都在安逸宁静与幸福中存在着,它也一直这样存在于我的心里,从不曾因世事沧桑而改变。(7)宁静的夜里,狗的叫声就像一个个顿号,在现实和梦境中切换着情节。仿佛梦里一个短暂的停顿,狗沉默了之后,又回到梦里的故事。可是在没有犬吠的都市之夜,一梦沉沉,疲惫至极,再没有一两声狗叫,缓冲一枕的流逝。就像不停地跑了许久。累到欲死,依然没能接近故乡。(8)亲人的心是引号,我的心是引号,我们用心记取着每一句话。虽然时光走远了,那些话却一直在引号间响着,便是彼此的幸福。当亲人故去了,当时光也老了,失去了一半的引号,那些话便都散落在泪水中。我想说更多的话给他听,可是,再也没有另一颗心把这些话语留住。于是,我的思念便不可断绝。(9)小河边的垂柳是问号,亲人弯了的腰是问号,想念时低头流泪的姿势是问号,都在问着同一句话,为什么要离开故乡?为什么宁可在终生的怀念中去爱,也不愿意守着那一方热土 。(10)所有,父亲夜里的咳嗽声,我离开家乡的足音,母亲时常的叨念都是省略号。省略了那么多的故事那么多的心情,却使无言的种种如海一般将我淹没。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9 . 下面是对文章内容的阅读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篇写人记事的叙事散文,作者用饱含感情的笔触描写了故乡的景物。B本文托物言志,通过描写故乡的景物和人,赞美了故乡的美丽富饶。C本文形散而神不散,这个“神”就是文章的中心-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和热爱。10 . 请找出文本中具有揭示题旨和点题作用,又总领下文的句子,将其抄在横线上。11 . 本文的标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12 . 揣摩下列句子,根据括号内的要求简要作答。(1)当年看不过来的细节,跟不上的节奏,在多年以后的回忆里,却如慢镜头般一一 上演 ,纤毫毕现。(加点的词语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作用?)(2)走得越远,离得越近,永远不能省略的,都是离家孩儿的赤子之心。(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意蕴和情感?)13 . 根据你的阅读理解,说说本文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不少于两点)。三、句子默写14 . 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海日生残夜,_。(王湾次北固山下)(2)溪云初起日沉阁,_。(许浑咸阳城东楼)(3)_,塞上燕脂凝夜紫。(李贺雁门太守行)(4)_,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5)蒹葭萋萋,_。(蒹葭)(6)_,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7)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四、对比阅读15 .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辞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节选自鱼我所欲也)(乙)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节选自史记屈原列传)(注释)醨:薄酒。察察:洁白的样子。汶汶:浑浊的样子。皓皓:莹洁的样子。温蠖(hu):尘滓重积的样子。(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故不为苟得也_被发行吟泽畔_所欲有甚于生者_遂自投泪罗以死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举世皆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3)请简要说说(甲)段是如何提出论点的。(4)在中华民族历史上,有无数的仁人志士像屈原一样都把“舍生取义”奉为人生准则,请你另举出一个事例,并说说你如何理解“舍生取义”。五、名著阅读16 . 名著阅读(每空1分)(1)海底两万里是凡尔纳三部曲的第二部。主要讲述了法国科学家阿龙纳斯带着仆人康塞尔等3人跟随尼摩船长乘坐诺第留斯号潜艇在海底_的故事。尼摩船长的潜艇经过重重困难,终于在1898年3月21日,到达南极大陆,他将它命名为“_”。(2)小说结尾我与我的同伴是怎样逃出潜艇的?_六、作文17 . 下列两题,选做一题。要求: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在500字以上;凡是涉及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A、B、C等英文字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