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五四学制)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小草虽然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所钦佩和赞颂。B曹文轩的许多作品都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一些小巧玲珑的生活细节上。C他们两人的爱好、处事方法迥然不同。谁也没法了解谁,谁也没法改变谁。D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2 . 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A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B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3 . 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o)汹涌(yng)风骚(so)成吉思汗(hn)B嘶哑(s)娉婷(pn)鲜妍(yn)一代天骄(jio)C呢喃(n)冠冕(min)飘逸(y)顿失滔滔(to)D勃发(b)凝望(nng)忧戚(q)惟余莽莽(mng)4 . 下面各项中,修辞手法与选句不一致的一项是( )A比喻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鲁迅社戏)B拟人枣园的灯光照人心,延河滚滚喊前进。(贺敬之回延安)C借代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用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闻一多最后一次演讲)D引用经书上的道理是可以“推之于四海,传之于万世”的。(丁肇中应有格物致知的精神)二、字词书写5 . 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1949年,人们(qio)首以待冉冉升起的五星红旗;1964年,科学工作者为巨型“蘑菇云”(u)心沥血;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的(ch)热激情;2016年,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顺利着陆这些精彩瞬间被记录在我和我的祖国电影里,也(jun)刻在我们的记忆中。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猫(节选)郑振铎冬天的早展,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它伏着不去。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张妈把它拾了进来,每天给它饭吃。但大家都不喜欢它,它不活泼,也不像别的小猫之喜欢玩游,好像是具着天生的忧郁性似的,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如此地,过了几个月,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它渐渐地肥胖了,但仍不活泼。大家在廊前晒太阳闲谈着时,它也常来蜷伏在母亲或三妹的足下。三妹有时也逗着它玩,但没有像对前几只小猫那样感兴趣。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这时,妻买了一对黄色的芙蓉鸟来,挂在廊前,叫得很好听。妻常常叮嘱着张妈换水,加鸟粮,洗刷笼子。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妻道:“张妈,留心猫,它会吃鸟呢。”张妈便跑来把猫捉了去。隔一会儿,它又跳上桌子对鸟笼凝望着了。一天,我下楼时,听见张妈在叫道:“鸟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了,笼板上都是血。是什么东西把它咬死的?”我匆匆跑下去看,果然一只鸟是死了,羽毛松散着,好像曾与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我很愤怒,叫道:“一定是猫,一定是猫!”于是立刻便去找它。妻听见了,也匆匆地跑下来,看了死鸟,很难过,便道:“不是这猫咬死的还有谁?它常常对鸟笼望着,我早就叫张妈要小心了。张妈!你为什么不小心?!”张妈默默无言,不能有什么话来辩护。11于是猫的罪状证实了。大家都去找这可厌的猫,想给它以一顿惩戒。找了半天,却没找到。真是“畏罪潜逃”了,我以为。12三妹在楼.上叫道:“猫在这里了。”13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倚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14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没有快意。15隔了几天,李妈在楼下叫道:“猫,猫!又来吃鸟了!”同时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16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想到它的无抵抗的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虚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17我很想补救我的过失,但它是不能说话的,我将怎样地对它表白我的误解呢?18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19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20自此,我家永不养猫。6 . 下列两句话中的加点词“似乎”、“好像”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7 . 文中第15段写“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错”指的是_,“我”认识到“错”的根据是_。8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有误的项是( )。A第16段中画线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表达了“我”内心的愧疚之情。B“我”之所以对第三只猫的亡失,比以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是因为第三只猫的亡失,与“我”武断、粗暴有关,它让“我”良心发现。C作者通过侧重“我”和其他人的心理描写以及借物抒情的方法,曲折地表达了对人类虐待动物行为的批判之情。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在结构上有总结全文的作用。9 . 阅读文章第18段,发挥你的想象,生动描绘“两个月后,我们的猫忽然死在邻家的屋脊上”的情形。(50字左右)10 . 这只猫的遭遇留给我们哪些启示?说说看法。阅读郁达夫的西溪的晴雨,完成下面小题。西北风未起,蟹也不曾肥,我原晓得芦花总还没有白,前两星期,源宁来看了西湖,说他倒觉得有点失望,因为湖光山色,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儿。他开来的一张节目上,原有西溪的一项;恰巧第二天又下了微雨,秋原和我就主张微雨里下西溪,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天色是阴阴漠漠的一层,湿风吹来,有点儿冷,也有点儿香,香的是野草花的气息。车过方井旁边,自然又下车来,去看了一下那座天主圣教修士们的古墓。从墓门望进去,只是黑沉沉,冷冰冰的一个大洞,什么也看不见,鼻子里却闻吸到了一种霉灰的阴气。把鼻子掀了两掀,耸了一耸肩膀,大家都说,可惜忘记了带电筒,但在下意识里,自然也有一种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在那里作恶,直到了花坞的溪旁,走进窗明几净的静莲庵堂去坐下,喝了两碗清茶,这一些鬼胎,方才洗涤了个空空脱脱。 游西溪,本来是以松木场下船,带了酒盒行厨,慢慢儿地向西摇去为正宗。像我们那么高坐了汽车,飞鸣而过古荡、东岳,一个钟头要走百来里路的旅客,终于是难度的俗物。但是俗物也有俗益。你若坐在汽车座里,引颈而向西向北一望,直到湖州,只见一派空明,遥盖在淡绿成阴的斜平海上;这中间不见水,不见山,当然也不见人,只是渺渺茫茫,青青绿绿,远无岸,近亦无田园村落的一个大斜坡,泰亭山到留下为止的那一条沿山大道上的景色,好处就在这里,尤其是当微雨朦胧,江南草长的春或秋的半中间。从留下上船,回环曲折,一路向西向北,只在芦花浅水里打圈圈;圆桥茅舍,桑树蓼花,是本地的风光,还不足道;最古怪的,是剩在背后的一带湖上的青山,不知不觉,忽而又会得移上你的面前来,和你点一点头,又匆匆的别了。摇船的少女,也总好算是西溪的一景;一个站在船尾把摇橹,一个坐在船头上使桨,身体一伸一俯,一往一来,和橹声的咿呀,水波的起落,凑合成一大又圆又曲的进行软调。游人到此,自然会想起瘦西湖边,竹西歌吹的闲情,而源宁昨天在漪园月下老人祠里求得的那枝灵签,仿佛是完全的应了,签诗的语文,是庸风桑中章末后的三句,叫做“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宫,送我乎淇之上矣”。此后便到了交芦庵,上了弹指楼,因为是在雨里,带水拖泥,终于也感不到什么的大趣,但这一天向晚回来,在湖滨酒楼上放谈之下,源宁却一本正经地说:“今天的西溪,却比昨日的西湖,要好三倍。”前天星期假日,日暖风和,并且在报上也曾看到了芦花怒放的消息;午后日斜,老龙夫妇,又来约去西溪,去的时候,太晚了一点,所以只在秋雪庵的弹指楼上,消磨了半日之半。一片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的高头,花也并未怒放,树叶也不曾凋落,原不见秋,更不见雪,只是一味的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洞贯了我们的肠腑。老僧无相,烧了面,泡了茶,更送来了酒,末后还拿出了纸和墨,我们看看日影下的北高峰,看看庵旁边的芦花荡,就问无相,花要几时才能全白?老僧操着缓慢的楚国口音,微笑着说:“总要到阴历十月的中间;若有月亮,更为出色。”说后,还提出了一个交换的条件,要我们到那时候,再去一玩,他当预备些精馔相待,聊当作润笔,可是今天的字,却非写不可。老龙写了“一剑横飞破六合,万家憔悴哭三吴”的十四个字,我也附和着抄了一副不知在哪里见过的联语:“春梦有时来枕畔,夕阳依旧上帘钩。”喝得酒醉醺醺,走下楼来,小河里起了晚烟,船中间满载了黑暗,龙妇又逸兴遄飞,不知上那里去摸出了一枝洞箫来吹着。“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倒真有点像是七月既望,和东坡在赤壁的夜游。一九三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1 . 文章开头说“好教源宁去尝一尝这西湖近旁的野趣”。请概括作者微雨里游西溪,感受到了哪些“野趣”。12 . 文章开篇写微雨有何作用?13 . 联系上下文,赏析第段中画线句子的语言特色与表达作用。14 . 作者在文章收笔处,描述龙妇吹洞箫有何用意?15 .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谈到西湖“太整齐,太小巧,不够味”,表现了源宁审美情趣是倾向曲折、博大和野性的,同时引出雨中游览西溪的记叙。B参观古墓,闻吸到的是“霉灰的阴气”,给人以“恐怖、不安和畏缩的心意”,这段描写与后文雨中游西溪的描写形成对比,引出了后文感受到的野趣。C斜阳反照在芦花浅渚上,勾勒出一幅晴明浩荡,飘飘然,浑浑然的夕阳芦荡图,营造了浓重的诗意氛围,让人在品读文人雅趣中产生美的艺术感受。D在文章后半部分,作者运用了与雨中游西溪相同的笔法,均以写景为主。四、句子默写16 . 古诗默写。_,_?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鱼我所欲也)人生自古谁无死,_。(文天祥过零丁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苏轼定风波)年少万兜鍪,_。_?曹刘。(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运用比喻,以春花喻冬雪,表现雪景绮丽的句子是_。五、对比阅读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节选自(聊斋志异卷六)乙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纥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彼出则归,彼归则复,用此智耳。噫!匹夫按剑何异鼠乎!(节选自聊斋志异卷九)注:万历:明神宗朱翊钧年号。狮猫:猫的一种,俗称狮子猫。逡巡:从容,不慌不忙。无能为:无本领,无所作为。跳掷:跳跃。“彼出”二句:讲的是用运动战术避敌制胜。匹夫按剑:指庸人斗狠,勇而无谋。17 . 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抱 投 鼠 屋 阖 其 扉 潜 窥 之。18 .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一狼洞其中(2)其一犬坐于前(3)辄被啖食(4)启扉急视19 .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B意暇甚 意与日去C驰担持刀 辗转争持D以为是无能为者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20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2)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21 . 你从甲文的“狼”和乙文的“猫”身上分别得到怎样的启示?六、诗歌鉴赏22 .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七、名著阅读23 . (题文)名著阅读。(1)孙悟空本是一只石猴,在进入水帘洞后众猴尊称他为,将“石”字隐去,遂称。(2)下列有关名著西游记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西游记中劝孙悟空上天接受招安并把他投入八卦炉中的是太白金星。B唐僧师徒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