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9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一记叙文阅读,第二篇专题精讲,中考考情速递,【考情总结】考试说明要求: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1)题型及分值:记叙文是河北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必考内容,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每篇阅读材料设置45个小题,分值为1215分。(2)主题及考点:近年来,河北省中考记叙文阅读均为写人记事类文章;在备考复习时,要全面掌握考情分析表中所列的相关考点。,第1讲整体感知把握主旨,2019河北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22分)远行的童年记忆又是麦浪翻滚时,遥望金色的麦田,麦客撞开了我渐行渐远的童年记忆的大门。天刚刚有些微弱的光亮,那些头顶草帽、手持镰刀、挑着简单行囊的麦客便候鸟似的穿梭在乡村的道路上了。布鞋的噗沓声带着一路风尘,随着麦香的气息惊扰了乡村的美梦。天大亮时,村子中心的磨盘前已聚集了好多麦客。男人头戴草帽,女人脖子上搭条毛巾。他们衣着简朴,操着生硬的外地口音,有父子兄弟,也有夫妻相随,看起来都很壮实。有雇主过来了,他们便簇拥上前,谈好价钱的人跟着走了,剩下的人则继续等待。,村子地处川道,家家户户都有七八亩地,人口多的甚至上十亩。一晌太阳两阵风,麦子瞬间成熟。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家家户户都很心急,男女老少齐上阵,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父亲在煤矿上工作,不能回来,奶奶便张罗着叫麦客帮忙。经过一番比较,特会算计的奶奶相中了一对夫妻,每亩价格比别人少两元钱。奶奶说,女人割麦没有男人快,可是心细,两亩地少四元钱,划算。,母亲把夫妻俩带到地头,指出地界就去忙了,只留下我照看。天很热,男人和女人捋下袖子和裤腿,全副武装,拱着腰,低着头,飞快地挥舞着镰刀。男人在前边开道,边割边做捆绳;女人紧跟其后,边割边捆。随着有节奏的唰唰声响,麦子便一排排倒在脚踝前,用脚一勾、镰一挟,便成一抱麦子,三缠两绕后干净利索地绑出一个半人高的大麦捆来。躲在地头树下乘凉的我,只能看到两个猫着腰的背影在麦田掘土机似的前进。在他们身后,湿气尚未散尽的新鲜麦茬如海岸线般不断延长。田野里没有一丝风,太阳越来越高。刺眼的阳光如麦芒般扎到人身上,火辣辣的,疼得难受。蝉也不叫了,不知躲到哪儿乘凉去了。虽然他们一个戴着草帽,一个头顶毛巾,但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割麦的速度也明显慢了下来。,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看着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奶奶露出满意的笑容,招呼他们到地头吃馍喝水。当男人摇着草帽扇风,女人扯下头上的毛巾擦汗时,我发现,原本眉清目秀的两个人,此时脸上黑一道儿白一溜儿,衣服上也爬满了麦芒和灰尘。“婶子,你家的麦穗又大又长,颗粒饱满,估计亩产能上八百斤。”男人的话让奶奶眉开眼笑。“都是老天爷帮忙,风调雨顺,麦子才长得这么好。”奶奶说。女人顺着奶奶的话头,说:“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原来男人和女人来自深山人家。山大沟深地薄,田地少,多种玉米少有麦子。每到收麦时,他们便出山当麦客,挣个生计。午饭,奶奶给做的凉面,按照男人的要求送到地里。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中午的太阳最毒,但麦秆更脆易割。于是,金色的麦海在麦客挥舞的镰刀下不断地后退着。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夜风扫去了一天的燥热,满天星斗点亮了夜空。村子中心的磨盘旁,结算完工钱的麦客们聚集于此休息。男人们袒着晒得黝黑的胸脯,有的磨镰刀,有的吸旱烟,有的倚靠着麦秸堆打起响亮的鼾声来。女人们又恢复了爱热闹的天性,你一言我一语地拉起了家常。很快,这些技术过硬、勤劳肯干的麦客又要追着麦子成熟的气息,奔走在一个又一个乡村。,当现代机械碾碎麦客的足迹,当镰刀成为陈列在展馆的纪念物时,有多少人还能记得麦客这个行当?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1.全品原创/考点一文中“麦客”这个行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2.全品原创/考点二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回忆了麦客夫妻的劳作过程?(2分)3.全品原创/考点三选文的原标题是“忆麦客”,你认为它与“远行的童年记忆”相比哪个标题好?说明理由。(3分)4.201920/考点四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1.全品原创/考点一文中“麦客”这个行当出现的原因有哪些?(3分),【答案】麦子成熟时需要及时收割;有些地处川道的人家田地多,劳力不足;深山人家田地少,需挣生计。【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要根据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通读全文后可知,涉及“原因”的段落是第段和第段,第段“若不及时收割,一场风雨就有可能让一年的收成打了水漂”和“忙不过来的人家便去请麦客”提示了两点原因,此外,第段“田地少挣个生计”交代了麦客出现的第三个原因。,2.全品原创/考点二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回忆了麦客夫妻的劳作过程?(2分),【答案】时间【解析】本题考查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从选文中“太阳越来越高”“奶奶颠着小脚到地里送水来了”“午饭”“吃完饭”“临近黄昏”等标志性词句,即可明确选文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3.全品原创/考点三选文的原标题是“忆麦客”,你认为它与“远行的童年记忆”相比哪个标题好?说明理由。(3分),【答案】示例一:“远行的童年记忆”好。这个标题意蕴丰富,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流露出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示例二:“忆麦客”好。这个标题简洁明了,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解析】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同时也考查了文章的内容和情感。“忆麦客”是对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远行的童年记忆”体现了作者的情感所在。两个标题各有优点,无论选择哪个标题,只要能够答出其作用,言之成理即可。,4.201920/考点四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案】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答出一点得2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选文通过记叙麦客在烈日下收割麦子的艰辛过程,表达了对麦客品质的赞美之情;从结尾段“而我存留于童年的麦客记忆,也已经蒙满灰尘,远行四十年了”一句,可知作者对远去的童年生活的怀恋。,【本讲未涉及的真题】5.201916/考点八请简要概括这对麦客夫妻的人物形象。(3分),【答案】生活简朴,善良厚道,勤劳肯干,技术过硬。(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任意三点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文中对麦客夫妻的外貌描写可知他们生活简朴;第段“地里麦茬很低,麦穗拾得干净”等处描写,说明他们“善良厚道”和“技术过硬”;第段“后背的衣服却湿透了一层又一层”,第段“吃完饭,麦客夫妻俩继续割麦”“临近黄昏,整整两亩麦子全被割完”等处,可知他们勤劳肯干。,6.201917/考点九请简要分析选文第段中加线句子的表达作用。(3分),【答案】运用环境描写(景物描写),渲染天气的炎热,衬托麦客夫妻在烈日下劳作的艰辛。(答出一点给1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环境描写与人物活动有密切关系,由此推知炎热的天气与麦客夫妻艰辛劳作之间的关系即可得出答案。,7.201918/考点六选文第段的对话,表现了“女人”怎样的情感?(2分),【答案】称赞与羡慕之情。(只答出“羡慕”即可给满分。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人物语言描写的作用。人物的语言是其情感的直接表现,“这么大的地,这么好的麦子”是对“我”家麦地的称赞,“够你们家吃几年呢,可比我们山里强多了”则流露出羡慕之情。,8.201919/考点七选文第段的作用是什么?(2分),【答案】交代麦客夫妻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意思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选文第段插叙了麦客夫妻家中的情况,对情节有补充作用,交代了他们出来当麦客的原因。,技法精讲,考点一内容理解与概括【教材典例】1.文中说,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园”之“乐”,表现在哪些方面?七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分析】本题考查内容概括梳理能力。“乐园”之“乐”表现在三个方面:在百草园抓虫子、拔野草的乐趣;听长妈妈讲美女蛇故事的乐趣;在大雪天里跟闰土父亲学捕鸟的乐趣。,2.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八下社戏夏夜行船【分析】本题考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通读全文可知是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根据故事情节的前后顺序可进行概括: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夏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考查形式】1.201817题在向齐老学习画画的过程中,“我”获得了哪些唱戏方面的启示?2.201618题祥子为什么把买上新车的日子当成自己的生日?3.201519题“我还是换一辆吧!我怕”中省略号省去的内容是什么?4.201118题为什么珍妮芙太太感觉这个春天“异常明媚”?,【方法指导】题型一概括文章内容1.提取要素法。将文章的“六要素”提取出来,整理成一段简洁通顺的话。2.扩展标题法。有些标题是对选文的高度概括,只需根据文章内容将标题稍加扩展即可。3.摘录语句法。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等往往是对文章的概括,只需摘录并稍加改动这些语句即可。4.合并段落法。先理清并概括每个段落层次的大意,再将其整合在一起即是选文的主要内容。,题型二理解文章内容1.通读全文,按照题干要求,锁定答题范围。2.重点研读文中涉及的相关语句,结合分值大致确定有几个答题要点。3.提取关键句直接作答;若无原文,则提取关键词,再连词成句作答。,【答题格式】模板1: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样。模板2:本文记叙(描写、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表现(赞美、揭示、讽刺、反映)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本质),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一代宗师陆谷孙t1、照相的故事t1、父子情t1、早起t1、薄荷t1、占了命运的便宜t1、蚊烟中的往事t1、茶是家乡醇t4。,考点二理清线索思路【教材典例】1.文章以背影为题,“背影”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八上背影(线索及作用)【分析】“背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2.作者开篇即说:“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中间又几次出现意思大致相同的话。找出这些语句,说说它们与标题有怎样的关系,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达自己的赞美之情的。八上白杨礼赞(抒情线索)【分析】第1段、第4段、第6段、最后一段都是直接抒发赞美之情的段落,形成本文的抒情线索,与标题形成呼应。白杨树生长的环境不平凡,辽阔坦荡、气象雄伟、色彩分明的西北高原,是白杨树赖以生存的典型环境境美;白杨树自身的形貌不平凡,笔直的干,笔直的枝,干、枝、叶都“一律向上”“绝无旁枝”“紧紧靠拢”形美;白杨树内在的气质不平凡,力争上游,伟岸,正直,朴质,严肃,挺拔,坚强不屈神美。,【考查形式】1.201319题通读全文,在下面横线上填写表现“我”心理变化的词语。2.(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在下面方框内,填写表明作者心情随昙花的生长而发生变化的词语。【方法指导】1.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线索类型(故事情节,人物心理、情感、态度的变化,时间、地点的变化等)。2.根据题干中的线索关键词,找到题目空缺处所对应的段落范围。3.在该范围进行归纳概括。一般概括人物情感或心理的词语,可在原文中找到,而概括情节则需先在原文中找到关键词,再对事件进行概括。,【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照相的故事t3、时光书衣t1、独腿人生t1、黄蜂筑巢t3。,考点三标题含义及作用【教材典例】1.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情感,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七上秋天的怀念【分析】本题考查题目的作用,又考查整体把握文章的感情脉络。题目的表层含义是: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深层含义是:“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了母爱的坚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2.朗读课文,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散步。如果换个角度另拟一个题目,你会以什么为题?说明你的理由。七上散步【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品味标题的妙处。本文标题不仅直接点明了叙述的主要事件,而且传达出舒缓从容、娓娓道来的感情基调。拟题,可从文章的描写对象(如“儿子和母亲”“三代”)、主旨(如“和谐”“责任”)、自然环境(如“初春的田野”)等角度出发。,【考查形式】1.201721题你认为选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充分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2.201419题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3.201219题选文中“儿时的恶作剧”具体指什么事情?4.201019题选文题目中的“善举”指什么事情?为什么说它是“最美”的?,【方法指导】题型一标题的含义1.分析标题的重点字词。即从理解标题中关键词的字面义入手,联系文章内容,得出标题的深层含义。2.分析标题的指代义。标题的指代内容一定在文中。可以结合文章内容、人物特点、作者情感、文章主旨等,提取整合分散在各段的有用信息,归纳出答案。3.分析标题的比喻义。比如“变色龙”的字面意思是一种善于变色的蜥蜴,而契诃夫的变色龙的标题是以变色龙颜色多变的特征,来讽刺狡猾善变、趋炎附势的人。,4.分析标题的双关义。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方面来分析。如课文驿路梨花,标题的表层含义是指驿路上的梨花,深层含义是指“梨花”其人、“梨花”精神。5.分析标题的象征义。如高尔基的海燕,标题“海燕”象征勇敢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题型二标题的作用1.交代文章内容或写作对象。2.突出主题,点明主旨。3.作为行文线索。4.具有象征意义。5.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答题格式】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了(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思考(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灯如红豆t4、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t1、早起t5、一针一线皆关情t4、腕上茉莉t1、占了命运的便宜t4、故乡的密码t3、蚊烟中的往事t2。,考点四把握主旨情感【教材典例】1.课文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愧怍”?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以后的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七下老王【分析】本题意在梳理全文的情感脉络,体会作者情感,深入解读主题。对“愧怍”的理解,可以认为是作者没有领会老王的用意,仅以金钱回报,觉得对不住老王的情谊;也可以是作者为自己的自命清高、不解人意而“愧怍”。而本文的主题,则是表达作者对人性之美的讴歌,对不幸者的悲悯关怀,对自身的反省以及对命运的感叹。,2.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文字略)七上植树的牧羊人【分析】本题意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这篇文章,作者描写了一个在贫瘠荒原孤独种树的牧羊人的形象,通过荒原前后景况的对比,表达了对老人的赞美和敬佩之情,也让我们明白了只要满怀无私的大爱,只要具有不懈的毅力和精神,同样可以创造奇迹。,【考查形式】1.201920题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201323题从那个风雪之夜的经历中,“我”得到了怎样的人生启迪?,【方法指导】题型一把握文章主旨1.抓住文章标题。2.分析文中的关键语句,如开头结尾句、抒情议论句、段落中心句等。3.概括主要内容或人物事件。有时主旨隐含在文章内容或人物事件之中,需要综合归纳。4.分析文章背景。有时需了解分析当时的时代背景,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题型二体会作者情感1.从文章主要内容入手。作者的思想感情,主要是通过文章内容表现出来的。2.从带有感情色彩的语句入手。文章是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表情达意的,作者总会在字里行间表露出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有时甚至直接用抒情、议论的方法来宣泄自己的感情。3.从含义深刻的语句、段落入手。有时为了取得意味深长的效果,作者不直接表情达意,而是采取比较含蓄的方法说出言外之情。,【答题格式】模板1:(写人)选文塑造了的形象,表现(赞美、讽刺)了,表达了。模板2:(记事)选文记叙了的故事,歌颂(批评)了,表现(揭示、反映)了。模板3:(写景状物)选文采用手法,借助描写,赞扬了精神(品质),抒发了的感情。【考点专练】本考点练习,详见“满分训练(十一)”腕上茉莉t5、薄荷t5、黄蜂筑巢t1、照相的故事t5。,针对训练,2019河南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16分)给母亲梳头发这一把用了多年的旧梳子,滑润无比,上面还浸染着属于母亲的独特发香。我用它给母亲梳头,小心谨慎,尽量让头发少掉落。母亲背对我坐着,花白的发根清晰可见。唉,曾经多么乌黑浓密的长发,如今却变得如此稀薄,只余小小一握在我的左手掌心。,小时候,最喜欢早晨睁眼时看到母亲梳理头发。那一头从未修剪过的头发,几乎长可及地,所以她总是站着梳理。一把梳子从头顶往下缓缓地梳,还得用她的左手分段抓着才能梳通。全部梳通之后,就在后脑勺用一条黑丝线来回地扎,扎得牢牢的;再将一根比毛线针稍细的钢针穿过,然后便把垂在背后的一头乌亮的长发在那钢针上左右盘缠,梳出一个均衡而标致的髻子;接着套上一个黑色的细网,再用四只长夹子从上下左右固定形状;最后拔去钢针,戴上有翠饰的簪子。对于母亲梳头的动作,我真是百看不厌。心里好羡慕那一头长发,觉得她那熟练的一举一动很动人。,母亲曾受过良好的教育,可是自我记事以来,她似乎是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了。她照顾父亲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她对子女们也照顾得十分用心,向来是亲自上市场选购食物。她还要在周末给我们洗晒球鞋,那些大大小小、黑黑白白的球鞋经常被整齐地放在阳台的栏杆上。母亲也很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她不一定指导每一个人的功课,只是尽量替我们处理好课业外的琐事。我们房间里有一个专放文具的五斗柜,最上面的两个抽屉里,左边放着削尖的铅笔,右边则是用过的磨钝的铅笔。兄弟姐妹放学后,每个人只需放入写钝的,取走削好的,便可各自去做功课了。每一支铅笔都是母亲用小刀削好的。现在回想起来,母亲未免太过宠爱我们了,然而我们当时却视此为理所当然而不知感激。有一回,削尖的铅笔已被拿光,我竟为此与母亲斗过气。家中琐碎事那么多,我真想象不出,母亲是在什么时间做这些额外的事情的。,岁月流逝,子女们都先后长大成人,而母亲却在我们忙于成长的喜悦中不知不觉地衰老。她的一头秀发也逐渐变得花白而稀薄。这些年来,我忙着养育自己的儿女,更能体会往日母亲的爱心。我不再能天天与母亲相处,也看不到她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样子,只是惊觉那发髻已明显变小。她仍然梳着相同样式的髻子,但是,从前堆满后颈的乌发,如今所余已不及原来的四分之一。,近年来,母亲的身体已大不如前。由于心脏机能衰退,不得不施行外科手术。她十分害怕,幸而一切顺利,经过一夜安眠之后,母亲终于渡过难关。数日后,医生准许母亲下床活动,以促进伤口愈合。可是,母亲忽然变得十分软弱,不再是从前翼护着我们的那位大无畏的妇人了。每隔一日,我便为她擦洗身体。起初,我们两人都有些忸怩。母亲一直嘀咕着:“怎么好意思让女儿洗澡呢!”我用不太熟练的手法,小心地为她擦拭身子。没想到,她竟然逐渐放松,终于柔顺地任由我照料。我的手指遂不自觉得带着一种母性的慈祥和温柔,爱怜地为母亲洗澡。我相信,我幼小的时候,母亲也一定是这样慈祥温柔地替我沐浴的。我突然分辨不出亲情的方向,仿佛眼前这位衰老的母亲是我娇宠的婴儿。,洗完澡,换一身干净的衣服,母亲觉得舒畅无比,更要求我为她梳理因久卧病床而蓬乱的头发。我们拉了一把椅子到窗边,闲聊着,不久,就变成我一个人的轻声絮聒。母亲背对着我坐着,我看不见她的脸。许是困了吧?我想她大概是舒服地睡着了,像婴儿沐浴后那样嘘,轻一点。我轻轻柔柔地替她梳理头发,依照幼时记忆中的那一套过程。不要惊动她,不要惊动她,让她就这样坐着,舒舒服服地打一个盹儿吧。(作者:林文月。有删改),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2.第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3.从词语运用、修辞方法中任选一个方面,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4分)4.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抒写家庭亲情,有人认为是对老年人生活状态的关注。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4分),1.本文由“我”给母亲梳理头发写起,主要回顾了母亲哪几方面的事情?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4分),【答案】母亲总喜欢在清晨梳理头发。母亲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家事上。母亲关心子女的读书情况。母亲手术后接受“我”的照料。【解析】本题考查提炼概括内容。注意题干“请从母亲的角度简要概括”,回答时的主语应是“母亲”。概括事件时可对文章进行分层,对每个层次的事件进行概括,有时候某些段落中的原句即是答案。,2.第段为什么用大量笔墨描写母亲在晨曦中梳理头发的场景?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答案】突出母亲长发的乌黑浓密,表现了母亲年轻时的优雅、美丽。表达了“我”对母亲长发的羡慕,对母亲梳理头发动作的喜欢。与母亲后来头发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作店合同范本xy
- 代办牛羊屠宰合同范本
- 拆除游乐设施合同范本
- 稻米加工合同范本
- 跨境鞋子转让合同范本
- 装修别墅合同范本
- 化粪池清运合同范本
- 个人卡车转让合同范本
- 装修签安全合同范本
- 工程牌匾质保合同范本
- 2025年发展对象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2025年兵团基层两委正职定向考录公务员试题(附答案)
- 2025年新专长针灸考试题及答案
-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微专题5电子传递链化学渗透假说及逆境胁迫
- DBJ50-T-306-2024 建设工程档案编制验收标准
- 2025四川雅安荥经县国润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中国银行新疆区分行社会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污水采样培训课件
- 药品医疗器械试题及答案
- 子宫内膜类器官构建与临床转化专家共识解读 2
- 幼师培训:如何上好一节课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