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数学第一轮复习讲义 两个平面垂直【知识点归纳】 判定方法图形符号语言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定义:如果两个平面相交成直二面角,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BOlA=lAOl于OBOl于OAOB=900如果一个平面通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laaa如果一平面垂直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平面。如果两个相交平面都垂直于第三个平面,那么它们的交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a=aa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其中一个平面内垂直于交线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另一平面。laa=la al 特别指出:立体几何中平行、垂直关系的证明的基本思路是利用线面关系的转化,即: 【基础训练】(1)已知直线平面,直线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2)设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两个不同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若则;若,则;若,则或;若则。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 _;(3)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线交于一点O,P到三个面的距离分别为3、4、5,则OP的长为_ ;(4)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各边都相等,M是PC上的一动点,当点M满足_时,平面MBD平面PCD(5)过S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题型讲解】【例1】 如下图,过S引三条长度相等但不共面的线段SA、SB、SC,且ASB=ASC=60,BSC=90,求证:平面ABC平面BSC.【例2】 如下图,在三棱锥SABC中,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SBC.(1)求证:ABBC;(2)若设二面角SBCA为45,SA=BC,求二面角ASCB的大小.【例3】 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若过面对角线AB1与另一面对角线BC1平行的平面交上底面A1B1C1的一边A1C1于点D.(1)确定D的位置,并证明你的结论;(2)证明:平面AB1D平面AA1D;(3)若ABAA1=,求平面AB1D与平面AB1A1所成角的大小.【巩固练习】1.在三棱锥ABCD中,若ADBC,BDAD,BCD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A.平面ABD平面ADCB.平面ABD平面ABCC.平面ADC平面BCDD.平面ABC平面BCD2.直三棱柱ABCA1B1C1中,ACB=90,AC=AA1=a,则点A到平面A1BC的距离是A.a B. a C. a D. a3.设两个平面、,直线l,下列三个条件:l;l;.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个数为A.3B.2C.1D.04.m、n表示直线,、表示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其中正确命题为 =m,n,nm,则 ,=m,=n,则mn,=m,则m m,n,mn,则A. B. C. D.5.夹在互相垂直的两个平面之间长为2a的线段和这两个平面所成的角分别为45和30,过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分别向这两个平面的交线作垂线,则两垂足间的距离为_.6 如图,已知是圆的直径,垂直于所在的平面,是圆周上不同于的任一点,求证:平面平面7.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底面ABCD是边长为的正方形,侧棱长为,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求证:平面D1EF平面AB1C.8.如下图,四棱锥PABCD的底面是边长为a的正方形,PA底面ABCD,E为AB的中点,且PA=AB.(1)求证:平面PCE平面PCD;(2)求点D到平面PCE的距离.参考答案【基础训练】(答:)(答:)(答:5)(答:);剖析:本题是面面垂直的证明问题.一条是从定义出发的思路,即先证明其中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但图中似乎没有现成的这样的直线,故作辅助线.根据已知条件的特点,取BC的中点O,连结AO、SO,既可证明AO平面BSC,又可证明SO平面ABC.另一条是从定义出发的思路,即证明两个平面所成的二面角是直二面角,注意到AOS是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转化为证明AOS是直角.证法一:取BC的中点O,连结AO、SO.AS=BS=CS,SOBC,又ASB=ASC=60,AB=AC,从而AOBC.设AS=a,又BSC=90,则SO=a.又AO= a,AS2=AO2+SO2,故AOOS.从而AO平面BSC,又AO平面ABC,平面ABC平面BSC.证法二:同证法一证得AOBC,SOBC,AOS就是二面角ABCS的平面角.再同证法一证得AOOS,即AOS=90.平面ABC平面BSC.特别提示本题揭示的是证面面垂直常用的两种方法.此外,本题中证明AOS=90的方法较为特殊,即通过“算”,定量地证得直角,而不是通过位置关系定性地推理出直角,这也是立体 何中证明垂直的一种重要方法.【题型讲解】(1)证明:作AHSB于H, 平面SAB平面SBC,AH平面SBC.又SA平面ABC,SABC.SA在平面SBC上的射影为SH,BCSB.又SASB=S,BC平面SAB.BCAB.(2)解:SA平面ABC,平面SAB平面ABC.又平面SAB平面SBC,SBA为二面角SBCA的平面角.SBA=45.设SA=AB=BC=a.作AESC于E,连结EH,则EHSC,AEH为二面角ASCB的平面角,AH=a,AC=a,SC=a,AE=a,sinAEH=,二面角ASCB为60.思考讨论证明两个平面垂直的常见方法:(1)根据定义,证其二面角的平面角是直角;(2)根据判定定理,证明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垂线.剖析:本题的结论是“开放性”的,点D位置的确定如果仅凭已知条件推理难以得出.由于AB1与BC1这两条面对角线是相邻二侧面上的异面直线,于是可考虑将BC1沿BA平行移动,BC1取AE1位置,则平面AB1E1一定平行BC1,问题可以解决.(1)解:如下图,将正三棱柱ABCA1B1C1补成一直平行六面体ABCEA1B1C1E1,由AE1BC1,AE1平面AB1E1,知BC1平面AB1E1,故平面AB1E1应为所求平面,此时平面AB1E1交A1C1于点D,由平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平行性质知,D为A1C1的中点.(2)证明:连结AD,从直平行六面体定义知AA1底面A1B1C1D1,且从A1B1C1E1是菱形知,B1E1A1C1,据三垂线定理知,B1E1AD.又ADA1C1=D,所以B1E1平面AA1D,又B1E1平面AB1D,所以平面AB1D平面AA1D.(3)解:因为平面AB1D平面AA1D=AD,所以过A1作A1HAD于点H.作HFAB1于点F,连结A1F,从三垂线定理知A1FAB1.故A1FH是二面角A1AB1D的平面角.设侧棱AA1=1,侧棱AB=.于是AB1= .在RtAB1A1中,A1F=,在RtAA1D中,AA1=1,A1D=A1C1=,AD= .则A1H=.在RtA1FH中,sinA1FH=,所以A1FH=45.因此可知平面AB1D与平面AB1A1所成角为45或135.评述:本题主要考查棱柱的性质,以及面面关系、二面角的计算,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提示1.开放性问题已进入高考试卷中,近年来,全国及上海市多次考查开放题,解开放题并将经验与解题技巧相结合,并要有较熟练的基础知识和“图形意识”,并能将典型图形灵活应用到解题中去.2.立体几何的计算并非单纯的数字计算,而是与作图和证明相结合的.立体几何计算题的主要步骤可以归纳为画证算三步.“画”是画图,添加必要的辅助线,或画出所要求的几何量,或进行必要的转化;“证”是证明,用三段论的方法证明你所画的几何量即为所求,然后进行最后一步计算.这三步之间紧密相连,环环相扣,互相制约,形成了解决立体几何计算题的思维程序,是综合考查学科能力的集中体现.【巩固练习】1.解析:由ADBC,BDADAD平面BCD,面AD平面ADC,平面ADC平面BCD.答案:C2.解析:取A1C的中点O,连结AO. AC=AA1,AOA1C.又该三棱柱是直三棱柱,平面A1C平面ABC.又BCAC,BCAO.因此AO平面A1BC,即A1O等于A到平面ABC的距离.解得A1O=a.答案:C3.解析:答案:C4. 答案:C5.解析:如下图,平面,=l,A,B,AB=2a.ACl于点C,BDl于点D,则CD即为所求.,ACl,AC,ABC就是AB与平面所成的角.故ABC=30,故AC=a.同理,在RtADB中求得AD=a.在RtACD,CD=a.答案:a分析: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要证明两平面互相垂直,只要在其中一个平面中寻找一条与另一平面垂直的直线即可解:是圆的直径,又垂直于所在的平面,平面,又在平面中,所以,平面平面点评:由于平面与平面相交于,所以如果平面平面,则在平面中,垂直于的直线一定垂直于平面,这是寻找两个平面的垂线的常用方法AB1=CB1,O为AC的中点,B1OAC.故B1OEF.在RtB1BO中,BB1=,BO=1,BB1O=30.从而OB1D1=60,又B1D1=2,B1O1=OB1=1(O1为BO与EF的交点).D1B1O1是直角三角形,即B1OD1O1.B1O平面D1EF.又B1O平面ACB1,平面D1EF平面AB1C.证明:如下图,E、F分别是AB1、CB1的中点,EFAC.(1)证明:取PD的中点F,则AFPD.CD平面PAD,AFCD.AF平面PCD.取PC的中点G,连结EG、FG,可证AFGE为平行四边形.AFEG.EG平面PCD.EG在平面PCE内,平面PCE平面PCD.(2)解:在平面PCD内,过点D作DHPC于点H.平面PCE平面PCD,DH平面PCE,即DH为点D到平面PCE的距离.在RtPAD中,PA=AD=a,PD=a.在RtPCD中,PD=a,CD=a,PC=a,DH=a.【备用题】1.P为ABC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则点P在此三角形所在平面上的射影是ABC垂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PA=PB=PCB.PABC,PBACC.点P到ABC三边所在直线距离相等D.平面PAB、平面PBC、平面PAC与ABC所在的平面所成的角相等解析:条件A为外心的充分必要条件,条件C、D为内心或旁心的必要条件(当射影在ABC的形内时为内心,在形外时为旁心).答案:B3.设a、b是异面直线,、是两个平面,且a,b,a,b,则当_(填上一种条件即可)时,有.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可以填上ab,也可以填a,或b.答案:ab4.三个平面两两互相垂直,它们的三条交线交于一点O,P到三个平面的距离分别是3、4、5,则OP的长为_.解析:构造棱长分别为3、4、5的长方体,使OP为长方体的对角线.故OP=5.答案:56.(文)如下图,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4,E、F分别为棱AB、BC的中点,EFBD=G.(1)求证:平面B1EF平面BDD1B;(2)求点D1到平面B1EF的距离d;(3)求三棱锥B1EFD1的体积V.(1)证法一:如下图,连结AC.正四棱柱ABCDA1B1C1D1的底面是正方形,ACBD.又ACD1D,故AC平面BDD1B1.E、F分别为AB、BC的中点,故EFAC.EF平面BDD1B1.平面B1EF平面BDD1B1.证法二:BE=BF,EBD=FBD=45,EFBD.又EFD1D,EF平面BDD1B1.平面B1EF平面BDD1B1.(2)解:在对角面BDD1B1中,作D1HB1G,垂足为H.平面B1EF平面BDD1B1,且平面B1EF平面BDD1B1=B1G,D1H平面B1EF,且垂足为H.点D1到平面B1EF的距离d=D1H.在RtD1HB1中,D1H=D1B1sinD1B1H.D1B1=A1B1=2=4,sinD1B1H=sinB1GB=,d=D1H=4=.(3)解:V=V=V=dS=2=.评注:近几年立体几何的解答题一般都是一题多问,环环相扣.如本题的三小问便是如此.本题主要考查正四棱柱等基本知识,考查逻辑推理能力及空间思维能力.(理)如下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棱长为a.求:(1)AB与B1C所成的角;(2)AB与B1C间的距离;(3)AB与B1D间的距离.解:(1)ABCD,B1CD是AB与B1C所成角.DC平面BB1C1C,DCB1C.于是DCB1=90.AB与B1C所成角为90.(2)连结BC1交B1C于O,则BOB1C.又AB平面BB1C1C,ABBO.BO是异面直线AB和B1C的公垂线段,易得BO= a,即AB与B1C间的距离为a.(3)ABDC,AB平面B1DC,DC平面B1DC,AB平面B1DC,从而AB与平面B1DC间的距离即为AB与B1D间的距离.BOB1C,BOCD,B1CDC=C,BO平面DB1C.BO的长为B到平面B1DC间的距离.BO=a,AB与B1D间的距离为a.9.如下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DAB=60,且边长为a的菱形,侧面PAD为正三角形,其所在的平面垂直于底面ABCD.(1)若G为AD边的中点,求证:BG平面PAD;(2)求证:ADPB;(3)求二面角ABCP的大小;(4)若E为BC边的中点,能否在棱PC上找一点F,使得平面DEF平面ABCD,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在菱形ABCD中,DAB=60,G为AD边的中点,BGAD.又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BG平面PAD.(2)证明:连结PG,则PGAD,由(1)得BGAD,又PGBG=G,BG平面PBG,PG平面PBG,AD平面PBG,PB平面PBG.ADPB.(3)解:由(2)AD平面PBG,而BCAD,BC平面PBG.而PB平面PBG,BG平面PBG,BCPB,BCBG.PBG就是二面角ABCP的平面角.在PAD中,PG=a,在PGB中,PBG=45,即二面角ABCP为45.(4)解:当F为PC的中点时,满足平面DEF平面ABCD.证明如下:取PC的中点F,连结DE、EF、DF,则由平面几何知识,在PBC中,EFPB,在菱形ABCD中,GBDE,而EF平面DEF,ED平面DEF,EFDE=E,平面DEF平面PGB.又PG平面ABCD,而PG平面PGB,平面PGB平面ABCD.故平面DEF平面ABCD.评述:本题第(1)问的论证中主要运用了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第(2)问通过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转化得以证明,第(3)问是通过寻找与二面角的棱垂直的平面,进而得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归结为论证与计算,第(4)问是探索性问题,这里通过直觉捕捉结果,再进行逻辑论证.【例1】 已知m、l是直线,、是平面,给出下列命题:若l垂直于内两条相交直线,则l;若l平行于,则l平行于内所有的直线;若m,l且lm,则;若l且l,则;若m,l且,则lm.其中正确命题的序号是_.答案:【例2】 如图,AB是圆O的直径,C是圆周上一点,PA平面ABC.(1)求证:平面PAC平面PBC;(2)若D也是圆周上一点,且与C分居直径AB的两侧,试写出图中所有互相垂直的各对平面.(1)证明:C是AB为直径的圆O的圆周上一点,BCAC.又PA平面ABC,BC平面ABC,BCPA,从而BC平面PAC.BC平面PBC,平面PAC平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化金融业务管理办法
- ppp项目部管理办法
- 融资租赁定价管理办法
- 精装房安装管理办法
- 莲花湖夜间管理办法
- 装修装饰材料管理办法
- 业务限时办结管理办法
- 个人信息专项管理办法
- 芙蓉镇景区管理办法
- 个人转贷服务管理办法
- DBJ04T 447-2023 装配式农村住房建筑技术标准
- 慢性肾衰竭的护理课件
- 《抗菌药物概论课件》课件
- 2025年惠州市国资本投资集团限公司招聘29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医院未来人才培养与引进策略
- 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培训
- 【MOOC】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宁德时代应聘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甘特图制作》课件
- 冀少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一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2《细胞的形态》教案
- 旅游公司与导游合作协议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