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_第1页
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_第2页
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_第3页
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_第4页
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宁市2019年化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综合达标检测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单选题1 . 小军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C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D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2 .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3 . 日常生活中时刻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升华B冰雪融化C酒精挥发D燃放礼花4 . 2019年4月22日是第50个世界地球日,今年地球日的主题是“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对保护自然资源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寻找金属替代品有利于保护金属资源B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保护空气资源C禁止废水任意排放有利于保护水资源D用乙醇汽油代替汽油能消除温室效应5 . 下列对科学探究认识错误的是( )A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B科学探究应独立完成,不需要合作C实验方案的设计是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D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环节6 . 下列仪器,既能做反应器皿又能直接加热的是( )A烧杯B集气瓶C锥形瓶D试管7 . 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西瓜榨果汁B苹果酿果醋C糯米酿甜酒D鲜奶制酸奶8 . 下列不属于化学研究方向的是( )A合成新材料B开发新能源C编写电脑程序D工业“三废”处理9 . 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目的探究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水蒸气含量不同探究石蜡中含有碳、氢、氧元素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实验设计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ABCDAABBCCDD10 . 学校安全无小事,下列做法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是 ( )A先预热,再给试管内的物质加热B用灯帽盖灭酒精灯C品尝实验室里的白糖的味道D用CO还原CuO时先通CO后加热11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检查气密性C倾倒液体D量筒读数12 .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甘蔗榨汁B自行车胎爆裂C炭包吸附异味D铁骑生锈13 . 生产安全和生活安全至关重要,下列做法不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A公共场所做到人离电断B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灭C浓硫酸粘在皮肤上,先用干布擦拭,然后用水冲洗,再涂上 3%-5%的碳酸氢钠溶液D加油站、面粉厂等地严禁烟火14 . 联合国决定2011年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为宗旨。下列提法不符合其宗旨的是( )A化学是一门创造新物质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创造新物质最多的科学领域B普及化学知识,宣传化学贡献,提高公众科学素质C让公众更多地了解化学为满足社会需求所作出的贡献,鼓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他们创造未来化学的热情D推广食用不含任何化学物质的绿色食品15 . “民以食为天”,下列过程主要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稻谷碾米B清水淘米C生火煮饭D瓷碗盛饭16 . 我市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级文明城市。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加大空气监测力度,努力提高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值B引用“南水北调”的水,稀释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然后再排放C分类回收生活垃圾,将垃圾资源化D改进燃煤锅炉烟囱,将废气排到高空17 .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移走蒸发皿C加热液体D倾倒液体18 .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拧干衣服B写粉笔字C食物腐败D粉碎废纸19 . 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燃烧前瓶内只有氧气B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C过程中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合反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20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二、填空题21 . 请你根据如图所示回答有关问题:(1)图一中仪器A的名称是_,仪器C的名称是_。(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利用图一中仪器组装制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可选用的仪器有_ (填序号),利用该发生装置还可以制的另一种气体是_。 图二是两套干燥气体装置,可用于干燥二氧化碳的是_ (选填“甲”或“乙”),气体从该装置的_ (选填“左”或“右”)端通入,不能选择另一套的原因是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2 . 请结合所学化学知识指出图中的错误操作引起的后果:A:倾倒稀盐酸_;B:点燃酒精灯_;C:给硫酸铜固体加热_;D:加入纯碱粉末_。23 . 二氧化碳科学利用与开发,是一种与水一样重要的原料。最近,美国研究人员利用镍和钯作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具有多种用途的一氧化碳或甲醇。则:(1)该转化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其催化剂是两种_(填“金属”或“非金属”)。(2)在能源领域,一氧化碳是液态氢的一种重要补充物。氢气被认为是最清洁的燃料,因为燃烧产物中只有_(化学式)。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列举开发和利用的一种新能源_。(3)甲醇(CH3OH)可用作赛车燃料。若其燃烧产物与乙醇相同,则其化学方程式为_。三、科学探究题24 .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人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的含量是否相同,设计了简单的实验方案,其主要操作步骤如图所示。请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收集呼出气体的方法是_。(2)下表是他们的探究方案,请你填写完整。探究内容实验方法判断依据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_氧气含量是否相同_水蒸气含量是否相同_(3)结论:_。25 . 某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探究人体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成分。学习资料:(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成白色浑浊液,白色浑浊物越多,说明气体中二氧化碳越多(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充足(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实验探究:实验一:取两个空集气瓶,用玻璃片将瓶口盖好,收集两瓶空气样品实验二:用排水法收集满两瓶人体呼出的气体,用玻璃片盖好瓶口实验三: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样品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记录下表:空气样品呼出气体样品现象_结论_写出木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实验四:向另一瓶空气样品和呼出气体的样品中滴加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现象并完成下表:空气样品呼出气体样品现象_结论_实验五:取两块干燥的玻璃片,对着其中一块哈气,对比观察两块玻璃片观察到现象是_。实验总结:通过实验,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含二氧化碳、氧气水蒸气的多少?得出的结论是_。26 . 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些步骤:(1)点燃蜡烛,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图B),在玻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_、_。(2)猜想和验证:猜想操作现象结论假设:焰心气体含CO2在未点燃的短玻璃管上口_。_。假设不成立假设:焰心气体含有石蜡蒸气取一较长的细玻璃管,用湿冷毛巾包住中部,将玻璃管下端插入焰心,上端试用火焰点燃。_假设成立取下长玻璃管,打开湿毛巾_(3)在该实验中,蜡烛受热熔化为_变化,蜡烛燃烧为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这两种变化的根本区别是变化前后是否有_生成(4)小红在探究蜡烛燃烧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请你也参与小红的探究活动,你认为小红的以下做法中不可取的是_。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的现象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27 . 酒糟灯是实验室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某小组同学对酒精灯火焰温度进行如下探究。(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l2 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外焰的部分明显碳化。(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2)由上述现象得出结论:外焰温度最高,你认为原因是。(定量研究)乙和丙两位同学在老师指导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