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1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2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3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4页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省2019版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那些屡教不改、至死不渝的犯罪分子,最终难逃法网。B被列为世界十大思想家的“圣人”孔子,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也为世界许多国家和人民所推崇。C张老师讲课风趣幽默,每节课都能让不苟言笑的学生忍俊不禁地笑出声来,因此她的课特别受欢迎。D天舟一号像一支离弦之箭,气冲斗牛,直上云天,与天宫二号成功对接,意味着向着中国载人空间站的建成更进一步。2 .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芦花荡是一篇小说,选自孙犁文集,其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B核舟记选自明代魏学洢所编辑的虞初新志。C唐代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字子美,他的诗作在总体上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而衰的变化过程,号称“诗史”。D新闻的结构有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最主要的三个部分。3 .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他们野蛮的烧毁并洗劫了圆明园,使这座世界名园化为一片废墟。B一部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写作时出现了叙述不具体,思路不清,甚至无话可说。C这次灾害发生的原因是由于部分地区不注重保护环境,乱砍滥伐树木。D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是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重大举措。4 . 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音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A狼籍(j)鲜腴(y)纤维(xin)惟妙惟肖(xio)B琐屑(xi)濒临(bn)遒劲(jng)交头接耳(ji)C虬枝(qi)推崇(chng)陈檀(tn)自出新裁(xn)D秀颀(q)蔷薇(qin)匀称(chn)恹恹欲睡(yn)5 . 下列加点字拼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恍惚(h)娇媚(mi)应和(h)混为一谈(hn)B烘托(hng)抖擞(su)创伤(chung)花团锦簇(c)C热忱(chn)酝酿(ning)憎(zng)恨刨(po)根问底D澄清(chng)拆散(ci)贮蓄(zh)煞有介事(sh)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从“雾都”到“霾都”在中国古代,雾是重要的审美意象,无数与雾有关的诗词佳句千古流传,中国大地上有诸多的地方以雾而著称,泰山、黄山、庐山、峨眉山,似乎没有哪座名山不以雾为奇绝。除了以雾闻名的风景胜地,中国还有一座城市也以雾而著称,这就是“雾都”重庆。重庆多雾,因为它地处四川盆地东部,四面群山环绕,长江、嘉陵江在此交汇,空气温暖湿润,地面风速很低,江水蒸发不易扩散,潮湿的空气很轻易就会达到饱和状态而凝结成雾。据重庆气象部门统计,20世纪50年代,重庆市的年平均雾日数达103天,不过,近50年来,重庆的雾在减少,20世纪70、80年代重庆年平均雾日数在50天左右,到90年代就减少到3040天了。气象部门说雾少了,人们却感觉不到,分析表明这是因为重庆浓雾呈逐年减少趋势,强霾呈逐年上升趋势。那么到底什么是雾,什么是霾呢?气象学上对“雾”的定义是:近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导致水平能见度低于1公里的天气现象。雾和云可以说是一母同胞,它们的形成都需要相同的条件,过量的水汽与空气中的凝结核结合在一起,它们悬浮在高空被称为云,如果悬浮在近地面的空气层里,就形成了雾。雾具有天气指示的意义,往往与特定的天气系统相联系。而中国气象局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霾”的定义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公里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霾使远处光亮物体微带黄、红色,使黑暗物体微带蓝色。2010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则对“霾”给出了技术性的判识标准:“当能见度小于10千米,排除了降水、沙尘暴、扬沙、浮尘等天气现象造成的视程障碍,且空气相对湿度小于80%时,即可判识为霾。”所以雾与霾最大的区别是相对湿度:相对湿度达到95%以上的低能见度现象称为雾,相对湿度低于80%的为霾。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雾和霾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相互转化。在稳定的天气条件下,排放入大气中的污染颗粒物浓度越大,霾就会越重,此时如果水汽达到饱和,污染颗粒物就会作为凝结核形成雾滴。而雾形成之后,水汽被阳光蒸发,凝结核却仍然留在空气里,此时雾又转化成了霾。国内最早提及“灰霾”的论文作者、中国气象局研究员吴兑说出一个更为残酷的现实:“我们原来认为重庆是雾都其实是误解。重庆由于二战的军工开发和建国后的军工建设,一直是严重的霾都,只是过去科学认识水平不够,误认为是雾都。伦敦也是一样,它工业化以后就是个霾都。我们以前认为能见度恶化都是雾造成的,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霾。”于是,“雾都”不再有美感,反而变成了刺耳的警报,令人忧心。而且,似乎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城市被冠上了“雾都”的名号。2011年10月,郑州连续三天雾气笼罩,早晨能见度更是降到仅有200米左右,被市民调侃为“宛若蓬莱仙境,郑州成雾都”;2011年11月5日,西班牙阿贝赛报在文章中指出:“中国的首都正在与伦敦争夺世界雾都称号”;2011年11月,乌鲁木齐一周七天有六天都被大雾笼罩,能见度不足100米,有的地方能见度几乎为零,被戏称为“西部雾都”、“雾”鲁木齐。然而一些关于中国近五十多年来雾日和霾日的变化研究资料显示,大部分地区雾日的变化并不明显,那么这些所谓的雾天增多了,实际上都是霾天增多。笼罩在今天都市里更多的是“霾”,新兴的中国“雾都”实际上都是“霾都”!特别是1975年以后,中国霾日明显增加,在大部分地区,这种霾日的变化更多受到了人为排放的影响,和当地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霾会降低空气能见度,这主要在于大气中颗粒物的散射、吸收带来的消光作用,而其中“贡献”最大的当属颗粒物的散射,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PM2.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极大,会深入到人的肺部,造成人的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PM2.5的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循环系统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急诊数量分别会增长5%和1%。如今在我国的有些城市,这种污染的最大来源是汽车排放的尾气。中国的“霾都”已经越来越多,而且还在继续增多中。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的地区,霾日变化都呈现出增长趋势,而且这种趋势恐怕短期内也很难发生改变。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国城市治理灰霾的前景不容乐观,悬浮在中国城市上空的灰霾还要很久才会消散。(选自中国国家地理2012年第11期,有删改。)6 . 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名山全都以雾为奇绝,一些城市也以雾著称。B重庆多雾是因为潮湿空气不易散发且饱和所致。C云和雾在空气层所处位置相同,都能指示天气。D雾和霾形成的条件不同,互相转化的条件相同。7 . 根据文意,下列关于中国的“霾都”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经济和工业较发达地区,霾日变化都呈增长趋势,短期内恐怕很难改变。B随着对雾霾认识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中国新兴的“雾都”实际都是“霾都”。C重庆从二战到建国后一直是军工生产的重地,实质早已是污染严重的“霾都”。D新增的各地“霾都”都处于盆地之中,周围群山环绕,潮湿空气不容易扩散。8 . 下列现象与霾的形成无关的一项是 ( )A2014年APEC会议期间,北京200多万车辆停驶等措施的执行使其天空呈“APEC蓝”。B1975年以后,中国大部分地区经济迅速发展,人为排放量增加,中国霾日明显增加。C云南兰坪有个神奇的湖泊,天气变化的时候,一条白龙似的水雾从湖面盘旋升起。D曾有报道“北京盛夏季节30大雾弥漫”,实际上高温条件下出现的不可能是雾。9 . 根据文意,“雾”和“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哪三个方面?请分点概述。10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是什么? (1)如此看来,重庆这个浪漫缥缈的“雾都”是不是正在向“霾都”演变呢? (2)颗粒物的家族被称为悬浮颗粒物,其组成部分PM2.5在2011年迅速蹿红。回忆我的语文老师(曹文轩)我的语文老师,她是南京大学的高材生,是一个高高的,身体长得非常扁平的女人。这个女性是我心目中最高贵,最美丽的人。在以后的生活中,我千百度寻找过,但是也没有找到过像这样的一位女性。我记得她第一次走上讲台,把两只手轻轻地悬在讲台上,她没有带粉笔,没有带备课笔记,也没有带语文教材,是空手走上来的。她望着我们,说了一句话,说:“同学们,什么叫语文?”然后她用了两节课的时间,给我们阐释什么叫“语文”。期间,天开始下雨,她把脑袋转向窗外,对我们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年四季的雨是不一样的。春天是春天的雨,夏天是夏天的雨,秋天是秋天的雨,冬天是冬天的雨。”然后她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一天里的雨也是不一样的,上午的雨与早晨的雨不一样,下午的雨与上午的雨也不一样,晚上的雨与夜里的雨也不一样。”她接着又说:“同学们,你们知道吗,雨落在草丛中和落在水塘里,那个样子和发出来的声音都不是一样的。”我至今还记得,我们所有的同学把脑袋转向了窗口,那个时候,外面有一大片荷花塘,我们至今还记得,千条万条银色的雨丝纷纷飘落在那口很大很大的荷花塘里。大概一个星期之后,她又开始走上讲台,那一天是讲作文课。她走上讲台之后,说了一句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们班上写作文写得最不好的同学是曹文轩。”在此之间,我的历届的语文老师都说写作文写得最好的同学是曹文轩。这个反差太大了!对我来讲,这个打击是巨大的,我根本无法接受她的判断,所以我当着她的面就把作文本撕了,扔在了地上,一头冲出了教室,来到了离教室不远处的一条大河边。我至今还记得坐在大河边上,望着那条大河,把地上的石子、瓦片一块一块狠狠地砸到水面上,一边砸,嘴里一边骂:“丑八怪!”晚上,我回到了学校,来到了她的宿舍门口。我记得不是轻轻地把她的门敲开,而几乎是用脚把她的门踢开。她拉开了门,站在门口,微笑地看着我,说:“你请进来坐一会儿。”然后我就进了她的卧室,看到了她不知道从哪里搞来的我的六本作文本。她把这六本作文本一本一本地排列在她的桌子上,然后她说:“你过来看看,我们先不说内容,就是这些字,你的那些作文,字非常地稚拙,但是能看出你非常地认真。你再看看那最后一本作文,你的字已经张扬到什么程度了,你已经浮躁到什么程度了。”她又说:“在这六本作文本里,都有一篇作文是写春天的,你第一本里写春天的时候是非常诚实的,是非常朴素的对春天的描写。但是后来你慢慢慢慢地控制不住自己了,你有必要用那么多的形容词吗,你看看你的作文写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夸张。当那些老师们都说你有才气的时候,你就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她说:“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我记得那一天离开她的卧室,走进校园,月亮特别的好。月色如水,清澈的月光整个地铺在校园里头。那个夜晚是我一生铭记的。没有那个夜晚,就没有我以后漫长的人生的道路。我要说语文和语文老师,对一个学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我这里无意贬低其他学科的老师们对学生的作用,我只是说语文和语文老师是无可替代的。语文老师永远是一个学校的品质的建构者和体现者。我无法想象一个学校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也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没有语文和语文老师。我们应当对语文老师充满敬意。全世界都应当如此!11 . 从文中可以看出“我”对“语文老师”的情感态度有哪些变化?请用二字词语概括并填入下面的括号中。欣赏(_)(_)敬佩12 . 读完全文,请简要概括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13 . “才气,有时候是害人的”这句话充满了哲理,请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4 . 结合语境,赏析第段划横线的句子的妙处。15 . 细读、自然段中老师对“我”作文的点评,想一想这给你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启示。请至少归纳两点。三、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乙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衣服、饮食、牛畜、丝纱、麻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氏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选自南宋康与之昨梦录)16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渔人甚异之(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_)老人引杨氏入山(_)迫暮,与老人同出(_)17 . 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渔人甚异之/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B以耕以蚕/以其境过清C杨氏谢而从之/乃记之而去D不可取食于人也/生于忧患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此公欲来,能相容否?19 . 概括甲、乙文段所写的百姓生活有共同之处。四、句子默写20 . 根据提示默写(1)树树皆秋色,_。(2) 晴川历历汉阳树,_。(3)_,都护在燕然。(4)月下飞天镜,_。(5)几处早莺争暖树,_。(6)_,志在千里。(7)_,路远莫致之。(8)_?松柏有本性。(9)悬泉瀑布,飞漱其间,_,良多趣味。(10)_,望峰息心。五、诗歌鉴赏21 .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