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_第1页
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_第2页
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_第3页
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_第4页
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点镇建设进展汇报 *区*镇历史悠久,古因水多鱼多、渔翁汇集而得名。*镇镇域面积99.1平方公里,人口7万,其中镇区常住人口2.38万人,下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辐射周边27万人口,是*区面积最大的乡镇。 作为淮安市的西大门,*镇距淮安市区和宿迁市的泗阳县城均十余公里,325省道横贯东西,淮沭新河纵贯南北,京沪、同三、宁连、盐淮徐等4条高速公路依境而过;205国道、新长铁路环绕左右,十五分钟即可抵达淮安机场。 *境内地质稳定,地势平坦,水系丰富,有淮沭新河、跃进河、包河等主要河流。其中,淮沭新河为五级航道,南接大运河可通长江、淮河,北至连云港入海,成为大宗材料廉价运输的优良通道。暖温带季风给*带来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的宜人气候。 *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秦代名将蒙恬曾驻军*留下著名的八角琉璃井;隋炀帝下江南途经*留下了“堤畔纳黍行舟”的佳话;唐代诗人皇甫冉留下诗句“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乾隆下江南多次留宿*,留下诸多传奇。近代以来,*同样人才辈出,世界雕塑大师滑田友、打响淮海地区抗日第一枪的吴觉均为*子弟。始创于康熙三十三年的*中学,绵延至今已有320年的建校史。 但在申报全国重点镇之前,由于自身财力原因,集镇投入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破旧,尤其是整个集镇道路破损不堪,严重制约集镇发展,影响集镇管理。 近年来,*镇利用确定为省级重点镇和全国重点镇的契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 “千年古镇、工贸强镇、宜居靓镇、区域重镇”的建设目标,团结拼搏,务实苦干,生态产业、工业经济、集镇建设、现代农业的良性互动,全镇经济社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各项指标位居全区前列,成为*区西北片名副其实的经济、商贸、文化中心。 xx年,*镇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97亿元、工业总投资8.4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应税开票销售7.56亿元、财政收入97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镇驻地人口达到2.38万人,先后获得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中心镇、国家级生态镇等称号。现将重点中心镇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坚持科学规划,打造布局合理的重点中心镇。 邀请江苏省规划设计院对集镇总体规划进行修编,完成*镇镇村布局规划、*片区规划、*工业园区特色产业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集镇建设的蓝本。邀请淮安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淮安市园林设计研究院对实施的道路、管网、绿化等项目进行高起点、高标准设计,确保实施一项、精品一项。同时,通过强化规划实施,坚持“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张网”的原则,使规划成为标尺,有效引导城镇建设发展。确立了“千年古镇、工贸强镇、宜居靓镇、区域重镇”为发展定位,以“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居住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的“三集中”为基本路径,逐步建设“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新型集镇。力争到2020年镇区人口超过3万人,建成全区新型城镇化的先行镇、综合配套改革的试验镇、城乡统筹发展的示范镇。 二是坚持以人为本,打造设功能完善的重点中心镇。 在推进基础设施项目方面,投入900余万元完成中原大街道路改造工程,高标准实施中原大街、渔宋路等道路绿化工程,实施桃园街、东大街道路改造工程;新建镇区道路全部实施雨污分流,新建道路路名和地名标志、雨箅、井盖、盲道、人行道等实施建设完好,实现机非分离;镇区主干道100%设置路灯,亮灯率达98%;投资约600万元,完成渔北小河南岸截污管网、渔宋路、金山路、富强路等9.8公里污水管网工程;实施镇区范围内电信、移动、联通等弱电线路入地工程,解决街道“天罗地网”问题;完成渔三路游园工程,将原来的垃圾塘变成了群众喜爱的小游园,实施杨庙入口景观提升工程,集镇面貌焕然一新。 在完善便民服务方面,不断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先后实施中心卫生院病房综合大楼、日产5万吨并辐射周边14个乡镇用水的淮沭河自来水厂(自来水管网覆盖率达到100%)、110KV变电所、污水处理厂、垃圾中转站、公交车站、农贸市场、敬老院、集车辆年审、出入境审批、户籍办理等融为一体的派出所服务大厅等一系列民生工程,消防、人防避难场所等设施齐全。随着承载能力的不断提升,镇内多条商业街超市、品牌连锁、银行网点如竹破笋,日益繁荣,各超市建有室内便民农贸市场,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要,此外,在商业区、农贸市场等人流物流密集地区建有多处公共停车场。投资600万元,完成*镇中心幼儿园的建设工程,提升了*镇的学前教育质量;完成提档升级改造道路23公里,在建26公里,新建农村道路12公里,实现村村开通镇村公交,通达里程48公里,辐射人口6.2万人。 xx年,我镇将实施总投资2.94亿元的新镇区项目,主要含便民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实验学校、公园、农民广场、6条新镇区主干道路等6个子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开工建设,明年将全部竣工。将开工建设1万平米的三星级酒店项目,2万平方米的商贸市场;投资1.1亿元新建医院门诊楼和医养融合中心,两年内将*医院创成二级综合性医院;完成镇内整合,新建*实验学校,提升教育辐射能力;淮沭河水厂三期工程今年开工建设,实施饮用水安全工程,让*百姓喝上放心水。 三是坚持精心管理,打造生态宜居的重点中心镇。 建设高标准、实行封闭操作的垃圾中转站,狠抓环境整治,全镇配备192名环卫工,镇区范围主次干路及重要地段垃圾箱设置间隔不超过100米,其他地段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不超过70米。非镇区范围每3-5户配置一个垃圾箱、桶,环卫工作实现日产日清,“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垃圾统筹处理模式运转良好。 新建9.8公里污水管网,新镇区雨污分流达100%,老镇区正分步实施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在渔北小河上游新建翻水站,下游建立节制闸,进行河道清淤,新建生态护坡,确保河道水系畅通,消除黑臭河流。污水处理厂或设施建成运营,生活污水处理率达70%以上。 此外,以镇区主要道路、公厕、农贸市场、建筑工地等为重点区域,对镇区内机动车停放、店招店牌进行规范整治,拆除更换破损,影响集镇形象的过街大型广告牌16个;镇区范围内实现每平方公里有一个公共厕所;突出绿化、亮化规划设计,一路一色、一路一景新建渔北小河两岸仿木护栏安装。基本完成绿化面积近80000平方米,镇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6%,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7平方米以上, _改变了镇容镇貌。 四是坚持产业培育,打造实力雄厚的重点中心镇 农业上,以生态高效农业为基础,依托农业园区发展现代农业,观光和休闲农业,着力扩大和江苏农垦集团合作开展规模化种植,已签订了三年流转7万亩的土地流转合作协议。xx年新增土地流转2万亩,累计流转4万亩。并做优现有的杨庙草莓、何庄冬枣、裘庄葡萄等休闲采摘高效农业项目。新建生态绿化苗木基地3个,新建葡萄、冬枣、草莓、火龙果等生态观光休闲农业采摘园6个。投入250万元完成鹏里等村优质稻米基地基础设施配套项目,新建3.5米宽的水泥路4.85公里、电灌站3座、翻水站1座、节制闸1座。 工业上,园区规划面积3000亩,现有建成区面积约700亩,列统企业17个(省口径13个),年实现开票销售7亿元。去年,按照区委区政府“1+5”园区发展模式,我镇以省级工业园区的标准逐步完善园区内道路、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园区道路、雨污管网、自来水、电力、通讯、路灯、绿化、城镇标识等基础设施配套,做到“七通一平”。去年以来,主要实施工业园区兴园路、富强路、北环路、临川北路、金山北路等5条道路、雨污管网、亮化等配套设施的新建工程,渔宋路景观提升工程,新增项目承载面积800亩。去年以来,新落户园区的项目有3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项目4个,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个,1年内将有1家企业上市。 五是坚持唤醒历史,打造特色鲜明的重点中心镇。以考证大清口和古城墙遗址为契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