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黄的药理作用1.1致泻作用大黄自古以来即用作泻下药物, 大黄素和番泻普等是其致泻的主要成分, 其中以番泻普的作用最强, 一般在服药后6 10h出稀便。番泻肠道细菌酶的作用下分解产生大黄酸蕙酮有以下药理作用:具有胆碱样作用, 大黄酸蕙酮可刺激大肠载膜, 可兴奋肠道平滑肌上的M受体, 使肠蠕动增加而泻下; 通过抑制肠细胞膜上Na 一K 一ATP酶, 降低小肠上皮细胞的离子主动转运, 阻碍N a + 转运吸收,使肠腔容积增大, 肠内渗透压增高, 保留大量水分, 反射性地使其推进性蠕动幅度增强, 刺激肠载膜分泌, 促进排便, 临床用于: 大便燥结, 热结便秘, 单用作用缓和, 可提高结肠中段和远端能力, 增强肠推动, 常以复方应用, 依据辩证选用大承气汤、黄龙汤、温脾汤等加减应用, 可加速滞留于肠道的病原体毒素和多种肠源性有毒物质排出, 达到以通为补的目的.1.2 免疫调控作用对内毒素诱生巨噬细胞分泌功能的影响: 内毒素血症时, 大黄也可减低内毒素血症的阳性率及血浆内毒素浓度, 抑制巨噬细胞的过度激活, 减少细胞因子的过度分泌, 防止或减轻急性感染中可能出现的内毒素血症, 可以起到保护器官, 降低病死率。对自细胞介素( IL )及淋巴细胞的影响: 大黄素可以抑制不同有丝分裂原( ConA ) 刺激脾细胞增殖反应, 抑制C onA 诱导白细胞介素一2 的产生, 抑制作用与浓度成正比。1.3抑菌、抗炎、抗病毒作用大黄对多种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及大肠杆菌其中对葡萄球菌、淋病双球菌最敏感。幽门螺杆菌(HP)是胃及十二指肠炎症及溃疡的病因之一,近年来研究显示,大黄中的游离蕙醒类衍生物刊钊P有抑制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蕙醒类衍生物抑制菌体糖及糖代谢中问产物的氧化、脱氢、脱氨,并能抑制蛋白质和核酸合成,影响了幽门螺杆菌芳胺乙酞转移酶的活性。另外大黄抗消化性溃疡的作用与保护胃载膜细胞也有一定关系.醒类衍生物中的芦荟大黄素对带状疤疹病毒、假狂犬病毒、流感病毒均有灭活作用,同时大黄对艾滋病(AIDS)病毒H lV-RT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和对霍乱毒素有对抗作用。l.4止血作用大黄有明显的促进血凝作用和微循环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善血管脆性,能使血小板、纤维蛋白质增加,可缩短出血和血凝时间,对治疗血实热而引起的吐血、衄血、便血和胃十二指肠溃疡、上消化道出血、功能性子宫出血、齿龋出血等均有令人满意的疗效。大黄所含儿茶素、没食子酸可使血小板载附性和聚集性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降低抗凝血酶IV和纤溶酶活性,使纤维蛋白原增加,血管的收缩活性增加,血黏度上升,促进血液凝固。1.5心、脑血管作用抗凝血、降血脂、降胆固醇 大黄可通过渗透效应,肾素一血管紧张素一醛固酮系统是血压调节的重要途径,降低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及过氧化脂质水平,促使组织间液体向血管内转移而达到稀释血液作用,增加血容,降低血小板活性,使血细胞比容(HCT)下降,将大黄制成冲剂(6 g/包),连服2个月,高凝状态得到改善,降脂效果较好,未见不良反应。连续服用大黄制成冲剂,可使高胆固醇(TIC)血症的TC下降8 9%,使高甘油三醋(TG)血症的TG下降78%,很好的促进阻塞血管再通,改善脂质代谢。同时,大黄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认为大黄的作用机制主要是蕙醒衍生物对肾髓质Na一K一ATP酶的抑制作用。大黄酸及大黄素均有明显的排Na利尿作用,水钠储留是导致高血压的主要原因,因此,该药具有不同程度的降压作用,且利尿作用与Na排出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而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I)是使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的关键酶,能较强地抑制ACE,是大黄的降压机制之一。l.6利尿作用大黄利尿的主要成分包括大黄素、大黄酸,可提高血液蛋白含量,其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给药后尿管蠕动波增强,使白蛋白与球蛋白比例恢复正常,水提取物导致血清尿素氮(BUN)水平减少,大黄酚在体内可相继氧化为大黄素和大黄酸,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减少肾损害,从而起到利尿的效果,抑制肾脏代谢肥大和高代谢状态,与葡萄糖醛酸结合解毒排出体外,有利于尿毒症、代谢性酸中毒、水肿的治疗。1.7保肝利胆作用大黄具有清热凉血、免疫调控、利胆退黄、活血攻下之功效,促使人体产生干扰素,通过刺激肠蠕动,排泄体内有毒物质,防治肝昏迷,提高吞噬细胞吞噬能力,同时疏通肝内毛细血管,促进胆汁分泌,并可增加胆汁中胆红素和胆汁酸的含量,增强抵抗感染力,改善脑部血液循环,消除水肿,解除微循环障碍,疏通胆管和微细胆小管内淤积的胆汁,恢夏羹织细胞的正常代谢和血液供应,促使肝细胞再生1.8治疗皮肤炎症作用根据临床资料显示,将大黄浸泡于酒精中治疗局部化疗的药物外渗效果显著,当患者局部皮肤出现红、痛、水肿、水泡时,局部涂抹大黄浸泡液,用药后平均24h 小泡吸收,渗出减少,平均54h后水肿消退,疼痛消失,痊愈率高达100%。 2.临 床 应 用3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泻下、解热、抗炎作用的影响3方法:用炭末排出时间测定法和排便频度试验观察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泻下作用,以干酵母致大鼠发热试验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解热作用的影响,用角叉菜胶致足肿胀法观察不同炮制方法对大黄抗炎作用的影响。结果:不同采收期、不同炮制方法的铨水大黄,首次排出黑便时间明显缩短,排黑便个数明显增多,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2年生铨水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酒蒸,酒炒大黄组与3年生铨水大黄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生大黄组110 h均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蒸大黄组0.5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酒炒大黄组18 h明显抑制体温升高,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生大黄组、酒炒大黄组致炎后0.54 h、酒蒸大黄组致炎后0.51 h大鼠足肿胀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具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不同采摘期、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泻下作用,3年生作用强于1,2年生,铨水大黄经炮制后泻下作用有所减弱;不同炮制的铨水大黄均具有明显的解热、抗炎作用。中药炮制基本原理的核心是中药饮片炮制后其药性发生了改变,而根源还是炮制后其内在物质基础内涵发生了改变。深入研究这些物质基础化学成分群及由此所致的生物活性变化规律,探明中药炮制改变药性的科学内涵变化规律,不仅可为阐明饮片的炮制原理,丰富中药药性理论的科学内涵,而且可为炮制工艺的规范化和饮片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并为不同炮制饮片的深加工应用研究提供可靠线索。大黄药用历史悠久,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是中医临床上最古老、最常用、最重要的中药之一,因其功效独特而被广泛应用于内、外、妇、儿、骨伤等各科。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国内外有大量文献报道了大黄化学、炮制、分析以及药理等方面的研究结果,但仔细分析和推敲大量同类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大黄的研究尤其是炮制方面的研究虽然很多,但缺乏系统性,有些研究结果甚至相互矛盾。本研究为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炮制改变大黄药性的科学内涵变化规律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汉字的形体演变探析
- 社区活动开幕词范本
- 财务科技对传统银行的影响研究
- 金融科技在普惠金融中的应用探讨
- 成功源于勤奋演讲稿
- DB52T 453.6-2004 地产中药材有害生物无害化治理技术规程 玄参
- 水龙吟苏轼课件
- Ubuntu Linux 22.04系统管理与服务器配置 课件 项目3 软件包管理
- 机电设备安装风机系统设计方案
- 混凝土浇筑前基层处理与清理方案
- 《矿山隐蔽致灾因素普查规范》解读培训
- 新概念第二册单词表(完整版)
- 《商务跨文化交际》课件
- 缺血性心肌病病人护理查房
- 《社保新政策解》课件
- 《基于UG的汽车机加件工时计算及系统开发》
- 房产代理转让合同范例
- GB/T 7247.1-2024激光产品的安全第1部分:设备分类和要求
- 2023银行首届夏日音乐会系列(天籁之音乐动一夏主题)活动策划方案-106正式版
- 校服供货服务方案
- 呼吸机断电的应急演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