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中唐文学_第1页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_第2页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_第3页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_第4页
古代文学――中唐文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隋唐五代文学,第四节中唐文学,绪论:中唐诗歌概说1、中唐诗歌的历史范围文学上的“中唐”,一般是指唐代宗大历元年(766)到唐文宗开成元年(836)年,历代、德、顺、宪、穆、敬、文宗七朝,共71年。766年左右,先后逝去的著名诗人有王维(761)、李白(762)、高适(765)、杜甫(770)、岑参(770)等,盛唐诗坛由此冷寂。但此后新的诗人群体不断涌现,至贞元、元和、长庆时期出现了文苑再盛的局面,直到836年前后,柳宗元(819)、韩愈(824)、元稹(831)、刘禹锡(842)、白居易(846)等文坛大家相继离世,中唐文学亦到了它的尾声。,2、中唐诗歌的主要内容(1)大历十才子与大历诗风及边塞诗(2)中唐山水田园诗(3)韩孟诗派及李贺的创作(4)白居易与新乐府诗潮,3、中唐诗歌的基本特点(1)诗家辈出,风格多样,为唐诗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潮;(2)写实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之一;(3)尚俗尚奇,风格为之一变。(4)上承杜诗,下启晚唐和两宋诗风。,一、大历诗风,1、安史之乱是唐王朝由盛转衰的标志,随后大历至贞元年间活跃在诗坛上的诗人失去了盛唐士人昂扬的精神风貌。他们的诗歌由雄浑的风骨气概转向淡远的情致,表现宁静淡泊的生活情趣,虽有风味而气骨顿衰,露出中唐面目。史称大历诗风2、韦应物约生于开元二十五年(737),早年诗作颇有刚健明朗的盛唐余韵。中年之后,开始有意效法陶渊明的冲和平淡。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一、大历诗风,2、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一、大历诗风,3、刘长卿由于其个人经历比较坎坷,刘长卿早年的诗歌也没有慷慨意气,而是带有一种凄凉的心绪,到后来就进一步积淀为进退失据、孤寂无助的茫然失落感。有的诗作孤苦凄楚之极。如:重送裴郎中贬吉州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刘长卿的五言诗写得最好,曾自许为“五言长城”。但其五古五排,意脉不甚连贯。其五律、五绝写离别写山水,颇多优秀之作。如其最有名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一、大历诗风,4、大历十才子十才子之名,初见于中唐诗人姚合编的极玄集。即:李端、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他们的主要创作倾向和诗风相近。其生活态度可以钱起的县中池竹言怀一诗为代表:官小志已足,时清免负薪。卑栖且得地,荣耀不关身。自爱赏心处,丛篁流水滨。他们的创作成就高低不一,各人长处也不同。其中钱起才能很全面,公认为十才子之冠,与刘长卿并称“钱刘”。李端才思敏捷,善写应酬的赠别诗。卢纶到过边塞,其名作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颇有盛唐余韵。寒食日即事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一、大历诗风,5、顾况和李益在大历诗风的主流之外,有顾况和李益是比较有个性的诗人。顾况的诗受江南民歌的影响较大,格调通俗明快,语言有如白话。如山中野人爱向山中宿,况在葛洪丹井西。庭前有个长松树,夜半子规来上啼。听子规栖霞山中子规鸟,口边血出啼不了。山僧夜后初入定,闻似不闻山月晓。顾况诗歌还有怪的一面。顾况诗歌俗的一面影响了张籍、王建和元白诗派,怪的一面影响了韩孟诗派。,一、大历诗风,5、顾况和李益李益以边塞诗在大历诗坛上独树一帜。李益的边塞诗写得极好,尤其是七绝,常常是壮烈、慷慨中带一点伤感和悲凉。如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从军北征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偏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李益也有一些写得质实明快的诗,如其江南曲: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1、韩孟诗派韩孟诗派主要活动于贞元、元和年间。其主要人物有孟郊、韩愈、张籍、李翱、卢仝、李贺、马异、刘叉、贾岛、皇甫湜等人。韩孟诗派的诗歌主张(自学)“不平则鸣”说韩愈送孟东野序: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者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笔补造化”说即:既要有创造性的诗思,又要对物象进行主观裁夺。崇尚雄奇怪异之美韩愈调张籍: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想当施手时,巨刃磨天扬。我愿生两翅,捕逐出八荒。精神忽交通,百怪入我肠。刺手拔鲸牙,举瓢酌天浆。,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2、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河南孟州)人,自言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三岁而孤,由兄嫂抚养成人。出仕后,因直言敢谏,两度被贬。阳山、潮州后任国子监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有昌黎先生集,存诗四百余首。,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2、韩愈韩愈多长篇古诗。其中大多写得平实顺畅。韩愈也有的诗写得富有神韵,类似盛唐之作,如: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但是韩愈最具创造性和代表性的作品,是以雄大气势和怪奇意象著称的诗作。天生气质雄强豪放。后天又注意“养气”。,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2.韩愈石鼓歌张生手持石鼓文,劝我试作石鼓歌。少陵无人谪仙死,才薄将奈石鼓何!周纲凌迟四海沸,宣王愤起挥天戈。大开明堂受朝贺,诸侯剑佩鸣相磨。搜于岐阳骋雄俊,万里禽兽皆遮罗。镌功勒成告万世,凿石作鼓隳嵯峨。在诗歌表现手法上,韩愈也做了创新,他用写赋的手法写诗,铺张罗列,浓彩涂抹,穷形尽相。如其南山诗共102韵,全诗一千多字,连用51个带“或”字的诗句,铺写终南山的高峻,四时景象的变幻。,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3、孟郊(751814)字东野,武康(浙江德清)人。一生沉沦下僚。有孟东野诗集,存诗五百余首。孟郊诗以苦吟著称,注意造语炼字。写得最多的是充满幽僻、清冷、苦涩意象的诗受韩愈影响,写过一些以丑为美、意象险怪的诗。但影响最大的还是他的古朴平易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4、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以散文化的章法、句法入诗,融叙述、议论于一体。如山石:山石荦确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夜深静卧百虫绝,清月出岭光入扉。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蹋涧石,水声激激风吹衣。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4、韩孟诗派的诗歌创新在诗中大量使用长短错落的散文句法,尽力消融诗与文的界限。五言如“乃一龙一猪”、“固罪人所徙”、“在纺织耕耘”、“时天晦大雪”,七言如“嗟我道不能自肥”、“子去矣时若发机”、“虽欲悔舌不可扪”,完全不受韵律、节奏、对称的约束。在诗中大发议论,以议论入诗。有利也有弊。,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5、李贺(790816)字长吉,生于福昌昌谷(河南宜阳)。是没落的宗室后裔。父李晋肃,曾当过县令。因避父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后做过从九品的奉礼郎。托疾辞归。卒年二十七岁。,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5、李贺(790816)长吉细瘦,通眉,长指爪。能苦吟疾书,最先为昌黎韩愈所知。恒从小奚奴,骑距驴,背一古破锦囊,遇有所得,即书投囊中。及暮归,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见所书多,辄曰:“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上灯,与食,长吉从婢取书,研墨叠纸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丧日率如此,过亦不复省。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召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下榻叩头,言阿(上弥下女)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召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李商隐李长吉小传),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5、李贺(790816)李贺深受屈原、李白及汉乐府民歌的影响,多以乐府体裁驰骋想象,自铸奇语,表现其苦闷情怀。对冷艳凄迷的意象有偏爱,大量使用“泣”、“啼”等字使其感情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精选的动词、形容词来创造视觉、听觉与味觉互通的艺术效果。“酸风”、“香雨”,箫声可以“吹日色”等。迥异于常人的想象乃至幻想,伴随着夸张等手法。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佩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山西永济)人。贞元九年(793),二人同登进士第。十年后,二人一起由地方调入京城。顺宗永贞元年(805),二人同参加了王叔文领导的革新集团。同年八月,遭以宦官为首的保守势力反对,革新失败。刘贬朗州(湖南常德)司马,柳贬永州(湖南)司马。十年后,分别迁官更为遥远的连州(广东连县)和柳州(广西)。柳宗元死于柳州。年仅47岁。有柳河东集,存诗一百六十余首。刘禹锡后转夔州、和州,晚年迁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与白居易唱和,世称“刘白”。有刘宾客集,存诗八百余首。,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抒写内心苦闷,表现身处逆境而不肯降心辱志的执著精神,是他们诗歌的共同内容。如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共来百越文身地,犹自音书滞一乡。,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刘禹锡性格刚毅,饶有豪猛之气。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再游玄都观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今广东省连县),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观,荡然无复一树,惟兔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刘禹锡的诗无论长短,大都简捷明快,风情俊爽,有一种哲人的睿智和诗人的深情,极具艺术张力和雄直气势。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刘禹锡的咏史怀古诗最为人称道。平易简洁,意象精当新颖。其西塞山怀古尤为著名: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在长期的谪居生涯中,刘禹锡受民歌浸染,创作了不少富有民歌情调,介于雅俗之间的优秀诗作。如竹枝词二首其一: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二、韩孟诗派及刘禹锡、柳宗元等,6、刘禹锡与柳宗元刘诗昂扬,柳诗沉重;刘诗外扩,柳诗内敛;刘诗气雄,柳诗骨峭;刘诗风情朗丽,柳诗淡泊简古。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诗还有淡泊纡徐的一面。如其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重写实、尚通俗的张籍、王建、元稹重写实、尚通俗的诗歌思潮其远源可以追溯到“诗三百”中的“风”诗其近源则是安史之乱以来写实的诗人,尤其是杜甫张、王、元、白等人均是此诗歌思潮的中坚他们一方面向杜甫学习,另一方面自觉向民歌学习张籍、王建是中唐时期较早从事乐府诗创作的诗人,时号“张王”。张籍,字文昌,苏州人。有张司业集。王建,字仲初,颍川(河南许昌)人。有王司马集。,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1、重写实、尚通俗的张籍、王建、元稹元稹(779831),字微之,洛阳人。生性激烈,少柔多刚,多次遭贬。有元氏长庆集,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有连昌宫词。才子型作家,风流多情,年轻时曾有艳遇。有莺莺传传奇及会真诗三十韵离思五首其四: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其妻死后写有不少悼亡诗。最有名的是遣悲怀三首。与白居易交谊最深,二人有大量唱和诗。,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2、新乐府诗派与白居易新乐府运动,是中唐出现的一次文学运动。“新乐府”是以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是与古题乐府相对而言(乐府起于秦汉,汉乐府富有现实主义精神。建安以来,诗人常借古题写时事)。杜甫首创新题乐府。中唐社会危机日益加深;陈子昂、杜甫等人的进步诗歌主张,特别是杜甫即事名篇的乐府诗创作经验,给新乐府运动以直接的启示;大历以来的形式主义诗风,从反面激励新乐府诗人追求风雅比兴;、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采取的“纳谏”态度,也鼓励了新乐府诗人的创作。,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2、新乐府诗派与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原籍太原,生于新郑(河南)。贞元十六年(800),进士及第。元和元年(806),为应制举,与元稹研讨社会政治各种问题,撰成策林七十五篇。制科入等,次年,为翰林学士。元和三年至五年,授左拾遗、充翰林学士。元和六年至九年,母丧,回乡守制。元和十年,盗杀武元衡,上书遭贬,为江州司马。从此“独善其身”。与元九书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闲居洛阳,自号“醉吟先生”、“香山居士”。有白氏长庆集,诗二千八百余首。,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3、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与元九书是全面系统的诗论认为诗歌必须为政治服务,必须负起“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政治使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认识到文学必须植根于现实生活,是现实生活的反映。阐发了诗歌的特性,并结合这种特性强调诗的教育作用和社会功能。强调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张形式必须服从内容,为内容服务。,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3、白居易的诗歌主张及其讽谕诗他曾将自己五十一岁前的一千三百多首诗分为四类:一讽谕、二闲适、三感伤、四杂律。其讽谕诗价值最高。“惟歌生民病”是讽谕诗的突出主题。作品深刻揭露统治者的横征暴敛,反映人民生活的极端困苦。如重赋揭露了两税法的流弊和贪吏敛索无度的行径。观刈麦表现诗人对赋敛的痛恨,和人民苦难生活的同情。又如村居苦寒同惟人民生活的苦寒;杜陵叟鞭挞胥吏的“急敛暴征”罪行军等。批判统治阶级“轻裘肥马”的骄奢生活。如轻肥批判了宦官的骄奢生活,反映了江南“人食人”的惨象,通过对比,暴露了当时尖锐的阶级矛盾。又如买花揭露了京城贵族重金买花的穷奢极欲的生活。,批判“急敛暴征”,反对各种弊政。当时弊政如两税法、宫市、进奉以及信佛求仙等等,白诗对此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最典型的例子是“苦宫市”的卖炭翁。另如红线毯,讽刺进奉,也很深刻。反对穷兵黩武,表达爱国情感。如新丰折臂翁,批判穷兵黩武的扩边战争,表达了人民的怨恨之情。西凉伎、缚戎人等诗,控诉了昏庸统治者荒淫误国,抑制了人民的爱国热情。反映妇女痛苦,关心妇女命运。如缭绫揭露了最高统治者的奢糜,表达了对织女劳苦的同情。上阳白发人,深刻揭露了统治者对宫女的幽闭摧残,从而反映了诗人对妇女命运的同情。白居易的讽渝诗,对中唐社会的政治弊端、社会黑暗、赋敛菏暴、宦官奢糜、以及民生疾苦等不良习俗都有所反映,体现了他“为时”、“为事”而创作的理论主张。,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4、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的感伤诗有一百多首,其中广为传诵的有长恨歌、琵琶行两首叙事长诗。长恨歌前半部分,写明皇迷恋声色和杨贵妃因色得宠,是写实,批判了皇帝的荒淫误国和贵妃的恃宠致乱;后半部分,写李杨爱情的毁灭以及唐玄宗对贵妃的缠绵相思,是写幻,对李畅爱情悲剧寄予了一定的同情。从作者的主观意图和客观效果看,同情多于批判,惋惜多于谴责。全诗构思精巧,故事曲折,描写细腻,语言流丽,感情缠绵婉转,有很强的艺术魅力。琵琶行写琵琶女飘零馋悴沦落天涯的生平遭遇,并以此引发出自己遭谗受贬,政治失意的满腹怨愤,表现了对琵琶女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抒写了自己的天涯沦落之恨。,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5、白居易的闲适、杂律诗白居易的闲适、杂律等类诗歌数量较多,但成就不如讽谕诗。其中优秀的作品有赋得古原草送别、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大林寺桃花等。,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5、白居易的闲适、杂律诗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苏轼:“元轻白俗”。,三、白居易与元白诗派,5、白居易的闲适、杂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据唐张固幽闲鼓吹载:作者初进京城,携诗拜访当时的名士顾况。顾借居易之名打趣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