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第1页
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第2页
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第3页
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天文科普: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彗星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彗星形成的原因 (1)当气体和伴生的尘埃从彗核上蒸发时所得到的初始动量。 (2)阳光的辐射压将尘埃推离太阳。 (3)太阳风将带电粒子吹离太阳。 (4)朝向太阳的万有引力吸力。 这些效应的相互作用使每个彗尾看上去都不一样。当然,物质蒸发到彗发和彗尾中去,消耗了彗核的物质。有时以爆发的方式出现,比拉彗星就是那样;1846年它通过太阳时破裂成两个,1852年那次通过以后就全部消失。 【彗星的形成机理】 一,彗星在物质上的过渡性 太阳熔体产生之后,又扮演了母亲的角色,再爆抛出很多子熔体。彗星是爆抛子熔体过程中的尾端产品,在质量、空间和时间上都达不到自成恒星系的最低标准,从而成为恒星与行星之间的过渡类型。囿于此,除了运转轨道怪异外,也能产生一些燃烧爆炸等类似“正品”恒星的功能,才能形成彗头、彗核、彗晕、彗发等现象。 若按星球级别计算,彗星理应高于行星半个档次。缘此,彗星是太阳熔体在爆抛行星之前的产物,是太阳系爆抛过程中的最早产物。 二,彗星在空间上的过渡性 彗星产生在太阳熔体爆抛子体的过程中,当时的太阳轨道尚未完全固定。当太阳熔体再爆抛出小行星群与大行星后,公转轨道与自转轨道都有明显的变更。而彗星原有的运转轨道则不能被完全“征服”,但是又不能摆脱太阳的牵引力,才形成了最为复杂的空间运转系统。通俗地说,彗星是因为高出半个档次,“放不下臭架子”与行星为伍,就成为太阳系中颇为特殊的“捣乱分子”。 三,彗星在时间上的过渡性 彗星诞生的时间也具有明显的过渡性。既是太阳熔体爆抛恒星熔体的尾声,又是太阳熔体“清理垃圾”的前奏,是连续性爆抛与间歇性爆抛之间的过渡性产物。通俗言之,彗星是缘于“迟到”而未赶上末班车的“游动性恒星”。所以,彗星和流星的氢氦含量能更高一些,才具有愈转愈小、愈少甚至再无踪影的特性。 彗星是恒星的废品,行星的另类,在太阳系中,也仅仅起到点缀作用。据宇宙元的爆抛规律推测,彗星现象理应在低档次恒星系中更为广泛,尤其是在爆抛旋臂的尾端与边缘带中,彗星的比率会显著增高,彗星现象也会更为复杂。 彗星的基体仍然是玄武岩浆或岩体。当其成为流星陨落时,除放射性元素含量可能较高之外,对人类不会造成重大威胁。彗星理应是愈转愈少的天体。 三过渡星球的产生,是造就宇宙现象复杂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彗星的结构】 彗星没有固定的体积,它在远离太阳时,体积很小;接近太阳时,彗发变得越来越大,彗尾变长,体积变得十分巨大。彗尾最长竟可达2亿多千米。彗星的质量非常小, 彗核的平均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克。彗发和彗尾的物质极为稀薄,其质量只占总质量的1%5%,甚至更小。彗星物质主要由水、氨、甲烷、氰、氮、二氧化碳等组成,而彗核则由凝结成冰的水、二氧化碳(干冰)、氨和尘埃微粒混杂组成,是个“脏雪球”! 一般彗星是由彗头和彗尾两绝大部分组成。 彗头又包括彗核和彗发两部分。后来自1920年探空火箭、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对彗星近距离的探测,又发现有的彗星在彗发的外面被一层由氢原子组成的巨云所包围,人们称为“彗云”或“氢云”。这样我们就能够说彗头实际是由彗核、彗发和彗云组成的。 彗核是彗星最中心、最本质、最主要的部分。一般认为是固体,由石块、铁、尘埃及氨、甲烷、冰块组成。彗核直径很小,有几公里至十几公里,最小的只有几百米。 彗发:是彗核周围由气体和尘埃组成星球状的雾状物。半径可达几十万公里,平均密度小于地球大气密度的十亿亿分之一(约1克/立方厘米)。通过光谱和射电观测发现,彗发中气体的主要成份是中性分子和原子,其中有氢、羟基、氧、硫、碳、一氧化碳、氨基、氰、纳等,还发现有比较复杂的氰化氢(HCN)和甲基氰(CH3CN)等化合物。这些气体以平均13千米/秒的速度从中心向外流出。 彗云:在彗发外由氢原子组成的云,人们又称为氢云。直径可达100万1000万公里,但是有的彗星就没有彗云。 根据彗头的形状和组成特点,可分为“无发彗头”、球茎形彗头、锚状彗头等等。 彗尾是在彗星接近太阳大约3亿公里(2个天文单位)开始出现,逐渐由小变大变长。当彗星过近日点(即彗星走到距太阳最近的一点)后远离太阳时,彗尾又逐渐变小,直至没有。彗尾的方向一般总是背着太阳延伸的,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尾是拖在后边,当彗星离开太阳远走时,彗尾又成为前导。彗尾的体积很大,但物质却很稀薄。彗尾的长度、宽度也有很大差别,一般彗尾长在1000万至1.5亿千米之间,有的长得让人吃惊,能够横过半个天空,如1842彗星的彗尾长达3.2亿千米,能够从太阳伸到火星轨道。一般彗尾宽在6000至8000千米之间,最宽达2400万千米,最窄只有2000千米。 根据彗尾的形状和受太阳斥力的大小,彗尾分为二大类。一类为“离子彗尾”由离子气体组成,如一氧化碳、氢、二氧化碳、碳、氢基和其他电离的分子。这类彗尾比较直,细而长,所以又称为“气体彗尾”或型彗尾。另一类为“尘埃彗尾”,是由微尘组成,呈黄色,是在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