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素养提升 岳麓版_第1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素养提升 岳麓版_第2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素养提升 岳麓版_第3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素养提升 岳麓版_第4页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素养提升 岳麓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关键能力素养提升考点一分封制和宗法制探究1统一性和分散性并存的分封制史料一发现问题:(1)据史料一指出图示中同姓封国与异姓封国相比在数量与地域分布上呈现出什么明显特点,这些特点体现出西周统治者怎样的统治策略?(时空观念)【解读】从图中文字信息分析数量上的特点,由“周王室贵族”“武王弟”“成王弟”“周公长子”可知,西周封国的主体是同姓亲族。从图示封国地域分布来看,同姓封国多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提示:特点:同姓亲族是分封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居于战略要地。统治策略:以亲制疏,将血缘内聚力转化为政治向心力。史料二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分封出去的邦国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发现问题:(2)根据史料二,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什么影响?(时空观念、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二中第一句话体现了分封制下的诸侯国与原有邦国的不同;第二、三句话说明分封制下地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力,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提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形成了二元体制。史料三总体看来,周天子虽表面上为天下共主,但实际上控制力有限,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发现问题:(3)依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此史料的观点。(唯物史观)【解读】史料三说明了各诸侯国实际上都是有很大独立性的政治实体。提示:西周的分封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天下共主”拱卫王室的局面,但由于其地方诸侯独立性强,易形成割据势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分封制瓦解。探究2血缘维系的宗法制史料一发现问题:(1)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宗法制的特点。(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一中图片及“宗庙”“祖庙”“家族”等信息说明宗法制是以家族为中心,按血缘关系远近区别亲疏的制度。提示: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相结合。大宗与小宗既是宗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史料二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发现问题:(2)时至今日,宗法制早已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依然存在。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举例说明。(时空观念、家国情怀)【解读】史料二认为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其功能具有双重性。宗法制下的亲情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及凝聚力,有利于家庭和睦、亲族团结和社会和谐。若引导不当,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提示:一方面是尊祖敬宗、“忠”“孝”观念和家国意识;另一方面是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亲情关系和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一、分封制的特点及影响1.特点:(1)分封对象:分封对象多元化,但以同姓亲族为主体。(2)分布地区:主要集中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同姓亲族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3)纵向联系:明确周天子权利和诸侯义务,形成严格的等级序列,加强了中央与地方的纵向联系。(4)横向联系: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配国家政治权力,加强了诸侯国之间的横向联系。2.影响:角度具体表现对西周积极性(1)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家族内部及家族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生产力的发展,使周天子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同时扩大了统治区域。(2)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消极性通过分封建立起来的是一个用宗法血缘关系维系的政治军事同盟,各诸侯国保持了相对的独立性,具有较强的离心力,王室实力一旦削弱,就必然形成诸侯割据局面,危及统一和安定对后世(1)影响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核心的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的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的封国,如宋、鲁、郑、陈等(3)中国的地名简称很多源于西周时期的诸侯国国名,如山东省简称鲁、山西省简称晋等二、宗法制的特点和影响1.特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大宗和小宗具有相对性。(2)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国”与“家”结合。(3)大宗与小宗既是家族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4)形成森严的社会等级。2.影响:(1)积极性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注重家庭关系,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尊宗敬祖”“认祖归宗”“寻根祭祖”风俗,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凝聚力。(2)消极性传宗接代观念,重男轻女思想。等级观念严重。宗族派别观念严重,容易产生家族本位、人情关系和任人唯亲等不正之风,与现代民主思想相违背,影响国家的政治建设。考点二三代文明的传承探究1血缘宗法观念史料一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史料二 下表是关于“家”字的字义解读阶段主要含义史料来源一氏族宗庙甲骨卜辞二氏族(宗族)西周金文三个体家庭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文献发现问题:以上历史现象反映出哪些实质?由以上史料能得出哪些结论?(史料实证、历史解释)【解读】史料一强调了周代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字数多、更加规范,内容多是彰显前辈功勋或歌颂祖先;史料二“家”一字的字义经历了不断的变化,由“宗族”向“个体家庭”转变,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的特点。提示:实质:(1)文字是文明进步的表现,也是传承文明的载体,周代铭文比商代更加规范;记载也更加详细,说明文字又前进了一步。(2)用更加规范的文字记载下来的功勋,希望后世传颂,说明这是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结论:(1)“家”主要含义由宗族向个体家庭演变,说明宗法制度逐渐走向衰落。(2)史料与史论互证,是史学研究的关键。(3)春秋战国时期的转型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姓氏的确定、家庭的构成及家庭观念影响至今。探究2商周政治制度史料商人所以有中丁以后九世之乱,而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然使于诸子之中可以任择一人而立之,而此子又可任立其欲立者,则其争益甚,反不如商之兄弟以长幼相及者犹有次第矣。故有传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王国维殷周制度论发现问题: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由商至周王位继承制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的积极影响。(时空观念、唯物史观)【解读】由史料中关键信息“周人传子之制正为救此弊而设也”“有传子之法,而嫡庶之法亦与之俱生”分析变化及影响。提示:变化:王位继承由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演变为嫡长子继承制;积极影响:与商制相比,有效地避免了统治阶级内部为争夺权位和财产的继承而引发的祸乱,从而维护了王权的威严和社会的稳定。一、夏商周三代文明传承的表现维度表现文字甲骨文、青铜铭文等逐渐演化为今天的汉字,成为记载和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三代文明对后世的突出贡献宗法分封观念分封思想在封建社会时有出现,宗法思想影响至今,对民族的延续起到积极作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三代有萌芽的该制度,影响整个封建社会;郡县制影响至今华夏民族三代萌生的民族观念,使中华民族存在至今,成为世界上文明没有间断的民族传统文化儒家思想产生并发展,吸收其他学派思想,最终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二、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和神权结合。最高统治者自称天子,统治者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行为,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来决定,依据上天的意志治理国家,王权具有神秘色彩。2.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早期政治制度体系的核心,族权和政权紧密结合。中国古代的早期国家夏、商、周三代的政治、法律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