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人民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人民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人民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人民版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 人民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作业提升练五 发达的古代农业与手工业的进步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若给下列图片配一个主题,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是()a.灌溉技术的演进史b.铁制农具的大发展c.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d.中国古代的水利技术【解析】选c。曲辕犁、耧车不是灌溉工具,故a错误;高转筒车与铁制农具无关,故b错误;曲辕犁、高转筒车和耧车都是农业工具,故c正确;曲辕犁和耧车与水利技术无关,故d错误。2.(2019衡水中学模拟) 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叙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记述出处“是故身率妻子,勠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汉书杨恽传“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后汉书逸民列传“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东汉王充论衡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开始确立【解析】选c。由题干信息可知,汉代农业生产中,夫、妻二人共同参与,进行农业耕作,说明以家庭为单位的农业生产模式已经形成。3.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 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解析】选a。从宋代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现象受到地方关注,户部不担心,认为农民可以“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可知当时小农经济相对稳定并有所扩张,a正确。古代中国农商皆民,“兼作商旅”并不是社会阶层垂直流动,b错误;宋代只是放松了对商业的控制,并没有实行“重商”政策,c不符合史实;知州上书的目的,是从维护封建秩序出发,不存在“挑战中央权威”,d不符合题意。4.下表是唐朝灌溉工程数量简表(单位:个)。对表格内容分析正确的是()长江以北长江以南中唐以前中唐以后中唐以前中唐以后982923938a.中唐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农业生产b.江南农业已经超过北方c.长江流域是唐代经济最发达的地区d.唐代北方人口大量南迁【解析】选a。材料反映出中唐以后北方灌溉工程数量减少、南方灌溉工程数量增加。结合中唐时期安史之乱的发生,可知灌溉工程北方减少,南方增加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故a正确。5.正月命女红趣织布二月蚕事未起,命缝人浣冬衣三月清明节,令蚕妾治蚕室谷雨中,蚕毕生,乃同妇子,以勤其事六月命女红织缣溥八月凉风戒寒,趣练缣帛,染采色。擘绵治絮,制新浣故十月培筑垣墙可析麻,趣绩布缕上表为东汉时期某农书的记载。据此可知当时()a.豪强地主的田庄经济兴盛b.政府严格控制手工业发展c.民间纺织业具有一定规模d.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稳定【解析】选a。材料体现东汉手工业的发展,古代手工业与农业紧密相连,体现的是自给自足的特点,a符合题意。6.北宋时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开展“圩田”“沙田”“架田”“山田”等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这一现象从本质上说明()a.南方地区人地矛盾显现b.南方农业强调精耕细作c.小农经济生产模式盛行d.水稻种植面积得到扩大【解析】选a。由题干中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圩田”“沙田”等信息,可知北宋时期南方通过多种方式增加耕地面积,以解决突出的人地矛盾,故选a;而题干并没有强调精耕细作和小农经济,故排除b、c;新增土地也并未说明用来种植水稻,所以d也排除。7.下表是西汉到唐宋时期的人口统计数据。这说明()朝代南方北方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人口(万户)占全国户口数比例(%)西汉247.119.8998.680.2唐朝39243.2514.956.8北宋1 122.562.9662.437.1a.文景之治促进南方人口的快速增长 b.藩镇割据造成唐宋人口的急剧减少c.王朝更替导致古代中国人口的变动 d.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解析】选d。东汉末年北方多战乱,北方人开始南迁,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了南移的趋势,南宋时完成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出现了“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发现,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均逐渐增加,符合经济重心南移带动人口的区域迁移,故选d。“文景之治”是在西汉,不能说明唐朝、北宋南方人口占全国户口数比例增加的史实,排除a;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唐宋时期北方人口相对于西汉时期是减少的,但是南方人口是持续增加的,排除b;根据所学可知,王朝更替不是引起古代中国人口变动的主要因素,排除c。8.明清时期,在江南、华南的一些地区,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传统的粮食生产比重降低。这一现象表明,明清时期上述地区()a.农业生产出现衰退b.人口变动导致粮食需求减少c.普通农户收益锐减d.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解析】选d。材料反映的是明清江南地区农业内部结构的调整,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比重的变化,不能据此推断整个农业发展水平的变化,故a错误;材料没有描述此时期江南人口变动问题,故b错误;粮食种植面积减少,无法判断普通农户收益是否减少,故c错误;材料中“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表明经济作物与市场联系密切,因此说农产品商品化趋势明显,故d正确。9.(2019唐山模拟)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中,逐渐形成了规矩,按规矩制作出来的范就是规范,即当今“规范”一词的原型及原意。这种按规矩操作的工艺思想,一直被延续至今,并体现在当今的各行各业之中。这说明()a.规矩贯通着整个中国历史b.标准化生产始于古代中国c.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极深远d.工艺思想渗透着人文精神【解析】选c。“规范”一词及制作技艺源自商周青铜器的制作且延续至今,体现了商周青铜文化影响深远,故选c;材料强调“规范”对社会发展的诸多影响但不等同于贯通整个中国历史,排除a;标准化生产开始于西方工业革命时期,排除b;材料强调“规范”体现制作工艺的严谨,排除d。10.隋朝将作大匠宇文恺曾严令: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上述现象反映了()a.官营手工业者有严格的从业要求b.隋朝官营手工业发达,产品精美c.工官制度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d.官营手工业者的匠籍制度被废除【解析】选c。由“官府工匠不得入市工作,其晚年回乡后亦受到严密监视,且不许收授学徒和制作产品”可以分析出政府对官营手工业严格控制,不利于手工工艺的传承,故本题答案选c。11.(2019黄冈质检)唐代,向中央入贡丝织品的巴蜀州郡有20多个,入贡的丝织品中仅“绫”这一类,就有宜州的“细绫”,遂州的“樗蒲绫”,彭州和汉州的“交梭绫”,梓州和嘉州的“水波绫”“乌头绫”,阆州的“重莲绫”。这说明巴蜀地区()a.丝织品形成地域特色b.丝织品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c.纺织品劳动分工细密d.丝织品地域发展水平不均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不同州郡进贡的“绫”品种不同,具有地域特色,故选a。入贡的丝织品是给中央政府用的,b从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根据材料看不出丝织业中的分工问题,故排除 c。材料不涉及各地进贡的绫的质量差异,故排除d。12.(2020莆田模拟)宋高宗时,叶梦得上奏,“朝廷见收买木棉、虔布万数不少”;南宋后期的谢维新说:“今世俗所谓布者,乃用木棉或细葛、麻苎、花卉等物为之。”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材料表明在南宋时期()a.中原地区是棉花主产区域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c.棉花已经取代丝麻成为衣被原料d.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解析】选d。a、b在题文中没有表述,不符合题意。c表述与题文中“此后,我国中原地区衣被原料逐渐转变为以棉花为主”相违背。d正确,衣被原料的种植结构逐渐发生变化,棉花逐渐取代葛、麻等。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13.(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各地区历史上的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百分比1年汉平帝元始元年1000年宋真宗咸平三年1500年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印度32.9印度28.9明朝25.0西汉26.2宋朝22.7印度24.5古罗马21.5阿拉伯18.5欧洲14.6西欧10.8非洲11.8西欧8.7材料二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欧洲人后来把这段时期称为“白银的50年代”和“黄金的60年代”。西欧的繁荣来源于竞争性的、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的和私营企业制度的经济。但是几乎在所有的国家,这一时期的繁荣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伴随着广泛的经济计划、系统的政府干预,以及用以克服竞争性资本主义和商业周期的不稳定的社会服务体系。(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并分析原因。分析指出11-16世纪欧洲经济地位变化的原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25年间”西欧经济增长的原因。从欧洲经济发展成功的案例中,我国可以借鉴哪些有益经验?(13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的百分比“西汉、26.2”“宋朝、22.7”“明朝、25.0”,得出始终位居世界前列;第二问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分析;第三问,欧洲在11-16世纪经济地位迅速提升,结合所学,与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国家间贸易获益丰厚不无关系。第(2)题根据材料二“从1948年到1974年全球衰退开始的25年间,西欧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不间断增长”,结合所学回答即可。答案:(1)地位:长期居于世界前列。(2分)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有效地保障了封建经济的发展;统一是历史的主流,社会发展具有连续性;国内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农耕经济发达;传统科技长期领先于世界;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和创造。(6分)变化原因:开辟新航路,殖民扩张,得到大量的贵金属;并在国家贸易中获得丰厚利润。(其他言之成理亦可,4分)(2)原因:凯恩斯主义的大规模运用;马歇尔计划的扶持;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确立;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作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促进。(8分)经验:应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积极进行科技创新。(5分,答出其中任意两点、言之有理即可)14.(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中国主要朝代官方人口统计举要朝代纪年年份户数(万户)人口数(万)西汉平帝元始二年21 233.315 959.50东汉光武帝中元二年57427.962 100.78桓帝永寿三年1571 067.805 648.69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245.981 616.39隋炀帝大业五年609890.754 602.00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891.475 291.93北宋徽宗大观四年1 1102 088.234 673.48南宋光宗绍熙四年1 1931 230.292 784.51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 2911 343.035 984.90明成祖永乐元年1 4031 141.586 659.83清世祖顺治八年1 6511 063.33高宗乾隆十八年1 75310 275.00摘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人口变化呈现出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解析】特点,从总人口数看,基本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