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_第1页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_第2页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_第3页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_第4页
血液的组成与功能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类生理学,第五章血液,学习要求:1。掌握生理止血的概念、过程和意义;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ABO血型系统;输血原理。2.熟悉程度:血细胞的生理特征和功能;抗凝系统和纤溶系统的功能;血小板在生理止血中的作用。3.了解:血液成分和理化特性;造血的调节和破坏;Rh血型系统。血液是存在于心血管系统中的液体组织,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选择ppt,血液生理功能1,运输功能2,缓冲功能3,参与维持体温4,免疫防御功能5,参与机体的生理止血,选择ppt,第一节血液成分和理化特性,第一,血液成分和血液体积由血浆和多种血细胞组成,健康成人的血液体积约占体重的7%8%,血液体积相对稳定是机体维持正常生活活动的重要保证。选定的ppt,1。血液成分,血液,选定的ppt,血液成分的比容,选定的ppt,选定的ppt,血浆蛋白的化学成分血浆蛋白是血浆中各种蛋白的总称,总量为65-85g/L白蛋白40-48g/L形成胶体渗透压球蛋白15-30g/L免疫防御作用纤维蛋白原2-4g/L参与凝血,选定的ppt,血浆蛋白的功能1,血浆渗透压的形成2,转运作用3,免疫作用4, 参与生理止血和纤溶过程,选择ppt,血浆渗透压及其作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量。 血浆渗透压:300毫摩尔/升,主要来自溶解在血浆中的结晶物质。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与血浆中溶质颗粒的数量成正比,但与溶质颗粒的类型、化学性质和大小无关。(2)血浆的物理和化学特性,ppt,1选择,(1)晶体渗透压:血浆中晶体物质的形成,80%来自钠和氯-。含义: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分平衡。因为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所以细胞外液的晶体渗透压基本相等,但不容易通过细胞膜。这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水平衡和细胞的正常体积非常重要。选择ppt,2。胶体渗透压:3.3千帕(25毫微克),由血浆蛋白形成,主要是白蛋白。含义:维持血管内外的水平衡。由于血浆蛋白不容易通过毛细血管壁,因此它们在调节血管内外的水分平衡和维持正常血浆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选择血浆酸碱度7.35-7.45血浆酸碱度的相对恒定性取决于血液中的缓冲液以及肺和肾的正常功能。血浆中的主要缓冲对是(1)碳酸氢钠/碳酸氢钠(2)蛋白质/蛋白质钠盐(3)磷酸氢二钠/磷酸氢二钠。另外,肺和肾在体内会排出过多的酸或碱,因此血浆酸碱度的波动范围很小。第二节血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成人造血部位的各种血细胞均来源于骨髓。胚胎早期,卵黄囊造血、第二个月开始的肝脾造血和第五个月开始的红骨髓造血。出生时,它们几乎完全依赖骨髓造血。随着骨髓腔的增长,脂肪细胞进入骨髓并逐渐填满多余的骨髓腔。造血骨髓主要见于18岁以后长骨的椎骨、肋骨、髂骨和骨骺。所有的血细胞都来源于造血干细胞。红细胞是血液中最丰富的血细胞。1 .形态:无籽,12个正常男性(4.0 5.5) 10/l12个女性(3.5 5.0) 10/l,选择ppt,选择ppt,选择ppt,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血红蛋白合成的基本原料:铁和蛋白质。成人体内有3 4g铁,其中约70%储存在血红蛋白中。(2)叶酸和维生素B12,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红细胞发育和成熟的因子(2)残留在肝、脾、骨髓血管或血窦狭窄处,被巨噬细胞吞噬,在条血管外被破坏。选择ppt,红细胞的生理特性1,红细胞的可塑性变形性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选择ppt,选择ppt,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O2和CO2的运输主要由血红蛋白完成,选择ppt,红细胞含有丰富的血红蛋白。正常成年男性约为120 g/l 160 g/l,女性约为110 g/l 150 g/l,ppt,2,白细胞,1,白细胞形态、数量和分类均为有核细胞,呈球形分布于血液中,正常成年白细胞总数为(4.0 10.0) 109个/l,白细胞可在餐后、运动后、妊娠分娩后和月经期增加。选择ppt、白细胞、粒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无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选择ppt、白细胞分类计数和主要生理功能百分比(%)嗜中性粒细胞50-70吞噬细菌,特别是侵入组织的化脓性细菌嗜碱性粒细胞0-1和肥大细胞参与变态反应,嗜酸性粒细胞1-4限制性变态反应,蠕虫免疫淋巴细胞20-40参与特异性免疫单核细胞2-8吞噬致病微生物和衰老细胞;识别并杀死肿瘤细胞,选择ppt,白细胞生理功能1,白细胞渗出2,趋化性,选择ppt,(1),中性粒细胞50% 70%形态:球形,核杆状或分叶状,功能:吞噬作用,杀灭细菌。选择ppt,选择ppt,(2),嗜碱性粒细胞0-1%形态:球形,核S形或分叶状,细胞质中含有不同大小和不均匀分布的嗜碱性粒细胞颗粒,染成蓝紫色。功能:参与过敏反应。选择ppt,选择ppt,(3),嗜酸性粒细胞0.5-3%形态:球形,核两叶,胞浆内充满粗而均匀的嗜酸性粒细胞颗粒,红色染色。功能:抗过敏和抗寄生虫。选择ppt,选择ppt,(4),单核细胞3-8%形态:圆形或椭圆形,核肾或椭圆形。功能:它是巨噬细胞的前体。它具有吞噬和免疫功能。选择ppt,选择ppt,(5),淋巴细胞20-30%形态:圆形或椭圆形,圆形细胞核,一侧凹陷,胞浆较少。功能:免疫功能,包括T细胞:主要参与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参与体液免疫。选定的ppt,选定的ppt,3。血小板1。血小板的形态和数量血小板是骨髓中成熟巨核细胞脱落的细胞质片段。血小板体积小,没有细胞核。正常成人血小板计数为(100 300) 109/l。剧烈运动、妊娠和严重损伤可增加血小板计数。选择ppt,选择ppt,当血小板小于50109/L时,表示血小板太小,人体会出现异常出血倾向。当血小板数量超过1000109个/升时,称为血小板增多症,容易发生血栓。血小板的平均寿命为7-14天。选择ppt,血小板的生理功能。保持血管内皮的完整性(2)。参与生理止血和凝血过程。选择ppt,第3部分。生理止血和凝血。首先,血液会在小血管受损后流出血管,并在几分钟后自动停止,这被称为生理止血。选择ppt、出血时间,临床上用针刺破耳垂或指尖使血液自然流出,确定出血持续时间。1 3分钟.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出血时间或出血。选择ppt,生理止血大致分为三个基本步骤。1.血管收缩表现为受损血管的局部和附近小血管收缩,从而减少局部血流。2.在由血小板形成的血栓性血管受损后,血小板首先粘附并积聚在受损血管的皮下。血流中的血小板不断聚集、粘附并固定在血管内皮上,形成血栓性血管,从而阻断伤口,达到初步止血的效果。选定的ppt,3。血液凝固血管损伤可启动凝固系统,并且血液凝固可在局部区域迅速发生,从而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可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并交织成网络以强化和阻止血栓形成。选择ppt,选择ppt,生理止血过程三个环节相互促进,使生理止血能够及时、快速地进行,我,选择ppt,血液凝固后l 2 h,血凝块回缩,释放淡黄色液体,称为血清。血清和血浆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不含纤维蛋白原。血液从流动的液体状态凝结成不流动的凝胶状态的过程称为血液凝结。血液凝固的本质是在凝固因子的作用下,将血浆中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的一系列酶促生化反应。纤维蛋白交织成网,捕获许多血细胞并形成血凝块。凝血需要各种凝血因子的参与。选择ppt,(1)凝血因子血浆和直接参与血液凝固的组织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共12种。数字中文名数字中文名因子纤维蛋白原因子抗血友病因子凝血酶原因子血浆血栓激酶因子组织因子斯图尔特因子钙因子血浆血栓激酶前体因子前受体因子接触因子前体因子纤维蛋白稳定因子、选择ppt,(2)凝血是凝血因子按一定顺序依次激活产生凝血酶,最终将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分为三个步骤:一、凝血酶原复合物的形成可通过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产生,从而激活凝血酶原。凝血酶原的活化在凝血酶原复合物的作用下被活化成凝血酶。纤维蛋白的产生在凝血酶的作用下将纤维蛋白原变成不溶性纤维蛋白。(1)凝血酶原复合物(因子X复合物)的形成根据凝血因子X的激活途径和所涉及的凝血因子的不同分为内源性凝血因子和外源性凝血因子;(3)凝血的三个基本步骤:(1)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指参与凝血的所有因子均来自血液,通常通过血液与带负电荷的物质如玻璃和血管内皮接触而被激活。选定的ppt,血液和异物接触因子结合到异物表面,激活的激活物a变成aca2因子激活成为a,aa结合形成再激活复合物,即因子酶复合物产生a、选定的PPT(2),组织因子由血管外组织产生的外源性凝血途径()和由血液接触引发的凝血过程,也称为组织因子途径。选择ppt,凝血过程当血管受损,组织因子暴露时,a磷脂和Ca2a-组织因子复合物被激活生成a,选择ppt,选择ppt,通过a-组织因子复合物的形成,内源性凝血途径和外源性凝血途径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完成凝血过程。在Ca2+存在下,生成的xa和a在磷脂膜表面形成xa-a-Ca2-磷脂复合物,即凝血酶原复合物。(3)凝结的三个基本步骤:(1)(2)(3)PPT的选择,凝血酶的作用(1)纤维蛋白原向纤维蛋白单体的转化(2)活化因子XIII生成因子XIII a,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形成水不溶性纤维蛋白聚合物凝块。激活因子、等。对凝血过程有正反馈促进作用。活化血小板,为凝血酶原酶复合物的形成提供有效的磷脂表面。选择ppt,(3)调节凝血过程1、血管内皮的抗凝血作用2、纤维蛋白的吸附、血液稀释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3.生理抗凝剂。a .选择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抗凝血酶B、肝素c、蛋白c系统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ppt。正常情况下,血管内皮完好无损,不会发生凝血。即使发生损伤,血液凝固也仅限于受损血管的局部,不会延伸到未受损部分,并且整个血液循环不会受到影响,因为血液中存在抗凝血物质。血液中的抗凝血物质主要包括抗凝血酶和肝素。选定的ppt,3。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纤维蛋白分解和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在纤溶和血凝过程中形成的不溶性纤维蛋白在纤溶酶的作用下可成为可溶性纤维蛋白降解产物。选择ppt,选择ppt,溶解纤维蛋白,纤溶酶原,选择ppt,纤溶的意思是溶解纤维蛋白凝块,防止血栓形成,保证血流通畅,有利于收缩组织的再生和修复。选择性ppt、凝血和纤维蛋白溶解是身体的一个保护性生理过程。血液凝固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系统是两个对立统一的功能系统,它们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保证血液顺畅流动,防止血管内血栓形成。第4节血型和输血。血型是指红细胞膜上特定抗原的类型。人红细胞膜上有不同的特异性糖蛋白抗原,称为凝集素,而血浆中有抗体能与红细胞膜上相应的凝集素反应,称为凝集素。选择ppt,红细胞凝集会包含不同的血液凝集,会发生红细胞凝集集群,这种现象称为红细胞凝集;与此同时,引起凝集的红细胞会出现异常并发生溶血。因此,当血型不相容的血液输入人体时,在血管中会发生红细胞凝集和溶血反应。ABO血型2002国际输血协会(1SBT)血型命名委员会已确认有25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与临床实践关系最密切。ABO血型系统根据红细胞膜上有无凝集A和凝集B分为四种类型:A型、B型、AB型和O 2型,血清中有与凝集A和凝集B相对应的抗体,即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1901年发现的血型分类基础:血凝素(红细胞表面)(血清)a型抗-bB型B型抗-AAB型a型B型o型无抗-a型抗-B型,选择的血小板,抗-a凝集素能凝集含血凝素a的红细胞。抗-B凝集素能凝集含凝集抗原B的红细胞。ABO血型的检查,血小板的选择,血型的鉴定,已知的B型红细胞,已知的B型人血清, 血型的测定待测者血型的抗-A凝集素加上待测者血清加上待测者红细胞可凝集含凝集抗原A的红细胞。抗-B凝集素可凝集含凝集抗原B的红细胞。1901年在血凝素(红细胞表面)(血清)的基础上发现了选定的PPT ABO血型分类选择的ppt、ABO血型遗传A、B基因为显性基因,O基因为隐性基因,形成6种基因型和4种血型表型。 ABO血型系统的基因型和表型基因型表型OOOAA,AOABB,BOBAAB,bobAB,选择ppt,基因型AO,AABO,BBABO表型ABABO,A基因和b基因是显性基因,o基因是隐性基因,选择ppt,ABO血型遗传1,父母是o型,子女必须是o型,不可能出现A,b,AB型。2.父母中的一方是AB型,孩子不能是O型。3.父母之一是O型孩子,不能有AB型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