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_第1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_第2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_第3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_第4页
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上册地理 2.1地图的发展 同步练习题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由中国和冰岛共同筹建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10月18日正式运行。这是我国在北极地区除黄河站之外又一个综合研究基地。假如有一名科考队员站在北极点上,面向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他面向的是( )A南方B西方C东方D北方2 . 左图为某校地理小组设计的校园景观指示牌,右图为校园图局部。读图,指示牌在图2中的位置是ABCD3 . 下列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同,其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世界地图B亚洲地图C中国地图D吉林省地图王强同学家张贴了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世界政区图 中国政区图 山东省政区图 德州市政区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 四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BCD5 . 四幅地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最详细的是( )ABCD6 . 例尺1:2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直线距离是5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A5B1C10D27 . 在14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图上距离是8厘米,实地距离应是:A3200000千米B32千米C2000千米D3200千米8 . 在一幅四川省地图上,量得某两地的直线距离为72厘米,两地实际直线距离为144千米,则该地图的比例尺是( )A1:20BC二十万分之一D图上1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千米9 . 下列有关五大地形叙述正确的是( )A盆地、山峰、高原、山谷、丘陵B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C盆地、山峰、高原、山谷、鞍部D陡崖、山峰、高原、山谷、丘陵10 . 对图幅相同的世界地图,亚洲地图,中国地图,福建地图,叙述正确的是( )A从表示范围由小到大B从图上比例尺由大到小C表示的范围最大,图上内容最详细D表示的范围最小,图上内容最详细11 . 有图幅相同的四幅地图的比例尺,比较比例尺可知,表示范围最广的是A113000B1200000C17500000D1750000二、填空题12 .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1)北京位于天津的方向,石家庄的经度大约是。(2)从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千米。(3)北京位于低中高纬的地区,该地区(有或无)阳光直射现象。13 . 计算:在1:1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北京郑州的图距为7厘米,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14 . 地图的三要素是方向、比例尺和15 . 地图三要素是_、_和比例尺。三、解答题16 . 读“某地区的等高线地形图”,完成各题。(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相应地形部位的名称: A_;B_;C_;D_;E_;(2)量得李庄与周庄间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则两地实际距离是_千米。 (3)H点的海拔高度为_米,地形部位B海拔高度可能是(_)A857米B800米C931米D798米(4)甲、乙两河段,水流流速较快的是_河段,判断理由_。甲河段的流向大致是_。D、E部位可能发育成河流是_部位。17 . 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问题。(1)填出以下代码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悬崖、鞍部、山脊、山谷、): AB线是_,CD线是_,丙处是_,丁处是_。(2)月儿河的流向是_(自向)。(3)若AB图上距离约2厘米,则两地的实地距离约_千米。(4)图中甲地比乙地坡度要_(陡或缓;大或小),原因是 _。18 . 根据学习材料,完成学习任务 (1)学习材料一中展示的山体不同部位:A_ B_ C_ D_(2)左图中,E和学习材料一中的_(字母)地形是一样的,推测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