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_第1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_第2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_第3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_第4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西壮族自治区2019-2020学年七年级第二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是指降职;题目中是“龙标”和“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龙标”均指当年被贬为龙标尉的王昌龄。B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新诗体,分为套数和小令两种形式。如天净沙秋思,其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C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怪小说集。其中咏雪出自言语篇,文中“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谢道韫聪慧而有才辩。D古人称谓有谦称和尊称的区别,比如,“家君”是尊称对方的父亲,“尊君”是谦称自己的父亲。2 . 下列词语的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张慌失措荡然无存永垂不朽 晨曦B荡然无存名副其实响彻云宵泄气C锐不可挡月明风清转弯抹角覆灭D不可名状独一无二丰功伟绩鞠躬3 .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哺(b)育攒(cun)成候(hu)鸟鲜(xin)为人知B泯(mn)然伫(zh)立踌(chu)躇气冲斗(du)牛C炽(zh)痛谰(ln)语重荷(h)妇孺(r)皆知D哽咽(y)磐(pn)石深邃(su)迥(jing)乎不同4 . 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热爱生活”“七颗钻石”“给我的孩子们”这几个短语的结构完全不同。B回想起来,当初这些朴素的、接近事物本质的想法和判断,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今天在生物医学研究上能够取得一些成绩。这句话的主干是:想法和判断决定了我能够取得成绩。C小明总是板着脸,好像人人都欠他钱似的。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D“只有每一个扬州人自觉遵守文明礼仪规范,才能将扬州建设成真正意义上的文明城市,扬州也才能真正彰显她迷人的魅力。”这个复句的第一层关系是转折关系。5 .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生命的历程中,人们往往丢掉当时觉得不重要的东西,抛掷时毫不_;等到时光逐渐流去,失去的东西在流光中却不停地_,在回忆里逐步被放大。时光虽缓,渐渐也远逝了,等有一天终于_,光阴却已永不回头。A惋惜闪烁醒悟B怜惜闪耀醒悟C怜惜闪烁悔恨D惋惜闪耀悔恨6 . 下面选项中,句子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他取得成绩的关键在于他善于动员和启发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修改:删掉“动员和”)B我们的报刊、杂志、电视和其它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加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修改:把“意识”改为“能力”)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峰顶。(修改:把“不管”改为“尽管”)D对于黑板报的质量问题,应该引起班委会的重视。(修改:把“对于”改为“对”。)二、现代文阅读(题文)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百衲衣叶大春故乡风俗:常生病遭灾的小孩,须吃千家饭,穿百衲衣,方能祛病化灾、长命百岁。我小时候经常生病,父母就让我吃千家饭,穿百衲衣。吃千家饭,就是挨家挨户讨一把米混在一起煮饭吃;穿百衲衣,就是挨家挨户讨一块布缝在一起做衣穿。千家饭象征性地吃一顿就够了,百衲衣却要常穿,有点像“护身符”。小时候,我不愿意穿百衲衣,爹娘不知说了多少好话,就差没跪下磕头了。10岁那年,妹妹在灶前烧红苕吃,把柴堆烧着了,烈火忽地蹿上了房顶。娘冲进火中,没有去抢救粮食和铺盖,也没有去抱那只闹钟,而是抢出了那件百衲衣。娘的头发烧焦了,脸上被火燎伤了一大块。我啜泣着埋怨娘:“冒这么大危险抢那破衣服值得吗?”娘嗫嚅道:“值得,值得!”在故乡,13岁就算成人了。我13岁就可以不穿百衲衣了,脱下百衲衣时,我仿佛飞出樊笼的小鸟一样自由快乐。我不知道娘仍然珍藏那件百衲衣,她真以为我能平平安安地长大,都多亏了灵验的百衲衣。她很感激百衲衣。在我考上大学进城时,娘把百衲衣放进了我的行李箱里,说:“要出远门了,带上它,让它庇护你,提醒你:你是吃千家饭穿百衲衣长大的山里孩子,要好好读书,替山里人争气!无论你走到哪里,干什么事,都不要忘了山里人!”后来,我结识了一位民俗学家,便向他谈起穿百衲衣的风俗。民俗学家说:“按照风俗习惯,穿百衲衣的孩子长大后,父母要向当年讨过布的人家还情的。你家还情了吗?”我惊诧:“怎么还情?”民俗学家说:“一般来说,讨过布的人家得还一截能做一件衣服的布。”我恍然大悟:难怪我满13岁那年,娘通宵达旦地纺线织布,原来娘已经悄悄替我还情了!我想,这获之碎布、报之衣料的百衲衣风俗,多像“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的古训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穿过百衲衣人生的百衲衣。每个人在人生旅途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得到生活的馈赠、命运的庇护、时代的恩泽和社会的援助,那么就不应该忘记报答。知恩图报,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一种人生境界。其实报答并不一定要鞠躬尽瘁赴汤蹈火,往往只是拔一羽以利天下、伸一手以救众生的事,就像给穿百衲衣的人一块碎布而已7 . (小题1)母亲是如何对待“百衲衣”的?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归纳填入下面括号中。讨布缝百衲衣(_)珍藏百衲衣(_)还情百衲衣8 . (小题2)浓浓的母爱是本文表现的重点。在表现母爱时,文中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描写,侧面描写主要在哪一节?并概括该小节的内容。侧面描写在:_小节;内容:_9 . (小题3)第段中加点的“抢”字表现了什么?10 . (小题4)文章结尾说“不应该忘记报答”,作者认为应该怎样报答?(用文中语句)11 . (小题5)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想?请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的认识。三、情景默写12 . 根据提示,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诗词语句。“饮酒”常见于古代诗词,无论是苏轼的“_。鬓微霜,又何妨”,还是范仲淹的“_,燕然未勒归无计”,抑或是辛弃疾的“_,梦回吹角连营”,诗人都借助“酒”抒发了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四、课内阅读阅读卖油翁全文,回答下列问题。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13 . 卖油翁选自_,作者是_ (朝代)的_。14 . 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有卖油翁释担而立(_)睨之,久而不去(_)但微颔之 (_) 以钱覆其口 (_)15 . 翻译下面的句子。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康肃笑而遣之。16 . 本文通过陈尧咨善射、卖油翁酌油入葫芦告诉我们_的道理。(填一成语)五、诗歌鉴赏阅读下列诗词,回答问题。()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17 .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B“十五”“八十”是写实的手法,暴露了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C造成“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种景象的原因是多年战争,以致民不聊生。D结句“泪落沾我衣”抒发了老翁孤独、悲痛的心情。18 . 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六、名著阅读19 . 下面是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骆驼祥子的阅读札记。请联系阅读感受,结合圈点内容,从祥子品行变化的角度补全阅读札记中的旁批和尾批。祥子的堕落史这么大的人,拉上那么美的车,他自己的车,弓子软得颤悠颤悠的, 连车把都微微的动弹;车箱是那么亮,垫子是那么白,喇叭是那么响;跑得不快怎能对得起自己呢,怎能对得起那辆车呢?这一点不是虚荣心,而似乎是一种责任,非快跑,飞跑,不足以充分发挥自己的力量与车的优美。那辆车也真是可爱,拉过了半年来的,仿佛处处都有了知觉与感情,祥子的一扭腰,一蹲腿,或一直脊背,它都就马上应合着,给祥子以最顺心的帮助,他与它之间没有一点隔膜别扭的地方。赶到遇上地平人少的地方,祥子可以用一只手拢着把,微微轻响的皮轮像阵利飕的小风似的催着他跑,飞快而平稳。拉到了地点,祥子的衣裤都拧得出汗来,哗哗的,像刚从水盆里捞出来的。他感到疲乏,可是很痛快的,值得骄傲的一种疲乏, 如同骑着名马跑了几十里那样。节选自第二章(1)他跑得还不慢,可是不能白白地特别加快。座儿一催,他的大脚便蹭了地:“快呀,加多少钱?”没有客气,他卖的是血汗。他不再希望随他们的善心多赏几个了,一分钱一分货,得先讲清楚了再拿出力气来。对于车,他不再那么爱惜了。买车的心既已冷淡,对别人家的车就漠不关心。车只是辆车,拉着它呢,可以挣出嚼谷口粮。与车份便算完结了一切;不拉着它呢,便不用交车份,那么只要手里有够吃一天的钱,就无须往外拉它。人与车的关系不过如此。自然,他还不肯故意地损伤了人家的车,可是也不便分外用心地给保护着。有时候无心中的被别个车夫给碰伤了一块,他决不急里蹦跳地和人家吵闹,而极冷静地拉回厂子去,该赔五毛的,他拿出两毛来,完事。厂主不答应呢,那好办,最后的解决总出不去起打;假如厂主愿意打呢,祥子陪着!节选自第二十章(2)这点钱的来头已经决定了它的去路。这样的钱不能光明正大的花出去。这点钱,与拿着它们的人,都不敢见阳光。人们都在街上看阮明,祥子藏在那清静的城根,设法要到更清静更黑暗的地方去。他不敢再在街市上走,因为他卖了阮明。就是独自对着静静的流水,背靠着无人迹的城根,他也不敢抬头,方法有个鬼影老追随着他。在天桥倒在血迹中的阮明,在祥子心中活着,在他腰间的一些钞票中活着。他并不后悔,只是怕,怕那个无处无时不紧跟着他的鬼。节选自第二十三章(3)(4)(祥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联系小说情节,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七、综合性学习仔细观察下面这幅招贴画,按要求答题。(1)请简要说明画面的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