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语名句:子夏问孝 子曰 色难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有事,*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 【注释】 (1)色难:色,脸色。难,不容易的意思。 (2)服劳:服,从事、担负。服劳即服侍。 (3)先生:先生指长者或父母;前面说的*,指晚辈、儿女等。 (4)馔:音zhun,意为饮食、吃喝。 【解释翻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当子女的要尽到孝),最不容易的就是对父母和颜悦色,仅仅是有了事情,儿女需要替父母去做,有了酒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能够算是孝了吗?” 这个章是孔子的*子夏来向夫子问孝道。朱子解释色难这两个字,说到色难,谓事亲之际,惟色为难也。孔老夫子回答问题都是简明扼要,谈到行孝之道,在这里孔子只讲了色难两个字,后面那是衍伸来说明的。这色难的色,就是颜色,我们的面容;难就是不容易。这里讲的色难,就是讲在侍奉双亲的时候,最不容易的是我们的颜色。因为用饮食、劳务来供养父母,不算是难事,但是能够和颜悦色来侍奉父母,这就难得了。 那我们想,可能子夏有这么一个毛病。其实子夏是孔子的高徒,他这点小毛病并不妨碍太多。那我们想想我们自己,侍奉父母的时候有没有做到和颜悦色?子夏,我们能想象出来,一定能够在饮食服务上做得很好,大概是有时候这个脸色难看一点。而我们?比起子夏又差得很远了。当父母有需要的时候,很可能我们是绷着脸,装出一个很不以为然的样子,很不情愿的样子,逼得父母都不好意思再开口让我们服务供养。所以侍奉父母,一定要有和颜悦色。这是有真正一颗孝心,能够由衷的爱自己的父母,自自然然,诚于中而形于外,内心能够和顺、孝顺,外表一定有和悦的颜色。所以讲到色难,根源在于这个心难,那个真诚的孝心难得。所以养父母,光是用饮食、物质来供养,不算什么,要真有能养父母之心那种表现。 底下孔子就举一个例子来讲,突出色难。他说有事,*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有事情要做的时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做儿女,一种是做学生。事亲和事师,道理是一个样子,所以孔子在这里举*,两个说法都合适。有酒食这个食,古音念嗣,现在我们都念食,它是一个名词,饭食的意思。先生是对*来说,如果把*当作儿女讲,那先生就当作父兄讲。所以朱子是这个认为,他说先生,父兄也。馔就是饮食,这是做动词讲,吃这个饮食。曾是,以为孝乎,这个曾当尝字讲。 这个话的意思,朱子解释说,盖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故事亲之际,惟色为难耳,服劳奉养未足为孝也。在这里是举出,假如父兄或者老师有事情,那么*,做儿女的、做学生的提供劳务来帮忙,这是服务老师和父母。要吃饭的时候,这些饮食由父兄、由老师、长辈们先用,做到这个点,就是孝了吗?那孔子在这里是反问,言下之意,当然不足以称为孝,为什么?因为要取决于他的颜色是不是好看,是不是和颜悦色?孝子对于父母有深爱之心,就一定有和气,绝对不会忤逆父母。现在人讲的逆反,逆反就是不孝,为什么?因为这个和气没有了,和气没有了,就是因为他深爱之心失掉了。所以要真正做到孝,在心地上保持那种纯真的爱心。这种爱心是天性,父母生我们的时候与生俱来。那些才几个月大的婴儿,年轻的妈妈抱着这个婴儿的时候,你看看那婴儿的眼神,对妈妈那种依恋,真正能够说得上是深爱,这就是天性,没人教他就会了。我们就能相信人之初,性本善。 如果能够把这种对父母深爱的心保持一生不改,这个人就称为圣人了。孟子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尧和舜都是圣人,他之所以成为圣人,就是因为他能够保全他天性的孝悌。对父母的深爱,无论什么样的情况下,这种深爱都不会改变。而且能把这种深爱之心,扩展到对一切万民,这不就是圣人了吗?所以这个根,在于这种父子有亲的天性的爱,能把这个爱保持下来,那对父母自然有和气。有和气就有愉色,愉就是愉悦、欢喜,见到父母一定很欢喜。如果见到父母了,会有讨厌的心,会有远离的心,那我们自己要深刻反省,为什么我这个愉悦没有了?小时候有,小时候见到父母都非常高兴。出了家门,时间不长,没几天就挂念着父母。一天到晚跟在父母身边,小孩都是这样,舍不得离开父母半步。父母是他最喜爱的人,那时候真正你看到愉色。现在为什么长大了,我们的愉色没有了?这是我们深爱的心减少了,为什么减少了?被烦恼、*盖覆了。对父母的深爱这是天性,天性的性德现在不能起作用,就是因为被那些物欲烦恼给障碍住,所以圣人教我们格物,就是把这些格除掉。 跟父母有愉色,脸色非常的愉悦,必有婉容。这个婉是委婉、柔和的样子。对父母一定是柔和的,讲话、行为都是非常的尊敬和顺,绝没有暴戾之气。这种深爱婉容,便是和气格天之本。有这种深爱心,有这种和颜悦色,有这种婉容,自然有和气。这个和气不但是对父母,对人人都有这种和气,他跟任何人都能和。我们讲和为贵,他有这种和气,就有贵气,这个人将来必定发达。我们讲孝子天佑之,天会保佑他,这叫格天,格是感动,把天都感动,就像舜王行孝,孝感天地。这种和气生成以后,任何的人见到他,都喜欢跟他在一起,都尊敬他,都仰慕他,都愿意跟随他,所以他就能得到很多人协助。 大学里讲的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他这个德,德的根本在孝,他这个孝心已经养成他和气婉容,所以所有的人见到他,无不爱戴敬佩,就把他尊为领导,这就贵了,这叫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四方归顺;有土此有财,财富充盈。所以富贵根本在于德,德的根本在于孝,有这个因就有这个果,孝德是因,富贵是果。所以人人都希求富贵的果,又有几个人能去修因? 孔子在这里也是点醒自己的*,说在事亲之际,在奉养父母的时候,惟色为难,我们这个和颜悦色最难能可贵。为什么难能可贵?这个深爱父母的心难能可贵,光是服劳奉养,用饮食、用服务去奉养双亲,未足为孝,不能够称为孝。可见孝,重在心,不重在事,重实质,不重形式。 雪公李炳南老先生,他这里解释先生,是当作老师来讲,这个*也非常好。朱子把先生做父兄讲,很多的大儒,把先生当作老师讲,两种说法都很好。如果当先生讲,孔子这里举例,对子夏来讲是老师有事,*代劳。有酒食,*奉请老师去享用,这是事师。用*来比喻人子,*能够这样的事师,侍奉老师。如果人子也是这样的去事亲,仅仅在表面形式上去做服劳奉养,那是孝吗?这里是说,只拿事师之道事父母,不足以为孝。因为孔子是子夏的老师,孔子也看出子夏那个心,有时候流于表面,并不是真正生起深爱的心。所以用事师这样的事情,来说明这个孝。点出来,你光是在形式上这么做,不足以称为孝道。更何况老师跟父母,还是有一些区别的。事师着重在恭敬,那么事亲,除了恭敬以外,还有一种亲爱,所谓父子有亲。这种亲爱的心,跟尊敬是一半一半,所以夫子这里讲到要和颜悦色对父母。 前面子游问孝的时候,孔子着重在敬父母。子夏问孝,这里着重在爱父母。可见得孝道包括爱和敬两个层面。所以事亲与事师稍有区别,那事师着重在敬,当然也有爱,古人讲师生如父子。但是这个亲爱比父子之间相对来讲,没有父子的分量大。所以在父母死后,儿女要守丧三年,穿孝服的。那么老师死了以后,*还是要守丧三年,但是能够不穿孝服,叫心丧三年,有这么一点区别。这是孔子提醒子夏,要增强对父母的爱心。子游,孔子提醒他,增强对父母敬的心。每个人他的毛病不一样,所以老师侧重点就不一样。 朱子引程子的话讲,程子曰:告懿子,告众人者也。告武伯者,以其人多可忧之事。子游能养而或失于敬,子夏能直义而或少温润之色。各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故不同也。这是程子为我们做一个小结。为政篇里面第五到第八章,有四章都是讲孝道。程子这里给我们做个总结说,夫子告诉孟懿子,孟懿子来问孝,夫子着重在礼,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不能违礼,无违。告诉孟懿子,同时又告诉樊迟,当然也就是告诉大众,这个话能够跟大众来讲,让大家一定要遵礼而行,以礼事亲,这个是有普遍的意义的。 孟武伯问孝,这是孟懿子的儿子来问孝的话,孔子说父母惟其疾之忧,讲了忧。父母都忧虑儿女,真正的孝子不能让父母忧虑,除了自己有病这个桩事情以外,其它都不能够、没有理由让父母为我们担忧。为什么对他讲这个话?因为孟武伯这个人多可忧之事,他是个纨裤子弟,骄奢淫逸,德行不怎么样,所以孔子跟他讲这个话。因为孟武伯,这是当时三大贵族首领之一,他的表现直接影响到鲁国,所以这个是委婉的提醒他,要好好修德,对得起父母。 子游来请教夫子如何行孝?夫子告诉他敬,尊敬父母。因为子游他也算一个孝子,他能养父母,养父母之身,他能做得不错,大概是物质条件方面供养父母都能够供养得很好,那不过在供养的当中,或许比较少一点敬意。这个往往在我们现在社会很多这样的人,特别是有经济水平的、有地位,他有水平供养父母,常常拿钱给父母,自自然然生了一种傲慢的心。觉得自己能养父母,了不起了,赛过很多人,父母现在靠我来吃饭,对父母的敬意就少了。要知道养父母是应该的,即使我们终生养父母来报父母的养育之恩,也都不能报万一。给点钱,供养父母衣食,算得了什么?所以一定要事亲以敬。 子夏他也是能够养父母之身,服劳奉养。大概这个人心比较耿直,跟人待人处事接物直来直去,有时候和谐的气氛少。跟父母也是一样,大概是跟父母从小到大在一起,少了一些温润和悦的颜色。所以孔夫子点他色难,要他注重在深爱婉容,和颜悦色这上面。 这都是因为每个人,发问的人,他的资质、他的德行有高下不同,他的毛病,这个所失就是他的毛病,他的缺点也有不同,夫子因材施教。虽然答的话不一样,但是其理一也,道理都是一样。每一句话能够说,都涵盖了其它三句话,这四章是一而四,四而一,仅仅侧重点不同,讲的都是同一体的一个道理。就像看一座山峰,横看成岭,侧看成峰,从不同的角度去看这个山峰,那个样子不一样,说出来的就不同,但是讲的都是同一桩事。同样这里都是讲孝道,从不同角度来讲,让我们能深刻的体会,如何去行孝。 我们学论语,能够这样圆融的去学习,那得的益处就大了,不能够只停留在文字上。如果是光从文字上去理解,把这四章分割开来,那孝道都不一样,到底怎么样去行孝,自己都闹胡涂。这四章,统统都是讲同一个孝道的道理,我们都要去力行的。真正有孝心,这四章所讲的道理,讲的事相统统都做到。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睛里面,讲色难这个章说到,根于心而生于色,孝在心,而不独在事也,这是画龙点睛之话。孝是根源在心,有其心就有其色,所以能和颜悦色事亲,正是因为他对父母有深爱之心。孝重在心地,这是讲到存心上的事。有这个心必有其事,这些事是什么?这里讲的四章都是讲它的不同的事,心是一样。事上讲,那是无量无边,在不同的情况下,不同的条件下,都有不同的表现,这叫随缘。缘是条件,不同的条件下,它就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同一个心体。 蕅益大师在这里,是鼓励我们证得这个心体。所以学圣贤,关键学圣贤的存心,不是在事相上装模作样的学。像*规里面讲的入则孝,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统统都是讲事。如果真正有真诚孝心,这些事统统做到了。 那我们假如这个心迷失了之后,现在要回归到这个孝心上来,怎么做?那得从事相上入手,这比较容易。只有上上根人,直接是从心地上转,上根人他能转得过来。一般人普通人,中下根人,非得从事相上去转,所以*规就非常重要,我们恩师常说,*规是儒家的根。四书、五经、十三经,如何落实?就在*规上落实。论语,这里教我们存心,存孝心,你孝心去落实,怎么落实?*规上讲的就是。看我们有没有孝心,就从*规来看,拿这个做标准就衡量出来我们的孝心如何。所以*规是入圣的阶梯,第一阶梯,基础。 学*规,我们一开始是要从事相上,一点一点学。学到一定水准,要懂得悟入,悟入就入这个心体。圣人不是仅仅教我们停留在事相上而已,要真正从事相来修得这个真心。譬如说出必告,反必面,出门前先向父母鞠一躬,告诉爸爸妈妈:我先走了,我去哪里,我去上学去了;回来,回到家中必须跟爸爸妈妈打个招呼,行个礼。这是事相,他存心是什么?对父母的尊敬,心里老念着有父母。果然练成了这个真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智能医疗数据安全共享与保密管理协议
- 2025年生态保护与修复爆破拆除综合服务合同
- 2025年生态园区设施维护管理服务合同范本
- 2025年环保型不锈钢水箱定制采购及售后服务合同
- 2025年安能快递城市配送网络优化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社区老年餐桌服务与健康管理合作协议
- 2025年新型金属矿资源高效选矿技术合作开发协议
- 2025年度大型音乐剧主演演出权专属合作协议
- 2025年绿色建筑节能改造项目厂房租赁居间代理服务合同
- 2025新型医疗器械研发与销售联合合同范本
- 2024-2025学年 三年级第二学期口算数学1000题【带答案】
-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前教育法》知识培训
- 2024年北京邮电大学人员招聘笔试真题
- T/CFPA 017-2023消防员防护辅助装备阻燃防静电内衣
- 价值导向引领:CRM策略的深度剖析与创新实践
- 鼓胀中医护理
- 设备整厂出售合同协议
- 2025-2030中国高k和ALD和和CVD金属前体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4月12日衢州事业单位及市直遴选(选调)笔试真题及答案解析
- 占用林地补偿协议书
-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培训讲义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