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解析_第1页
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解析_第2页
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解析_第3页
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解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清照的诗词如梦令解析 如梦令宋: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提起李清照,眼前便浮现出那个娉婷优柔、略带感伤的女子,她那精妙绝伦的文字以及跌宕起伏的人生一直广受人们注重。她的笔下,有着“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纠结相思,有着“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凄婉,更有“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孤寂但在如梦令这首词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活泼、无所顾忌、充满勃勃生机的李清照。这首词,寥寥三十三个字,似乎是词人信手拈来,毫无雕琢,对六年级的学生来说,熟读理解并不是难事。但在这浅淡自然的语言背后,却是诗意盎然、精彩无限,必须让学生走入文字中,感受其诗意的情境,才能真正悟其情、懂其人。字字皆是画 李清照用她那生花妙笔向我们勾勒了一幅幅荡舟晚游图,黄昏时分,夕阳西下,晚霞染红了整片天空,一轮红日倒映在水中,真可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这便是“溪亭日暮”,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地方。而“藕花深处”,更是如世外桃源般的神秘幽静,词中点明是“误入藕花深处”,一个“入”字,证明词人是置身其中。这荷花、荷叶的姿态、形状、颜色尽收眼底。在苍茫暮色中,在凌凌微波上,密密的荷叶挨挨挤挤,娇艳的荷花姿态万千。这是一个流光溢彩的藕花深处,一个清香飘逸的藕花深处。词末的“一滩鸥鹭”,更叫人心之神往,一大河滩的鸥鹭哗啦啦地一齐飞上了天,真是难得一见的壮观奇伟。“溪亭日暮”“藕花深处”“一滩鸥鹭”便是李清照体现在我们眼前的那一幅幅如诗般流动的画卷。牵一“醉”而动全词 诗词的教学切记一步一步地讲解,支离破碎的分解只会使诗词寡然无味。在如梦令中,一个“醉”字,便是一个抓手,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李清照被“溪亭日暮”的美景所陶醉,不觉夕阳西沉,也因为与朋友喝酒言欢,带着醉意误入藕花丛中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而藕花深处的美景让词人的醉意更浓了,随即争渡着惊起那一滩鸥鹭。因为“醉”了,这次的郊游才显得如此珍贵,充满着不期而至的惊喜;因为“醉”,才会那么难以忘怀,继而“常记”;有了“醉”,才有“藕花深处”的清香流溢、神秘幽静;有了“醉”,才有“争渡”的欢畅无拘、“一滩鸥鹭”的惊喜无限。精彩,应该就在意料之外,在这“醉”之中。沉醉于美景,心醉于意外的收获,陶醉于少女时期幸福的生活。这个切的一切,使得李清照常常甜蜜地记起。词中亦有声 这首词中,不但有令人陶醉的画面,还藏着很多声响。让我们静心聆听词的最后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这其中,有鸥鹭鸣叫的声音,有鸥鹭拍打翅膀的声音。从词中的“一滩”看出鸥鹭数量很多,“惊”字又告诉我们,鸥鹭是一下子起飞,速度非常快。回荡在耳畔的声响似乎更大了,这声响片刻之间便让静止的画面灵动起来。再听,“争渡,争渡”!这里传出的声响便更多了,有水花四溅的声音,有船桨撞击的声音,有欢乐嬉笑的声音,有嗔笑争执的声音。所有的声音交织在一起,体现在我们面前的便是那无拘无束的畅快,那惊喜连连的酣畅。“兴”在尽与不尽之间 上面提到,整首词能够“醉”为线索,贯穿始末。但是,对李清照在这首词中流露出来的情感,如果仅仅停留在陶醉、沉醉于美景的愉悦之上,却是远远不够。词中“兴”这个字眼,非常值得推敲。词人跟朋友品着美酒,赏着美景,吟诗作对,聊天下棋,真叫酒不醉人人自醉。这个“兴”,能够理解为兴尽了,该回家了,这个时候词人的心情是高兴的、满足的。但这个“兴”,也能够理解为兴未尽,仅仅因为此时天色已晚,不得不回家,那么这时词人的心情又是留恋的、依依不舍的。所以,一句诗,我们能够有不同的理解。接着,词人在苍茫的暮色中误入藕花深处,朋友们争着划,抢着渡,你说要往那儿划,我说要往这儿划。虽然暮色已晚,父母的催促声已在耳边回响,但这争渡中的乐趣实在是太妙了。大伙儿大声地笑啊,闹啊,少女无拘无束的个性完全释放出来。那声音太响,太热闹了,只听见哗啦啦的一声,一河滩受惊的鸥鹭一下子冲破夜幕飞向天空。这发生在一瞬间的大自然的奇观看得词人心都醉了。而这,才叫一个真正的尽兴啊!词人内心深处的无拘与豪放也跃然纸上。此时,词人的兴致、整首诗的意境都达到了最*,至于后面究竟回家没有,怎么找到路回家的,已经不重要了。顺逆对照,回环升华 这首词是词人的早期作品,少女时代的李清照出身名门,父亲对她宠爱有加,生活条件非常优越。此时的李清照不但沉醉在美酒、美景和美丽的意外之中,还沉醉在她那美好、幸福的生活中。那个时候,她是常常甜甜地记起那令人陶醉的往事解读李清照诗词如梦令中国古代诗词。所以全词伊始,便是“常记”。但靖康之变改变了北宋王朝的历史,也改变了李清照的命运。在她那些颠沛流离、辗转逃亡的日子里,在她那凄苦无依、饱尝艰辛的晚年生活中,她一定无数次地记起,记起那“溪亭日暮”、那“藕花深处”、那“一滩鸥鹭”。此时的李清照家破人亡、孤苦漂泊,那是“故国不堪回首”,那是“往事知多少”,那是一种撕心裂肺的回忆此时的“常记”,带着哀愁、带着愤恨、带着幽怨。这首词在词人的顺境与逆境中回环升华,当时代处境发生变化,感受心境也不一样。从李清照一生的轨迹中,在她晚年那些带着哀怨的词句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