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花潮教案三篇 一、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课文中的联想,能分辨课文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学会“踵、梧”等9个生字,理解“花团锦簇、接踵摩肩”等26个词语的意思。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4、感受春天的美景和社会平和安详的气氛,更加热爱社会主义祖国。 二、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见闻和联想,并能够分辨课文中的相关句子。 难点:课文第三段根据不同性格和年龄的看花老人的特点,抓住看花人不同的心情和动作,丰富而有变化的写法。 三、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2、学习课文第一段。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出示课题 2、解题:潮水非常壮观,“花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作者为什么把花比作潮呢? 二、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上面的两个问题。 2、讨论,交流问题的答案。 3、默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 二、检查自学情况。 1、准确书写下面的字。 “鼎”盛:部首是目,书空上半部,注意笔顺,共12笔。 “簪”花:中间部分不是“无”。 2、理解词语。 “驻足、鼎盛、依依不舍、花团锦簇、接踵摩肩”5个词语意思。 3、读一读课后第5题中的词语。 4、课文写作者去圆通公园看花,重点写了哪两个方面?(花和人) 给课文分段。 三、学习课文第一段。 1、请3个学生分读第一段。 2、讨论。 (1)第2自然段写公园里景物很多,用了8个“有”,每个“有”后边都只用一个字概括一种事物,这些事物的顺序能换吗?(不能。课文按景物、动植物分类记叙,在安排记叙时做到了两相对应,读起来有一种节奏美。) 熟读这个自然段。 (2)圈出写圆通公园的海棠平时和三、四月间不同的词语。(枯枝瘦叶花团锦簇,一个花的海洋。) (3)小结:把花比作海洋很常见,而说“花潮”的很少见。学下面的课文要注意作者怎样把花比作潮水。 四、课堂作业:完成作业本第1、2、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 2、认真学习课文第二段,能背诵第二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学习第二段。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 讨论: (1)远看。“之间一片红云望不见边际“说明了什么? (2)近看。“每棵树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从“炫耀”、“鼎盛”这两个词,你体会到什么?B、这两个词与课文第一段中的哪句话有怎样的联系?想象一下,在你的眼前还出现怎样的情景? C、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用拟人手法,写出花开得茂盛,显示生命力的旺盛,同时反映人们赏花的喜悦。) (3)听到。人语声,蜜蜂的嗡嗡声,黄莺的歌声及琴声、歌声、笑声 A、想象一下,这是一个怎样的声景? B、反映了当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4)小结并过度,这是作者当时的见闻。那么由此产生怎样的联想呢?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个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持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作业。 1、作业本第1、2、3、7题。 2、背诵第2段。 3、预习课后题2。 4、补充一些分辨“见闻与联想”的片段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2、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很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二、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三、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四、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篇二一、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能够在课文中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 3、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感受海棠花的美,感悟生命的魅力。 4、提升质疑的水平,并能通过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点:初读课文,寻找花与潮的关系的句子;研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花动如潮,花多如潮,花盛如潮,花声如潮” 三、教学难点:能感悟生命的无穷的魅力 四、教学过程: 一、审题质疑 感知花如潮 1、出示课件:(潮水) 谁来说说这潮水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出示课件:(花)那这些花又让你想到了什么词语? 3、出示课题:可今天我们要来欣赏一种特别的“潮”(花潮) 4、审题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 预设:花如潮有什么关系?花潮是什么样的? 5、那就让我们一起去圆通公园看一看吧。(课件出示课文第1、2自然段内容) 6、圆通公园里那么多的景物就包含在这14个字,让我们来读读,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7、其实圆通公园不但景致多,那里的花潮更是美不胜收。就让我们随着作者,实行一次心灵的旅行。 二、初读解疑:寻找花如潮 1、自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 (2)、在课文中找找写花潮的句子,想想这是这样的花潮? (3)、课文除了写花潮,还写了什么? 三、精读研究,感受花如潮 1、作者为什么称海棠花为花潮呢?大家一起去课文中找找答案。一边读,一边划出相关的句子。 2、交流研读 (1)后山沿路有一大片海棠,平时枯枝瘦叶,并不若人注意,一到三四月间,真是花团锦簇,变成一个花的海洋。 向高处看去,隔着密密层层的绿荫,只见一片红云望不到边际。(板书:花多如潮) A你们是怎么理解:枯枝瘦叶和花团锦簇的? B(出示课件)你们看这个簇簇、一丛丛的海棠花,形成了一个花的海洋。所以作者称海棠花为花潮。老师用一个词概括(板书:花多如潮) (2)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B、朗读指导 C、(出示课件)你们看,这就是在枝头微笑的海棠花,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朵,你将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着自己的喜悦?(让学生大胆想象) D、这么多的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的感觉,你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E、现在你能模仿老师刚才的样子,概括花与潮的关系?(板书:花盛如潮) (3)、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入神,你就越感到这个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持续扩展。A、引导质疑:为什么无风花也在动? B、那就让我们先来看一看。 C让我们深入到课文中去体会一下吧。 D你们怎么理解“有一种生命在持续扩展?” E、能用你的朗读来表现这种生命的魅力吗? 概括花与潮的关系 (板书:花动如潮) (4)你能够听到潮水的声音犹如海上午夜的潮声。(板书:花声如潮) A、作者听到了哪些声音呢? B、还会有些什么声音? C、这些声音是作者听到的,为什么还要写上一个“也许”?(讨论) D、是啊,正是这朦朦胧胧的声音,交织在一起,才让作者想到了海上午夜的潮声。 E、通过朗读来表现这隐隐约约的声音? F、能试着背一背吗? G、概括(花声如潮) 小结:花团锦簇,繁华似锦,看花人蜂拥而至,我仿佛置身于一片花潮之中 3、整体回归 这么美丽的海棠花真是让人留恋往返,就让我们来回味一下吧。(读三个句子) 四、分工积累 1、这么美的句子能把他积累下来就更好了。大家能够小组合作,一人背一句,等会儿,一起展示你们的成果。 2、展示背诵成果。 附板书:10、花潮 花多如潮 花盛如潮 花动如潮 花声如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阅读“学习提示”。分辨第二段的联想和见闻。 2、学习第三段,注意怎样写出不同人物看花的特点。 3、学习第四段,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 教学过程 一、阅读“学习提示”。 1、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分辨见闻和联想) 2、“见闻”指什么?“联想”有什么特点? 3、分辨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好处? 二、结合训练点,分辨第二段见闻和联想。 1、思考:作者到圆通公园去看花,远看和近看的花名是怎样的?除了看到的,作者还听到了什么?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重点阅读课后题3(1)、(3)。 (1)齐读,说说哪些是作者看到、听到的事物,哪些是作者的联想? (2)在文中用“”划出作者看到、听到的;用“”划出人物联想。 A、小组讨论“见闻和联想”。 B、汇报、小结。(重点在“联想”) (3)思考并讨论:为什么会产生“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这里的“多少”意思是什么?)“感到这个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持续地扩展”、“状如海上午夜的潮声”这样的联想? (4)小结。这就是由事物引起的联想。(可适当插入联想与比喻区别的分析,易于让学生掌握。) 3、在文中找出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和哪些是联想的句子。读读并体会体会。 (1)看花的人,接踵摩肩,多极了。 (2)这时候,苍松啊,翠柏啊,碧醒啊,修竹啊,都挽不住人。(挽不住人,说明了什么?) 4、指导背诵。(按“远看近看声音”三部分来背) 三、学习第三段。 1、第5自然段。 (1)这节讲什么内容?分哪几层来说? (觉得置身于花海之中,哪儿都好;觉得一棵比一棵好,美不胜收;不同性格的人看花时的动作不同。) (2)句子比较: 多数人在花下走来走去,花很好。 多数人都在花下走来走去,这棵树下仔细端详一番,更好。 A、问:这两句话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B、练习:(依照上面句子写法。内容:“很多人在商场里走来走去,看山品很多。”) (3)找出“大方”的人和“贪心”的人不同的赏花方式,从“贪心”人的动作说明了什么? 2、第6自然段。 (1)每种人看花时的特点有什么不同? (2)讨论,得出: 老爷爷低吟 老奶奶珍惜 青年们好象参加盛会 小学生惊呆 如果把老爷爷的看花特点与青年们的看花特点以及其他调换一下,行吗?为什么? 为什么这样写符合这些人的不同身份? 四、学习第四段。 1、这段写什么? 2、理解“春光似海,盛世如花”句子的意思。 五、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六、作业。 1、作业本4、5、6题。 2、情地朗读课文。 3、选比喻与联想的句段,让学生分清两者之间的不同篇三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联想,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 2、能有感情地朗读第四自然段。 3、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领悟作者爱花、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感受花潮的美和无限的生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体悟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课,让我们齐读课题。你们是怎么理解课题的?你们见过潮水吗?你印象中的潮水是怎样的?(一望无际的,气势磅礴的,翻滚的,有潮声的.)那么课题为什么能把海棠花比作潮水呢? 二、品读第四自然段。 (一)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想一想你从哪些描写中感觉到这的确是一片花潮? (二)交流、讨论并整理。 1、指名说,相机板书:多有动感有声音 2、过渡语:这究竟是怎样的花潮呢? (三)再默读第四自然段,想想你在读的过程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把它概括成一个词来说说是怎样的花潮。在课题前加() 1、交流并板书:迷人的美丽的气势磅礴的有生命力的有声有色的. 2、教师小结:迷人、美丽、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气势磅礴、有声有色也是因为海棠花旺盛的生命力,所以旺盛的生命力是作者把海棠花比作潮水的最重要的原因。 3、再次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找出最能体现海棠花磅礴生命力的语句,用-划出来,并想办法把它读好,想想你是从哪些字眼中体会到花潮的生命力的。 着重点拨理解以下句子: 句1每棵树都在微风中炫耀着自己的鼎盛时代,每一朵花都在枝头上显示着自己的喜悦。 A、指名有感情地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B、理解鼎盛时代、炫耀,请你把自己想象成一棵树或一朵花,你会如何炫耀自己的鼎盛时代,如何显示自己的喜悦呢? C、打开课件,出示海棠花图片。 D、交流想象。 E、小结过渡:这么多同学的想象给我们一种争奇斗艳、喜气洋洋的感觉。我们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 F、齐读。(不刻意追求齐整,按自己的理解朗读) 句2有风,花在动;无风,花也潮水一般的动。在阳光照射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就仿佛多少波浪在大海上翻腾。你越看得出神,你就越感到这个篇花潮正在向天空、向四面八方伸张,好象有一种生命力在持续扩展。 A、出示句子,指名有感情地朗读1、2两句,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B、这里的波浪什么?为什么感觉象在大海上翻腾?(在阳光下,每一个花瓣都有它自己的阴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氟橡胶装置操作工操作技能水平考核试卷含答案
- 拖拉机柴油发动机装试工岗前基础验收考核试卷含答案
- 塑料着色工岗前实操知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公司稀土永磁材料工岗位职业健康技术规程
- 耐火制品出窑拣选工标准化技术规程
- 快件派送员设备安全技术规程
- 球网制作工设备技术规程
- 光伏组件制造工安全演练竞赛考核试卷含答案
- 玻璃钢制品检验员设备技术规程
- 配膳员岗前常识考核试卷含答案
- 小药童的秘密花园讲课件
- 最美室内设计核心要素解析
- 肯德基损耗管理制度
- 建筑防护栏杆技术标准 JGJ T470-2019
- 苏州市低空起降设施布局规划
- (2025)社区工作者考试题必背题题库与答案
- JG/T 3053-1998可挠金属电线保护套管
- 梦见考试题库及答案
- T/CCAS 022-2022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标准
- 《巴黎圣母院》课件
- 外墙内保温劳务分包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