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课时训练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北极因纽特人居住冰屋,其主要因素是( )A纬度高,气候寒冷B地形复杂C资源缺乏D长期的生活习性2 . 下列关于聚落的说法,错误的是A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B聚落一般分为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两种类型C聚落的形态受地形、河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较大,有的呈条带状,有的呈团块状D目前世界上许多聚落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山西省的丽江古城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鼓浪屿是厦门装饰风格的起源地和杰出代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 鼓浪屿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进行有效保护C完善基础设施D重新装修建筑4 . 申遗成功后,鼓浪屿应该A将本地居民迁出岛外B兴建大量旅游设施C实行游客的总量控制D大力兴办工业企业5 . 民居特色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照片中反映的是( )A东北民居B西北民居C陕北窑洞D皖南民居6 . 2008年7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将“福建土楼”作为中国第36项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中能反映“福建土楼”民居建筑风格的是ABCD7 . 下列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主要因素的合理组合是( ) 土壤肥沃,适于耕作水源充足地形平坦世外桃源交通便利ABCD8 . 四大地理区域中民居搭配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碉房B北方地区帐篷C西北地区斜顶房D南方地区窑洞9 . 下列不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的是( )A北京故宫B敦煌石窟C雅典卫城D开封清明上河园10 . 民居与自然环境关系密切下列四种民居中,能反映湿热特点的是( )A窑洞-B冰屋-C蒙古包-D吊脚楼-11 . 下面关于世界语言、人种、宗教、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范围最广的是汉语B白色人种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非洲C道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D聚落主要分为乡村和城市两类12 . 下列民居中,最适应炎热干燥气候条件的是( )A墙壁较厚、窗户较小的民居B双层木楼或竹楼C因纽特人的冰屋D北京的四合院13 . 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有聚落B聚落的形成与自然条件无关C聚落的发展破坏了人类的居住条件D富有特色的传统民居应加以保护14 . 关于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在一些河流的中上游的河谷两岸地区,聚落分布比较密集B在河流下游三角洲地区易被海水淹没,聚落分布比较分散C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D在一些矿产地,由于开矿占有大量土地,所以聚落较少读下列聚落的民居特点,完成下面小题。15 . 图中民居与所在地区连线错误的是A西亚地区-B北极地区-C热带沙漠-D黄土高原-16 . 这种聚落结构,主要是为了适应当地的A风俗习惯B湿热气候C宗教信仰D崎岖地形二、解答题17 . 读“聚落分布及景观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聚落可分为_、_两大类。(2)A、B、C三处聚落分布的共同特点是_,原因是_。(写出2条即可)(3)A、B、C三处聚落最有可能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