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1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2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3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4页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西省2019-2020年度九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作为年轻一代,我们要担负起发扬、继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C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D如今初中生近视日益严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2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A淅沥/莅临草垛/跺脚瘫痪/沙滩B匿笑/静谧霎时/刹那粗犷/空旷C争执/执着捡起/检查碣石/轻捷D徘徊/排球心绪/记叙干涩/吝啬3 . 请选出下列选项中排序正确的一项( )考察表明,塔里木地区有非常长的聚水期。早在30万年前,塔里木盆地和柴达木盆地还是连在一起的大海,后来这里的地壳逐渐抬升。这一时期一直持续了数万年,使得塔里木地区积聚了大量地下水。但还是个湿润地带,降水比较丰富,草原、沼泽密布。为什么塔里木盆地地下会形成巨大的地下水库呢?ABCD4 . 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和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九院)对吵对打。B“大自然把原子能禁锢着。我们有权利把它释放出来,用它去杀人吗?”爱因斯坦说。C我连忙去抢父亲的担子,他却很粗暴地一把推开我:“不要你凑热闹,我连一担水都挑不动吗”!D欢呼吧,呵!海岸,响吧,呵!钟。5 .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的表示赞成。B中海公园里,高低错落的树木鳞次栉比,游客徜徉其中,流连忘返。C这次“红楼选秀”的参赛选手,人数虽然众多,但是水平却是参差不齐,有的甚至不知贾宝玉是男是女。D每次升旗仪式后,广场上满地是果皮、纸屑,令人叹为观止。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田野上的白发刘益善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泺,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到了田边,我便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己经抽出嫩芽。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逃散而去。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没有办法,她己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一享福么?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顾你爹和你弟。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一早回家服侍父亲吃药,再赶到田里插秧。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己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己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在泥水里,艰难爬行。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全身是汗渍泥水。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妈,您不该这样拼命!母亲见是我,想站想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来。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己瘦得皮包骨头。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母亲说: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我没说话,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没命地插起秧来。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啊,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选自语文网)6 . 请用简明的语言,概述文中让“我”心痛的两件事情。7 . 文中划横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8 . 结合原文内容,分析“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写出两点。9 . 本文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的作用。10 .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段中“后来满头芦花”一句用乡村常见的芦花来形容母亲的,白发,突出母亲头发斑白的特征,切合母亲农妇的身份。B第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了铺垫。C第段中“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一句,既写出了老鼠的猖獗,又侧面表现出母亲的辛劳。D第段中以“母亲的白发哟,还在田野上飘拂么”一句结束全文,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地抒发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网络时代,触摸传统家书的温度(被遗忘的传统家书)近二十年间,电话、互联网和手机汹涌而来,几乎瞬间击垮了传统家书的千年大厦。家书,那一张张曾经温暖人们心灵的信纸,正慢慢变得模糊起来。(家书何以“抵万金”)(北京青年报2014年1月17日)电话、微信、QQ的确方便快捷,但似乎少了一点情感表达上的温度。亲笔书写家信恰巧可以弥补这一点。当书信连接着母子、兄弟、夫妻,它便成为一个盛放思念和牵挂的容器,写信人用一字一句将其装满,当它呈现在收信人眼前时,依然热气腾腾。李蓝(中科院教授):在中国文化中,家书还兼具着家教的功能。长辈通过一封封家书,把人生体验、道德修养传授给自己的后代。中国近代思想家梁启超留下了2000余封家书,在这些书信里,他与孩子们讨论国家大事、人生哲学,表达父子间情感,督促子孙用功读书梁家9个子女后来个个成才,有3个是国家级院士。无论是感人至深的傅雷家书,还是饱含真知良言的曾国藩家书都为后人所传诵。李正中(天津理工大学教授):家书里最重要的就是亲情,在写信的时候,人们可以充分地表达自己真实的感情。而且家书有收藏价值,从不同年代的家书中,可以看出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民俗风情。同时,家书也是种礼仪文化,中国人的书信格式严谨,体现着中国特有的礼仪文明。傅敏(傅雷之子,傅雷家书的选编者):中国传统书信是文化和艺术的综合体现,比如说,其中的书法既体现了人的个性特点,又能让读信者有“见字如面”的感觉,仿佛写信人就在自己面前,这种情感上的交流是西方拼音文字很难表现的。(传统家书将何去何从)(2013年9月25日国际在线消息)日本文化厅的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认为应该亲笔写信的10-19岁的年轻人的比例为62%,30-39岁的比例为57%,与前一次调查相比,分别增长了18和14个百分点。另外,10-19岁的年轻人中有54%的人认为应该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张海鹰(“抢救民间家书”活动组委会秘书长):承载着数千年文化积淀的中国传统家书并不会消亡,但目前的现实的确让人感到遗憾。很多年轻人连给自己长辈写家书和写求职信之间的区别都搞不清楚,让人觉得滋味复杂。夏学銮(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这实际上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让人在家书和E-mail之间做选择,就像让人在精神家园和物质家园做选择一样。黄桂萍(华南理工大学教授):科技在给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使得精神和情感趋向“快餐化”。然而,人们会因书信对情感有着长期保留、定格的魅力,而适时选择理性回归。蔡锐(山东大学生):虽然书信越来越少了,但是亲情和友情并没有由此而变淡。通讯更便捷了,联系也更加频繁,我觉得感情仍然跟原来一样。书信的退出,应该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11 . 根据材料,分点概括传统家书所具有的功能或价值。12 . 下列说法不符合材料原意的一项是( )A调查显示大学生主要通过电话与家人联系,其次是微信,而写家书的人很少。B从调查数据看,日本青年认为应亲笔写信的原因是要保留信件的传统书写格式。C与电话、QQ等现代通讯手段相比,传统家书最明显的不足是不够快捷方便。D现代人越来越少提笔写家书,其实正体现了现代与传统两种价值体系的碰撞。13 . 有人认为传统家书会逐渐消失,有人认为不会消失。请说说你的看法,并运用以上阅读材料的有关内容作适当阐述。三、句子默写14 . 古诗文默写。_,丰年留客足鸡豚。游山西村念天地之悠悠,_。登幽州台歌_,阴阳割昏晓。望岳_,化作春泥更护花。己亥杂诗望岳中点明全诗主旨并表达作者远大的理想和抱负的诗句是_,_。游山西村中的“_,_”既表现了诗人看到胜景迭出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四、诗歌鉴赏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完成下列小题, 江楼感旧唐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15 . 请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描绘“月光如水水如天”的画面。16 .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患想感情?五、课外阅读(古文阅读)报恩塔明张岱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则报恩塔是也。报恩塔成于永乐初年,非成祖开国之精神、开国之物力、开国之功令,其胆智才略足以吞吐此塔者,不能成焉。塔上下金刚佛像千百亿金身。一金身,琉璃砖十数块凑砌成之,其衣褶不爽分,其面目不爽毫,其须眉不爽忽,斗榫合缝,信属鬼工。闻烧成时,具三塔相,成其一,埋其二,编号识之。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夜必灯,岁费油若干斛。天日高霁,霏霏霭霭,摇摇曳曳,有光怪出其上,如香烟缭绕,半日方散。永乐时,海外夷蛮重译至者百有余国,见报恩塔,必顶礼赞叹而去,谓四大部洲所无也。(选自陶庵梦忆)注释报恩塔:在南京中华门外报恩寺内,始建于三国,明成祖永乐十年重建,后毁于战火。窑器:陶瓷器具。斗榫(sn)合缝:形容榫头和卯眼非常适合,不露缝隙。识:标记。工部:指掌管工程建筑的衙门。重译:言语不通需辗转翻译。17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则报恩塔是也(2)闻烧成时(3)半日方散(4)必顶礼赞叹而去18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今塔上损砖一块,以字号报工部,发一砖补之,如生成焉。19 . 学校文学社为正在重建的报恩塔征集对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上联:造大窑器堪称奇迹下联:六、作文20 . 元旦快到了,班级准备了一幅成长树(如右图),要求同学们给自己写一段新年祝愿语,请你完成该项任务。要求:语言生动,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70字。21 . 请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完成一篇作文。题目一: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回味”一词作如下解释:(回味)名 食物吃过后的余味:回味无穷;动 从回忆里体会:我一直在回味他说的话。 回味的过程是再次感受的过程,是深入理解的过程,也是重新认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