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练习)_第1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练习)_第2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练习)_第3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练习)_第4页
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中考语文二模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句子默写 (共1题;共5分)1. (5分) (2017七上宁县期中) 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出相应的句子。 (1) 我寄愁心与明月,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2) _,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3) 潮平两岸阔,_。(次北固山下) (4)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_,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春) (5)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_。(弟子规) (6) 莫笑农家腊酒浑,_。(游山西村) 二、 诗歌阅读 (共1题;共3分)2. (3分) (2019九下南昌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唐崔涂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注释】除夜:除夕。迢(tio)递:遥远的样子。三巴:巴郡、巴东、巴西的合称。后亦多泛指四川。羁危:指漂泊于三巴的艰险之地。羁,寄寓异乡;危,艰危困苦。残雪:残余的积雪。孤烛:一支烛。这里并非实指,而是说在这除夕之夜,孤烛独照,自己更感到成了离家万里的异乡人了。僮仆:未成年的仆人。亲:亲近。岁华:年华。(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离乡的遥远和旅途的艰辛,“三巴路”言路途遥远,“万里身”表地域艰险。B . 颔联中,“夜”点明了时间为除夕,“乱山”“残雪”点明了所处的环境,表现了羁旅之苦。C . 颈联表现了诗人由于长期客居,与亲人骨肉远离,情感渐疏,而与僮仆朝夕相处则越发亲近的无奈现实。D . 尾联中“明日”二字紧扣题中的“除夜”,强烈地表达了诗人不堪忍受异乡的漂泊之苦,希望早日结束羁旅生涯的愿望。(2)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核心是一个“悲”字,表达了诗人叹羁旅、思故乡念骨肉、感孤独等诸多纷杂的心绪。B . 颔联写山用一“乱”字,写雪用一“残”字,既点明了时令,也写出了诗人纷杂的心态和凄冷的心境。C . 颈联用笔巧妙,明写“僮仆”之亲,暗指“骨肉”疏远,陈述诗人当时处境的寂寞孤独和生活的拮据困窘。D . 全诗语言朴素,抒情细腻,于平实之处涌动真情,感人至深。三、 课外阅读 (共2题;共11分)3. (7分) (2019广东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马说韩愈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骈死于槽枥之间_一食或尽粟一石_执策而临之_(2)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3)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千里马比喻人才,用伯乐比喻懂得赏识人才的人,用食马者比喻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B .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写出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表明有才之士受到不公正待遇和其不幸的处境,表达了作者强烈的不平和悲愤之情。C . 本文采用了托物言志的写法,表面通篇在写马,实际是感慨人才的遭遇,委婉地表达了对自己怀才不遇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之情。D . 本文论述结构精巧,先从反面提出问题,然后从正面展开议论,再写到千里马的遭遇及其原因,最后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4. (4分) (2018五通桥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子产为政郑人游于乡校 , 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子皮欲使尹何为邑。子产曰:“少,未知可否。”子皮曰:“愿,喜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子产曰:“不可。人之爱人,求利之也。今吾子爱人则以政,犹未能操刀而使割也,其伤实多。子之爱人,伤之而已,其谁敢爱于子,子有美锦,不使人学制焉。大官大邑,身之所庇也,而使学者制焉。其为美锦,不亦多乎?侨闻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若果行此,必有所害。”范宣子为政,诸侯之币重,郑人病之。二月,郑伯如晋,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曰:“子为晋国,四邻诸侯,不闻令德,而闻重币,侨也惑之。侨闻君子长国家者,非无贿之患,而无令名之难。夫令名,德之舆也。德,国家之基也。有基无坏,无亦是务乎!有德则乐,乐则能久。宣子说,乃轻币。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 , 庐井有伍。大人之忠俭者,从而与之;泰侈者,因而毙之。从政一年,舆人诵之曰:“取我衣冠而褚之,取我田畴而伍之。孰杀之产,吾其与之!”及三年,又诵之曰:“我有子弟,子产诲之。我有田畴,子产殖之。子产而死,谁其嗣之?”(选编自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二十四年、三十年)【注】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著名政治家,郑国名相。文中加下划线的都是人名。乡校:乡间公共场所。范宣子:春秋时晋国大臣,晋平公时执掌国政。封洫:田界。伍:五家相保的民户编制。舆人:众人。褚:储藏。(1)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产寓书于子西以告宣子 书:书信B . 郑伯如晋 如:到去C . 人之爱人,求利之也 利:利益D . 子产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 鄙:边远的地方(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子之爱人,伤之而已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 . 若果行此,必有所害 若为佣耕,何富贵也C .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 入则无法家拂士D . 宣子说,乃轻币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子产高度重视倾听民众意见,并且把民众的批评指责作为施政的依据。他认为乡校是民众发表意见的重要场所,如果取缔乡校,堵塞言路,一定会对国家造成巨大伤害。B . 子产认为政事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他反对子皮任用年轻而又没有从政经验的尹何治理封地,认为如果不经过学习实践就委以重任,一定会造成危害。C . 子产认为治国应该重德轻财,治国以德可以获取美好的名声,从而塑造良好的国家形象,使国家根基稳固,人民快乐安逸。D . 子产是春秋时期郑国的贤相,他具有很强的民本思想,勇于改革,赏罚分明,治国有方,文章最后通过郑国流传的民谣,用对比的手法,对子产给予了高度的赞扬。(4) 翻译下列句子。 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选自左传)吾爱之,不吾叛也。使夫往而学焉,夫亦愈知治矣。(选自左传)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四、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3分)5. (21分) (2019温岭模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你已经使我永生,这样做是你的欢乐。这脆薄的杯儿,你不断地把它倒空,又不断地以新生命来充满。这小小的苇笛,你携带着它(y) 山越谷,从笛管里吹出永新的音乐。( )在你双手的不朽的安抚下,我的小小的心, 在无边快乐之中,发出不可言说的词调。你的无穷的(c) 予只倾入我小小的手里。时代过去了,你还在倾注,而我的手里还有余量待充满。(选自泰戈尔吉檀迦利)(1) 划线字“薄”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 ) A . bB . bo(2) 填入括号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消融B . 销溶(3)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_山越谷 (c)_予6. (22分) (2019邵阳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各题。 最美的姿态阅读与不阅读,区别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或人生方式。一面草长莺飞,繁花似锦,一面必定是一望无际的、令人室息的荒凉和寂寥。一种人认为:人既然作为人,存在着就必须阅读。肉体的滋长、强壮与满足,只需五谷与酒肉,但五谷与酒肉所饲养的只是一具没有灵魂、可以行走、可以叫嚣的躯体,人的定义应该是:一种追求精神并从精神上获得愉悦的动物,这种动物是需要通过修炼的,而修炼的重要方式便是阅读。另一种人,即使书籍堆成山耸立在他们面前,他们也不可能思考一下:它们与我们的人生与生活有何关系?吸引这些人的只是物质与金钱,再有便是各种各样的娱乐。人这一辈子,无论怎样辛劳、勤勉,实际上只能在极小的范围内经历生活,经历人生。由于如此,人认知世界,十有八九是盲人摸象,很难有对世界的完整把握,而图书呈现了不同时期的不同经验。一个识字人,只需坐在家中,或案前,或榻上,或瓜棚豆架之下,便可走出生活圈栏,进入一个无边疆域。明明就是身居斗室,却从别人的文字里看到了沙漠驼影、雪山马迹、深宫秘事、坊间情趣读书渐久,经验渐丰,你会一日又一日地发现,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读书人的气质是由连绵不断的阅读潜移默化养就的。有些人,就造物主创造了他们这些毛坯而言,也许是没有魅力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完美的。然而,读书生涯居然使他们由内到外获得了新生。依然还是从前的身材与面孔,却有了一种比身材、面孔贵重得多的叫“气质”的东西。我认识的一些先生,当他们安坐在藤椅里向你平易近人地叙事或论理,当他们站在讲台上不卑不亢地讲述他们的发现,当他们在餐桌上很随意地谈谐了一下,你会觉得这些先生真是很有神采。此时,你就会真正领略“书老气”的迷人之处。读书其实培养的是一种眼力。不读书的人其实是没有前方的,是没有未来的,也是没有过去的。读书人读着读着就有了过去、现在和前方。什么叫读书人?我这里简单下一个定义:拥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叫读书人。人类无疑是一切动物中最善于展示各种姿态的动物。体育场、舞台、服装模特的T型台,这一切场所,都是人类展示自己身体以及姿态的地方,但你们知道吗?人类最优美的姿态是读书。(张鸣/文选自新华日报原题为“书卷气”的迷人之处,有改动)(1) 请概括“阅读的人”与“不阅读的人”的不同点。 (2) 根据文意说说文中划线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读书使你的心灵宛如秋天雨中的池塘,逐渐丰盈。(3) 文章前三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 阅读全文,概括读书的作用。 五、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2分)7. (12分) (2019八下郁南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记者从在广西南宁召开的中国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研讨会上获悉:2001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在西南岩溶石漠化区组织实施了120多个地质调查项目及国家、省部级科技项目,累计投入经费约2亿元,取得了石漠化生态修复基础理论、技术研发、产业示范等成果。(1) 给上述新闻拟一条标题(不超过20字)。 (2) 石漠化生态修复技术成果研讨会谈及了哪些内容? 六、 作文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7八下枣阳期中) 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题一:苍鹰振翅蓝天,是一首歌,因为它激昂;飞蛾扑火,是一首歌,因为它悲壮。母爱是一首歌,友情是一首歌,拼搏是一首歌,付出是一首歌只要我们用心聆听,生活处处皆是歌。请以“那是一首歌”为题,写一篇文章。题二: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幸福常常伴随着我们。当父母用慈爱的伞为你撑起一方晴空时,你会感到“有家真好”;当同学用贴心的话安抚你孤独的心境时,你会感到“有朋友真好”;当知识帮你打开智慧的大门时,你会感到“有书真好”“真好”是一种心灵的体验,“真好”是一种幸福的感觉。请以“有 真好”为题(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要求:若选题二,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立意自定,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