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017_第1页
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017_第2页
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017_第3页
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017_第4页
可再生能源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2017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讨论题,介绍一种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等)实现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包括可再生能源与煤基结合的联合发电系统。主要内容包括:(1)整体系统流程(2)系统的特点(3)与化石能源相比,在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环境性能方面有哪些优势和不足。,Thermalefficienciesofpowerconversionsystemsandapplications.CCGT,combinedcyclegasturbine.,-3-,2020/5/26,从资源角度?太阳能、生物质、风能、地热能从工质角度?蒸汽、燃气、有机工质、CO2从发电稳定性角度?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互补系统,-4-,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热互补的朗肯循环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锅炉给水,机组装机容量为49MW,太阳能部分设计电力约1MW,电厂效率提高了2%5%(美国科罗拉多州(Colorado)),化石能源-煤炭,-5-,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热互补的朗肯循环系统,随着太阳能集热器场流量热电效率先增后降,原因?,由该部分流量排挤抽气流量从而引起汽轮机通流部分流量变化,-6-,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中太阳能热互补的可能方式?,-7-,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槽式太阳能热互补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高压蒸汽300400,化石能源-天然气,(1)太阳能借助高效的联合循环,实现更高效的热转功;(2)联合循环电站避免了单纯的太阳能热发电站日常启停机。,加热高压蒸汽与低压蒸汽从热力性能来看有什么区别?,-8-,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热互补的布雷顿循环系统,利用太阳能加热压气机出口空气,化石能源-天然气,利用高聚光比的塔式/碟式聚光集热装置产生高温太阳能热,来预热压气机出口高压空气到800850,进入燃烧室再经过化石燃料加热到燃机入口温度,难点?(1)接收器的设计,需要耐高温和热冲击的材料;(2)高压空气压力损失较大,-9-,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热互补耦合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预热燃气轮机循环中的高压空气;加热燃气透平排气后再注入余热锅炉;预热汽轮机底部循环给水;用于底部循环中低压蒸汽过热;用于底部循环中的高压蒸发器;直接产生蒸汽并入汽轮机底循环,-10-,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化学链反应互补的联合循环发电系统,太阳能为金属载氧体还原提供热量,太阳能聚光集热装置提供450550的热能给化学链燃烧中吸热的还原反应;热力循环中工质为高浓度的CO2和H2O气体,化石能源-天然气,-11-,2020/5/26,太阳能化石能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太阳能重整-热化学互补的联合循环联产系统(甲醇制氢),太阳能甲醇重整供热,太阳能中低温供热甲醇重整200300;高温的联合循环发电燃用制氢过程的副产气(弛放气),化石能源节能率29%。,-12-,2020/5/26,多种可再生能源互补的联合循环系统,C)ORC余热发电,利用太阳能实现低温加热,发酵温度30-60,CH4燃气循环发电,有机介质为循环工质的朗肯循环,蒸发压力2.5MPa,冷凝温度30,C30-30kW,压比3.2,温度564-873,A)太阳能沼气发酵;,B)微燃机沼气发电;,排烟温度275,太阳能-生物质气化多联产系统,A)太阳能-生物质气化;B)甲醇合成;C)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4.12万m2,49.37万m2,142.3万m2,516t/h,甲醇产量:41.56kg/s,生物质节省50%对外输出功率:505.14MW系统的总效率:48.5%,氢氧联合循环与风能耦合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氢氧联合循环发电,实现风力发电的储能作用实现无污染排放,系统的总效率:50%,氢氧联合循环与风能耦合发电系统,风力发电,电解水制氢,氢氧联合循环发电,实现风力发电的储能作用实现无污染排放,系统的总效率:55%,-16-,2020/5/26,SupercriticalCO2BraytonCycle发电,SupercriticalCO2热物理性质,比热与温度、压力和焓的关系:CO2比热随温度是先升高而后又下降,在某个温度下存在最大值给定压力下,比热达到最大值时所对应的温度为准临界温度,SupercriticalCO2热物理性质,SupercriticalCO2热物理性质,密度和热导率随温度和压力的变化,超临界CO2流体:高密度气体,接近液体;粘度小,扩散系数接近于气体,具有较好的流动性和传输特性;临界点附近,热物理性质变化剧烈。,;,-20-,2020/5/26,-21-,2020/5/26,CO2循环发电示意图,Pc=7.38MPaTc=31.1C,-22-,2020/5/26,超临界S-CO2,跨临界T-CO2,亚临界SN-CO2,系统循环热力性能,Ref:PardeepGarg,SupercriticalcarbondioxideBraytoncycleforconcentratedsolarpower,J.ofSupercriticalFluids76(2013)5460,SupercriticalCO2循环发电,S-CO2recompressingcyclelayout,SupercriticalCO2在发电中的应用,Ref:FundamentalsofSupercriticalCO2,JasonC.Wilkes,Ph.D.,ASMETurboExpo2014,S-CO2太阳能发电系统,S-CO2太阳能发电系统,S-CO2太阳能发电系统,S-CO2太阳能发电系统,【Ref:吴毅,基于超临界CO2布雷顿循环的塔式太阳能集热发电系统,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6,50:108-113】,SupercriticalCO2(directOxy-NGcombustion),SupercriticalCO2IndirectOxy-coalCombustion,SupercriticalCO2NG/MCFC,【Ref:M.Mehrpooyaetal.Introducingandanalysisofahybridmolt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