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目标,1、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培养阅读新闻的能力。2、能根据新闻的结构理清课文的内容和层次。3、感受正义战争的伟大力量。,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毛泽东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同志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六三年十二月版毛主席诗词。,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思想家、诗人、书法家。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他逝世的1976年间,毛泽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列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他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毛泽东被视为是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毛泽东,1948年底到1949年初.随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蒋介石赖以进行内战的军事力量基本丧失殆尽.国民党政权摇摇欲坠.蒋介石并不甘心失败.他一方面在1949年元旦发出求和声明,一方面收缩兵力.在长江南岸加强防线.企图依靠长江天险来保存力量.以便卷土重来.中国共产党表示:为了迅速结束战争.实现真正的和平.减少人民的痛苦.中国共产党愿意在惩办战争罪犯.废除伪宪法和伪法统等八项条件下同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但是,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定上签字.谈判宣告破裂.,背景链接,1、请给下面红色的字标上正确的读音。,阻遏(),芜湖(),荻港(),溃退(),歼灭(),绥靖()(),瑰宝(),负隅顽抗(),高屋建瓴(),w,d,ku,jin,su,jng,gu,Y,lng,png,b,检查预习,气势磅礴()(),锐不可当(),dng,读准下列字的音:荻(d)港锐不可当(dng)获(hu)得当(dng)真要塞(si)歼(jin)灭阻塞(s)阡(qin)陌瓶塞(s)纤(xin)维溃(ku)退匮(ku)乏馈(ku)赠,2、请解析下面的词语:,高屋建瓴负隅顽抗气势磅礴阻遏溃退悍然,形容居高临下,无法阻挡的有利形势。“瓴”,古代一种盛水的瓶子。,垂死挣扎,顽固抵抗。,形容气势雄伟壮大。,阻止,败退。“溃”,溃败。,蛮横的样子。,新闻?,从广义说,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从狭义来讲,就是指消息。本课就是一篇报道及时的消息。,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报道和新闻述评四类。,新闻的结构,新闻稿件结构,一条完整的新闻消息,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尾五部分。,格式范例如下:*(引标题)*(主标题)*(副标题)*(导语)*(主体,可分多段)*(结语)图片或背景材料(单独传发)署名,标题迅速了解新闻的主要内容导语扼要的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主体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更为细致地了解新闻的内容)背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结语新闻结尾(背景和结语常常暗含在主体中)新闻这种体裁,主要采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何时?时间何地?地点何人?人物何因?事情发生的原因何事?事情发生的经过如何?事情发生的结果新闻六要素,阅读新闻是心里要自觉地问这六个问题,就不难解决了。,新闻的六个要素,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小组讨论,1、第一则新闻的标题是什么形式的?2、找出这则新闻的导语部分,这个导语从哪几个方面总领了全文。3、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别写了什么?4、这则新闻的背景是什么?5、这则新闻的结语是什么?6、口头复述新闻六要素。,一、标题(简洁、醒目)引题,位置在正题的前面,因为具有引出主题的作用,所以称为引题。它主要是交代新闻的背景、揭示意义、标出条件、烘托气氛等。正题,也叫主题或母题。它是标题的本体,通常都采用大于其他标题字型的黑体字。它居于醒目的位置,作用在于标出新闻的中心内容或表达主题思想。副题,也叫辅题或子题。它的位置在正题的后边,多是作为正题的补充。它既可以说明事实、标明新闻的来源、报道的根据,也可以点明事件的结果和意义。例如:体验生活加强友好关系一一一引题我国40青年到大马种田养鱼放牧一一一正题大马青年代表将来我国组屋居住一一一副题,说白了就是引标是吸引读者的标题、主标是新闻内容的主要概括的标题、副标是对主标的补充。(主标是必不可少的,引标和副标可以省略),导语就是消息的开头,它要求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重要、最新鲜、最精彩的事实,揭示全文的主题思想,以便使读者了解主要内容,并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导语是从事实中提炼出来的精华部分,具有统一全文的作用,因此,有人称之为“消息中的消息”。,二、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这一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利成功。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及时、准确的对事件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又领起了下文。,本文导语(重要),例:路透社达拉斯1963年11月22电正文:肯尼迪总统今天在这里遭到刺客枪击身亡。总统与夫人同乘一辆车中,刺客连发三弹,命中总统头部。总统被紧急送入医院,并经输血,但不久身亡。官方消息称,总统下午1时逝世。副总统约翰逊将继任总统。,“电头”,不能删去交代、和。,文章开头的内容可否删去?有何作用?,作用:电头表示消息来源可靠、材料真实、报道及时。,通讯社名称,发电地点,时间,新闻的主体接导语,围绕着立意展开全部内容,圆满地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主体运用的材料要充实、具体,具有典型意义。新闻中的五要素一一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和原因,都要有所交待。消息的立意要集中,一则新闻只有一个中心,说明一个问题,叙述一件事情。一篇消息的质量如何,关键在于主体部分写得如何。因此,写一篇消息时,主体部分必须着力写好。,三、主体,主体可分为哪几个层次?请找出本文的议论句,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主体,找出文章的主体部分:,从“区域”以后一直到文章的结尾。,思考:主体部分分为几个层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从“20日夜起”到“即已渡过30万人”,(写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第二层:从“21日下午5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对西路军渡江情况加以评论),第三层:从“汤恩伯认为”到篇末,(写东路军的渡江情况),写作顺序:,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顺序能否颠倒?,20日夜起中路军(先)21日下午5时起西路、东路(后),时间顺序,中、西:弱;东:强。,逻辑顺序,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30万,安庆芜湖,20日夜21日夜,全部渡过,35万,九江(不含)安庆,21日17时22日22时,渡过2/3,35万,芜湖江阴,21日17时22日22时,大部分已渡过,此种情况,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这和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有很大关系。国民党的广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拒绝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二十一日到芜湖督战,不起丝毫作用。,议论,议论,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九江一线。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分析了敌溃我胜的原因,突出文章主题,充满对汤恩伯的嘲讽之意,敌军为什么毫无斗志、抵抗甚微?两方面原因的议论为什么一略一详?两方面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我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略),敌军广大官兵厌战(国民党拒签和平协定)(详)因第一方面的原因是不言而喻的我军英勇善战,已为事实说明。而第二方面的原因,则要详议:a把极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区别开来,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b着重点明我军发起渡江战役直接原因是国民党反动派拒签和平协定,我军师出有名。两方面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我军英勇善战是胜利的首要条件,而且从行文的气势和语言的衔接看(下文要写的东面敌军抵抗较为顽固,更突出“英勇善战”),也以现在的写法为佳。,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关于历史、原因的说明和环境、气氛的描写。它的作用是说明事项产生的条件、消息的性质和意义。它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增加消息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可以在主题中提及也可以放置到文末单独列出,以提示或是补充的形式讲解。,四、背景,一方面、另一方面、,本文背景材料,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好的结语能加深读者对主要事实的感受,让读者得到更多的启发和教育。但并不是所有消息都非有结尾不可。如果主体部分已交待清楚,则不必再加。,五、结语,占领要塞,封锁长江,本文结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与结果:,西路军三十万渡过三分之二,已占领广大南岸阵地,东路军三十五万已渡过大部,经过整天激战,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南岸阵地,控制江阴要塞,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1949年4月20日夜起至4月22日22时,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一千余华里长江战线,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为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而发起渡江战役。,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三十万人全部渡过,占领长江南岸,课文结构,第1、2两句,其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标题,标题,主体,导语,标题,导语,导语,导语,主体,主体,主体,主体,导语,语言品析,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数量多,气势大,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战线长,所向披靡无坚不摧战绩辉煌,战线长胜利大,九江未解放,用语准确,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时间准确暗示进展迅速,至发电时止,该路三十五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课后练习三,第一题,越过,突破,只写出了“经过”,只写出了“经过”,表现了经过战斗所取得的进展。,“到达”只表示一般的“到了”“抵达”之意,“渡至”则表现的是“从水路进军,来到了”,“共”只表示一般的总结性的统计“24小时内即已”强调了时间之短、进军之神速。,第二题,句只是一般的交代了时间。句则充满了嘲讽,汤恩伯本是来“督战”的,结果不但无“战”可“督”,且全军覆没,狼狈不堪。敌军的“不料”,正显出我军的神勇。,在文中找出表达作者鲜明的感情色彩的词语。,我军:突破、英勇善战,锐不可当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微弱、不想再打了、泄气,检测反馈,填空题,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镇江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我军前锋,业已()镇江无锡段铁路线。,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指“全部被消灭”,指“敌军已完全丧失战斗力”,指夺取土地,指掌握军事要地,获得主动权,船只不能自由通行,堵住了敌人从铁路逃跑的退路,歼灭,封锁,切断,击溃,占领,控制,标题:,(第1、2两句),(剩余部分),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主体:,导语:,渡江概况(从三个方面概括),战况: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中路军首战告捷,西路军所向无敌,(重点),东路军战绩辉煌,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渡江作战兵力,战线(渡江区域),课文结构,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毛泽东,相关链接和背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的第一年就歼灭了国民党军112万人,从1947年6月底起,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以主力一部挺进中原,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在外线大量歼灭国民党军,以部分主力和地方武装坚持内线作战,收复失地。10月10日,解放军总部发表宣言,号召全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战争第二年,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军152万人,攻克大批国民党军重点设防的城市,为与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创造了条件。1948年到1949年1月,解放军连续进行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这则新闻的发电日期是1948年11月5日,当时辽沈战役已经结束,淮海战役的枪声于次日就要打响。,请在文中划出这则新闻的的六个要素。请找出本则新闻的导语、背景和主体。,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第一层,概述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指出南阳守敌弃城南逃的背景和时间。(导语),第二层,用两则史料说明南阳自古以来在军事上的重要战略地位。(背景),第三层,回顾过去一年中蒋介石从重视南阳到弃城南逃的变化。(背景),第四层,回顾一年多来南线人民解放军取得的伟大胜利。(河南全城解放、创立七个军区、发展武装力量、纠正了“左”的错误),第五层,预言南阳逃敌王凌云前途黑暗。,主体,自古以来,南阳就是战略要地。通过阅读这一则新闻,我们可以感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以后,我军走上了节节胜利的道路。毛泽东亲自撰写这则新闻,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体会本文语言表达的一些特点。(真实准确简明),朗读两则新闻,然后联系上下文,比较下边每组中的两个句子,说说哪一句好,并说说理由。,第句好。语言生动形象,通过比喻的修辞方法,生动形象的表明共产党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并扩大了根据地,赢得了人民群众的拥护。,(提示:注意从语言的生动形象性上比较。),新闻六要素(记叙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文体知识,狭义:指消息。广义: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新闻的特点:,真实性时效性简洁性,内容真实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管理咨询行业跨界融合发展趋势与市场机会研究
- 2025-2030中国碳纤维材料应用领域拓展与产能规划战略研究
- 浙教版(广西、宁波)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运筹帷幄技艺不凡-素材收集与图像处理 教学设计
- 7.2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下册科学
- 第4课《观沧海》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 制造企业能耗监测与节能方案
- 第9课控制过程细探究 说课稿小学信息科技泰山版2024六年级上册-泰山版2024
- 融合场景用户行为分析-第1篇-洞察与解读
- 运动防护市场增长驱动力-洞察与解读
- 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学业评价体系设计
- 药物剂型开发与制备技术
- 信息安全与知识产权保护课件
- 全部课程第3课时我是拖地小达人课件
- 新概念英语第二册+Lesson+46+A+clear+conscience+讲义
- 【获奖教学课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创建自己的阅读银行-“阅读存折”设计方案2
- 中北大学简介
- 完整版青少年普法宣传教育课件
- GB/T 5656-2008离心泵技术条件(Ⅱ类)
- 原发性肝癌规范化病理诊断指南课件
- 剑桥少儿英语三级 词汇表
- (完整版)污水处理厂施工组织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