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_第1页
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_第2页
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_第3页
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_第4页
第六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第6章婴幼儿期认知功能发育,目录,第1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1,认知功能概况2,认知功能发育3,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4,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5,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第2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1,新生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2, 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6章目录第一节认知功能发育规律,第六章第一节,认知过程是根据感知构建的,通过记忆、思考、摘要、推理、想象完成对外界事物本质的把握和规律性的理解。 1 .感觉(sensitivation)2.感觉(perception)3.社会感觉(socialperception)4.记忆(memory)5.注意(attention)6.思考(thinking ),一、认知功能的概要,(一)基本概念,第六章第一节,感觉(sensition ) 是一定的物质运动作用于感觉器官,通过外界和身体内部的神经通道传递到脑的相应部位而产生的意识现象,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第6章第1节,感知(perception )是视觉、听觉、皮肤感觉、感动等协同活动的结果,具有整体性、稳定性、选择性和理解性等基本特征。 (1)时间感觉:对客观现象的持续性和秩序性的感觉。 (2)空间感知:对物体的距离、形状、大小、方位等空间特性的感知。 (3)作为运动感知(movementperception )的动觉是个人对自己身体的运动和位置状态的感觉。第6章第1节,社会感知(socialperception )是人们对对象的认知和认识过程。 社会知觉中对他人的知觉内容被称为人性知觉,即个人对他人的知觉、理解和评价。 包括对他人的表情、性格的认知、对人与人的关系的认知、对行为原因的认知等。 社会意识,第六章第一节,记忆(memory )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包括知识、保留、再认识和再现四个基本过程。 知识是记忆的开始阶段,信息的输入和代码。 保留是记住过去的信息并在脑海中凝固的过程。 再生又称回忆,提取积累的信息,重新开始活动。 积累的信息由于某种原因不能被提取出来,但是被刺激后再次出现的时候也能够确认这一确认过程叫做再认识。 记忆,第6章第1节,注意(attention )是认知活动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集中。 注意提高人的敏感性、清晰知觉、敏锐思维、及时准确行动,是获取知识、提高工作效率的前提。 注意的方向和强度受到客观刺激物特征的影响,也受到个人知识经验和个性特征的制约。 注意,第6章第1节,思维(thinking )是内在知识活动的历史,在这段历史中个人利用长期记忆中积累的信息,重新组织整合,从纵横交错的复杂关系中获得新的理解和意义。 思维是认识过程的高级阶段,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规律性。 间接性和概括两个基本特征。 思考,第6章第1节,(2)认知功能的特征,第6章第1节,(3)与认知功能对应的脑功能,第6章第1节,1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2 .同化和调节3 .游戏,模仿,2,认知功能的发展,(1)认知功能发展理论和概念,第6章第1节,第6章第1节,同化:将自己的行动和想法图式化(scheme ) 而能够理解和适应图式过程的调节:传统图式无法实现时,必须根据现状修改图式,适应当前变化的情况。 3岁的孩子和小学高年级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不同,必须根据各个年龄层的特征进行说明。同化与调节,第6章第1节,相反“模仿”是“调节”为优势状态的游戏与模仿过程,“同化”与“达到平衡状态”这一均衡状态皮亚杰被称为“智能”的儿童发育过程的各个时期,与这种“理解、继续玩耍”的探索过程,即“智能”的发展过程相似。 智能“游戏”是“同化”占优势的状态,游戏中孩子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玩任何东西,游戏、模仿、第6章第1节,智能的发生在接触物体和运动中逐渐从低水平的感觉刺激阶段(感觉运动阶段)向高水平的印象、符号阶段(表象思维阶段)发展成熟事物识别过程动作表象(enactiverepresentation )影像表象(iconicrepresentation )符号表象(symbolicrepresentation )、操作、理解、理性认知、语言形式、(2)认知功能发育的顺序, 第6章第1节1 .认知功能发育的神经基础2 .知觉发育3 .注意的发育4 .记忆的发育5 .想象的发育6 .思维的发育7 .智力发育,(3)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展,第6章第1节,1 .认知功能发育的神经基础(1)大脑皮质(2)大脑皮质功能的发育特征,第6章第1节,大脑皮质、大脑皮质出生时的脑细胞数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大约在4岁左右完成。 第六章第一节,脑功能发育特点,1 )脑电图: 5个月胎儿出现脑电活动8个月后胎儿脑电图与新生儿脑电图相同,出生后5个月是婴儿脑电活动发展的重要阶段1236个月,婴儿脑电活动逐渐成熟。 2 )皮质中枢:婴儿大脑皮质中枢的发育遵循头尾原则和近远原则的动作发育总是由上而下,即由头到脚发展。 婴儿出生时皮质处于弥漫状态,3岁左右的皮质与小脑完全相连,能够控制细微的动作。 3 )脑单侧化:是在大脑某半球建立特定功能的过程,对右手宝宝来说,在左半球建立特定语言功能的过程是脑单侧化的过程。 包括、第6章第1节、2 .知觉发展(1)婴儿感觉的发展(2)婴儿知觉的发展、第6章第1节、婴儿感觉、婴儿感觉的发展、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皮肤感觉(触觉、痛觉、温度感觉)。 新生儿一出生就能感受到光的新生儿连胎儿都有一定的声音感受能力,新生儿出生后不到12小时,嗅觉出现的味觉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新生儿的触觉已经发达,根据刺激身体的部位不同有不同的反应第6章第1节,包括婴幼儿知觉、婴幼儿知觉的发育、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的发育。 空间感知由形状感知、深度感知和方位感知构成: 3个月左右的婴儿已经有能力辨别简单形状的6个月的婴儿已经有了深度感知,一般来说,3岁左右,4岁左右,5岁左右,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78岁,以对象为中心的左右。 时间感知是个人对时间的持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 第六章第一节,认知从动作开始,思维是动作的内部化和自动化。 因此,在教育中,让孩子多动手,多操作是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 三、婴幼儿上肢功能与认知发育的关系,第六章第一节,1 .婴幼儿细微动作的发育:主要指婴幼儿手的动作发育。 采用促进大脑和手指功能相互发育的动作,可以提高大脑功能,提高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的发展。 2、动作发育对婴儿认知功能发育的意义:早期动作发育水平显示认知功能发育水平,动作发育始于新生儿无条件反射及其相应发展的条件反射活动。3 .婴儿动作发育训练:按早期、计划、年龄发育规律逐步进行。 (1)婴儿上肢功能和认知功能的发展,第6章第1节包括双手动作、身体动作、幼儿游戏和模仿。 幼儿期认知发育以婴儿认知发育为基础,受到身体继续发育、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变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学龄期儿童认知发育和上学开始正规学习活动奠定了充分的基础。 (二)幼儿动作发育和认知功能发育,第六章第一节,游戏是儿童有目的、有意识、有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有社会性的游戏是由多种心理成分组成的综合活动,具有虚构性、兴趣性、喜悦性和具体性。 四、游戏与婴幼儿认知功能的发展,第六章第一节,1 .皮亚杰从儿童认知发展的角度出发,练习游戏(以抓、摸、握等动作为主),象征游戏(模仿与想象中扮演角色,反映周围生活)与规则游戏(以规则为中心,摆脱具体场景,规则2 .中国根据游戏的教育作用分为创意游戏、体育游戏、智力游戏、音乐游戏、娱乐游戏等。 3 .其他分类,(2)游戏种类,第6章第1节,游戏发展阶段,第6章第1节,(4)游戏在儿童认知发育中的作用,理解知识和强化记忆有意识地发展记忆能力促进儿童思维能力发展促进语言能力发展促进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游戏也促进儿童情感发展、第六章第一节,包括影响因素、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因素、集体环境、孩子自身的生理环境等。 例如染色体畸变等遗传因素,如21-三体综合征、18-三体综合征和多种单基因遗传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和智力障碍。 五、影响因素与异常发育,第六章第一节,家庭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状况、父母状况、父母对子女的态度、父母的模范作用、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家庭崩溃。 集体环境: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像家庭。 在和谐、友爱、团结、幸福、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学习,能很好地发育儿童的情绪行为! 儿童自身生理环境:障碍与慢性身体疾病、成熟度与智能,其他儿童气质类型、气质稳定性偏差,第6章第1节,异常发育精神发育迟缓(mentalrayretrdation,MR)Rett综合征,第6章第1节,精神发育迟缓(mentalrayretrdation,MR ),主要可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极度四个阶段。 极度严重的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也称笨蛋),IQ在20以下,约占整体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的1 %5 %;严重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也称笨蛋),IQ在2034。 约占整体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的8%;中度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愚吕);IQ为3549;约占整体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的12%;轻度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也称愚蠢);IQ为5070;占整体智力衰退精神发育迟滞的75%80% 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查明原因、早干预、做好三级预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工作。 第6章第1节,Rett综合征,儿童在618个月内表现正常,随后患儿急速退化,发育迟缓的现象,如语言能力和运动技能丧失,手反复运动(如搓手),呼吸、动作控制异常。诊断标准为:出生前和周生期正常出生后6个月(至18个月)精神运动发育正常出生时头围正常5个月至4岁头围生长缓慢失去62.5岁获得的有目标的手技能,严重损害了社会交流能力下降语言的表现和理解能力, 出现严重精神运动发育迟滞的手的立体声动作,如写作、洗手、拍手、拍手、咬手、搓手等,在目标手的运动消失后出现的14岁,到出现共济失调步态和身体失用的25岁之前,不能进行试验性诊断。 无特异性的治疗,主要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认知功能发育评定、第六章第二节、(一)新生儿反射行为(二)新生儿行为评定量表、一、新生儿认知功能发育评定、第六章第二节、新生儿反射行为包括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常见无条件反射包括食物反射、巴宾斯基反射、瞳孔反射、吸引反射、抓住反射、粮食反射、游泳反射等。 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对刺激的有规律的反应活动。 新生儿发生条件反射的时间为出生后1020天左右,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在抱乳时发现、寻找、张口、吸气等一系列食物反应,初期的条件反射是由触觉平衡觉复合刺激引起的。 听觉、视觉等各种感觉系统的刺激构成复合刺激,引起条件反射。 明确的条件反射的出现被认为是认知发生的象征。第6章第2节,新生儿评定量表(行为评分表)由美国着名儿科医师T.B.Brazelton制定,适用于出生后030天的新生儿,共6种、27个子项目,各项目按9个等级评分,中间等级正常反应,两端偏离正常,每次测试时间约30分钟。 (见教材表6-4 ),第6章第2节,(1)中国常用婴幼儿认知发育筛查和评价尺度(2)格塞尔发育尺度(3)丹佛发育发展筛查测试(denverdeveloperslscreeningtest,ddst)(4)贝利幼儿发育尺度(3) 西南儿童智能体格测定量表(6)见中国03岁儿童精神发育检查表)二、婴幼儿认知功能发育评价,第六章第二节,我国常用婴幼儿认知发育筛查与评价量表,发育量表:丹佛发育筛查(DDST )格小区发展诊断量表(GDDS )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BSID ) 智力检查: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WPPSI )适应行为量表:婴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