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文件第一章绪论1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细胞在体内直接接触生活环境、细胞外液2稳态homeostasis环境理化性质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但保持较稳定的状态,称为稳态3自我调节(autoregulation ) :当内外环境发生变化时,组织、细胞不依赖于外来的神经和体液因素,会产生适应性反应。4环境稳定性:环境的各种物理、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称为环境稳定性。5负反馈:反馈信息将控制系统的作用转化为反效应。思考问题:1人体生理功能三大调节方式? 有什么特点?1 ) .神经调节是指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调节机体的各组织、器官、系统。 特点是准确、迅速、持续时间短。 2 ) .体液调节体内产生的化学物质(激素、代谢产物)通过体液途径(血液、组织液、淋巴液)具有调节生物体系、器官、组织或细胞功能的作用。 特点是作用缓慢,持续和分散。 3 ) .自我调节组织和细胞是在不依赖于神经和体液调节的情况下对自身刺激的适应反应过程。 调节幅度小是其特征。简述2负反馈及其生理意义答:负反馈是指反馈信息的作用将控制系统的作用转化为反效应,其意义是使机体的功能活动和环境理化因素相对稳定。3什么是环境,它的生理意义是什么?答:环境是多细胞动物的体液,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液。 内部稳定性是指生物能够维持环境状态在狭窄范围内稳定的机制。 主要通过一系列反馈机制达成。 高等动物内稳态主要通过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来维持。 扩大生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范围,意味着不受外界恶劣环境的制约。 保持生物酶的最佳状态,能不确定地促进生命活动。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1兴奋性:生物体受刺激反应的能力或特征叫兴奋性2阈值强度:刺激的持续时间及刺激强度相对于时间的变化率不变时,能够引起细胞兴奋或产生动作电位的最小刺激强度。3静定电位:细胞安静时,细胞膜内、外侧存在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将该电位称为静定电位4动作电位: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后,基于静定电位,细胞膜迅速逆转,产生扩散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5易化扩散:溶液中的带电离子通过膜蛋白质,超过顺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的膜扩散6兴奋-收缩耦合:连接肌细胞电兴奋和肌细胞机械收缩的中介过称。7阈值电位:细胞膜中的通道突然大量开放,诱发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8极化:细胞处于静定电位时,膜内电位比膜外电位为负,该膜内为负,膜外为正,称为膜极化9等长收缩:收缩时肌肉的长度不变,只增加张力。1 .静定电位的产生机理a :静定电位:细胞处于安静状态(未受刺激时)的膜内外的电位差。 静定电位表现为膜个相对正,膜内相对负。形成机制: 1细胞内高浓度K .2安静时细胞膜仅对k具有透过性,k受到浓度差的作用力而向膜外扩散,3 .扩散后形成外正负的膜贯通电位差,成为对抗浓度差的力,达到平衡状态时,k膜贯通的静态动作消失,此时的膜贯通电位称为k平衡电位双工作电位的产生机理答:基于静定电位,细胞受到适当刺激,其膜电位发生的迅速、暂时性极性反转和恢复,称该膜电位的变动为动作电位。 发生机制:动作电位上升支主要由Na内流形成,接近Na的电化学平衡电位。 细胞内外Na和k分布不均匀,细胞外Na高,细胞内k高。 钠顺浓度梯度和电位梯度大量内流。 细胞兴奋时,膜对Na有选择地透过,达到-70mv时,Na流入正浓度梯度内,形成前线电位上升支K流出增加了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的机制和静定电位的形成。3、简述坐骨神经腓肠肌钝感受阈值刺激后经历的生理反应过程。(1)坐骨神经受到刺激时产生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是根据原来静定电位产生的一次膜两侧电位的快速逆转和恢复,是激发细胞兴奋的标志。(2)沿坐骨神经兴奋的传导。 实质上是动作电位向周围的传播。 动作电位通过局部电流传递,在有髓神经纤维中跳跃性地传递,因此比无纤维“节能”更快。 动作电位向同一细胞的传导是“全部或无”式,动作电位的幅度不会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减小。(3)传达神经脊髓肌接头的兴奋。 实际上是“电化学电”的过程,神经末端的电变化引起化学物质释放的关键是Ca2的内流,化学物质Ach引起中板电位的关键是Ach和Ach的栅沟道上的两个亚基结合后,结构变化使Na的内流增加。(4)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的偶联过程。 指以膜电变化为特征的兴奋过程和以肌纤维机械变化为基础的收缩过程之间的一个中介过程。 重要部位为三连管结构。 电兴奋通过横管系统传递到细胞深处,有三个主要步骤的三联管结构中的信息传递纵管结构进行Ca2的储存、释放和集成。 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耦合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5)骨骼肌收缩:肌细胞膜兴奋传入终池,终池Ca2释放的细胞质内Ca2浓度升高ca 2与肌红蛋白结合,肌红蛋白发生变化,肌红蛋白上活性点露出,处于高电位状态的横桥和肌红蛋白横桥头部发生变化、摇动、细肌肉的扩张过程与收缩过程相反。 由于扩张时肌浆内钙的回收需要钙泵作用,肌肉的扩张和收缩是消耗能量的积极过程。4 .神经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和特点。动作电位沿着神经纤维传递到神经末端时,引起接头前膜电压控制性Ca2通道的开放-Ca2以电化学驱动力诱发轴索末端末梢内Ca2的浓度增加-Ca2诱发胶囊的前膜接近、融合、破裂、释放的Ach-Ach通过接头间隙扩散到接头后膜(最终板膜) 后膜上Ach与阳离子通道上的两个亚基结合最终板膜对Na、k的透过性提高na内流(主)和k的流出后膜的去极化被称为最终板电位(EPP )最终板电位是局部电位的总和肌细胞膜的去极化达到阈值电位水平而产生动作电位Ach起作用后,被接头间隙胆碱酯酶分解失活。 特点:单向传递2 h延长3比1关系4易受环境因素和药物影响。5 .简述兴奋收缩耦合的基本过程。(1)电兴奋沿筋膜和t管膜传播,同时寂寞筋膜和t管膜上的l型钙通道。(2)激活的l型钙通道通过变结构作用(骨骼肌)或内流的Ca2(心肌)激活与肌质网(JSR )膜相连的钙释放通道(RYR ),RYR的激活使JSR内的Ca2释放到细胞质中(3)细胞质内的Ca2浓度上升会引起肌肉萎缩。(4)胞质内Ca2浓度上升的同时,激活纵向肌质网(LSR )膜上的钙泵,胞质内的Ca2进入肌质网肌肉扩张,其中Ca2在兴奋收缩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6细胞膜跨膜物质输送形式:a:1、单纯扩散,例如O2、CO2、N2等脂溶性物质的膜贯通输送2、易化扩散分为经由载体的易化扩散(葡萄糖从血液进入红细胞)和经由通路的易化扩散(k、Na、Ca顺序浓度梯度的膜贯通输送)3.主动输送和继发性能运输(小肠粘膜和尿细管上皮细胞吸收和吸收葡萄糖时管腔膜贯通的主动运输)。 4 .出细胞(腺细胞的分泌、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入细胞9白细胞吞噬细菌、异物的过程)7Na,k泵的生理意义:1.Na泵活动引起的细胞内高度k是细胞内多种生化反应所需的2.Na泵不断将Na泵排出细胞外,有利于细胞浆正常渗透压和维持细胞正常容积3.Na泵活动引起的膜内外Na浓度差是维持Na -H交换的动力, 有利于保持细胞内PH值稳定的4.Na泵活动的电势贮藏,为细胞的生物电活动和非电解质物质的二次主动运输提供能源第三章血液1血沉(ESR ) :以红细胞沉入第一时间末的距离表示红细胞的沉降速度,简称为红细胞沉香率()2血细胞比容: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容积的比例。3凝血:凝血是指血液从流动的溶胶状态变为不流动的凝胶状态,可分为凝血酶复合体(fxafvaca 2磷脂复合体)的形成、凝血酶活化、纤维蛋白的生成三个阶段血小板有什么功能?(1)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支持功能:血小板可见沉积和血管壁,填补内皮细胞脱落残留的间隙,血小板可融合血管内皮细胞,具有维持和修复血管壁完整性的功能。(2)生理止血功能:血管损伤部露出的胶原纤维发生血小板凝集,形成软弱的血小板血栓堵塞血管裂缝。 最后由于血小板的干预凝固过程迅速进行,形成凝血块。(3)凝血功能:黏附和凝集的血小板暴露于单位膜上的磷脂表面,吸附多种凝血因子,使局部凝血因子浓度上升,促进凝血。(4)纤维蛋白溶解中的作用:血小板对纤溶过程有促进作用,也有抑制作用,释放大量的5ht,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纤溶酶原的活性物,激活纤溶过程。2内外凝血有什么不同?a:(1)启动因子不同的内源性凝血是因子启动的外源性凝血是因子的启动;(2)速度与反应步骤不同的外源性凝血比内源性凝血的反应步骤少;(3)速度快的内源性凝血因子数和来源不同的内源性凝血因子数多,血浆中的外源性凝血因子少,与释放组织操作的因子有关(四)凝固过程:凝血酶复合体的形成、凝血酶活化和纤维蛋白的生成。3血型鉴定?答:血型是血液细胞膜上的凝聚原型。 ABO血型鉴定是指ABH血型抗原的检查。 红血球含有a抗原的叫做a型,含有b抗原的叫做b型,含有a和b抗原的叫做AB型a,不含有b抗原,含有h抗原的叫做o型。 常规方法为前向定型:用已知抗体标准血清检测红细胞上未知抗原。 反定型:用已知血型的标准红细胞检测血清中的未知抗体。第四章血液循环1心周期:心脏一次收缩或扩张,构成机械活动周期。双射血点数:心输出量在心室舒张末期溶积中所占的比例。3心搏出量:单侧心室每分钟的血液量称为每分钟的出量,等于心搏出量与心搏数的乘积。4期前收缩:正常心脏随窦房结节律兴奋和收缩,但在某些实验条件和病理情况下,心室在有效失效期后受到人工或窦房结以外的病理异常刺激,心室可受到这种额外刺激,引起1期前兴奋。 由此产生的收缩称为前期收缩。5窦性心率:心脏中窦房结细胞的自律性最高,其自动发生的兴奋被引导至外部,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以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活动称为窦性心率。6收缩压: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上升,收缩期中期基本达到最高值时的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7舒张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降低,心舒张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8中心静脉压:右心房和胸腔内大静脉血压,约4-12cmH2O。9微循环:指微动脉与微静脉之间的循环系统部分10动脉血压(arterial blood pressure ) :指动脉血管内血液对管壁的压力。11房室延长:兴奋通过房室边界区的传导速度最慢,使心房和心室不同时兴奋,心房兴奋收缩时,心室仍处于扩张状态。 有时间保证心房、心室的顺序活动,使心室充满血液12异常调节:通过改变此心肌的初期长度来改变心肌收缩力的调节称为异常调节13等长调节:在相同的前负荷条件下,功率逐步增加,心泵血液功能增加。 这种能改变心肌收缩能力的心脏泵的血液功能调节称为等长调节1 .简述心脏周期中的出血过程。心脏从一次收缩的开始到下一次收缩的开始的时间构成了被称为心周期的机械活动周期。 按心周期,心房和心室机械活动可分为收缩期和舒张期。 但是,两者活动的时间和顺序并不完全一致,心房收缩在前,心室收缩在后。 一般以心房开始收缩为心周期起点,正常成人心率为75次/分钟,心周期为0.8秒,心房收缩期为0.1秒,舒张期为0.7秒。 心房收缩后,心室仍处于舒张状态的心房进入舒张期后,心室开始收缩,持续0.3秒,再计入被称为心室收缩期的心室舒张期,持续0.5秒。 心室舒张前0.4秒,心房也处于舒张期,称为心脏舒张期。 一般以心室活动为心脏活动指标。2 .试验心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发生机制。(1)静定电位1,心室肌细胞静定电位的数值约:-90mV。 2、形成机制(类似骨骼肌和神经细胞):主要为k平衡电位。(2)动作电位(骨骼肌和神经细胞明显不同) 1,特征:去极过程和复极过程不对称,分为0、1、2、3、4期,总时间约为200300ms。 2 .工作电位的形成机理。 内向电流:正离子从膜外流向膜内,负离子从膜内流向膜外,不使膜极化。 外向电流:正离子从膜内流向膜外,或者负离子从膜外流向膜内,使膜复极或超级化。 0期: Na内流(快速Na通道,即INa通道)接近Na的平衡电位。 1期: k流出(一次外向电流,即I10 )快速复发。 2期:内向离子流(主要是Ca2和少量的Na内流,即慢钙流也称为l型钙流)和外向离子流(k流出,即IK )处于平衡状态的平台期末,前者逐渐失活,后者逐渐增强。平台期是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也是心肌细胞区分神经细胞和骨骼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 平台期结合心肌兴奋收缩,心室不应期长,不发生强直收缩,也是调节神经递质和化学因子和药物治疗的作用。 3期:慢钙通道失活闭锁,内向离子流停止,膜对k的渗透性增加,出现k流出。 4期:膜离子转运技能增强,细胞内和排出,细胞外k被回收,细胞内外各离子浓度梯度恢复,包括Na、k泵转运(3: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经济学考研备考心得分享
- 降低化学工业排放标准方案
- 企业员工激励方案调研
- 工作总结:计划执行与目标实现
- 仪表工业故障诊断预案
- 年终总结:别具一格风采独特
- 2025浙江丽水缙云县壶镇中学招聘代课教师4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分析初高中生心理健康问题
- 2025云南丽江宁蒗彝族自治县应急管理局面向社会招聘公益性岗位1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3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花艺沙龙合同协议
-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课件
- 新闻采编基础知识课件
- 2025年乡村医生考试题库:基础医学知识及公共卫生试题卷
- 规划自然资源局土地储备中心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遴选招录129人完整版及完整答案(历年真题)
- 部队用电安全
- 软件测试师面试题及答案
- 《机械基础(第二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 (完整版)人教版小学英语单词表(带音标)
- 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课件
- 2024年全球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