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_第1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_第2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_第3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_第4页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鄂教版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水平测试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一、 选择题 (共1题;共2分)1. (2分) 下列关于名著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 . 鲁滨逊漂流记作者塑造了一个硬汉形象。鲁滨逊流落荒岛二十八年,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好在一直有星期五与他为伴。B . 冰心的繁星春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总的来说在内容上是对母爱和童真的歌颂。C . 红楼梦中“香菱学诗”一回,详细地叙述了黛玉指点学诗门径,香菱谈读诗体会及香菱苦心写诗的经过。D . 骆驼祥子中祥子三次买车的希望都破灭了,第一次是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二、 情景默写 (共1题;共5分)2. (5分) (2018八上杭州期中) 古诗文积累。 (1) 树树皆秋色,_。(野望) (2) 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 _,_;夕日欲颓,沉鳞竞跃。(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4)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吴均与朱元思书) (5) _,_,盖竹柏影也。(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6) 寄情于物,是诗歌的重要表现形式,亦如曹操在龟虽寿“_,_”一句中,借老马抒写了他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情,展现了生命的存在的意义;刘桢在赠从弟“_,_。”一句中,借一问一答咏叹松柏之刚劲坚强、坚贞不屈,展现生命的高贵品格。 (7) 古往今来,每一个离家的诗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乡情结。请从崔颢的黄鹤楼和李白的渡荆门送别中,任选一句直接抒发诗人对故乡情感的诗歌,(须是连续的两句)默写下来,并具体分析诗人的情感。 三、 字词书写 (共1题;共1分)3. (1分) 找出下列每组词语中的错别字并改正。决别 烂漫 淡雅 翻来复去 各得其所遮敝 央求 沉寂 喜出忘外 水波鳞鳞错别字_改正_四、 综合性学习 (共1题;共15分)4. (15分) (2019陕西) 请你参加以“我与青春有个约定”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 【活动一:写寄语】请在下面的米字格中,按顺序依次写出“春”字的笔画。 青春是生命的春天!(2) 【活动二:展风采】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记者张明的身份对高艳能同学进行采访。 要求:采访要围绕活动主题,一个问题即可;语言亲切、自然,简洁、明了。云南省罗平县马街镇第一中学学生高艳能是一个单腿残疾人。他拒绝照顾,毅然参加了今年的中考体育测试,借助双拐,用单腿跑完100米,完成了测试,被誉为“奔跑少年”。(3) 【活动三:宣誓言】请补全下面的青春誓言,使所写文字与上下句构成一组排比句。 我与青春有个约定我要用阳光的心态拥抱火热的青春;我要用_;我要用昂扬的斗志创造美好的明天。刻苦学习,勇于担当,不负青春!(4) 【活动四:有行动】班级拟组织一次助学活动,请完成下面的活动方案。 要求:内容与“助学”有关;形式与一致。活动方案确定助学对象,捐赠学习用品_走访困难家庭,商讨帮扶措施五、 文言文阅读 (共2题;共20分)5. (8分) (2018七上杭州期中) 根据课内文言文,完成小题。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元方入门不顾 _ 学而不思则罔 _三军可夺帅也_ 传不习乎_(2)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6. (12分) (2019八上揭西月考)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拾椹供亲蔡顺少年孤,事母孝。岁荒 , 粮食不足,顺日拾桑椹 , 以异器盛之。赤眉贼见而问之。顺曰:“黑者味甘以供母赤者味酸以自食。”贼悯其孝,以白米牛蹄赠之。【注】岁荒:年成不好。桑椹:成熟时黑紫色或黑色,味甜,可食。异器:不同的碗。(1)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错误的一项是( ) A . 事母孝(伺候)B . 以白米牛蹄赠之(赠送)C . 贼悯其孝(怜悯)D . 粮食不足(满足)(2) 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黑 者 味 甘 以 供 母 赤 者 味 酸 以 自 食。(3) 你认为蔡顺是个怎样的人?他的行为对你有什么启示? 六、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9分)7. (9分) (2018八上沈阳月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朗读者的成功是人文精神的回归江德斌文化类节目在近期制造了一个小高潮。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董卿以制作人、主持人双重身份推出的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在央视一套黄金档开播。嘉宾们念诗,读散文和家书,分享曾经打动过、甚至改变过自己生命轨迹的文字。首期节目以“遇见”为主题,嘉宾有知名演员濮存昕、企业家柳传志、世界小姐张梓琳、96岁高龄的翻译家许渊冲,也有从四川成都鲜花谷里走来的普通夫妇等。一段文,一首诗歌,一封信,一个故事朗读者并没有复杂的情节,也没有故意设置的煽情,只是由朗读者简单地回顾人生片段,以及打动和改变自己命运的文字,并当众朗读一遍。朗读者首播的收视率和口碑双丰收,可谓获得了巨大成功,是继中国诗词大会之后,又一个具有社会影响力的现象级文化类节目。朗读者给观众带来的并非视觉冲击和戏剧化情节,而是在平静的阅读氛围里,将这些感人的文字,传递给荧屏内外的广大观众,为大家在浮躁的繁华世俗里,搭建一座沉淀心灵的人文殿堂。朗读是很多人在学生时代都经历过的,有些人会忘却,有些人则会爱上朗读,并保持这种习惯,忙里偷闲,朗读自己喜爱的文字。总体而言,朗读是一个小众化的领域,与歌舞、真人秀、小品等娱乐节目相比,朗读者乃是一股清流,显得平淡恬静,似乎很难吸引到观众。然而,朗读者节目唤起了大众对朗读的记忆,带领大家沉浸在文字的意境里,享受人文艺术之美。如今的荧屏到处都是喧闹的娱乐节目,观众逐渐产生观赏疲劳,希望看到不同的节目类型,这就给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创造了空间。经过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们在物质方面,已经越来越充裕,但在精神方面,仍然寥落荒芜。社会文化整体呈现出低俗化、碎片化、快餐化等状态。很多人感觉精神过于紧张,心理压力太大,希望生活节奏能够慢一点,大家都能心平气和一些。而这恰恰需要文化方面的熏陶,这也是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的意义所在。事实上,很多电视台也都有读书节目,这些节目大都偏重于介绍图书、作者和时代背景等,传递内容局限于知识,并没有延伸到情怀方面,也就容易走“高冷化”,导致受众面相对狭小。而朗读者比较贴地气,将朗读者的个人经历与文字连接在一起,更容易触动观众的同理心,抵达每个人内心的深处。诸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文化节目的兴起,并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这不仅是人文的复苏,也反映出时代潮流的嬗变。在经历多年的娱乐化节目轰炸后,观众也开始分化,部分人希望在忙碌繁琐的生活里,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回归人文精神。朗读者做到了这一点,让观众感受到心灵的宁静、优美文字对精神的陶冶,从而喜欢上朗读,重新拾起书本,轻声朗读起来。(选自2017年2月21日中国青年网,有改动)(1)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 (2) 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 第段中划线字“这”指什么? (4)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符合作者观点的一项是 ( ) A . 朗读者的成功,说明不依靠视觉冲击力一样可以办好文化类节目。B . 朗读者唤起大众对朗读的记忆,给浮躁的社会带来一股清流。C .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财富的充裕必将导致精神世界的空虚。D . 文中的“人文精神”包含人们对文化艺术之美的追求和对心灵宁静的渴望。8. (20分) (2019九下常熟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戴车匠汪曾祺戴车匠是东街一景。车匠是一种很古老的行业了。所谓车匠,就是在木制的车床上用旋刀车旋小件圆形木器的那种人。车匠店离草巷口不远,左邻是侯家银匠店,右邻是杨铁匠店。戴家车匠店门面很小,只有一间,地势却颇高。店里正面的板壁上有一副一尺多长,四寸来宽的小小的朱红对子,写的是:室雅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不知这是哪位读书人的手笔。但是看来戴车匠很喜欢这副对子。板壁前面,是作坊。作坊放着两张车床。车匠坐在坐板上,两手执定旋刀,车旋成器,这就是中国的古式的车床,其原理倒是和现代铁制车床是一样的。靠里的车床是一张大的,那还是戴车匠的父亲留下的。老一辈人打东西不怕费料,总是超过需要的粗壮。这张老车床用了两代人,坐板已经磨得很光润,所有的榫头都还是牢牢实实的。戴车匠起得很早。在别家店铺才卸下铺板的时候,戴车匠已经吃了早饭,选好了材料,看看图样,他这就和这张床子成了一体,一刻不停地做起活来了。人走到他的工作之中去,是可感动的。中国的工匠,都是很勤快的。好吃懒做的工匠,大概没有。有的时候,忽然,他停下来。那就是想到了一点什么事。或是刘长福托他斡旋一件什么事,那一头今天该给回话;或是儿子塾师过生日,该备一点礼物送去;或是澡堂里听来一个治风湿痛秘方,他麻二叔正用得着似乎他每天派给自己多少工作,把那点工作做好,即为满意。能分外多做几件就很按捺不住得意了。他自然可以有时间抽一袋烟,喝两口茶,伸个懒腰。戴车匠做的最细致的活是装围棋子的槟榔木的小圆罐,罐盖须严丝合缝,木理花纹不错分毫。做得了的东西,都悬挂在西边墙上,真是琳琅满目,细巧玲珑。车匠的木料都是坚实细致的,檀木白檀,紫檀,红木,黄杨,枣木,梨木,最次的也是榆木的。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孩子们愿意上戴车匠家来,还因为他养着一窝洋老鼠,装在一个一面有玻璃的长方木箱里。洋老鼠在里面踩车、推磨、上楼、下楼,整天不闲着。戴车匠这么大的人了,对洋老鼠并无多大兴趣,养来是给他的独儿子玩的。这里的小孩子一年四季有各种各样的玩物:秋天的陀螺,夏天的水枪,春天的竹蜻蜒,过年的兔儿灯。特别是清明,吃螺蛳之后还可用车匠做的螺蛳弓射螺蛳壳玩。孩子们用竹箭的尖端把螺蛳掏出来吃了,用螺蛳壳套在竹箭上,一拉弓弦,哒的一声,螺蛳壳便射了出去。射得相当高,相当远。家家孩子吃螺蛳,放螺蛳弓,因此每年夏天总要从瓦楞里打扫下好些螺蛳壳来。清明前半个月,戴车匠就把别的活都停下来,整天地做螺蛳弓。孩子们从戴车匠门前过,就都兴奋起来。到了接近清明,戴车匠家就都是孩子。孩子们眼睛发亮,挑选着,比较着,挨挨挤挤,叽叽喳喳,好不热闹。到清明那天,到处是拉弓放箭的声音。戴车匠眯缝着眼睛看着他八岁的儿子坐在门坎上吃螺蛳,把螺蛳壳用力地射到对面一家倒闭了的钱庄的屋顶上,若有所思:这孩子将来干什么?是让他也学车匠,还是另学一门手艺?世事变化很快,他隐隐约约觉得,车匠这一行恐怕不能永远延续下去。一九八一年,我回乡了一次(我去乡已四十余年)。东街已经完全变样,戴家车匠店已经没有痕迹了。侯家银匠店,杨家铁匠店,也都没有了。一九八五年七月(节选自汪曾祺的戴车匠,有删改)(1) 小说开头写道:“戴车匠是东街一景”结合全文,简要概括作者回忆了有关戴车匠的哪些往事? (2) 品味小说中的画线句子,分析语言特点及表达效果。 戴车匠踩动踏板,执刀就料,旋刀轻轻地吟叫着,吐出细细的木花。木花如书带草,如韭菜叶,如番瓜瓤,有白的、浅黄的、粉红的、淡紫的,落在地面上,落在戴车匠的脚上,很好看。住在这条街上的孩子多爱上戴车匠家看戴车匠做活,一个一个,小傻子似的,聚精会神,一看看半天。(3) 文章的开头与结尾都写到了侯家银匠店和杨家铁匠店有什么作用? (4) 汪曾祺自称“中国式的人道主义者”,文章“在那么单纯古朴的旧日人物身上,在那乡情浓酽的风俗氛围中,隐藏着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七上海南月考) 任选一题作文(一)在成长过程中,每个人都会有欢笑,有感动,当然也会有泪水,有悲伤这些都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体验,一点一滴都是生命中宝贵的财富。在你成长的过程中,有什么经历让你深受触动,难以忘怀?回忆一下,把它写下来。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500字。(二)请以“牵挂”为题作文。要求:(1)除诗歌、戏剧外,体裁不限;不得套写、抄袭。(2)文章要有真情实感,主题要正确鲜明。(3)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4)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字数不少于500字八、 名著阅读 (共2题;共10分)10. (5分) 征方腊时,曾身穿龙袍乱闯的人是_。11. (5分) (2017九上东台月考) 名著阅读。 (1) 叛徒A带领特务窜到乡下,B不幸被捕。在狱中,她受尽折磨,特务把竹签钉进她的十指。面对毒刑,她傲然宣告:毒刑拷打是太小的考验,竹签是竹子做的,共产党员的意志是钢铁铸成的!A是指谁?_;B是指谁?_(2) 红岩魂中称“小萝卜头”为烈士,而作者为什么要强调“其实你还是个孩子”?“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你不是,你还没有来得及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