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操作与常规验光,综合验光仪,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内容提要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2.客观验光与确认3.主观远屈光检查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5.调节力与近用加光6.基本验光流程,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1开启电源1.2.视孔归“0”位,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3调整被侧眼高度1.4调整垂直平衡,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5调整光心距(或检查瞳距),1.6调整镜眼距,中心刻线与角膜前缘相切,伸缩控制后顶距(12mm),验光师观察后顶距窥孔,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1.7调整集合(集合掣),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1.准备工作及注意事项,图例:,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2.客观验光与确认,2.1使用电脑验光仪或检影验光等方法,测得客观屈光数据。,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2.客观验光与确认,2.2验证客观数据的有效性。在综合验光仪中置入客观数据,确认矫正视力接近或好于1.0。,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3.1远雾视:3.1.1雾视的原理:使用光学方法,在被检眼前添加过量正镜,维持被检眼零调节最好视力。,图雾视的原理,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3.1远雾视:3.1.2雾视的方法:,注意:如在雾视过程中双眼可清晰分辨视标后,双眼酌情递增0.25D0.50D,维持视标处于模糊状态。,1)根据客观验光结果给被测眼放置球镜和柱镜试片。2)先检查右眼,遮盖左眼。在右眼基本屈光度的基础上,加减球镜,使右眼视力达到0.8以上,然后逐渐加上正镜,使该眼雾视,每次+0.25D,直至视力下降到0.3,此时右眼基本雾视。用同样方法将左眼雾视。3)左右眼完成单眼雾视后,在做双眼雾视。方法去除遮盖片,要求双眼注视到大致看清0.3视标3-10min。,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3.1远雾视:3.1.3雾视的注意事项:,1)雾视法的原则是使被测眼处于足够的近视状态,但不是任意度数的正镜。通常雾视量为:客观验光光度+雾视焦度0.75D3.00D雾视量与基础屈光及个体差异有关。2)雾视是在屈光基础状态基本一致的双眼上实施的。3)只有在散光大致矫正时,双眼才能等量的雾视效果。4)雾视的局限,不如睫状肌麻痹剂彻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3.2散光盘检测:3.2.1散光盘视标检查前提:,1)双眼完成远雾视,以雾视试片焦度为基础。2)双眼柱镜试片调整为“0”。3)单眼检测(先右后左)。4)减正加负直至被检眼能够分辨0.6视标。,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1)投放散光盘视标:嘱被测眼指出黑粗而清晰的标线方向。2)确定柱镜试片轴向:对称互换原则,时钟小数30=轴向3)矫正散光:以0.25D递度增加柱镜试片,直到散光盘各轴向视标线清晰程度一致。,3.2散光盘检测:3.2.2散光盘视标检查步骤:,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注意:散光盘检查的局限性(高度散光、不规则散光);辅助方法裂隙片检查、检影验光等。,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正视眼所见红绿视标:视标清晰度、亮度一致。,3.3红绿视标检测:3.3.1检查目的:是利用色象差原理定量分析在屈光检查中被测眼所处的屈光状态。如为近视,由于眼轴较正视眼长,红光更为接近,故对红光较敏感;如为远视,由于眼轴较正视眼短,绿光更为接近,故对绿光较敏感。,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近视状态:红色视标比绿色清晰、亮。近视欠矫或远视过矫。,远视状态:绿色视标比红色清晰、亮。远视欠矫或近视过矫。,3.3红绿视标检测:3.3.2检查方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1)调节对屈光矫正的干扰:红绿视标检测的目的在于对红绿单色光的焦点与视网膜相对位置进行分析判断,要求红绿单色光通过被测眼屈光系统后的焦点位置稳定不变。,2)维持被测眼的屈光静态:为使被测眼处于屈光静态,常使用光学透镜将被测眼调整到低度近视状态。在调整矫正眼镜焦度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被测眼处于远视状态,既一旦发现被测眼感到绿色视标(清晰)于红色时,则立即减少负球镜或增加正球镜,维持眼的正视状态或轻度近视状态。,3.3红绿视标检测:3.3.3调节对红绿检测的影响:,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红点表示负轴,白点表示正轴。红点与白点之间为镜柄方向。用“A”表示。,3.40.25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3.4.10.25交叉圆柱镜:又称JCC交叉柱镜,江苏金陵眼镜职业技术学校JINLINGGLASSES,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交叉圆柱镜离焦示意图,3.40.25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3.4.10.25交叉圆柱镜:,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1)精确调整散光轴:将交叉圆柱镜镜柄与预测轴重合,翻转比较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将交叉圆柱镜停在清晰面。口诀“追红点”。轴位向红点方向转动5度。再次翻转比较,直至两面一样清晰。,3.40.25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3.4.2检查方法:使用蜂窝视标,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3.主观远屈光检查,2)精确调整散光度:将交叉圆柱镜负轴(红点)与预测轴重合,翻转比较两面清晰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将交叉圆柱镜停在清晰面。口诀“红加白减”。红点与散光轴重合面清晰“加-0.25DC”,反之“减-0.25DC”。再次翻转直至两面清晰度一致。,3.40.25交叉圆柱镜精确散光3.4.2检查方法:使用蜂窝视标,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双眼分别接受到的视觉信息在视觉中枢整合形成一个共同、完整的像,这一过程称为“双眼单视”。若双眼验光试片焦量不平衡即造成双眼所付出的调节的不平衡。使双眼看到同一固视目标时,在清晰度、明暗度或形态上有不等差异,视觉中枢在整合时就会发生困难,则可能产生视疲劳、视抑制或复视等现象。双眼屈光平衡检测是常规屈光检查的必要程序。,4.1双眼屈光平衡4.1.1双眼视觉生理,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双眼屈光平衡是建立在排除被测眼原发、继发性视功能异常基础上的。即假定被测眼黄斑中心凹视敏度、双眼聚散功能等无异常。确定验光试片低度误差是干扰双眼视觉平衡的主要因素或唯一因素。,4.1双眼屈光平衡4.1.2双眼屈光平衡的条件,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交替遮盖左右眼,比较两眼清晰度是否一致。不一致,减清晰眼-0.25D。简便易行,缺点在于检查结果仍为双眼分别发生的单独视力,而非同时发生的双眼视力。,4.2双眼屈光平衡检查4.2.1双眼交替遮盖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一眼置3BU(棱镜底向上)。看到下行视标。一眼置3BD(棱镜底向下)。看到上行视标。比较两行视标清晰度是否一致。不一致减清晰眼-0.25D,直到双眼清晰度一致。,4.2双眼屈光平衡检查4.2.2棱镜分视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双眼分别置P135、P45偏振滤镜。,4.2双眼屈光平衡检查4.2.3偏振分视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两眼分别看到一、二行和二、三行视标。比较一、三两行视标清晰度是否一致。不一致减清晰眼-0.25D,直到双眼清晰度一致。,4.2双眼屈光平衡检查4.2.3偏振分视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4.双眼屈光平衡与处方,4.3双眼屈光平衡的处方4.3.1如不能一致清晰,以保证优势眼清晰为原则;4.3.2远屈光平衡后,近阅读试戴,无不适应疲劳感。,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5.调节力与近用加光,5.1调节力检查5.1.1移近法:,远屈光矫正。使用近十字视标,由远移至视标间隙模糊极限点,则近点距离的倒数即为被检眼调节力。例:近点距离为20cm调节力=1/0.20m=5D,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5.调节力与近用加光,5.1调节力检查5.1.2近交叉视标法:FCC法,使用.50交叉圆柱镜注视视标,横线清晰竖线模糊,调节力不足。加正镜至横竖等清或竖线清晰横线模糊后,退回0.25D,记录添加度。竖线清晰加负镜,至横竖等清,记录添加度。调节力=1/检测距离-添加正镜度例:检测距离33cm,竖线清晰添加-2.00D等清调节力=1/0.33m(-2.00D)=+5.00D,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5.调节力测试与近用加光,双眼分置0.50交叉圆柱镜注视视标,横竖等清或横线清晰竖线模糊。加正球镜至横竖等清,记录添加度。调节力(d)=1/检测距离-添加正镜度例:检测距离33cm,横线清晰,添加+2.00D等清d=1/0.33m2.00D=3.00D-2.00D=1.00D,5.2近用加光(ADD)5.2.1近用加光检测:(FCC法),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规验光,5.调节力测试与近用加光,近用加光(ADD)=工作(检测)距离应付出调节-可动用调节可动用调节(d)=调节力(d)1/2(或2/3)保留储备调节力1/2或1/3,计算可动用调节(d)d=1.00D1/2(2/3)=0.50D(0.67D)ADD=D-d=3.00D0.50D(0.67D)=2.50D(2.33D),调节力与ADD检测的前提:远屈光全矫!,5.2近用加光(ADD)5.2.2近用加光计算:,综合验光仪操作与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高空探测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高空作业安全知识培训课件
- 北京期末语文考试题目及答案
- TK-684-生命科学试剂-MCE
- D-Arabitol-d7-生命科学试剂-MCE
- SB-3CT-Standard-生命科学试剂-MCE
- 园林绿化考试题及答案
- 变形观测考试题及答案
- 病原考试题及答案
- 保安考试试卷大题题库及答案
- 话剧语言训练教程
- 医学模式与健康观-课件
- 九年级开学第一课课件
- 学习投入量表
- 电脑购销合同模板(六篇)
- 居家养老服务管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课件)
- 2023年7月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信息技术考试
- 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
- 奥氏体不锈钢对接接头超声检测方法和质量分级
- 移动商务法律法规基础认知
- 第一章 实验动物学概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