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一、选择题第4节机械能及其转化测试时间:15 分钟1. 下列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是()a. 自由下落的雨滴b. 水平行驶的汽车c. 向坡底滑行的小车d. 向上投出的篮球1. 答案 d 某一物体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应是速度减小,高度增加的过程。向上投出的篮球,质量不变,速度减小, 高度增加,则动能减小,重力势能增加,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的过程,d 符合题意。2.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的顶端自由滑下,若它在顶端的重力势能为55 j,则滑到底端的动能是()a.45 j b.50 j c.55 j d.60 j2. 答案 c 小球由静止从光滑曲面顶端滑下,也就是说在顶端时,只有重力势能,滑下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滑到底端时只有动能,故动能为 55 j。3. 电梯匀速上升过程中,电梯的()a. 动能保持不变b. 机械能保持不变c. 重力势能保持不变d. 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3. 答案 a 电梯匀速上升,质量不变,速度不变,故动能保持不变,a 正确;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故 c 错误;机械能增加,故 b 错误;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故动能没有转化为重力势能,故 d 错误。4. 玩溜溜球时如果不用力将球向下掷出,球就不能自动回到手上,如图是向下掷出溜溜球后球自动回到手上过程的示意图,下列有关此过程分析不正确的是()a. 球向下运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b. 在绳全部展开时,球的动能最大c. 球上升时,提拉绳子可对球做功d. 球竖直上升时,机械能总量不变4. 答案 d 球向下运动时,质量不变,高度降低,速度增大,所以势能转化为动能,故 a 正确;在绳全部展开时,球高度最低, 重力势能最小,同时速度最大,所以动能最大,故 b 正确;球上升时,提拉绳子对球有一个向上的力,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所以对球做了功,故 c 正确;球竖直上升时,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和绳、轴等部位的摩擦,会有一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机械能总量变小,故 d 错误。5. 如图所示是跳水运动员跳板跳水时的情景,跳板跳水运动有起跳、腾空、落水几个阶段,若不计空气阻力,从腾空到落水的过程中()a. 动能增加,机械能增加b. 重力势能减小,机械能减少c. 动能先减小后增大,机械能不变d. 重力势能先减少后增大,机械能不变5. 答案 c 运动员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质量不变,高度增大,重力势能增大;达到最高点动能为零。在下降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增大,高度减小,动能增大,重力势能减小。在整个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机械能是守恒的,机械能不变。故选 c。6. 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哪一图线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e)与篮球离地高度(h)的关系()6. 答案 a 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不变。7. 如图是小明自制的弹弓,小明站在楼上用 20 n 的力将弹弓的橡皮筋拉伸 15 cm,将质量为 20 g 的小石块沿水平方向射出20 m,弹弓距离地面的高度为7 m,关于此过程说法正确的是(g取10 n/kg)()a. 橡皮筋弹射石块时,对石块做的功为 3 jb. 橡皮筋弹射石块时,对石块做的功为 400 jc. 小明拉伸橡皮筋时,对橡皮筋做的功为 140 jd. 石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为 1.4 j7. 答案 d 石块下落过程中,重力做功 w=gh=mgh=0.02 kg10 n/kg7 m=1.4 j。8. 如图所示,小球在 a 点由静止开始释放,向右侧摆动,b 点是小球摆动的最低点,c 点是小球摆动到右侧的最高点,且 a、c两点到b点的竖直距离hahc。在小球从b点摆动到c点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小球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b. 小球的机械能总量逐渐减小c. 绳的拉力对小球做了功d. 小球的动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8. 答案 b 因小球摆动过程中运动方向不断变化,则其运动状态在变化,a 选项错误;小球从 a 到 b 的过程中,大部分重 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从 b 到 c 的过程中,大部分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由于有空气阻力,摆动过程中部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所以机械能总量减少,动能不可能全部转化为重力势能,选项 b 正确,选项 d 错误;绳对小球有拉力,但是拉力的方向与其运动方向时刻垂直,所以绳的拉力对小球不做功,c 选项错误。9. 步行是一种简易的健身运动,小华根据自己的腿长和步距画出了如图所示的步行示意图,对步行时重心的变化进行了分析,当两脚一前一后着地时重心降低,而单脚着地迈步时重心升高,因此每走一步都要克服重力做功。如果小华的质量为50 kg,根据图中小华测量的有关数据,可计算出他每走一步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g取10 n/kg)()a.30 j b.300 j c.25 j d.250j9. 答案 c 重心升高 h=65 cm-n/kg0.05 m=25 j。二、填空题(65cm)2- (25cm)2=5 cm=0.05 m;每走一步克服重力做的功为 w=gh=mgh=50 kg1010. 滚摆从图中的位置1静止释放,下降经过位置2,继续下降,再上升到达最高点3,这三个位置:滚摆重力势能最大的是、动能为零的是、机械能最大的是。(填写位置序号)10.答案 1 1 和 3 1解析 因为存在空气阻力,滚摆在上升和下降的过程中机械能减小了,故每次滚摆上升的最大高度会比前一次低。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滚摆的质量是不变的,故滚摆在位置最高(位置 1)时重力势能最大;滚摆在位置 1 和位置 3 速度都为零,而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为零,动能也为零。因为滚摆在运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不守恒,而是一直在减小,故在位置 1 时机械能最大。11. 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选填“动能”、“重力势能”或“弹性势能”)。11. 答案 动能解析 小球下落(不计空气阻力)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减小,动能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分析图象可知,小球的能量 e 随着下落高度的增大而增大,故这种能量是动能。12. 暴雨天,在山体滑坡的地方,极易发生泥石流。原因之一是,在雨水的作用下,滑坡处的泥石与地面(泥石)之间的减小了。泥石流在向下游流动的过程中,(填主要的能量转化)。与水流相比,由于相同体积泥石流的质量较大,故具有的能较大,其造成的破坏和损失更大。因此,暴雨天,尤其在山体滑坡的地方,要加强防范泥石流灾害。12. 答案 摩擦力 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机械解析 在雨水的作用下,滑坡处的泥石与地面(泥石)之间的摩擦力减小了;泥石流向下游流动,高度降低,速度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与质量和高度有关,动能的大小与速度和质量有关,与相同体积的水流相比,泥石流的质量较大,相同的高度,相同的速度,泥石流的重力势能和动能都较大,因此机械能也较大。13. 如图是自动回转的“魔罐”,橡皮筋两头分别固定在罐子的顶部和底部,中间系一个钩码,当你将“魔罐”在水平地面上滚出后,它能自动滚回来的原因是能转化为能,将“魔罐”滚动出去而不是平移出去,目的是。13.答案 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故障树分析研究-洞察及研究
- 医疗器械企业合规管理案例分享
- 2025~2026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农安县合隆镇实验学校七年级上学期9月学情调研道德与法治试卷
-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三中2026届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高校教师教研活动实施详尽方案
- 2025青海中煤地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青海煤炭地质局)招聘9人笔试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6江西铜业集团产融控股有限公司(供应链金融)第一批次社会招聘1人考试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4.感官帮助我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科学一年级上册冀人版
- 村里秸秆处置合同范本
- 互联网金融用户风险控制手册
- 碧桂园集团《安全文明措施标准化手册》
- 生涯规划发展报告
- 房屋出租招标文件范文
- 人教版一上41《10的再认识》课件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含解析
- 渣土运输承包合同
- 制氢技术与工艺 课件 第7章 氨制氢
- 人教版(PEP)小学英语-(三、四、五、六年级)-单词表(附注音标)
- 网络传播概论(第5版)课件 第3、4章 网络传播形式的流变、网络传播的多重策略
- 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内容和标准量化评分表
- JT-T-1051-2016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