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_第1页
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_第2页
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_第3页
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_第4页
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定位技术在ICT服务中的应用,哈尔滨工业大学通信技术研究所孟维晓2020年5月27日,2,定位技术的概述与分类,1,主要内容,定位技术的概述与分类,3,一、定位技术的概述与分类,定位技术概述定位:确定目标的具体位置。定位技术:利用现有的科技手段(卫星、无线电、计算机等)确定目标经纬度的技术。定位技术分类GNSS技术无线定位技术(无线通信信号、射频无线标签、超声波、光跟踪、无线传感器定位技术等)移动定位技术(A-GNSS)移动通信基站定位(Cell-ID、TDOA、OTDOA、E-OTD等等)其它定位技术(计算机视觉、航位推算),4,主要内容,5,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基本概念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是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英文缩写,它是所有在轨工作的卫星导航系统的总称。GNSS基本原理无线电单向测距CDMA数据传输,6,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构成美国GPS欧盟GALILEO俄罗斯GLONASS中国BeiDou2印度IRNSS日本QZSS,等等,7,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产业背景互联网、移动通信、卫星导航,是信息社会三大支柱产业。美国GPS、俄罗斯GLONASS、欧盟Galileo、中国BeiDou2,都已建成或在建设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2000年开始,卫星导航的应用进入高速发展期卫星导航应用技术每隔3-5年更新一次。国际上预测,到2030年,卫星导航技术和产业将趋于成熟。,8,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主要应用在航空、航海、航天、国防、测量、授时、测绘、车载、手机九大应用领域。,9,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航空导航,应用场合航路飞行终端区飞行精密进近地面滑行技术手段LAAS/GBASWAAS/SBAS每个机场3-4个基站,每架飞机2-3个接收机,GNSS即将成为主导航手段。,10,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航海导航,应用场合远洋进港内陆河流技术手段RBN系统全球沿海每隔100-300公里一个基站,每艘船1-2台接收机,卫星导航已经成为航海导航的主导航手段。,11,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航天应用,应用场合近地卫星载人航天对地观测气象探测,12,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国防,应用场合空对地地对空地对地舰对地舰对舰地对舰车辆单兵,13,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测量,应用场合市政管理自动车辆弹道测量技术手段城市连续基准站,14,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测绘,应用场合省市县乡各级测绘部门,15,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授时,应用场合通信授时铁路授时电力授时军事授时,16,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车载导航,应用场合家用车辆公共交通专用车辆物流运输农业耕作,17,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主要应用领域手机定位,应用场合监控救援野外作业旅游LBS技术手段高灵敏A-GNSS,18,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GNSS接收机,19,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1)专业导航型接收机,20,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2)测量型接收机,21,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3)专业测绘接收机,22,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4)授时接收机,23,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5)车载导航接收机,24,二、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6)手机定位芯片,25,主要内容,26,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引入原因目前,除了GPS之外,GNSS中其它的导航系统均为建成或处于试验阶段,还未正式投入使用,但针对GPS发展情况以及其它导航系统的实验情况可知,单纯的卫星导航系统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初始定位时间(TTFF)过长可用性受环境影响较大卫星信号捕获时间较长导致接收机功耗过大,27,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基本概念A-GNSS也就是AssistedGNSS,中文为网络辅助GNSS定位系统,是一种结合网络基站信息和GNSS信息对移动台进行定位的技术,既利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NSS,又利用移动基站,解决了卫星信号覆盖的问题,可以在2.5代的G网、C网和3G网络中使用。,28,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辅助信息,29,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工作原理,A-GNSS工作模型,30,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工作模式,终端的位置由网络负责计算。网络向终端传递的数据:SVID、多普勒、码相位、角度、AZ/EL、灵敏度辅助等;终端向网络返回数据:测得的码相位、测得的多普勒、C/N0,位置计算由终端自身完成。网络向终端传递的数据:星历、近似位置和时间、历书、DGPS实时完好性、灵敏度辅助等;终端向网络返回的数据:位置、速度、时间、质量、椭圆误差等,绝大部分支持MS-A模式的A-GNSS芯片都支持MS-B模式。定位系统硬件无须作任何的改动,只需要修改服务器和A-GPS终端间的交互流程就可以实现MS-A模式和MS-B模式。,移动台辅助模式(MS-A),移动台模式(MS-B),混合模式(MS-A/MS-B),31,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移动台辅助模式定位流程,32,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的特点定位精度借助A-GNSS技术,可以提高移动定位的精度,与Cell-ID、TDOA、E-OTD等传统移动定位方式相比,定位精度可达5m以上,甚至更精确。捕获时间利用A-GNSS技术,可以大大提高TTFF的时间,首次捕获一般只需要几秒钟,而不像GPS的首次捕获时间需要23分钟,甚至更长。,33,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的特点卫星依赖度利用A-GNSS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终端对卫星的依赖度,以GPS为例,在正常情况下,需要4颗卫星才能完成相应的定位结算,但是借助网络辅助,在仅有2颗星的时候,仍然可以完成移动终端的精确定位。,34,三、A-GNSS定位技术及应用,A-GNSS的应用导航服务定位跟踪业务紧急呼叫业务公共安全业务基于位置的个性化信息服务基于位置的计费服务,35,主要内容,36,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为什么要引入室内定位随着数据业务和多媒体业务的快速增加,人们对定位与导航的需求日益增大。现有的卫星定位技术GNSS以及A-GNSS不能很好的解决复杂环境下的定位需求。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兴的无线网络技术得以广泛的应用。比如WiFi、ZigBee、蓝牙和超宽带等。,37,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常用室内定位技术,38,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39,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2)超声波定位技术,原理:采用反射式测距法,通过三角定位等算法确定物体的位置,即发射超声波并接收由被测物产生的回波,根据回波与发射波的时间差计算出待测距离。优点:超声波定位整体定位精度较高,结构简单。缺点:超声波受多径效应和非视距传播影响很大,同时需要大量的底层硬件设施投资,成本太高。,40,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3)蓝牙技术,原理:通过测量信号强度进行定位。在室内安装适当的蓝牙局域网接入点,把网络配置成基于多用户的基础网络连接模式,并保证蓝牙局域网接入点始终是这个微微网(piconet)的主设备,就可以获得用户的位置信息。优点:低功耗,设备体积小,易于集成在PDA、PC或者手机中,且传播信号不受视距的影响。缺点:信号传输距离较短,蓝牙系统稳定性较差,受噪声信号干扰较大。,41,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4)射频识别技术,原理:利用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式双向通信交换数据以达到识别和定位的目的。优点:标识的体积较少、造价较低。缺点:作用距离较短,不具有通信能力,不便整合到其它系统中。,42,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5)超宽带技术,原理:超宽带是一种全新的、与传统通信技术有极大差异的通信新技术。它不需要使用传统通信体制中的载波,而是通过发送和接收具有纳秒或纳秒级以下的极窄脉冲来传输数据,从而具有GHz量级的带宽,来实现对目标的探测。优点:标识的体积较少、造价较低。缺点:作用距离较短,不具有通信能力,不便整合到其它系统中。,43,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6)WLAN技术,原理,44,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6)WLAN技术,原理,45,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6)WLAN技术,WLAN定位面临的问题无线网络环境的干扰;无线环境的多样性问题;,46,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7)其它技术,除了以上提及的定位技术,还有基于计算机视觉、光跟踪定位、基于图像分析、磁场以及信标定位等。此外,还有基于图像分析的定位技术、信标定位、三角定位等。目前很多技术还处于研究试验阶段,如基于磁场压力感应进行定位的技术。,47,四、室内定位技术及应用,邻近检测(ProximityDetection)信号强度分析法(ReceivedSignalStrength)到达时间定位(TimeOfArrival)到达时间差定位(T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