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检测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下列各组物质(或其主要成分)属于同一种物质的是A氧气、臭氧B水银、银C大理石、石灰石D冰、干冰2 .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则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B面粉等可燃性物质若在有限的空间里燃烧,也可能引起爆炸C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D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3 . 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空气中氮气占78%,氧气占21%B二氧化碳是污染空气的一种有毒气体C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可能来自工厂排放的气体D任何情况下,空气的成分都是固定不变的4 . 某同学用塑料瓶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右图),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的是A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色B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C可以用铁丝代替铜丝D所用材料体现了资源利用意识5 . 下面是某同学对主题内容进行的归纳情况,你认为其中一组错误的是( )A化学与安全:进入山洞先做“灯火实验”,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验纯B环保与使用:加快“煤改气”,多使用清洁能源:推行共享单车,打造绿色交通C微粒与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氯化钠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D元素与组成:地壳中含量最多的是铝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氮元素6 . 汽车尾气中的CO在四氧化三钴(Co3O4)纳米棒的催化作用下,低温即与O2反应生成CO2。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分解反应B反应前后Co3O4化学性质改变C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D可降低汽车尾气对大气的污染7 . 运用防灾、火灾、自救等安全知识判断,做法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锅盖灭火B眼睛里溅入药液,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眼睛C发现燃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通风D遭遇火灾,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或沿墙壁跑离着火区域8 . 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隔绝氧气以达到灭火目的B清除可燃物以达到灭火目的C降低可燃物着火点以达到灭火目的D使温度降低至着火点以下以达到灭火目的9 . 燃烧是生活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下列有关燃烧或灭火的说法错误的是( )A森林起火时通过砍出隔离带来防止火势蔓延B用水可以灭火,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C锅里的油着火时可用锅盖盖灭,是因为隔绝了氧气D碳、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剧烈10 . 下列地点附近,可以使用明火的是A加油站B面粉厂C烟花销售点D空旷的露营区11 . 下列产品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无关的是( )A加碘食盐B无磷洗衣粉C乙醇汽油D脱硫煤12 . 下图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简图,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的热水起提高温度和隔绝氧气的作用B图2中的白磷换成红磷也会有同样的现象C图1中的实验能比较出红磷和白磷着火点的高低D图2通入氧气,热水中的白磷能燃烧13 . 清华大学研究人员成功研发出一种纳米纤维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催化转化成液体燃料甲醇,如图为该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图中微粒恰好完全反应)。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CH3OH+H2OB参加反应的甲、乙质量之比为31C生成物丙和丁均为氧化物D该反应实现了无机物到有机物的转化14 .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对比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空气接触B中使温度达到白磷着火点是利用了铜的导热性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D对比说明红磷着火点高于白磷15 .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16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放学回到家中,还未进入厨房就闻到了妈妈炒菜时的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B风把蜡烛吹灭了,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降低了C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D化肥(NH4)2SO4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使用17 . 取四朵用石蕊试剂染成紫色的干燥纸花进行如下操作,能够观察到纸花变红的A喷石灰水B直接喷水C直接放入CO2中D喷水后放入CO2中18 . 下列处理事故的做法不合理的是( )A夜晚发现煤气泄漏,可以立即按开电灯开关进行查看B炒菜时油锅着火,可以立即用锅盖盖灭C发现有人触电,可以立即切断电源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设置隔离带19 .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燃烧是发光、放热的现象B可燃物与足够的氧气接触就肯定能发生燃烧现象C可燃物在纯氧中的燃烧比在空气中的燃烧要剧烈D只有使可燃物跟空气隔绝,同时把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才能灭火20 . (2011年衡阳)关于甲、乙、丙、丁四个装置(如下图所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装置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B乙装置可用作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C可用丙装置收集氢气D可用丁装置收集氧气21 . 有三瓶无色无味的气体,分别是氧气、空气、二氧化碳,区别它们最简单的方法是A分别测定气体的密度B分别伸入燃着的木条C分别滴入澄清石灰水,振荡D分别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二、多选题22 . 要区别下列各组物质,所选择的方法(或试剂)不正确的是ACO2和N2(燃着的木条)B氧化镁和五氧化二磷 (观察颜色)C空气和O2(带火星的木条)D铁丝和铜丝 (观察颜色)三、填空题23 . 煤矿的矿井内,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和粉末,它们遇到明火就有可能发生事故为防止事故的发生,煤矿的矿井内通常采取的安全措施是24 . 煤气中添加少量有特殊臭味的乙硫醇(C2H5SH),可以提醒人们预防煤气泄露乙硫醇在煤气燃烧过程中也可充分燃烧,其反应方程式为2C2H5SH+9O24CO2+2X+6H2O,则 X 的化学式为:_四、实验题25 . 请根据下图A、B所示的化学实验(装置B铁架台已略去),回答以下问题。A B(1)装置A 中,对比现象说明燃烧需要_条件;实验中水在其中的主要作用是_ 。(2)装置B是二氧化碳的制备和性质实验。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人”字管左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右端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3)装置B的干燥管中被石蕊溶液浸湿的纸质小花的颜色变化为_。26 .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b_。(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选填序号)组合。使用酒精灯时应注意用_(填“外焰”或“内焰”)加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选填序号)。(4)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可制取NH3,可选择_为发生装置。NH3有毒,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某同学用如图G、H、I组合收集NH3。如用G收集NH3,请在G中将导管位置补充完整(在图中表示)。_装置H的作用是:_。五、简答题27 . 室温下,将新配制的饱和的澄清的石灰水平均分成三份,进行如下操作:一份通入二氧化碳;一份恒温蒸发水分;一份用酒精灯加热。写出上述操作过程中出现的些现象及原因?28 . 如图所示是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标物件中含有的金属单质是_(写化学式)(只写一种)。(2)在小钢瓶中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出后能灭火。其灭火原理是_和_。(3)比较铝和铁强弱的化学方程式:_。(4)二氧化碳灭火器不能用于镁燃烧所引起的火灾,是因为镁可以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生成一种白色粉末和黑色的碳,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9 .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请根据图示回答问题。(1)若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2)E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3)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4)选择F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六、计算题30 . 现有铜与金属X组成的混合物粉末,金属X是镁、铁、锌中的一种利用该混合物进行如下实验:实验步骤及数据:取该混合物粉末8.0g放入烧杯中,将140.0g 溶质质量分数为14.0%的稀硫酸平均分四次加入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烧杯内剩余固体的质量数据如下表:加入稀硫酸的次数第1次第2次第3次第4次烧杯内剩余固体质量/g6.85.64.44.2实验分析:通过计算,求:(1)该混合物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2)该混合物是由铜粉和_组成的;(3)第三次加入硫酸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_(写出计算过程)(4)若用溶质的质量分数为98%、密度为1.84g/cm3的浓硫酸来配制本实验中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取浓硫酸多少毫升?_同时加入水多少毫升?_(写出计算过程)31 . 某工厂化验室用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化验室药品安全管理
- 标签布料改造方案范本
- 天津电源灌封胶施工方案
- 行车承轨梁施工方案
- 河北安全管理考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廊坊工厂降噪屏施工方案
- 尼龙防护网施工方案
- 德惠样板展示区施工方案
- 河堤土工布施工方案
- 监控线缆敷设方案范本
- (青岛2024版)科学二年级上册2.6 春夏秋冬 课件(新教材)
- 彩虹 第一课时 课件
- DB63-T 1921-2021 交通运输专业空间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 (完整版)铝合金门窗施工方案
- 宽带基础培训知识课件
- Unit 2 School life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2025-2026学年译林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年国家电投黄河公司毕业生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茶叶与咖啡混合饮品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节点评审管理办法
- 来华留学生管理办法
- GJB2489A2023航空机载设备履历本及产品合格证编制要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